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军区走出的开国将军(以授衔顺序排列)

李向前

大将(1名)

陈赓(1903.2.27-1961.3.16)

湖南省湘乡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三师三一八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师师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司令员、第四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司令员、前委书记,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主席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院党委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

上将(5名)

许世友(1906.2.28—1985.10.22.)

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因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入朝作战,1953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再道(1909.1.24—1993.4.6)

湖北省麻城市人。1926年4月参加革命,1927年参加秋收暴动、黄麻起义后,随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红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十一军排长、连长,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三营营长、第三十一团团长、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兼冀南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

湖北省孝感市人。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八六旅政委兼太岳军区政委、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十八兵团六十军军长兼政委、第十八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谢富治(1909.9.26-1972.3.26)

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训处主任、政委,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三八五旅政委,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昆明军区司令员、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武警部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

湖南省安化县(今涟源市)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第三纵队代理支队长,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九师二十七团团长,第八师、第七师、第九师、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第九军参谋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青年抗日纵队政委,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决死一纵队副司令员,太岳纵队副司令员,决一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委,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委,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二届、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将(16名)

唐天际(1904.10.22-1989.2.20)

湖南省安仁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作战、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安仁县苏维埃主席,红四军第十师党委秘书、二十八团参谋,湘南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湘南特委副书记兼军事部副部长、特委代理书记,红十一军第五十团政委,红二十二军第二纵队司令、第六十四师参谋长,红一方面第六十四师师长兼参谋长,红四军代理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第四十师政委,第四十四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红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政治部主任,红九军团第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兼广昌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第十四师代师长、第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主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队列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红三十一军参谋长,援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第十八集团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副主任兼八路军晋豫边区游击支队司令员、党委书记,第十八集团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中共晋豫特委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政委,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政委,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区政委兼吉东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中共吉东分省委书记、吉东军区警备第一旅政委,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独立师政委,东北前线第一指挥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长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政委,第十二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团长、郑州(河南)办事处主任,中共信南工委书记,武汉市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政委兼桂北剿匪委员会主任,湖南军区司令员兼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和水利工程部队司令员与政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南建筑工程部部长,解放军防空部队政委,中央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副书记,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十一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南生(1905.8.24—1989.8.25)

福建省连城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十二军二纵队第一○三团连政委,红十三军第一一七团政委,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九团政治处主任、三十七团政委,国家保卫总队政委、国家政治保卫团政委,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副主任、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委、先遣支队政委兼中共冀西地委军事部部长,独立支队政委兼中共晋中地委军事部部长,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八路军野战总部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部代主任,北京军区副政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

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七七二团副团长、七六九团团长、三八五旅副政委、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副司令员,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长兼政委,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委,川东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51年2月至1953年4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等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毕占云(1903.10-1977.2.27)

四川省广安县人。1927年任湘军营长,1928年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二纵队司令员,闽西五纵队司令员,红十二军第一○二团团长,红十二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七军第九师参谋长,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参谋长,军委二科科长,红五军参谋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中央军委总部第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兼任豫皖苏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袁子钦(1908.12.13-1968.2.23)

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员、红一军团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委、第十师政治部宣传股股长,红五军团政治部党务科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五大队政治处主任、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总校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六分校政委,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政委、十八兵团第六十军政委。新中国成立国后,任解放军第六十军政委,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政委,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耀(1911-2003.4.9)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第三团机枪连排长,安徽六安县保卫局保卫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七军第一团营长兼营政委,红二十八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干部学校政治大队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兵站医院政委,援西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团、总队政委,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二十一军分区独立旅政委,华北军区第八纵队二十四旅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委,陕南军区副政委兼第十九军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委,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刘忠(1904.8-2002.8.7)

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4月参加上杭赤卫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杭县赤卫军军需长、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十九大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政委、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委,第二师五团团长兼政委(荣获“模范红五团”称号)、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誉为“长征尖兵”。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一队队长、第三大队大队长、第三团团长、第六分校校长,抗大总校给他颁发了模范干部奖章。1942年至1945年,担任豫晋联防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政委,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三八六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四纵队十旅政委、第四纵队参谋长,被晋冀鲁豫军区评为战斗英雄。1947年8月至1949年9月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兼政委、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物资保障部部长、院务部政委、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军政大学第一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孙继先(1911.12.25—1990.4.13)

山东省曹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江西独立第四师教导大队区队长,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连长,江西模范师第二团营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一团参谋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参谋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参谋长、师挺进队队长,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第二旅旅长、教导第一旅旅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山东抗大分校)副校长、鲁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第三纵队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参谋长兼浙江军区参谋长,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副主任,志愿军二十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希汉(1913.8.27-1988.11.7)

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红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南进支队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员、滇南工委第二书记,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富善(1912.10.10-2003.12.31)

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特务连政委、师直属机关政治处主任,红一军团第七师十九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援西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支队政委,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委、青年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四旅政委,一二九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齐齐哈尔卫戍司令,嫩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嫩江省林甸地委书记,西满军区独立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西满野战军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政委,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四军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志愿军空军联合冲击机指挥所政委,中南军区空军副政委、政委,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昌毅(1914.11.2-1999.11.1)

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连指导员,第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决死三纵队第三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南下第六支队司令员、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青岛基地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金轩(1908.9.18-1984.4.27)

湖南省祁阳县人。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一师特务连连长、第五师十四团三营营长、第四师十一团三营营长,陕北红二十八军第五团团长兼保安特区司令员,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参谋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教导队队长、七六九团参谋长,晋冀游击支队一团参谋长,晋冀豫军区新编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二十四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四纵队十二旅旅长,陕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第十九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第六十四军军长、铁道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成芳(1914.4.28-1984.1.23)

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营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一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信营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决死一纵队三总队副总队长、纵队参谋主任,太岳纵队决一旅副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决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旅旅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原野战军九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第十四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十五军代军长,西南军区副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第二政委,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武汉军区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陈康(1910.3.9-2002.5.23)

湖北省武穴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四团二营营教导员、营长,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副团长,第二十七师八十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二七六团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补充营营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七团团长、七七二团团长,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三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十三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九、第十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祖谅(1911.11.4-1961.5.13)

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干事、二七九团四连指导员,军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七七二团政委、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三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九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参谋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八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六十军军长兼成都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0军军长后兼金城反击战东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南京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徐深吉(1910.1.31—2000.8.8)

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军部交通队排长、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营长、二一八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川西北阿坝区警备司令员,红军大学军事主任兼教育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师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团长,一二九师独立旅旅长,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兼政委,新编第四旅旅长兼冀南军区第二、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冀南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浏览 157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