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抗战典范黎城解放的历史意义

来源: 黎城县八路军文化研究会(杨尚军)

黎城是抗日老根据地和老解放区。1937年11月18日,黎城人民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阎锡山在黎城的黑暗统治,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黎城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实现了人民解放,揭开了黎城历史新的篇章,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全国解放第一县。

黎城解放的历史由来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遵照党中央关于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和石拐会议部署,10月下旬11月上旬,八路军115师黎城工作团和129师黎城工作团相继来到黎城,着手开辟黎城抗日根据地。首先,成立了黎城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黎城县支部,组建起了抗日地方武装——黎城牺盟游击队。并依照党中央积极建立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主动向国民政府县长田齐卿介绍《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争取共同抗日。但田不仅丝毫没有抗日的表示,反而在背后秘密召集黎城一些最有势力的封建士绅开会,准备弃城而逃。士绅们则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田园财产,竟决计置国家存亡和民族气节于不顾,投降维持。黎城第一高小校长、中共党员(身份未公开)李静波应邀到会,会后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党支部和工作团作了汇报。党支部和工作团研究认为,如不立即夺得政府的领导权,黎城的抗日斗争就不能顺利开展。于是,组织发动100余名青年学生和群众冲进旧府衙门,收缴了国民政府的印章,并将田与积极筹划事敌的四个首要劣绅一同扣押上送。随即,山西第三行政公署专员薄一波任命中共党员何公轸为黎城县长兼牺盟游击队总队长。11月18日,何公轸到任,在八路军工作团和中共黎城县支部的支持下,宣布成立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由此,黎城人民获得解放。

黎城解放的历史依据

“解放”一词,《辞海》上解释为:从反动统治的压迫下通过斗争得到自由。“解放区”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的地区,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

1917年9月,阎锡山政府成立黎城县公署。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改为黎城县国民政府。名称虽变,性质未变,都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压迫人民大众的政权。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但是,两党的军事目的虽然相同,政治目的却截然相反。国民党从维护其独裁统治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坚持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允许人民以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相反,共产党坚持民主建国,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全面抗战路线,要求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这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国民党的国民政府,一个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抗日民主政府。这两个政权,虽然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权,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从阶级性质上看,国民党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抗日民主政府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切抗日阶级的政权,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苏维埃政权演变而来的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抗日民主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代天喜《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关系中国命运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次,从抗日民主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上来看,“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抗日民主政权虽也承认国民政府的中央指导地位,自认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但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性的政府……抗战期间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为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保障人民合法权利,巩固民主政权,颁布了大量的刑事单行法规、民事法规等。可以说,抗日民主政权与中央政府的这种关系是‘一国两制’的最初尝试。”(张顺昌《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及政治影响》)“这时,国民党所掌握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是对外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而抗日民主政权,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在中华民国领土内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地方政权。在国民党政府和抗日民主政权所管辖的地区内,社会性质与政权性质都是不相同的。”(代天喜《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关系中国命运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从领导权来看,抗日民主政权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力量。“共产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正是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领导权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抗日民主政权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抗日民主政权的一个基本特征。”(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性质及其特点》)

基于此,“由于‘判断一个地方的社会性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地是以那里的政权是否有人民大众的代表参加以及是否有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毛泽东选集》),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因此,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就表明这些地区的社会性质已经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轨道,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性质及其特点》)

事实正是这样。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是黎城人民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推翻了执行专制统治、压迫人民的反动政府黎城县国民政府后建立起来的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实行统治压迫人民的政府。它的建立,不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为了实行统治压迫人民,恰恰相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为了解放人民,让人民得以自由和当家作主。从抗日民主政府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所谓抗日,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对外,它是抵御侵略而非投靠帝国主义的政府;对内,它是实行民主自由而非镇压人民革命的政府。其本质,就是人民政权。可以肯定地说,作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使黎城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轨道,摆脱了国民党的反动专制统治,实现了人民的自由民主,从而实现了黎城人民的翻身解放。

黎城解放的历史胜利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又说:“在中国解放区,敌人的摧残是异常严重的。”这正是黎城解放区抗战的真实写照。

1938年2月16日,国民党川军47军178师在黎城东阳关阻击日军,打响“晋东南抗日第一仗”。17日,川军溃败,退出黎城,日军占领县城。中共黎城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刚刚获得解放的黎城人民奋起反击,“在晋东第一个开展起游击战争”(摘自张南生1940年1月9日晋东武装工作会议报告),配属八路军主力相继取得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和第一次反九路围攻胜利,保卫了黎城解放区。8月,日军在第二次九路围攻晋东南中再次占据黎城县城,并在邯长线赵店、停河铺、玉石桥、东阳关设立据点。为了变短暂占据为长期统治,还预谋在黎城建立日伪政权或维持组织。由汉奸告密,抓捕了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民主人士谢好礼,威逼利诱其担任伪县长建立伪政府或出面组织维持会。谢好礼大义凛然,誓死不当亡国奴,虽身遭剧创,仍不予屈服,终使日军企图未能得逞。在日军铁蹄所至晋东南及周边各县纷纷维持的恶劣环境中与艰难形势下,保持了黎城的“敌顽丛中一枝红”。12月22日,黎城军民配合八路军特务团和769团主力,攻克赵店据点,23日攻克县城和停河铺、玉石桥据点,25日攻克东阳关据点,光复黎城全境。日军对晋东南第二次九路围攻和第二次入侵黎城被打退。

