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瀛革命自传(31、回地方工作的经历)

王风芝

1951年7月17日,调我到六区(大布一带)任区长。区部设在后店布地主家院子里。我就在区部北边租了几间平房叫家属住。

我在六区主持全面工作,更加注重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外地经验,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上,都对照党的方针政策去工作。无论是在作风上、还是在工作态度上,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接近干部群众,叫群众处处感到共产党的温暖,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共产党员。

我吃住在下边,我把六区所有地方都跑到,根据各种各样的乡情,制定出不同的措施,在全区掀起大生产的热潮,我要带领全区人民摆脱贫困。在运动中,我严格按上级党的方针政策办,在工作方法上,走群众路线,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以政策发动群众。并深入到基层,抓重点,以点带面,及时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智慧,达到群众满意。如在统购工作运动中我把重点搞开,完成任务的85%,再转移到落后乡按政策搞开,达到群众满意,如期完成上级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952年7月我在阳谷县六区工作中获阳谷县甲级模范及阳谷县委会奖品。

与此同时,抗美援朝也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我早已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思想准备,绝对服从抗美援朝的利益,绝对服从组织调动,随时响应祖国的召唤。

1952年下半年,毛主席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这种必然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出来: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为了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使党的总路线深入人心。我采取了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接受外地经验,层层进行思想发动的办法。我首先召开支委会,研究全区党团员干部思想状况,对党团员干部群众加以排队,根据不同的思想来进行总路线的教育。并以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干部、劳模带头,以互助为基础地进行学习、宣传总路线。我在全区党员干部大会上讲:“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学习总路线的重要性,不学习党的总路线,就会失掉我们在工作中的指南,一定要把总路线学深、学透,只有深刻领会了党的总路线,才能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在每个工作运动中,每个环节上都对照党的总路线去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常地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只有作风正了,才能正确地执行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路线,才能更密切地接近群众,才能做一个真正的、更好的共产党员,才能让群众处处感到共产党的温暖。”每一天开完群众会,再开党团员检讨会,会上有表扬有批评,每开会前有评论,会后有总结。采取大会报告,小会讨论,个别发动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时的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在运动中从始至终开展了反对脱离实际,反对愚昧,反对蛮干的三个反对的斗争,结合外地经验,顺利完成上级党交给的任务。

同志们在学习中全面地得到提高,彻底明白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精神。为使总路线深入人心,然后再进村领导群众学习总路线。有重点村,重点组,重点人,达到层层有骨干。培养先进典型及各附属会的典型,达到层层有典型,以典型宣传政策,带动生产。

如培养了土改后的张凤三,经过学习总路线思想提高,还积极发动别人。每天晚上对照政策进行工作总结。与此同时,还要紧紧抓住三位一体的中心工作,以生产、互助、统购、统销党的任务为核心,以互助组为基础,及时发现积极分子,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效能,积极分子带领单干,一村一组一户地开展爱国竞赛,用积极分子的力量,发动落后层,扩大积极面,缩小落后面,最后以积极分子消减落后的死角。互助组由孙纯修、张法科等来带领单干的农民,以此把工作搞上去。

我们以总路线作为动力,发动群众组织互助组,未发动前只有王期兴临时九个互助组计59户,经过学习总路线,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统一组织起来的,连旧有的长期临时互助组104个,内有准备春季对地的互助16个,共计328户。

与此同时,以党的总路线为动力,发动群众搞好生产,全区掀起大生产热潮。在生产方面,锄麦2547亩,施肥3820亩。1953年统购统销,完成8650斤另12两(16两一斤的称)超任务完成。当时主要掌握了两种卖粮方式,一种是集体卖粮,二是流水序作法,成熟一批卖一批、扩大积极面,积极分子带动落后层。在此运动中,发现了四个奸商,搞清实际情况后,依法处理了违法套购的奸商任熊海、张怀明等11户,对工作有较大的推动。经过同志们的艰苦奋斗,1953年5月阳谷六区受阳谷县人民代表大会表扬。

1954年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认真总结1953年的工作经验。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更加深刻地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搞好增产、互助、统销等工作。巩固已有互助组,发展新的互助组,继续做好各种附属会的工作,结合普选登记,选出代表来。

