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使用驳壳枪步枪大刀的冯玉祥手枪旅,成长为红军的铁流后卫

陈天刑

盒子炮系列之二十九:关于冯玉祥手枪旅和红五军团

驳壳枪自从1911年左右进入中国以后,一开始其实和普通手枪一样,只是作为军官的自卫武器。而在1917年驱逐复辟的张勋“辫子军”之后,冯玉祥的混成第十六旅购买了120支德国驳盒子炮,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纯驳壳枪连队。

从此之后,中国战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很独特的现象——由精锐士兵组成的纯驳壳枪部队,作为战场上的决胜力量决定着战局走向。而手枪队的规模,也从整连到成营成团,甚至出现了手枪旅!

一、从手枪队到大刀队

最早的冯玉祥手枪队,其实只有一个连的规模,队长是韩占元。后来逐步扩编到一个营,营长就是后来著名的魏凤楼将军——不过实际上,人家的真名叫作卫凤楼,当年因为作战勇猛受表彰的时候,被文书写错了姓。而等他去找的时候,这老冯却不给人家改,结果就将错就错就成了“魏凤楼”。魏凤楼将军在冯部中屡立战功,1937年入党,1945年率部起义。

而在当年手枪队的实战过程中,一开始主要装备的是驳壳枪和手榴弹——双方接近到一百来米时,驳壳枪队以密集的火力掩护边打边冲,冲到三四十米就开始扔手榴弹,把敌人炸懵之后再突击,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不过在战斗过程中,很快就发现只用手枪是不行的。这驳壳枪虽然火力凶猛,但是在真正的近距离肉搏战之中,七步之内刺刀阵才是王者。当时两军正面发起对冲时,往往是结成刺刀丛林。这种五六米的近距离遭遇战中,只用手枪很可能一两枪根本打不倒对方,必须迅速后退保持距离,边打边退才有可能击毙敌。在此过程中,只拿手枪是相对吃亏的。

而驳壳枪这种东西,即使是加上盒托,也是可以单手抵肩射击的。这时候空着的另一只手,就可以装备挡格敌人刺刀的武器。于是这中国传统的冷兵器,因为物美价廉而且方便易产,就成了手枪队的辅助兵器。

当时西北军中打制最多的,是宽厚沉重的宋代手刀。这主要是因为大刀起到的是防御敌人刺刀的作用,厚重的宋手刀造价便宜而且势大刀沉,往往很容易磕开敌人的刺刀。而除了宋手刀之外,史上手枪队的大刀其实是有什么用什么,不仅有宋代手刀、明代的雁翎刀、清代的牛尾刀,就连俄国大剑、哥萨克长矛、恰西克军刀其实都有装备。根据记载,西北军曾经大批进口苏联军刀和哥萨克长矛:

1925.4-8,从苏联进口军刀16000把

1926年大刀1000把,长矛500杆

1926.8.15收据:军刀5000把。

这当年西北军进口的俄国军刀之中,很多是哥萨克专用的恰西克军刀。该刀没有护手,而且是刀刃向上挂在腰间的,要拔刀需要用左手先把刀反过来,然后再用右手拔刀——而随着这些大刀长矛的大规模装备,西北军手枪队也逐步进化成了大刀队。

二、大刀队的三件套

不过这所谓的大刀队,当然不是只用大刀的纯冷兵器部队,这手里的驳壳枪和腰间的手榴弹,才是人家的主战兵器。

而在其后的历次战斗中,冯部手枪队以一手驳壳枪、一手大刀,并不停投掷手榴弹的作战风格,在军阀中独树一帜。

简又文在回忆中,曾经提及西北军将领吉鸿昌时,描绘他的作战风格是:「左手握短枪、右手持大刀」。在叙述中原大战的章节时,简又文又说到:「…冯军之特效战术是夜间摸营,兵士右手执大刀,左手持短枪,偷劫敌营,当者披靡,…」。另外在张之江与李景林在天津大战时,张之江也是派士兵在夜里,手持大刀在凌晨袭击李军防线的。

冯玉祥西北军的这种打法,一度让北洋军非常不适应。直到后来,孙传芳部也东施效颦,开始组建手枪队,北洋军阀们在纷纷效法之后,才堪堪挡住西北军的兵锋。

而北伐军之所以势如破竹,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北洋军的50万联军,正在北方与冯玉祥的20万大军作战。双方已经打得精疲力尽损失惨重,等到他们再转身对付北伐军的时候,实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了。

所以啊,这所谓的大刀队,其实是在狂撸盒子炮的同时,还不停扔手榴弹,到了近距离才用大刀挡格的——而在大家在用冷兵器肉搏的时候,他不讲江湖规矩的当胸一枪,才是人家的看家本事。

三、从大刀队到手枪旅

不过呢,这当时的驳壳枪队,都是从军中精选出的优秀战士。他们在加入手枪队之前,都有多年的步枪和机枪的使用经验,是军中为数不多的能打到200米外目标的神枪手。而只让他们操作射程顶多在一百来米的驳壳枪,那实在是屈才了。

