不忘初心 太行寻根

—-一位乡村书记的历史感慨

王占文

2019年7月9日,太行深山西河头村像过大年一样,全村一片沸腾。西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瑞萍在欢迎亲人回故乡的大会上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

今天,是西河头村又一个难忘的日子。

全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歌舞阵阵,彩旗飘扬,各位贵客又一次汇聚在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的故乡,汇聚在原中共太行区党委驻地旧西河头村。老书记他对我说,这真像当年八路军反击日寇九路围攻胜利归来,刘伯承、邓小平返回他们的首都西河头村时,李雪峰书记带领群众欢迎英雄凯旋归来的场面一摸一样。

昨日,父辈,开国将帅在太行山上打游击,流血抗日,今日—我们的红二代,不忘初心,太行寻根,从祖国首都北京集体重返太行西河头村,村里男女老少,个个喜气洋洋,奔走相告,欢迎亲人回故乡,看见你们就格外亲。我仅代表西河头党支部、村委会、全体人民群众向八路军研究会一行,向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河头村是太行抗战的红色摇篮,当年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机关住满沟,太行区党委和首长住满坡上,小米稀饭酸菜,老百姓有什么,他们吃什么,生活非常艰苦。就在那烽火岁月,共产党、八路军与人民群众血火交融鱼水情深,结成这份太行真情。今天,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太行区党委的旧址、刘伯承游击训练班的旧址、徐向前元帅骨灰洒满村前的土地、彭老总驻俺村、邓小平的故事、刘伯承一块银元,徐向前一碗酸菜、李雪峰书记的故乡情怀、陈赓将军与王根英战火殇离别的往事、刘华清一块金表的奇闻,军民鱼水传奇故事道不尽,说不完。山村的大小街巷、家家都有老百姓支前抗战的故事,山山水水到处是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印记。

我是农民,不会讲话,见到了亲人就只有一个心眼,初心常怀,踏着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左权将军、刘伯承元帅、张浩政委、邓小平政委、徐向前元帅、李雪峰书记、倪志亮、李达参谋长、陈赓将军、王根英烈士等等先烈先辈太行烽火创业路,跟着总书记习近平,把太行家园建设好,不负先烈打天下热血奉献的初衷。我谨代表全体村民向八路军研究会赠送 “不忘初心,太行寻根”锦旗一面,以示这份沉甸甸的历史纪念。

二、不忘初心太行寻根

原来,是日上午九时许,从北京专程回来的八路军研究会一行13人在中共左权县委宣传部长刘二平的陪同下,重返太行故里西河头村,红色首都西河头村一片欢腾。此前中共晋中市委常委,中共左权县委书记王兵亲切接见了他们,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八路军研究会一行13人是:

刘  进,朱德外孙,八路军研究会会长;

李南征,少将,李德生之子,八路军研究会常务理事;

李彤研,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会长,李达参谋长女儿;

李小峰,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秘书长,李雪峰书记儿子;

倪齐生,倪志亮参谋长之子,《八路军》杂志主编委;

 陈怀申,王根英烈士(陈赓大将前妻)的孙女,八路军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李向前,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

钟永强,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副秘书长;

马  正,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

黄  杰,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

黄九飞,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

王玉鲲,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

常  量,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社长);

西河头村当年的八路军时的红小鬼、八路军129师战士、93岁的老书记李桂芳和李喜江老人亲自出迎。他们此次回访,主要是出席当日在村举行的 “太行区党委旧址纪念碑”的揭碑仪式。会议上刘二平部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1937年11月15日,中共太行区党委”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纪念碑

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对八路军研究会重返太行寻根的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八路军研究会会长刘  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太行,是父辈在国难当头开辟华北前线抗战根据地的重要基地,为此,太行军民付出巨大牺牲和历史贡献。不忘初心,太行寻根,将激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这是民族发展伟大力量的源泉。我们八路军研究会永远感谢太行人民,不忘西河头人民。随后刘健、刘二平为纪念标志揭碑。下午,他们重访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供给部指导员王根英烈士以及倪志亮参谋长、李达参谋长驻地旧址,走访了老房东。

三、党史文献重要记录

据《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载,原中共太行区党委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特殊的历史产物,它是在原中共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斗争前沿具体执行的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力量,它的前身当时称中共冀豫晋省委

据《史稿》载,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二九师深入太行,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根据地,因此中共北方局决定,于1937年10月中旬对华北各地党的领导机构进行调整。撤销原中共平汉线省委、成立冀豫晋省委。中共冀豫晋省委由李箐玉同志(原中共平汉线省委书记)任书记,李雪峰(原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长)任组织部长,徐子荣(山西省委秘书长)任宣传部长,根据北方局指示,省委要随一二九师活动,对外称一二九师编辑部,并出版机关刊物《战斗》指导工作。1937年11月15日,在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张浩政委、倪志亮参谋长率领下,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头村,时中共冀豫晋省委及首长李箐玉、李雪峰、徐子荣、彭涛等也随军同期到达,省委所属六个特委一起驻村。

1938年1月18日,邓小平来到西河头村担任一二九师政委,迅速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月初中共北方局代表彭真到达西河头村。鉴于李箐玉同志到冀南开辟根据地,彭真与李雪峰谈话,有李雪峰担任中共冀豫晋省委书记。据《史稿》载,1937年建立的是中共冀豫晋省委临时领导机构,1938年2月,正式成立中共冀豫晋省委,主要领导成员有:李雪峰、徐子荣、何英才、安子文、彭涛,