在党的总路线的鼓舞下,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当年锄麦4527亩,占种麦面积的70%,追粗细肥5820亩占种麦面积的90%,灰家肥分积的106户,发动打井6眼。积极卖爱国粮86050斤12两,超任务1050斤12两。充分地体现出了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并以总路线作为动力发动群众的效果。我六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54年2月我在阳谷县六区工作中获阳谷县乙等模范及阳谷县委会奖状。

为此,我也得到上级和同志们的赞许。他们对我的评价是:忠实于党,忠实于群众,阶级立场坚定,政治可靠,责任心强,工作一贯积极、大胆、敢干,有魄力,并能服从领导,组织观念强,;能吃苦耐劳,处理问题及时;能完成上级党交给的任务

;能牺牲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及群众的利益;生活艰苦朴素,作风正派。但我也有缺点,主要是工作粗枝大叶,不够细致。

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就从没怕过艰苦困难,我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服从上级党的利益,服从上级党的调动,服从上级党的决议。只要上级党交给了任务,我总要不屈不挠,不打折扣地去完成。并且能照顾下层干部,关心群众的利益。故干部团结好,群众也拥护,上级也放心。

我在六区五年工作中,受到四次奖状、奖品、五次表扬。特别是1953年,这里遭受三十年来特大暴雨,我六区最北边的温范庄,在石佛南约10里地的聊阳公路两侧,路东是温庄,路西是范庄,对外称温范庄。大水由公路东温庄的东南方向向温庄涌来,水势很大,虽然聊阳公路下边有排水的涵洞,但路西的范庄把用来排水的涵洞堵住了,聊阳公路挡住了水向西北方向流的去路,水不能向西北方向流,路东温庄的水越积越深,水深处接近一米,大水越过了聊阳公路往西流。这时,路东葛海、魏海、安乐镇方向的群众都光着脊梁抗着铁锨来到温庄,和温庄的群众一块,把聊阳公路挖开了,上边搭上木板叫来往的人、畜、车辆过。当时的聊阳公路还是土路,就是比乡间的土路宽点,仅能错开相向行驶的汽车,当时汽车很少,在公路上走的都是些马车、地排车、胶轮车、独轮车、自行车,及行人。路西范庄的群众也迅速集合起来,也都光着脊梁拿着铁锨,还有的拿着土枪。两边聚集了1500名群众要打架拼命,双方已经动了铁锨打在一起,路西范庄的群众把路东魏海一位群众的头打破了,还拿出土枪,朝天放枪,一场血拼马上就要发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赶到了现场,我站在聊阳公路的路中间,也就是两方群众争执打架的中间,马上制止双方都住手,告诉大家问题会解决好的。我先制止了路西范庄的群众,因为范庄的群众团结好,力量大,还有土枪,必须先制止他们,后又把他们的土枪没收了。说服了路东温庄及其他村聚拢来的群众,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打架制止住了。为了解决好双方的矛盾,把水疏通好,我在这两个村中间的聊阳公路上靠路的东边,用木棍子,苇席搭起个窝棚,棚内铺上草和苇席,又弄了个小铁锅,工作、吃、住都在那里,天热,不用铺盖,有蚊子咬,和衣睡就咬不着。

在温范庄放水中,我以共产党员的姿态,勇敢地阻止了一方,教育了一方,未打起架来。在阴雨泥水的情况下,我在现场住了16夜,感动的群众很团结地共同把水灾消除了,使群众深深感到共产党的温暖。因此,我被县里评为疏水模范,1953年7月阳谷六区在放水中受到县委会通报表扬。

从阳谷县卫生科到公安局

1955年9月4日,调我到阳谷县卫生科(没有卫生局),任科长兼县卫生院院长。那个时候,卫生事业发展得比较慢,卫生条件比较差。我走遍了全县大小卫生单位,并制定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充分发挥老中医的技术特长,以提高全县的医疗水平。并组织开展了全民健康教育,教育群众主要以预防为主。

全县的卫生工作正在大力开展的时候,1956年3月28日我又接到了一纸调令。调我到阳谷县公安局,任公安局第一副局长(无正职),主持工作。

在和平环境下,虽然和敌人的较量已经不再是面对面的血肉搏杀,但形形色色暗藏的敌对分子,和一批潜伏下来的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及一些反动势力,他们相互勾结,自发暴乱,渗透政权,破坏生产,妄图颠覆我人民政权,对敌斗争形势十分复杂。我们既要搞好反特工作,又要搞好刑侦工作。所谓刑侦就是社会治安这一部分,那就是杀人、抢人、偷人,这都属于刑侦。

