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中

气候要素

日 照

年日照时数 晋中全年日照时数介于2330.8小时~2704.3小时之间,平均为2530.5小时。昔阳县最多为2704.3小时,灵石县最少为2330.8小时。5月~9月份的实照时数为1075.0小时~1205.6小时,处于作物生长盛期的6月~8月份平均日照时数为7小时~10小时。日照时数分布为祁县、寿阳县、昔阳县一线以北偏多,以南偏少。太阳辐射和日照相当充足,且与高温多雨相结合,为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光能利用率潜力很大。

季日照时数 春季平均日照时数为701.1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7.7%;夏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86.6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7.1%;秋季平均日照时数为589.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3.3%;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552.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1.8%。日照时数最多月份为5、6月份,分别为263.5小时和249.2小时,因多晴朗、少云雨天气所致;日照时数最少月份以2月居多。

日照百分率 晋中日照百分率介于53%~60%之间,平均为57%。其中榆次区、寿阳县达60%,为全市最高值;灵石县为53%,为全市最低值。月季分布以冬季最高,春季降水较冬季偏多,故日照百分率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剧增,多阴雨天气,大多数县区市出现最低值。

辐 射

年辐射量 晋中太阳年总辐射量,在545千焦/平方厘米~581千焦/平方厘米之间,平均为558千焦/平方厘米。在地域分布上,寿阳县最大,为583千焦/平方厘米;太谷县最小,为545千焦/平方厘米。与山西省其他地市相比,晋中市太阳年总辐射量少于大同市,但大于临汾市、长治市以南地区。

晋中全年太阳直接辐射在305千焦/平方厘米~340千焦/平方厘米之间变化,平均为323千焦/平方厘米。其中,寿阳县最大为340千焦/平方厘米,灵石县最小为304千焦/平方厘米。在月季变化上,6月份最大,平均为41千焦/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小,平均为16千焦/平方厘米。

晋中太阳年散射辐射在226千焦/平方厘米~243千焦/平方厘米间变化,平均为232千焦/平方厘米。其中寿阳县最大,为242千焦/平方厘米;平遥县最小,为223千焦/平方厘米。在月季分布上,5月份最大,在25千焦/平方厘米~30千焦/平方厘米间;12月份最小,仅为11千焦/平方厘米~12千焦/平方厘米。

季节辐射 晋中春季太阳总辐射量为171千焦/厘米2,约占年辐射量的30.65%;夏季总辐射量为179千焦/平方厘米,约占年辐射量的32.08%;秋季总辐射量为115千焦/平方厘米,约占年辐射量的20.61%;冬季总辐射量为93千焦/平方厘米,约占年辐射量的16.67%。

温 度

年平均气温 晋中历年平均气温在6.6℃~10.8℃之间,平均为9.4℃。在地域分布上,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其中平川区为10.4℃,东部山区为8.2℃。由于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平川区较东部山区偏高2.2℃,即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约0.6℃左右。灵石县最暖,历年平均气温为10.8℃;和顺县最冷,历年平均气温为6.6℃。在月份分布上,最热月为7月份,全市平均气温为23.0℃。其中平川区为24.0℃,东部山区为21.7℃。平遥县最热,为24.3℃;和顺县最冷,为20.0℃。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为-6.2℃。平川区为 –5.2℃,东部山区为-7.5℃。灵石县最热,为-4.3℃;寿阳县、和顺县最冷,为-8.5℃。历年气温趋于变暖趋势,但以冬季变化最为明显。

季平均气温 四季气温分布特点与年平均气温趋势一致,均为西部平川区高于东部山区。

春季(3月~5月)为过渡性季节,太阳辐射逐月加强,各地气温不断升高,但不稳定,天气乍暖乍寒,变化很大。平均气温为10.8℃,其中平川区为11.8℃,东部山区为9.5℃,平川区较东部山区偏高2.3℃。灵石县最高,为12.3℃;和顺县最低,为7.8℃。

夏季(6月~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为21.9℃,其中平川区为22.9℃,东部山区为20.6℃,平川区较东部山区偏高2.3℃。平遥县最热,为23.2℃;和顺县最冷,为18.8℃。7月份为全年最热月,全市平均气温23.0℃,平川区为24.0℃,东部山区为21.7℃。

秋季(9月~11月)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下降,季平均气温为9.3℃。其中平川区为10.2℃,东部山区为8.2℃,平川区高出东部山区2.0℃。灵石县气温最高,为10.6℃;和顺县最低,为6.7℃。与春季比较,全市秋温较低。