这种情况在手枪连、手枪营的时代还不突出,毕竟有大批友邻部队的配合,手枪队只需要养精蓄锐,在关键时刻发起冲锋即可。而当扩编到手枪团甚至手枪旅的时候,这就不行了。所以后来冯玉祥在扩编手枪旅的时候,又给他们配上了正常部队都有的机枪、步枪、冲锋枪。当时因为大量接收苏援武器,并且还自己大量仿制花机关冲锋枪,所以这西北军手枪旅,是大量装备了花机关枪和苏式步机枪的。

在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得到苏联援助的步枪55857支,子弹5800万发,大炮48门,山炮12门,手榴弹1万多枚,配带子弹的机枪230挺,迫击炮18门以及药品等等。

而根据冯玉祥1926年8月15日在莫斯科所立的借据,苏联在两年中援助冯玉祥的军火有:步枪31500支,子弹5100万发,机枪227挺,炮60门,炮弹5.8万发,军刀5000把,飞机10架。同时苏联还决定拨给冯玉祥铁甲车8辆,汽油3750普特(普特是沙皇时期俄国的主要计量单位之一,是重量单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飞机油750普特。

所以那时候的冯玉祥手枪旅,完整状态是人均四件套:步枪/冲锋枪、手枪、长矛、大刀。西北军出身的张宣武回忆他在手枪队当兵时,装备的是一把盒子枪,一支马步枪,一柄大刀,还有一条长矛。

这样在手枪旅的实战中,他们一开始是用马步枪和敌人对射,而到了100米左右,他们会以花机关和驳壳枪的连射压制敌人火力,然后发起冲锋,在30米左右扔出手榴弹,最后在近身肉搏时,用大刀长矛配合盒子炮,快速收割敌人的残兵。

而这人均四件套的装备,在当年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武装到牙齿了。拥有这样一个旅建制的精锐野战步兵,是基督将军当年最大的本钱。

到了中原大战后的1931年,这西北军手枪旅共有两个团,第二团使用弹药方便补给的德式七九步枪和驳壳枪,主要精于远射。而第一团的火力则更为夸张,他们是同时装备使用7.63*25弹的毛瑟手枪和花机关枪的。据时任该旅传令兵的王秉璋将军晚年回忆:

“ 第74旅是第26路军中实力最强的精锐部队,原为冯玉祥手枪旅,或称卫队旅。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该旅第1团的3个营每人装备一支手枪,一支花机关枪和一把马刀。这个旅驻在宁都县城,担任城防。”

这样的装备再加上悍勇的士兵,真的可以说是在一百米内天下无敌!

四、成为红军主力的手枪旅

有了如此精良的装备,这手枪旅自然是在西北军中屡立战功,是老冯心尖尖上的嫡系主力。不过这好景不长,在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失败下野,这手枪旅也就此成为了没娘养的孩子,被编入孙连仲26路军,番号74旅,当时的旅长是季振同。从此之后那是缺衣少食,一下子从长房嫡系大少爷,沦落成了草窝里的野小子。

在这个时候,手枪旅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最后于1931.12月,在赵博生的策动指挥下,74旅旅长季振同,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第一团团长黄中岳在宁都发动起义,整个26路军除驻在城北的1个团因路远未能参加外,全军一个军直、两个师直、六个旅直、十一个整团,共17000余人携带两万多件武器,全部参加了起义。要知道当时整个中央红军才两万多人,而且装备简陋,这支部队加入后,这红军兵力陡增一倍!而在加入红军后,手枪旅改编为红五军团,并且屡立奇功:

1.赣州解围:

1932年,红一、三军团攻打赣州不利,此时刚刚改编完成的红五军团前往增援,战士们沿用西北军时代的旧战法,挥舞着驳壳枪和大刀杀进敌阵,把受困的部队解救了出来。

2.反围剿:

在攻打漳州以及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等历次战斗中,红五军团同样屡立战功,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不过在战斗中,红五军团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1933年1月8日,该军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赵博生,不幸在金溪黄狮渡战役中英勇牺牲。失去了最受上级信任的领导人,是红五军团其后一系列悲剧的关键原因之一。

3.长征后卫:

长征中,红五军团的行军序列一直在最后。一路上,红五军团以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铁流后卫”成为红五军团的另一称呼。红军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4.湘江突围:

湘江战役中,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军团长董振堂临危受命,率部同蜂拥而至的敌人殊死激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然而,负责殿后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陷入重重包围。三十四师面对4个师的敌人孤军作战,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将军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被俘后,他从腹部的伤口中拽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致敬英烈!

5.金沙江战役: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他们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奋战九昼夜,把十多万国民党“追剿”军死死堵在了仅有的一条道路上,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红军主力渡江后,红五军团交替掩护撤离了石板河,顺利渡过金沙江。

6.红五军西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第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红五军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参加了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

7.高台血战:

1937年1月12日,第五军在甘肃高台遭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包围进攻,全军将士在董振堂的指挥下誓死坚守高台,血战七天八夜,战至最后一人一弹,终于寡不敌众,董振堂及380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红五军在临泽的37团和43团,最终编入了红九军。算是红五军团最后的血脉了。

从红五军团之中,最后走出了1位开国上将,5位开国中将,24位开国少将!最后,让我们再次缅怀牺牲的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黄中岳、李彩云等诸位烈士!致敬这支在军阀混战中成长起来,最后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流血牺牲无数的钢铁强军!

壮哉!红五军团!致敬英雄,治史铭记!!!

(浏览 1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