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兵工科研专家程庆华:我的兵工情缘

晋绥史志



我是特能集团晋东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集团公司级科技带头人程庆华。

一个人能将所学、所长,投入一份喜爱的事业,这是一种幸福;而如果,这份事业亦是国家之所需,那么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这何尝不是一份幸运,一份荣光。30年来,正是带着这种幸福感、荣誉感,我奋斗拼搏于国防科技事业一线。



我出生于红色革命老区山西省左权县,自幼就饱受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我的老家不远处就是杨家庄,小的时候经常听乡亲们说起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杨家庄建设兵工厂的事情。那时候,资源匮乏,制造手榴弹时没有雷管,老党员、老兵工就冒着生命危险到白区买;没有火药,他们就用木炭、硫磺和硝酸制造土火药;没有弹簧,他们就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装备上弹簧拆下重新加工。敌人扔下未爆炸的炸弹是兵工厂的宝贝,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出里面的炸药,重新制造使用。由于条件所限保护措施不好,有的工人受伤中毒,却仍然继续工作,我对这些老党员、老兵工的奉献精神无比感动,逐步萌发了想当一名兵工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我的这个梦想很快就实现了。1990年,我从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晋东化工厂(现特能集团晋东公司)从事兵工科技工作。

参加工作初,面对性格难以捉摸,脾气暴躁的黑火药、火工品、特种弹,我深知,如果在生产、试验过程中不懂装懂或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伤己伤人。但我没有退却,为了尽快了解生产流程,掌握管理要求,揣摩产品习性,手中拿着书本、工艺学,跟着师傅跑车间、做试验……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周围的师傅求教,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企业的科技骨干。满怀对兵工事业的热爱,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份工作对国家的意义,也愈发感受到自己肩头的责任。



1993年,公司某型干扰弹系列产品配套的关键火工品厂家由于种种原因停产,直接影响着公司装备保障任务按计划解缴部队。是停产等候、延期交付,还是想办法谋出路,履行强军责任?迎着公司领导期盼的眼神,我自告奋勇承担替代该火工品的研制任务。当时,企业电火工品研制技术是一项空白,基层焊接班组只能进行点火头的焊接,没有进行过电极塞的导线端面焊接。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在学习精密焊接技术理论的同时,我坚持深入焊接班组指导技能人员学习新的焊接技术。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实践,在培养锻炼了一支焊接队伍,编写了公司第一部精密焊接操作工艺文件的基础上,研制的电点火具于1996年5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于当年装配某型干扰弹系列装备交付部队使用。1998年该项科研成果获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开始,我主持某武器系统用四类八型火工品的研制工作。这是晋东公司第一次开展作动火工品的研制,涉及许多火工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测试方法等。由于是首次参与高新产品研制,企业技术基础较差,测试平台及相关资源不足。面对困难,我和项目组全体成员相互鼓舞,坚定必胜信心。为了啃下技术难关,完成产品研制任务,我同项目组成员查科技学术文献、研讨论证新技术,逐渐形成需要突破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清单,并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日加班加点,将关键技术问题像红军攻打娄山关、辣子口似的逐个攻关解决,逐渐完善了测试平台,奠定了企业的技术基础,按计划完成研制任务。在圆满完成系统试验的庆功会上,系统总体领导对我说“回去告诉晋东公司领导,我们认可你们的工作!”这是对我们晋东兵工研制工作的最高褒奖。随后,我们研制的火工品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随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制工作获得上级机关单位、用户的一致好评,也为企业跨入现代火工品领域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我负责某型末敏弹火工品的研制,期间带领项目组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顺利通过设计定型审查。该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两项,随系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深深热爱我的国家,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愿意为人民兵工事业和国防装备建设奉献热血智慧和毕生精力。我也深知,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企业科研技术水平还需要升级和转型,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作为新时代的兵工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教育,在晋东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和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素质,从党的百年斗争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人民兵工90周年红色历程中深悟初心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勇于攻坚克难,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勇于担负起强军首责使命,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为企业履行强军首责、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司

特能集团晋东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38年,前身是我党我军以柳沟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为主体,太行、太岳、冀鲁豫军区六个根据地兵工厂组建的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式发展,开发的民品有防静电、防射频、防潮密封软硬包装,人工影响天气系列产品、远程森林灭火装备,机场用安全驱散弹等。第三产业涉及商贸、运输等行业。



全国先进生产者刘蕴琢:爱党红心凝结安全操作法


从小怀揣爱党红心,不到18岁参加兵工建设,不忘初心坚守火工岗位,提炼安全生产操作法;21岁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工作不畏艰险、任劳任怨、坚定信念,一干就是28年,她就是特能集团晋东公司退休职工刘蕴琢。