冬季(12月~2月)是最冷的季节,季平均气温为-4.5℃,与夏季相差26.4℃。其中平川区为-3.4℃,东部山区为-5.7℃,东部山区较平川区偏低2.3℃。灵石县气温最高,为-2.6℃;和顺县最低,为-6.8℃。最冷的1月份全市平均气温为-6.2℃。

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积温 日平均气温≥0℃的初期与冬小麦返青扎根、土壤解冻、草木萌发、春耕开始等农事活动相吻合,终期与冬小麦停止生长、土壤冻结、草木休眠、秋耕结束等农事活动期接近。晋中日平均气温≥0℃的初期,平均为3月7日,平川区为3月1日,东部山区为3月14日,平川区较东部山区早13天。祁县最早,为2月26日;和顺县最晚,为3月18日。终期全市平均为11月19日,其中平川区为11月22日,东部山区为11月16日,平川区比东部山区晚6天。稳定通过0℃期间的日数,全市平均为257天。平川区为265天,东部山区为247天。积温全市在3106.9℃~4257.1℃之间,平均为3847.8℃,平川区积温为4121.9℃,东部山区为3578.8℃,平川区积温较东部山区多约600℃。

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 日平均气温≥10℃初日通常作为喜温作物开始播种和生长的临界温度,冬小麦开始拔节,树木牧草积极生长。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生长期或作物活跃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以上的积温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和一般作物生长盛期的热量指标。晋中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全市平均为4月17日,平川区为4月12日,东部山区为4月24日。平遥县、灵石县最早,为4月10日;和顺县最晚为4月30日。终日全市平均为10月11日,平川区为10月16日,东部山区为10月5日,平川区较东部山区晚11天。和顺县最早,为9月27日;灵石县最晚,为10月17日。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持续天数,全市平均为178天,平川区为189天,东部山区为165天。积温全市平均为3350.1℃,平川区为3656.5℃,东部山区为2982.4℃,平川区较东部山区多674.1℃。灵石县最多,为3800.5℃;和顺县最少,为2573.5℃,最多与最少相差1227.0℃。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总积温和持续天数相应减少,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积温约减少29.3℃,持续天数少9.3天。

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降水量 全市平均为402.1毫米,平川区为370.6毫米,东部山区为439.9毫米,东部山区较平川区多69.3毫米。昔阳县最多,为466.1毫米;榆次区最少,为344.1毫米。

气温日较差 晋中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2.2℃~14.7℃之间,平均为13.4℃。平川区为13.3℃,东部山区为13.6℃。按地域分布,和顺县、左权县最大,为14.7℃;灵石县最小为12.2℃;按月份分,以5月最大,全市平均为15.3℃。平遥县最大,为16.5℃;灵石县最小,为13.7℃。8月份最小,全市平均为11.0℃。太谷县最大,为12.3℃;榆次区最小,为8.6℃。按季节分,春季最大,在12.1℃~16.5℃之间;夏季最小,在8.6℃~15.8℃之间。

极端气温 晋中各地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7月份,为暖气团控制阶段,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在2005年6月22日,全市出现最高气温极端值。其中平遥县最高达41.1℃。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2月到次年2月,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剧烈,历史上最强的有两次,一次为1970年1月5日,榆次县为-23.0℃,太谷县为-25.3℃;另一次为1971年1月22日,左权县为-33.0℃,和顺县为-32.1℃。

地面温度 晋中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1.6℃。平川区为12.8℃,东部山区为10.2℃,相差2.6℃。祁县、平遥县最高,为13.2℃;和顺县最低,为9.2℃。各地年平均地温比年平均气温高1.6℃~3.4℃。同时地面温度的月季分布与气温相一致,即7月份最高,全市平均为27.1℃。平川区为28.5℃,祁县最高,达29.6℃;东部山区为25.1℃,榆社县最高,为26.4℃。1月份最低,全市平均为-6.7℃。平川区为-5.5℃,太谷县最低,为-6.4℃;东部山区为-7.9℃,寿阳县最低,为-9.4℃。地面极端最高温度,各地差异不大,大多数县市为65℃~70℃,一般出现在6月~7月份。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1979年6月7日,昔阳县为72.1℃,祁县为71.1℃。地面极端最低温度,各地差异较大。