我投身革命多年来,无论党叫我做什么工作,我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无论接到什么案子,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严寒盛暑,我都是风雨无阻地在报案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是我在公安工作中一贯坚持的一项原则。及时赶到现场就是机会,就是破案的条件,必须要把现场工作搞好。有时候尸体高度腐烂,臭气熏天,在现场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为了找到可靠的线索,都是非常仔细地排查,从现场发现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细小的痕迹物证,现场痕迹都是锁定嫌疑人的关键证据,哪怕是一个拖擦、一根毛发、一块泥土、一个脚印、一个手印,总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蛛丝马迹中有侦破价值的信息,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线索,把线索吃透了,案子就容易破了。如果到达现场晚了,机会丧失了,条件就丧失了,如再刮风下雨,自然环境的改变,就会把现场破坏,就拿不到珍贵的资料、珍贵的证据。在刑事案件的侦察中,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距离案发的时间越久,很多原本存在的案件线索就会消失,当事人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

五十年代,刑侦技术还非常落后,照相的也好、化验的也好、痕迹检验的也好,很多是靠一个放大镜。为了有案必破,我一方面凭借着超人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不断地提高侦破水平。另一方面案子发生以后,开案情分析会,叫大家集思广益,在会上让大家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只有集中集体智慧,才能从纷乱的信息中发现线索,确定侦察方向及侦察范围。再就是,要依靠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获得重要破案线索,以侦破案件。

我带着有限的几个人,在侦破新发案件的同时,开始清理积案,重新找到受害人进行详细地询问,让受害人回忆,会不会忽略了什么细节。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现场上的线索和每一个物件反复地想,反复地分析。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讨论,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破。为此,我们走遍了阳谷的每一个地方,当时局里没有汽车,我们都是坐长途汽车,长途汽车通不到的地方就骑自行车。一连几十天都不回家,有时候在一个村子里住在那里不走,一呆就是二三十天,一家一家地访问村子里的全部村民,找到杀人凶手才离开,不找到杀人凶手决不罢休!

案子破了,群众非常感谢,有的群众打着布标,跪在地上送行,我赶快把他们拉起来说:“要谢就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王月瀛。”

一个案子破了,接着破下一个,一个一个的案子连续破。跟着我破案的同志都受不了啦,说:“王局长,咱要不回去歇歇。”我对他们说:“案子就好比命令,现场就好比战场,案子没破,怎么能休息?!”经过同志们的努力,几年来的案件基本都查个水落石出,积案已经查破,发案也明显减少,打击犯罪形成了威慑,阳谷的治安状况发生了根本转变。

公安局内部也发生过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次,又要枪决犯人了,伙房的一个炊事员找到我,气呼呼地对我说:“我对局领导有意见”我说:“有意见你就提吗”他说:“我干公安好几年了,没叫我毙过一个人,别的干警都有机会。”我问他:“你打过枪吗?”他说:“打过,能打准了。”我说:“行,这次枪决就叫你执行”他高兴地走了。我想,不就是枪毙个人吗,就叫他打一次,整天拿着擀面杖、烧火棍做饭也是够辛苦的。当时有个规定,枪毙人必须一枪毙命。在刑场上,开枪的时刻到了,我看着他的手拿着枪直发抖,心想坏了。“叭”一声,枪响了,但犯人没死,我赶快补上一枪,才算结束了那犯人的性命。拿擀面杖的手,要打准枪,还要有个过程。从此,那个炊事员安心本职工作,再也不想别的了。

抢险抗洪,预防犯罪也是公安局的一项重要任务。1957年7月份徒骇河发大水,王拔士村东段和西段的徒骇河都有弯,从莘县方向流进徒骇河的大水到王拔士以西便水流缓慢,王拔士以西到桓庄西20多里的河段上大水很快要漫过河堤,我受县委委托,带领全县抽调到那里的群众在这段徒骇河抢险、护堤,群众称我为“带河的”。河堤上下都是固堤的群众,有的往河堤上抗木料,有的往河堤上运泥土,用以加固、加高河堤。为了防止坏人破坏河堤,我一边指挥群众护堤,一边带领五六个公安人员腰挎盒子枪在河堤上维护治安,把破坏大堤的治安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和我公安人员在河堤上的窝棚里一住就是20多天,保证了徒骇河大堤安全地渡过了汛期,维护了那一区域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

(浏览 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