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抗战时期的经典战例黄崖洞保卫战

卡尔玛谈历史

观古今看世界1939年,太行山根据地的八路军总数已发展到29万人,但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像129师这样的主力部队,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前,只有55把刺刀,203枚手榴弹。由于有群众基础,八路军扩军并不难,难的是没有枪支弹药。所以,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腹地、黎县西北山沟里的黄崖洞建立了总部修械所。厂区共计两平方公里,建有12栋厂房,机器设备40多台,每月生产的武器可装备4个营,成为华北八路军的主要军火生产基地。为保护这颗“八路军的掌上明珠”,从1940年下半年,总部特务团全部进入黄崖洞地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亲自和总部特务团主要干部一起,现场勘测并将适合防守的阵地标上地图,编上号次,详细到在哪个位置用什么武器御敌都做了具体部署。



提到左权将军,大家不会陌生。他是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三大名校的正科生。他把学到的军事理论融汇贯通于我军的作战实践,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就是左将军导演的。下面介绍一下他的另一得意之作:黄崖洞保卫战。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第二联队以5000余人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强兵突袭、多路进攻,直扑黎城、赤岸、西井等八路军驻地。11月7日,日军2000余人直接奔袭黄崖洞兵工厂。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左权亲自给特务团团长打电话,要他储足半个月的水和给养准备迎敌,并要求将敌挡在阵地前,“既要拖住不让走,又要挡住不让进”。11月8日,日军葛日直兴大佐带领部队执行偷袭黄崖洞行动,结果踩响了我方早已在沟外密布的地雷,丢下不少尸体。偷袭失败,日军集中所有重炮、山炮、迫击炮直接瞄准黄崖洞南口阵地猛轰。炮火一停,日军步兵对南口阵地发动强攻。我军特务团八连按左参谋长的部署,以左右两翼的三个阻击点为依托,在日军进攻线上构成密集火力网。最后日军竞以同伙的死尸搭成“尸墙”,想以此为梯,爬上断桥平台进入洞口。但日军上“墙”一个被打死一个,致使“尸墙”越堆越高。



进攻受阻的日军改变部署,兵分两路:一路主攻南口阵地;另一路迂回到侧后,想截断特务团退路,造成前后夹击之势。左权早有所料,在此埋伏的部队将敌人赶回原地。气急败坏的日军动用了燃烧弹和毒气弹。守卫南口阵地的特务团3营部分战士伤亡。此时,我方人员产生急躁情绪,强烈要求出击。左权分析战场形势后,亲自给特团团长欧致富打电话:“敌人如此疯狂挑战,就是逼迫我们出击。你们要坚守勿出,要坚持以静制动的战术原则!”他要求6连以侧翼火力支持7连,巩固南口一线阵地。



13日拂晓,日军突然集中10余门大炮猛烈炮击黄崖洞南口阵地东侧悬崖的跑马站及两侧工事。原来特务团有个姓陈的参谋通敌叛变,使日军得知跑马站是我方防守最薄弱的阵地,遂决定将炮马站改为突破口。左权当即组织兵力支援跑马站,他命令特务团欧团长:“除南口西侧留少数守备部队以外,其余每个工事只留两个人,部队集中起来做预备队用。到处防备就到处薄弱,应以跑马站为重点防区,注意以变应变。”

当夜,日军1000余人从黎城增援而至,他们用更猛烈的炮火强攻跑马站。我坚守在阵地上的四连一排18名勇士,用手榴弹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黎明时分,跑马站阵地终被日军撕开一角。此后,日军通过跑马站向我南口一线阵地实施侧击。左权分析跑马站虽失陷,但只要以稳定的原火力配备为基础,适当增加机动力量,阵地不会全部失守,他一面要求特务团再坚守3天,一面调陈锡联指挥部队立即围袭东阳关赵店的日军。同时,组织力量携物资向左会山垭口撤离。14日,陈锡联奇袭黎城守攻,攻入城内,当日又神速驰援黄崖洞,收回部分失地。

为保存实力,第二天,左权通知欧团长将黄崖洞守备部队撤至二线防御阵地一一水窖口。同时,他命令769团、772团、新1旅二团和14团主力迅速集结,要求他们在18日晚到达黄崖洞与黎城之间的曹庄设伏。16日,日军进入空空的黄崖洞兵工厂,又挨了好一通地雷的轰炸。日军想向左会山垭口追击我撤退的主力,被守候在此的1营用猛烈的炮火阻击,他们原本从潞城方向得到的补给又被我外围部队切断,只得于18日开始向黎城撤退。

19日11时,日军进入我曹庄伏击圈,一时间枪声四起,弹如急雨,日军丢下500多具尸体向黎城败窜。左权命部队趁敌立足未乘胜猛追,于21日收复黎城。黄崖洞保卫战,日军进攻部队换班3次,陆续增援达5000余人。

我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与日军力战8昼夜,毙敌1000余人,其中大队长以上军官5名。我方则伤亡166名,敌我伤亡人数比为6:1,开创了中日战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的记录。

(浏览 66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