冻土 晋中各地地面冻结日期一般始于10月中旬,终于次年4月上旬,封冻期长达5个月之久。全市最大冻土深度为64厘米~111厘米,且东部山区多数大于西部平川。最大冻土深度为寿阳县,达111厘米,出现在1971年2月4日;最小冻土深度为平遥县,达64厘米,出现在1977年2月8日。地表以1月份地温最低,而最大冻土深度多出现在2月份。全市10厘米最早封冻日期为1981年11月8日,出现在和顺县;最晚为2000年12月31日,出现在介休市,最早与最晚相差53天。最早解冻日期为1998年2月12日,出现在平遥县;最晚解冻日期为1984年3月28日,出现在和顺县,最早与最晚相差44天。

霜冻 晋中地形高度差异很大,初、终霜冻(黑霜)出现时间早、晚相差近一个月,常发生霜冻灾害。初霜冻主要危害东部山区,由于霜冻出现时间早,常使农作物未熟先死,造成减产。终霜冻主要危害平川区,造成幼苗毁种。

初霜期全市平均为10月4日,一般东部山区早于平川区。东部山区平均为9月29日,平川区平均为10月7日,东部山区较平川区提早8天。东部山区最早出现在9月2日,为和顺县(1980年),最晚出现在10月14日,为昔阳县(1977年),最早与最晚相差42天。平川区最早出现在9月18日,为榆次区(1979年),最晚出现在10月26日,为太谷县(1991年),最早与最晚相差38天。

终霜期全市平均为5月4日,一般平川区早于东部山区。平川区为4月30日,东部山区为5月10日,东部山区晚于平川区10天。终霜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后。海拔在700米~1000米的平川区一般在4月26日~5月2日之间,相差6天,平均为4月30日;海拔在1000米~1300米的东部山区,一般在5月5日~5月21日之间,相差16天,平均为5月10日。平川区终霜日最早出现在4月12日,为榆次区(1987年);最晚出现在5月21日,为太谷县(1979年),最早与最晚相差约40天。东部山区最早出现在4月15日,为昔阳县(1994年),最晚出现在6月14日,为和顺县(1963年),最早与最晚相差近2个月。

无霜期全市平均为152天。平川区为160天,东部山区为142天,平川区与东部山区相差18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无霜期相应缩短。处于太行山巅的和顺县与位于平川地带的介休市,海拔高度相差512米,无霜期缩短37天。而同一地区由于垂直高度不同,无霜期也不一样,一般山间河谷地带比高山地带略长一些。

降 水

年降水量分布 晋中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一年中仅夏季受到海洋性暖湿气流影响,成为多雨季节,且雨季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在干燥大陆性气团的控制之下,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全市年降水量介于276.0毫米~736.0毫米之间,平均为477.3毫米。其分布特点是:山区大,平川小,迎风坡大,背风坡小。介休市的绵山、灵石县的石膏山、昔阳县的三都、和顺县的瓦房、左权县的寒王等海拔高度在1000米~1500米的部分山区,年降水量约600毫米~700毫米,为多雨区;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海拔在770米~830米的地区,年降水量在410毫米~450毫米,为少雨区。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暖湿气流遇山地极易成云致雨,全市山地降水量普遍多于平川。平川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33.8毫米,东部山区为529.5毫米,东部山区较平川区偏多95.7毫米,偏多18.1%。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雨量逐年变化很大,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2倍~3倍。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069.0毫米,出现在和顺县(1963年);最小降水量为200.9毫米,出现在榆次区(1997年)。各月降水以7月份最多,12月、1月份最少。

季降水量分布 晋中一年四季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秋雨多于春雨。全市春季平均降水量为69.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7%;夏季平均为286.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9.7%;秋季平均为110.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3%;冬季平均为11.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

月降水量分布 晋中各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差别很大,5月~9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80%左右,其中7月~8月份降水最为集中,约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月降水量呈单峰型,以年为周期重复出现。其中以7月份降水最多,达118.0毫米;1月份降水最少,仅有3.0毫米。

降水日数 全市年降水日数(日雨量≥0.1毫米)介于68天~89天之间,平均为80.5天。平川区平均为74.9天,东部山区平均为86.5天,平川区较东部山区少11.6天。最多降水日数为和顺县89.2天,最少为平遥县68.0天,最多与最少相差21.2天。在月季分布上,以7月份最多,平均在11天~15天;12月份最少,为3天左右。全市≥10毫米降水日数在12.5天~16.8天之间,平均为15.3天。平川区平均为13.2天,东部山区平均为16.2天,平川区较东部山区少3天。左权县最多为29天(1971年),榆次区最少为5天(1972年、1997年),最多与最少相差24天。

