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猛将不听粟裕调遣,济南战役前甩情绪,主席:严肃军纪,撤职

纵观历史2020 历史领域创作者

众所周知,粟裕有着传奇的军旅生涯,从南昌起义时期的一个班长,到解放战争时期一支野战军的军事主官,这种飞跃式的进步,正好体现出他不凡的军事才能。早在红军乃至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粟裕在军中的职位不是很高,他所指挥的战役规模也受到了限制,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受到上级的重用,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两支军队的军事主官。在华东野战军主持军事指挥期间,粟裕凭借个人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许多原先资历比他老的干部。

在华野,也就是后来的三野中名将众多,有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叶飞等,粟裕想要让他们服气并不容易。如开国上将宋时轮,在三野中不仅资历深,而且战功赫赫,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不服粟裕,险些被撤了职。

宋时轮不听粟裕调遣

宋时轮革命资历很深,红军时期参加过长征,担任过红28军军长一职。抗日战争结束后,宋时轮跟随陈毅,来到山东根据地工作,担任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协助陈毅负责作战指挥参谋事宜,是陈帅身边的重要人物。



1947年,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并,陈毅担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负责具体的军事工作。此前在山东野战军负责军事指挥工作的宋时轮并不服气,粟裕的到来,使自己“降了级别”,成了纵队司令员。

粟裕资历不是很高,又初来乍到,一下子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宋时轮心里是不服气的。平日里,粟裕布置的一些战术以及打法,宋时轮经常提出反对意见,甚至不执行命令,在军中产生了一定的不好影响,严重地影响了粟裕的个人威望。

粟裕不想激化内部矛盾,也十分欣赏宋时轮此前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对他更是委以重任,在很多时候对他非常照顾。粟裕任人唯贤,像宋时轮这样对自己有反对意见的猛将,他不会采取边缘化对策,将华东主力10纵交给他统领。



宋时轮不听粟裕调遣有两次,1947年夏季,蒋军精锐第五师进攻华野,宋时轮在没有得到组织的命令下,私自将部队撤过了黄河,这样的行为给华野造成了一定的被动局面。事后,宋时轮违抗上级命令私自行动的消息传到了中央,上级批示要严肃处理相关指战员的责任。

宋时轮觉得很委屈,据他后来申辩,自己接到了参谋部的口头命令,让他撤过黄河。可事后野司在搜集相关证据时,并没有人给宋时轮发过类似于将部队撤过黄河的命令,让人怀疑这是宋时轮为脱罪伪造的。可粟裕觉得宋时轮作战勇猛,是一个人才,因此没有打算处置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了。

济南战役前闹情绪

华东野战军在发动济南战役前,已经取得在山东战场上的绝对优势了。攻打济南城也是粟裕指挥下的一场大战,对整个解放战争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作战前,华野各个纵队的司令员以及其他高级将领来到曲阜开会,在大会上粟裕制定了相关作战计划。



第十纵队是华野的主力,有着“炮排不动,必是十纵”的美誉,宋时轮也参加了此次大会。在大会上,将士们非常激动,要打大仗了,士气很足,粟裕也很开心。粟裕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许多纵队主动抢主攻,不要助攻,抢得还很激烈,势要在几天内破了济南城不可。

正当大伙儿为抢主攻表决心的时候,宋时轮在大会上说了一番非常伤士气,且影响恶劣的话,他说:“我的纵队此前伤亡较大,需要先补充大量弹药和人员,要不然没法打这仗。”一旁的高级将领看宋时轮在大会上这么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日作战不计伤亡,善于克服困难的他,在大会上竟然说出如此降士气的话。

粟裕这次也没再惯着他,当即批评了他,指责他破坏队伍斗志、团结,过分强调自己的困难,不顾大局。宋时轮一听,针锋相对,站了起来,拿起笔记本,走出了会议室,走之前还撂下了一句狠话:“我不干了,要回部队休息了。”这件事闹得很大,野司只能如实上报中央。



主席得知宋时轮的行为后,觉得在如此重要的时刻,他不顾整体,过分强调自身困难,且极其不尊重上级领导,批示要撤了他的职务,严肃军队纪律。粟裕原本可以凭借上级的意思,撤了宋时轮的职务,可大战在即,临阵换将不利,宋时轮又是10纵队的司令员,部队缺了他士气肯定会大减。

为了大局,粟裕找到宋时轮,给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且答应优先给10纵队一些补给,希望他在济南战役期间能够带领部队好好打。见粟裕态度谦和,肯主动找到自己,放下身段劝自己,宋时轮也知道自己的确做错了,当即做了口头和书面检讨,请求上级给他一次立功的机会。整个济南战役,宋时轮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没有辜负粟裕对他的期望。



在济南战役中,宋时轮率领西集团担任攻城主攻,运用炮火,爆破等手段,在大量作战经验的配合下,与东线集团一起,仅八天时间就拿下了济南城,活捉了蒋军中将司令官王耀武。淮海战役时期,宋时轮率领三个纵队,成功阻击了敌人的援军,意义重大。

结语

宋时轮是三野名将,他虽然资历深,战功显赫,但同样有一些自大,这是他的缺点。好在最终宋时轮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没有耽误正事,给部队造成的影响也不大。

粟裕为人谦和,不仅能力出众,而且还能以理服人,任人唯贤,展现出一名大将的胸怀和风采。粟裕曾两次让“司令”,一次让“元帅”,体现出他不慕名利,高风亮节的精神和气魄。

(浏览 1,728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