刘蕴琢,女,1935年10月出生于河北蠡县。在抗战的烽火硝烟、隆隆炮声中长大的她,从小受当地的抗日英雄,特别是刘胡兰式巾帼烈士陈秀菊、赵云霄、刘耀梅等红色事迹感染,孕育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红心,萌发了奉献青春热血、建设美好新中国的初心。1953年春节刚过,她就和兄长一起来到山西阳泉,经过考试、政审,如愿进入华北兵工局第六兵工厂(晋东公司前身)参加红色兵工建设。

刚入厂成为兵工人的刘蕴琢,尽管青春年少、懵懂无知,却对工厂的一切充满好奇、感到欣喜。第六兵工厂是由柳沟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等六个根据地兵工厂组建而成。参加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的袁良臣、何信志、吴开连、张伯衡等老红军、老党员在生产管理一线工作。能在拥有红色抗战故事和光荣传统的兵工企业上班,和张平、冯玉斌、李印元、张双则这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黄崖洞老兵工们一起工作生活,聆听师傅们讲述老红军、老八路、老兵工转战长征、抗击日寇、建设兵工厂、解放全中国的红色故事,刘蕴琢十分高兴自豪,觉得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暗下决心要把青春热血和聪明智慧献给晋东兵工事业。

经过岗前安全、保密、质量培训考核和入岗实习试用后转正,刘蕴琢成为一名光荣的红色兵工“战士”,被分配到雷管装配工序。时值1953年3月,第六兵工厂积极响应党中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广泛开展“找生产窍门、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推广先进生产经验、提高产品质量、消灭废品”的增产节约活动。刘蕴琢深受这种生产热潮感染,全身心投入到雷管装配工作中。众所周知,从事雷管装配要与起爆药、炸药等危险化学品“打交道”,历史上曾出现多起人身伤亡事故,许多人望而却步,有的甚至调离岗位。但刘蕴琢在同是兵工人的党员哥哥鼓励下,没有被“火魔”吓倒。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查阅专业书籍,虚心认真向王万福、史启恭等起爆药生产技师求教;上班期间在土坯掩体的隔离场内“一人、一桌、一屋”,在严格遵守工艺规程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经过理论研究、实践验证,她逐步中提炼出“心要细胆要大,动作慢手法轻,右手持、左手挟,放置右侧再松手,手眼一致不分心”的安全操作法,经过车间领导和工友们推广应用,历史性地解决了雷管装配安全生产的难题,创造了企业当时条件下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加之刘蕴琢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恳敬业、任劳任怨,对自己和徒弟严格要求,安全生产业绩屡创新高,为职工树立了榜样,以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了工友们立足火工岗位,做好安全工作,完成生产任务,有效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能力。1956年,刘蕴琢依次被工厂评为“先进生产者运动中的模范”“青年突击手”,被授予“阳泉市青年突击手”“山西省工业劳动模范” “第二机械工业部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山西省政府退休工人特殊待遇。



从17岁参加兵工建设的28年来,刘蕴琢一直坚守火工生产岗位,参与了雷管、底火等产品改进和多种新产品试制工作,均以沉稳细致的操作手法、丰富可靠的实践经验,配合科研技术人员圆满完成火工装配试验任务,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工艺技术改进、工装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业绩,留下了许多珍贵而美好的记忆。让她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是她参加工作不到4年,就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接见,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合影留念的往事。



当时只有21岁的她,清楚记得自己坐在第一排,与毛主席只隔了21人。见到日思暮想的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激动得留下眼泪,刘蕴琢心里暗下决心要听党话、跟党走,干好本职工作,建设人民兵工,保卫毛主席、保卫新中国。






晋东兵工科研专家程庆华:我的兵工情缘

此后的25年来,刘蕴琢把毛主席等伟人接见作为自己人生新的起点,一心扑在火工生产岗位上,把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精心尽责地填装好每一份药剂,压制好每一个加强帽,装配好每一发雷管,以不畏艰险、不辞劳苦、日复一日的实干精神,淬炼着自己入厂时萌发的初心;以严谨认真、遵章守纪、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践行着自己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红心;以不畏艰险、忘我奉献、安全高效完成火工生产任务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尽管职业普通,无缘“两弹一星”的惊天伟业;岗位平凡,不是力挽狂澜的勇士天使,却执着坚守慎终如始,为人民兵工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

1980年11月,她在《退休申请书》中写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青年接班人,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成绩,请求党组织同意女儿接我的班继续奋斗。”在刘蕴琢的精神感召下,她们全家先后有14人参加过兵工建设,其中有10名是共产党员,现实生动地谱写了一段“献了青春献自身,献了自身献子孙”红色佳话。近年来,尽管她年事已高、退休多年,但退休不“褪色”,依然关心企业生产工作,经常和刚参加工作的周围邻居交流火工操作经验,嘱咐他们遵章守纪受到青年职工交口称赞。她本人分别于2008年、2018年被晋东公司授予“建设功臣”“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右二为刘蕴琢
右二为刘蕴琢

右一为刘蕴琢
右一为刘蕴琢

图文:杨虎林

来源:党群工作处 晋东公司

(浏览 66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