在前门拒虎的同时,黎城解放区也进行和取得了后门打狼的斗争及胜利。1938年4月,混入黎城牺盟游击队中的阎部旧军人王元令成立所谓“山西黎城保安团”,发动“柏官庄暴乱”,劫持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何公轸,并以“山西保安司令部”名义布告另任所谓“黎城县长”,企图复辟国民党阎锡山统治,取代抗日民主政府,不到一天即被彻底粉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阎反共顽固派先后派所谓“国民党黎城县党部”“敌工团”等来黎“收复失地”,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诬为非法,企图复辟国民政府取而代之。12月,阎锡山发动以推翻和消灭抗日民主政府、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为目的的“晋西事变”。中共黎城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团结带领各阶层与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使其完全孤立,无处立脚,并在“晋西事变”发生后,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欢送‘敌工团’到敌占区”的斗争,迫使这些反动组织与极少数追随者退出了黎城县境。“清除了在黎城境内不利于抗日的蒋阎反共顽固派的公开势力,确立了共产党在黎城的绝对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黎城县简史》)。

1940年3月,八路军总部在黎城南委泉指挥发起磁武涉林战役,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黎城解放区得到巩固。黄崖洞兵工厂、冀南银行、总后医院等众多后勤保障单位落户黎城;129师师部、八路军军工部、抗大总校等重要党政军领导机关驻扎黎城;中共中央北方局召开黎城会议作出统一晋冀鲁豫抗日战略区决定,八路军高级将领召开谭村会议研定百团大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前身冀太联办在西井成立……一时,黎城成为太行抗战中心,也成为日军眼中钉肉中刺。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日军对太行根据地发动空前报复性大扫荡。作为太行南大门的黎城首当其冲,遭到日军野蛮的“三光”摧残。扫荡黎城的日军36师团222联队特别编组了2个放火中队和1个投毒中队,每个士兵配发3盒火柴专门用于放火。据《385旅战史》记载,全县被杀捕群众近万人,烧毁房屋三分之一,抢走粮食300多万斤。不屈的黎城人民配合主力部队相继进行了邯长路破击战、洪岭阻击战、黄崖洞阻击战、宽嶂山阻击战、广志山阻击战、凤凰山阻击战、三十亩阻击战等战斗,并大力支援了关家垴战斗,终于11月5日将日军全部赶出。

此后,黎城军民接连粉碎了日军对黎城的大小11次扫荡和清剿。

1941年10月12日,国民党特务、汉奸操纵的反动会道门组织离卦道发动暴乱,事先与驻潞日军取得联系,并预定伪县长,企图消灭中共黎城县委,推翻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国特、日军合流的伪政府。黎城军民合力彻底平叛暴乱。道首崔琦、杨书魁等叛逃日军,常宝琦、赵连城等被镇压。国特、日伪颠覆抗日民主政府的图谋再次遭到可耻失败。

1943年5月6日,日军最后一次扫荡黎城。黎城军民在太行第四军分区第3团等主力部队支持下,发挥人民战争威力,四处打击日军,仅西井、东崖底、南委泉、北委泉和南港沟5村就利用地雷战炸死日军41名。22日,日军败退长治。至此,黎城人民率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局地胜利和保卫解放区的彻底胜利。

黎城解放的历史意义

黎城解放,以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标志,也可以说,以中国共产党执政黎城为标志。纵观历史,具有如下明显特点。

第一,是唯一性。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共产党开始取得政权执政黎城开始,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始终未能在黎城建立起过日伪政权或维持会组织而实行政治层面上的统治。国民党政权被取代后,始终未能重新再建和复辟统治。黎城从未存在和出现过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与其他任何政府或政权组织同时存在并行执政、对立执政的情形。

第二,是完整性。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在推翻和取代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基础上成立的,自始即是对黎城全区域的完整执政。以后也一直没有出现过局部执政、部分执政、割据执政、流亡执政的情形。

第三,是连续性。自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开始,到解放战争时期改称黎城县人民政府,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沿称黎城县人民政府,共产党在黎城的执政从未被消灭、取代而打断和改变过,也从未被驱离出境而被迫放弃、失去过。

第四,是执政期最长。黎城自1937年11月18日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共产党执政从未被反动统治和反动政权取代、复辟而打断和失去,至今(2019年)已达82年,是全国范围内中共持续执政时间最长的县。

综上所述,1937年11月18日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黎城的开端,也是黎城人民解放的开端。由此,作为共产党全域完整持续执政时间最长的县,黎城可以说是全国解放第一县。



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何公轸(原名何楚钊,号立人),湖北竹溪人,1909年生,1925年入党,介绍人董必武,1942年牺牲于沁源反扫荡。




《山西省志》中对黎城解放的记载。




《晋东南地区志》中对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和黎城解放的记载。


2017年7月14日至17日, 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黎城解放暨黎城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与贡献”研讨会在黎城县召开。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八路军文化研究会、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委党史办、山西省社科院、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省、市、县红色文化研究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八路军将士后代共100余人参加会议。

(浏览 1,48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