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的九堡“红军干部学校”(记长征出发地之一:瑞金市九堡)

搜集整理:钟优生 钟水生

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部分官兵曾经驻扎在瑞金九堡坝溪村,又在这里兴办过两所红军干部学校以及一所红军小学。此事如今虽然鲜为人知,但它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却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九堡,位处江西瑞金市西北部,因为地理独特深厚,而成为众多客家先民落地生根的聚集地。这里四面环山,风藏气聚,九堡河有如一条玉龙穿境而过。而作为钟姓人家的先民,自南宋伊始,便在九堡河西拓土开基,繁衍生息,是为“霸溪”。如今八百多年过去,这里古祠林立,厅宇密布,呈现着钟姓客家人繁荣昌盛的兴旺景象。正因为这些古祠古厅的缘由,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从井岗山下来取得大柏地之战胜利的部分红军官兵,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其依托的地方就是这些大小厅祠。

钟姓人家素来好客,尤其是受尽残酷压迫的穷苦百姓,更是待一脸和气、严明守纪的红军官兵亲如一家。打从他们来到这里以后,乡亲们便纷纷腾出自家宗祠众厅,给予休整栖息,为其战斗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此后,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以及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更是鼓舞了兵民士气。驻守在九堡坝溪的红军官兵,根据上级的指示,于是先后在这里
的上塅和下塅办起了“彭杨步兵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学校”。

彭杨步兵学校旧址
彭杨步兵学校旧址

1933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为了加紧培训红军各级干部和专门人才,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中央苏区事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分为五所学校,其中以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学员为基础,在瑞金九堡坝溪村成立“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又称“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学校”,校址分别设在这里的上塅和下塅。彭杨步兵学校是为了纪念彭拜和杨殷两位革命烈士而建,旧址在原章玕公祠,俗称“九厅十八井”;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在原遥採公祠,又称“司马第”。两所学校均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学校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学校旧址

当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陈赓任彭杨步兵学校的校长,莫斯科东方大学、高级射击学校、第一步兵学校毕业的黄火青、刘希平、宋任穷先后任政委。国民革命军将校团毕业的鲍德新任训练处处长,瑞金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毕业的罗贵波任政治处主任兼政治总教官,钟寿田任党总支书记,邱一涵任团总支书记,阎捷三、刘清明、黄春庭、刘少卿等任军事教员,李志明、康志强、张正光等任政治教员。学校下设两个军事营,一个政治营,一个参谋营,另有机枪连、测绘队、青年队。学校共举办了三期,每期四个月,主要任务是培训红军中的连、排级干部。与此同时,位处下段的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学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培训着工农出身的营团级以上的干部。汪东兴担任校长,其他的干部建制基本上还是由彭杨步兵学校的干部兼任。其间,为了对红军干部子弟以及当地穷苦百姓的小孩进行启蒙教育,还在下塅章适公祠兴办了红军小学。后来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彭杨步兵学校与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公略步兵学校特科学校等同时并入九堡坝溪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学校,不久改编为“中央红军干部团”,并作为中央红军第二纵队(又称“红章纵队”),于1934年10月10日傍晚,从坝溪出发,途经铜钵山、冈面乡、于都县宽田,前往贡水渡口,汇合中央领导渡河进行战略转移。

谈起那段如火如荼的生活,现年九十六岁的下段小组钟同锦老人,深情地告诉我们,当年中央红军到达坝溪时,他已有十四五岁,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他上有五个叔伯,父亲钟运洙排行第三。那些红军到来时,于朱德总司令带队,全力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的工作中。一天,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在坝溪牛岗河坝散发打土豪获得的银元(俗称“花边”)时,还不慎碰伤了下段钟运仁(占妮子)、钟运煌等人。在扩红运动中,钟同锦的父亲和满叔钟益山以及下段村子里钟有仪(兵子)、运仁、运煌、运焜、国春等30多位青壮年都先后报名参加了红军,母亲和几个伯叔母在村妇救会工作。

钟同锦老人说,在当年历次反“围剿”战斗中,他的父亲和小叔钟益山和钟有仪、钟运仁、钟运煌以及上段的数十位本村红军战士都上了战场,但大多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只有钟运焜回来了。那时,作为红军家属,钟同锦的母亲及红军亲属便在家里动员本村邻里,忙时种地,闲时做草鞋,为支援红军上阵杀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钟运洙、钟运煌“革命烈士证明书”
钟运洙、钟运煌“革命烈士证明书”
钟运洙、钟运煌“革命烈士证明书”
钟运洙、钟运煌“革命烈士证明书”
老红军钟益山
老红军钟益山

钟同锦告诉我们,那时期,坝溪村参加红军的热潮空前高涨,上塅和下塅,凡是青壮年只要符合要求的都踊跃报名,上了战场。据了解,当时的坝溪村大约三百多人,参加红军的就有100多人,在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有名有姓的便有六七十人。下塅几个自然村加起来,总共不到150多人口,也先后有30多人参加了红军,在纪念馆有名有姓的就有20多人。坝溪村在历次反“围剿”中幸存的红军战士,在长征前夕被编入红军干部团,同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红军钟有仪
老红军钟有仪

革命烈士遗孤钟同锦,个头不高,虽年近百岁,但身体健朗,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说话声音宏亮。在谈到红军办学一事时,他说,虽然他对红军办学的意义当时不太清楚,但看到他们学习的高涨热情,便知道此举非同一般。当时听人说过,国民党办黄埔军校,那么我们共产党就办自己的红军军校。上塅的“九厅十八井”,下塅的遥採公祠,除了上课,还进行军事训练,他们官兵操练时,大多用的还是木头枪,祠堂门口不时听到严格训练的喊杀声。当时,在我们下塅三栋祠堂(东园公祠)、象贤公祠,那些红军官兵还经常与我们当地武术行家,切磋武艺,使许多红军官兵教学相长,受益匪浅。

红军烈士遗孤钟同锦
红军烈士遗孤钟同锦

中国工农红军在九堡坝溪办两所干部学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钟同锦等当地老人的印象中十分深刻。红军官兵虽然基本上都是住在大小祠堂及村民家里,但只要涉及百姓利益的事儿,他们秋毫无犯,给我们坝溪人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作为校长的汪东兴、陈赓等红军军官,与全体学员一样,住得都是简陋的民房。如今在当年汪东兴住过的遥採公祠西侧横屋(俗称“渡水”)里,依稀可见,低矮的瓦房。乌黑的楼板,虽然如此,却并不影响他当时培养红军干部的坚强决心。不仅这样,其他教官的住房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人民军队。

钟同锦最后说,他的满叔钟益山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紧随红军干部团,也加入到了中央红军第二纵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并胜利到达了陕北。解放后一直在太原工作,曾任太原军区司令员。与他同时到达陕北的坝溪人还有钟有仪以及上塅的钟枫、钟天禧、钟步云等。红军北上以后,钟同锦的母亲,和未及躲避的其他红军家属,被卷土重来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综上所述,九堡坝溪村实属“中央红军干部团”旧址,在这里为中央红军培养高素级军事和政治人才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无疑,坝溪村也是中央红军(干部团)长征出发地之一。

(2020年8月)

(浏览 5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