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留于世的精神风范

——沉痛悼念李达同志

刘华清   张震

在我军历史上,曾经涌现过灿若星河的一代名将,李达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在建军66周年前夕,他不幸与世长辞,将星陨落,我们感到非常悲痛。从红军时期起,我们就先后与李达同志相识,后来一起战斗在太行山上、淮海战场和抗美援朝前线,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又共同致力于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李达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情深谊笃的好战友。李达同志戎马一生,为我国革命和军队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旺盛的革命精神、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崇高的思想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李达同志对党的事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不愧为名党的忠诚战士。在风雨如磐的20年代,李达同志作为一个爱国青年,曾投身西北军,积极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30年代初,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革命营垒中的一些人徘徊、动摇,甚至脱离革命,而李达同志毅然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宁都暴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湘赣苏区反“围剿”的残酷斗争,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党同王明、张国焘等错误路线的斗争,使他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成长为我军的名高级指挥员。以后,不论在革命发展的顺利时期还是遭受挫折的时期,不论处于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不渝地忠诚党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193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他受到错误的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又身陷囹圄,但丝毫也未动摇他对党的坚定信念。他这种坚强的革命意志,为今天的青年一代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李达同志把对党的信念化作对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的实际行动。在抗日战争初期,毛主席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当些同志对这个方针还没有完全理解、行动尚不自觉的时候,他认真领会,积极贯彻执行,并在刘伯承师长的授意下,举办了辽县游击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游击战的骨干。解放战争时期,为贯彻党中央、毛主席“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李达同志积极协助刘邓首长,克服一切困难,勇挑重担,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了突破敌人封锁,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重形势下,他坚决执行刘邓首长命令,教育说服部顾全大局,不惜毁弃宝贵的重武器装备,轻装急进,保证了我军的战略展开。李达同志在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上堪称楷模。

李达同志的组织指挥才能是全军闻名的。他长期担任高级领导机关的参谋长工作,把大量心血、精力和才智用于协助刘邓首长指挥作战,并为我军司令部和机关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强我弱,环境极其艰苦、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充分发挥司令部的作用,尽一切努力,把刘邓首长的作战意图转化为扎实稳妥、准确无误的部队行动。八路军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急袭长乐村、设伏七亘村、破袭正太路等一系列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敌人的成功战例,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1945年8月,刘邓首长在延安参加会议,国民党军蓄谋进犯我上党解放区,李达同志明察善断,预见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一面急电延安请刘邓首长速返太行,一面组织部队积极做好应战准备。按照刘司令员、邓政委的命令,他指挥部队首先打下襄垣城,为上党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后形成提供了依据。平汉战役时,他不顾个人安危,穿越火线,代表刘邓首长会见国民党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将军,促成了高部的前线起义。在协助刘邓首长指挥作战的同时,他注重指挥机关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司令部的整套组织制度和工作方法,为创建我军司令部机关和参谋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战争年代提出的“非战斗机关军事化”的主张,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刘伯承元帅、陈毅元帅在评价李达同志的工作时,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李达同志勤奋好学,博识多闻,精通军事谋略,善于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古代兵法和刘邓首长的意图以及自己的实践体会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组织指挥作战的独特风格。他先后写过40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几乎是一个大战役的总结,一篇珍贵的军事文献。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使他具备了组织协调大兵团作战的非凡能力。在挺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进军西藏等重大战役行动的组织实施中,他表现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作风严谨、工作扎实,是李达同志的又一突出特点。每次作战,他都认真细致地制定计划,一般情况下总是同时拿出两三套甚至四五套方案供刘邓首长选择,经常亲自起草作战命令。为了使自己的方案准确无误,切实可行,他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深入前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对部队作战地域的地形地貌以至于经济、社会现状及历史沿革作认真了解和考察。长此以往,战区的哪条山沟能放多少部队,哪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他都了如指掌。尤其是对地图的研究,成了伴随他终生的特殊嗜好,外出下部队,无论乘车坐船坐飞机,他面前总是摆着地图,全国两千多个县的名称和地形特征他都可以随口道出,熟悉他的领导和同志都称他是“活地图。”李达同志不仅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有甘当配角的可贵精神。战争年代,同志们都愿意第一线去带兵打仗,而李达同志能够服从大局需要,长期在机关任职,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刘帅亲切地称赞他具有“驴驹子”的精神。

李达同志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他心系人民、体贴土兵、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体现了老红军的本色1943年,太行山区遭受特大旱灾和蝗灾,加之日寇的疯狂“扫荡”,根据地军民生活异常艰难。李达同志心里装着贫苦群众急人民之所急,不仅带头吃黑窝窝,喝野菜汤,而且要求部队从很低的供给标准中省出“救命粮”送给老百姓。至今太行人民谈起这段往事,都含着泪说:“八路军吃野菜,把粮食省给我们,村里没饿死一个人啊!”李达同志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普通兵的本色。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部属和身边的同志都非常乐于向他反映真实情况,掏心里话。1979年,他以74岁的高龄深入云南边防部队视察,行程数千里。每到一地都首先到连队班排看望战士,和大家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他坚决反对上级机关给部队添麻烦、增加负担,总是强调领导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许搞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李达同志生活十分俭朴,平日粗茶淡饭,视察部队时绝不允许超标准接待。他当副总长期间,住房因地震受到损坏,营房部门要给他修缮,他一直不同意,后来出于安全的考虑,才答应将其中三间作了整修。他的家里陈设简单,家乡县委领导来京办事顺便看望他时,感慨地说:“你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这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李达同志非常重视和平时期军队的管理和建设。建国后,他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顾问等职务。他认真学习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期军队建设思想,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早在建国初期他就负责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在我军从战争年代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过程中,协助军委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推进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的进程。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判时,他敢于坚持真理,据理力争,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我军正规化建设。“文化大革命”中,我军院校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李达同志受中央军委的委托,和其他同志起负责全军院校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把院校建成集体干部部的指示,深入院校和部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就我军院校体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使我军院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部队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达同志以一个老战士对祖国安全的崇高使命感和对国际战略形势变化的高度敏感性,不顾年老体弱,深入边海防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军委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李达同志晚年由于病魔缠身,长期卧床不起,丧失了语言能力。但他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很关注,衷心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每当有同志在病榻旁向他谈起部队情况时,他都振作精神倾听,为部队建设的好形势感到欣慰。

李达同志崇高的思想境界、优秀的革命品质凝结着我党我军的宝贵传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感人至深的精神风范却长留于世,光照后人,鼓舞着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将我党开创的千秋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李达同志安息吧!

注:作者刘华清曾任第二野战军第十军副政委、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张震曾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浏览 7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