日雨量≥50毫米即形成暴雨。晋中5月~10月份均可出现暴雨天气,但主要集中在7月~8月份。年平均暴雨日数除榆次区、太谷县不足1天外,其余县市均为1天左右。年暴雨日数最多为6天,出现在和顺县(1963年);日最大降水量为317.3毫米,出现在平遥县(1977年8月6日)。降雪日数,全市降雪初日,平川区出现在11月下旬初,东部山区一般在11月上旬末。降雪终日,平川区一般在3月下旬末,东部山区一般在4月中旬末。全市降雪日数(降雪量≥0.1毫米)平均为16.9天,平川区为11.4天~17.7天,东部山区为16.7天~23.4天。降雪最多月份为2月,平川区2天~4天,东部山区3天~5天。

蒸 发

晋中年平均蒸发量在1608.3毫米~2023.6毫米之间,平均为1735.5毫米,一般西部平川区大于东部山区。以各县区市分,榆次区蒸发量最大,为2023.6毫米;祁县最小,为1608.3毫米。在月季分布上,由于太阳辐射全年各月变化以及季风环流的影响,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市以春末夏初的5月份蒸发量最大,全市平均为268.9毫米。榆次区最大,为302.3毫米;祁县最小,为241.7毫米。冬季12月蒸发量最小,全市平均为47.3毫米。昔阳县最大,为56.7毫米;灵石县最小,为39.2毫米。

晋中同期蒸发量与降水量比较,平川区的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4倍~5.0倍,东部山区为2.8倍~3.3倍。以各县区市分,榆次区最大,比值为5.0倍;和顺县最小为2.8倍。在月季分布上,1月份为全年最大值,比值为16.4倍;8月份为全年最小值,比值为1.6倍;平川区均大于东部山区。

风速 晋中市地处太原盆地,四周环山,受地形影响,年平均风速较同纬度华北平原偏小,平均风速在1.5米/秒~2.6米/秒间。榆次区平均风速达2.6米/秒,为全市最大;榆社县平均风速为1.5米/秒,为全市最小。风速月季分布全年以4月份最大,除寿阳、榆社县外,其他县区市均在2.4米/秒~3.2米/秒间。5月份以后风速逐渐减小,9月份为最小,除榆次区外,其他县市均在1.2米/秒~1.8米/秒间。10月~12月份风速又逐渐加大。风速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春季(3月~5月)气旋活动频繁,风速最大。全市除榆社县外,其他县区市均在2.0米/秒~3.2米/秒之间。榆次区最大,为2.8米/秒~3.2米/秒,榆社县最小,为1.7米/秒~1.9米/秒。夏季(6月~8月)各地风速普遍减小,在1.2米/秒~2.5米/秒之间,仍以榆次区最大,榆社县最小。秋季(9月~11月)天气稳定,气候凉爽,大部分县市风速较小,全市除榆次区外,各县市均在1.2米/秒~2.3米/秒之间。冬季(12月~2月)全市平均风速在2.0米/秒~2.1米/秒之间。榆次区、平遥县最大,为2.4米/秒~2.8米/秒;灵石县、榆社县最小,在1.1米/秒~1.4米/秒之间。在地域分布上,风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地势越高,风速越大。全年大风日数山区多于平川,山区的北中部偏多,南部偏少,榆次区、昔阳县、和顺县在15天~20天之间,其余县市在10天以下。全市最大风速发生在介休市,达28.0米/秒(1956年7月25日)。

全市风速日变化明显,晴好天气更为突出。上午10时以前风速较小,11时之后随着地面开始吸热增温,乱流加强,风速显著增大;下午15时~16时,风速达到最大,然后开始逐渐减小。夜间,地面热辐射冷却之后,近地层出现逆温现象,不易发生乱流。一日之中,风速最小值一般出现在24时至次日凌晨6时。

风压 全市风压在平均风速下,以榆次区最大,为0.42公斤/平方米;灵石县最小,为0.11公斤/平方米。在最大风速下,以介休市最大,为45.2公斤/平方米;寿阳县最小,为16.7公斤/米平方。

风向频率 晋中受季风影响明显,因地形起伏较大,各风向频率地方性特点突出,风向频率分布不一。平川榆次区风向频率最多为东风,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为西南风;东部山区寿阳县为东风,昔阳县为西风,和顺县为西南风,榆社县为南风。

(浏览 9,20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