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老八路和诗词



        
本文作者李昆(二排左3):为原八路军129师高参、原八路军太南办事处主任李新农长女,1936年出生,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航空仪表学院无线电系,曾任六机部七院副院长,电子部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前几天八路军情报太行情报纪念馆约稿,我在回忆并抄写爸爸的回忆录时,一边觉得确实很钦佩这位老八路,一边又深深感到我实在不算个好女儿,且不说我从未认真思考过他的革命意志、忠诚、事迹和贡献,而且我对他的态度实在是尊重不够,理解不够,孝顺不够。


  举几个例子。比如爸喊:水开了,快去关火、灌水。我会半开玩笑地顶撞说:您自己怎么不去?有一次爸骂了弟弟、还不理他。我就说他:您和小弟的矛盾应该您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引导矛盾的发展,不应该不理他。还有一次我出差杭州,他让我替他买个竹笔筒,还预付了钱,我毫无推辞地收了钱。而且我并未认真思考和挑选,只是用最省时间的办法,随便给他买了一个,自己也不当一回事。可后来我偶然听到他对来访的客人说:这是我女儿特意从杭州给我买的。我,楞住,惭愧极了。总之,现在后悔也晚了,我只想把现在悟到的感觉写下来。

我爸本来是个日本留学学医的,回国后已经当了医生。但是后来因为抗日,服从革命需要,做了各式各样的工作。但他真是很聪明、有才的,对于诗很有研究,这对他的工作很有帮助。


李新农在日本留学时期

比如1941年12月底,刘、邓两位领导派我爸与国民党第27军军长范汉杰谈判,解决越界纠纷问题,以堵住后门的国民党军队,好专心对付前面的日军。这过程还挺复杂的,就说他求见范本人的过程中,他对古诗的掌握就帮了很大的忙。比如刚遇到范部三个师最靠近的一个师时,师长是广东人,姓陈,一开始也是含糊敷衍。我爸就开始和他聊天,知道他喜欢诗之后,就和他大谈杜圣、李仙、郊肥岛瘦等等。爸的回忆录里写道:“他也介绍了自己作的诗,看来,是有些才气的。我说,古人讲究诗言志,我很赞成。于是我背了一首清初一位山东人写的诗:

满洲纱帽满洲头,
满面风光满面羞。
满眼胡儿满眼泪,
满江秋水满江愁。

他听了很是感慨。因为他是广东人,我又特意背了一首一位广东姓廖的老人,日俄战争时在日本写的七绝:


三呼万岁震东京,
举国商农尽是兵。
六千万人同奏凯,
人家含笑我吞声。

总之,我这些杂拌知识很能引起他的兴趣,两人聊得很是投机,东谈西说直到很晚。最后他道:“难得遇上你这么个朋友,明天我要亲自送你去军部。”第二天早晨,他果然把我送到驻陵川的27军军部。”


李新农(左)1942年与友军师长合影

到军部后,本来那些参谋人员都不太善意,七嘴八舌,有点像舌战群儒。后来正巧日军来炸,午饭没吃,副官处邀他一起吃晚饭。在聊天中,获知驻地一个和他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女孩被炸死,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这时有人说,听吴师长说客人会作诗,请他来一首,众人都附和起来。他于是口占一绝:

春寒日冷落朝霞,
铁鸟飞残解语花,
徒使群英挥泪处,
珠沉玉碎状元家。

大家都轰然叫妙,几杯酒下肚,已不再那样剑拔弩张了,使他能比较顺利地见到范汉杰。

其实我爸的诗才并非光是用来见国民党军官开路,他确实是用“诗言志”的。我们在整理他的旧物时,发现他三过虹霓村,不同心情时写的几首诗,我虽然不懂诗,但是也很受感染。

第一首是1941年秋写的,那时他在刘伯承领导下做统战工作,心气很高,斗志昂扬,受命从河南林县过来访问边区议会驻会议员石老先生。这位“开明士绅”向他简单介绍了平顺县的历史和名胜古迹,原来这个虹霓村就是隋唐之间有名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寨”所在地。他去看了村西一里多外的“玉龙瀑”,“仰望水源,距地面很高,下面像小湖一样,深不见底,所以瀑布下落,激起一片白雾,发出巨响,远看近看都极为壮观,这是太行山上的意外奇景。”“看的很是兴奋,当时就写下七绝:

虹霓村外大瀑布(41年秋)

天外玉龙破壁飞,
珠帘千丈映霞辉,
狂涛猛泄惊山谷,
尽洗人间苦是非。

第二次过虹霓村是1941年底,到太行4分区出差。那天刚下过大雪,满山皆白,拂晓时分登上有名的“虹梯关”,“虹梯”意指其高不可攀。“在关谷仰视一线天,进关之路像爬虹之梯。在起爬时,仰望山顶,一片烟雾,几乎看不见天空。”“虹梯关的盘道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这次才体会到所谓紧十八,就是这十八盘道极陡,几乎是45度,确实像爬,而不是走,又加山高空气稀薄,感到气短,呼吸很困难。”“我们快爬到山顶时,几乎被包在云雾之中,积雪又多,路很滑,能见度很差,走起来相当吃力,幸好盘路比较固定,终于大汗淋漓之下,爬上山顶。到了山顶,豁然开朗,日出不久,阳光照散云雾,突然发现,周围群山都从脚下白云之中钻出,高低不等,各露锋头,极像有大气魄的画家信笔一涂,在白云如海的顶上画出无数山峰,刹时之间,气象万千,形成从未见过的奇景!惊叹之余,又口占一首七绝:

七绝 41年底于平顺

寒晨跃马走虹关,
烟雾迷茫鸟道弯。
积雪接云千里白,
晓风吹起万重山。

第三次过虹霓村,已是1943年2月了。这两年,日寇频繁进山“扫荡”虽然都被击退,但根据地军民损失是很大的,特别是左权参谋长,还有不少同志为国牺牲。心情沉痛之余,感到气愤难平。“这次到虹梯关脚下时已是晚间六七点钟了。”正值月圆之际,心潮起伏,又口占一首七绝:

七绝 43年2月

蟾光影里虹霓高,
野店停骖卸战袍。
倭寇未除傖发白,
羞闻玉瀑啸波涛。


看来心情沉重,可惜后来反扫荡胜利后没有经过虹梯关。暮春反扫荡胜利后,行军山中遇雨。1943年5月14日

其一

风飘万点洗沙尘,扫寇归来雨露新。
山野多情劳厚慰,群峰拱立揖三军。

其二

风高雷怒逐乌云,雨骤红飞敌丧魂。
军号交鸣勒马处,绿杨枝下启柴门。

文革期间,我爸被逐农村,后70年代初期,落实政策回到北京,我恰好出差,从宜昌给他带回一个小盆景,是个小山影,爸写了一首五言“山影歌”:

《山影歌》

窗前有山影,峭拔比青松。
巍峨冲天破,刺多类锐锋。
虬峦争叠翠,黛色乱云纵。
自高且孤直,历历见节筇。
仰首傲新月,狂飙仍挺胸。
莫问春秋异,何惧冰雪封!
谁谓泥盆小,三寸也培龙!
世风任变换,悠然立群峰。
(浏览 80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