1938年2月,中共冀豫晋省委与129师在西河头村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和129师高级干部会议,中共北方局代表彭真传达中央政治局12月会议和北方局洪洞会议精神,宣布李雪峰任中共冀豫晋省委书记的决定。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在会上做工作报告,并响亮地提出,救亡图存高于一切,团结抗战高于一切的战斗口号。经过努力,1938年4月晋冀豫军区成立,8月“中共冀豫晋省委”改名为“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时全区党员已经发展到3万余人,晋中、晋东南、冀西、豫北、冀南、太岳等地根据地政权建设、减租减息、群众武装发展迅速,各地抗日救亡团体的抗日热潮风起云涌。到1943年11月9日,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改名“中共太行区党委”,李雪峰为书记,归中共北方局领导。

一直到1949年8月19日,奉上级命令,中共太行区党委、太行军区建制撤销,各专、县分别归划山西、河北、平原三省管辖,20日区党委停止办公。至此,太行区党委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太行根据地从创建以来,经过十二个年头的艰苦卓绝斗争,党的组织到1949年6月全部公开,党员队伍由1938年的1000余人,发展到129057人。太行区的发展达到五个专区37个县,5个市6744547人。期间,李雪峰同志一直担任中共区党委书记。从1938年2月担任区党委书记以来到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下,这太行十年间,是他在党中央、毛主席、中共北方局领导下,与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129师、太行军民一起开辟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太行根据地也由太行一直发展到晋冀鲁豫乃至整个华北,并取得华北战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开始,雄师劲旅出太行,太行开出浩浩荡荡的刘邓大军38万,此时太行区人民地方武装力量发展到20万。

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过程,谱写就人民抗战、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辉煌,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付出巨大的牺牲,人民赢得了伟大的胜利,产生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四、缅怀昨天牢记使命

中国人民军事史、太行革命根据地史以及相关权威史料记载显示,左权县西河头一个太行深山的小山村,从1937年11月15日起,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历史时刻,在共和国建国史上留下最为辉煌的一页。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时间就锁定在1937年11月15日辽县西河头村。

是时,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从此这里就成为太行军民抗战初期的司令部和指挥中心,将帅云聚小山村,山水依旧说刘邓。1937年11月28日,刘伯承在营盘创办游击训练班,培训军事骨干、地方干部骨干,西河头村成为太行游击战争的发祥地,八路军实施重大战略转移的历史起点。1938年1月18日邓小平来到西河头村,刘邓实现了历史性握手,西河头村就成为刘邓大军的故乡。中共太行区党委起步在西河头,建立在西河头,发展在西河头村,这里就是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创始地和历史策源地。在这里,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在此指挥太行军民粉碎日寇六路围攻、两次九路围攻的胜利,从此我们在太行山上抗战歌振奋着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在太行山上》唱响全国。短短的三年的浴血奋战,共产党、八路军从此在太行站住了脚,站稳了脚,扎下了根。

太行人民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第一历史时刻,选择了八路军,选准了共产党,跟着共产党,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走过社会主义新中国发展70年风雨历程,历史已经跨越八十二个峥嵘岁月,然而共产党、八路军、共和国的缔造者与这里的人民群众的战斗情谊剪不断,理更浓,难舍难分太行情。

新中国建国不久,1951年8月,中央慰问团来太行老区慰问,杨秀峰团长就回访西河头村老房东李联芳老人。此行将毛主席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赠送中共左权县委。原创建太行根据地的创始人李雪峰书记,建国后他先后五次回太行,到西河头看望乡亲。1984年4月,他又一次来到西河头村,对所有在场的人十分欣慰地说,“同志们,今天,我以主人翁的身份,邀请大家到我的故居看看。”西河头村群众亲眼目睹了创业者对胜利的历史感怀。他对乡亲们说,“乡亲们,我们党在太行所取得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时刻想念乡亲们。”在西河头村坡上太行区党委原驻地旧址,对群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党有这么好的人民群众,是我们永远的骄傲。你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养育了我们,保护了我们,发展壮大了我们。为了我们,你们可以不吃、不喝、不住,把好房子、小米、黄豆、食盐、布匹、猪、羊等都给了我们,把儿子都交给了我们,甚至于为了我们,不惜牺牲全家性命。”

1990年9月21日,人民共和国的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将他的骨灰撒在村前当年的演兵场上。这时,西河头村人民群众仿佛才真真触摸到创业者的英雄魂魄,那颗永远心系人民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心一起人民共和国的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可望家弦户诵昔日之者哉’’,耿耿情怀。1997年秋,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重访太行,专程来到左权县西河头村看望乡亲。浴血情怀又一次激荡了整个山村。当刘华清来到老房东80高龄的韩何花家中,韩老太太拿出她珍存60年前刘伯承师长临别时赠给她一块银元时,刘华清紧紧握住她的手,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一块银元,两地情思,60个春秋,记录着烽火太行军民鱼水的历史佳话。至今,黄蚂峰与刘师长的奇缘,邓小平冰河搭救小姐妹等许多故事传颂民间。

李雪峰书记曾在全县大会上意味深沉地说,“这里是我们的落脚点,就是说我们从延安过来,开辟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太行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这里又是出发点,我们从这里又出发,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党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太行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光荣永远属于英雄的太行人民。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的红二代集体重访八路军129师的故乡、太行区党委创始地, “八十年太行情怀二重唱”又一次在西河头村唱响。此地、此人、此情、此景咋不叫西河头村的一位年轻的女书记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父辈忠贞为国酬,烽火浴血,几曾热血流。如今天下红遍,江山入画,我们的红二代,气轩昂,雄赳赳,和蔼可亲,故地寻根,群情振奋,救亡情怀亦悠悠。举红旗,同回首,此地难忘,人民在心,复兴大业,太行写春秋。弘扬抗战史,弘扬太行精神,这里永远是有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摇篮,光荣永远属于英雄的太行人民。

2019年8月9日

(浏览 2,068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