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区党的建设

第三节 党的建设具体工作

太行革命太行区的共产党组织,是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和中共山西省委的帮助下组建起来的。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给以有力的支持。

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斗争中开创了革命太行区;同时在太行区的发展中,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壮犬。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会有革命太行区的创建和发展;没有太行区的巩固和扩大,党不可能领导人民一步一步地战胜敌人,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这是全国各抗日太行区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太行区和其他太行区不同之处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师部长期驻在太行区,他们的直接领导与帮助,对太行区党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太行区党组织和太行区一起成长壮大。党经历了大发展,暂时的缩小,再发展和巩固提高的曲折过程。曾遇到挫折、困难,走过弯路,但是在斗争中愈战愈强。太行党组织能在敌后领导人民自己走出一条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主要是由于按中共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在放手发动群众的同肘,发展敌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通过实践、再实践,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探入开展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发展包括民兵在内的各种人民武装,从而在革命斗争中加强了自身建设,建立了巩固的党的领导地位。中共太行区党委注重继承我党优良传统,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虚心学习友邻太行区的好经验;注意培育各级党组织保持民主的、联系群众的作风,把加强党政、军民间的团结放在第一位,有错必纠,知错必改;对党员坚持经常教育,严格要求。特别是1944年到1945年的整风运动和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的查减运动,使全休党员、全区人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因而能在支援全国解放中奋勇当先,做出贡献。这些,给广大干部、群众留下了最探刻的记忆,至今仍为人民所怀念。

记述太行党的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其意义不仅是对那些已经献身或故去的同志们的纪念,同时也是对继续向前发展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奉献;下面我们拟划分五个时期,简要概括地记述太行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1937年10月至1938年4月太行区初建时期的党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提出的在敌人后方发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太行区的方针,八路军一二九师于1937年10月18日到达山西省平定县;他们的到达,对太行区的开辟和党组织的恢复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晋冀豫三省边区的太行太行区的开辟与建立,开始于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前后。太行太行区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建立与太行区的开辟同时开始。

1、冀豫晋省委及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

中共冀豫晋省委(太行区党委初建时期的名称,辖区、名称以后有变化)成立于1937年,10月底,省委由李箐玉、李雪峰、徐子荣等人组成,李箐玉任书记。省委的前身是1937年5月成立的平汉线省委。参加省委的除徐子荣由中共山西省委调来,其他均为原平汉线省委成员。冀豫晋省委领导范围包括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同蒲路以东,黄河以北的河北、河南、山西三省相联的边界地区。

省委建立时娘子关失守,形势紧张,为迅速开展工作,省委先与已经建立的中共晋中特委和正在筹建的冀晋特委取得联系(他们的前身是原属山西省委的正太特委与原属平汉线省委的正太线铁委和冀西地区的党组织)。晋中特委的主要负责人是陶希晋、王孝慈等;冀晋特委的主要负责人是彭涛、傅贯一等。冀晋特委在山西的昔阳东部、平定东部、和顺东部和冀西的元氏、井径、赞皇、内邱、邢台一带活动。晋中特委进驻和顺县石拐镇后,它的活动范围在和顺西部、平定西部、寿阳南部以及榆次、太谷、祁县、榆社、辽县等地。1938年2月正式建立冀西特委,原冀晋特委所属山西部分划归晋中特委。

冀豫晋省委1937年11月随同一二九师师部,驻进辽县后,李雪峰、徐子荣当即深入到晋东南各地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晋中、冀西这两个特委,是在省委领导下,开辟工作最早的地区。此后工作由北向南逐渐发展。先后建立了太岳工委、太南特委和冀豫特委。

豫北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抗战爆发后,中共河南省委于1937年10月曾恢复了豫北特委。1937年11月,中国中央北方局代表朱瑞来到河南,在豫北特委的基础上建立起冀鲁豫边省委工委。1938年2月,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朱瑞又代表北方局宜布将省工委撤销,建立了晋豫特委领导,特委的主要负责人为聂真、薛迅等,统一中条山东部和豫北地区党的领导。

太行各地抗战前各地区已有党的基础。早在大革命时期,晋中的榆次、平定、太谷、祁县及其南部的晋城、高平、长治、屯留等均曾建立过党组织,但大革命失败后,遭到严重的破坏。1933年,虽然又在昔阳、和顺、武乡、榆社等地建立起党组织,还组织过一些斗争,但不久又被摧毁。阎锡山在山西实行严酷的封建统治,1936年红军东渡时,又对共产党和人民残酷镇压,杀了很多共产党员和非党群众,在部分农村中,曾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恐共、拒共的紧张局势。冀西的元氏、赞皇、临城、磁县等县和豫北的汤阴、淇县、新乡、辉县、获嘉、修武、武陟、沁阳、博爱、济源、焦作等县市,在1930年至1932年,都曾有过党的地下组织,并领导过群众斗争。特别是磁县由王维纲领导的"岳城暴动”,彭城附近的小车工人罢工,六河沟煤矿、焦作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纪德贵领导的"朋友社”的革命活动,赞皇的抗捐斗争,都影响很大,曾震动了当时的统治阶级。但后来大都先后遭到破坏和失败。到抗战开始时,赞皇、磁县等处,仍保留有较好的党的基础。.

对于散失的党员和党组织的恢复,省委采取的方针是一方面积极保护地下党员的革命热情,组织他们迅速参加到抗日斗争的行列中来;一方面对恢复党籍又采取谨慎态度,防止叛徒和冒充者混入。对于那些底细清楚的好党员,则及时恢复他们的党籍,并把他们选拔到县委、地委中来,以迅速加强党的工作。

1938年2月,李菁玉调冀南区工作,李雪峰接任省委书记。此时省委下辖晋中、冀西、冀像太南、晋豫、太岳等五个特委和一个工委。太岳工委书记安子文、冀西民训处负责人杨秀峰参加省委,分别负责两个地区的工作。

特委两级组织的领导,所属各县的县委组织不仅大都于1938年初恢复建立起来,而且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新的县委组织成员和新党员一般来自以下四方面:

第一,八路军派出的做民运工作的老红军干部;第二,早在白区做地下工作的党员和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入党的及当时虽未入党但已具备入党条件的先进分子参加太行区工作后即被发展的党员,(其中多数来自平、津等大城市及东北流亡进关的学生、教师、职员等);第三,是贫、雇农中过去曾接受过党的宣传影响并有觉悟的先进分子。他们入党后能较快地领会党的政策,积极学习文件,先当村支书,以后逐渐挑选到区委、县委;第四,为各县的一部分先进的学生、小学教师等。他们有的在外上学,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宣传,有的接受了地下党员的革命思想教育后参加了党。这些人有文化、了解本地情况,很快成为工作的骨干分子。此外尚有经过审查没有自首、叛变行为,与党失去联系的老党员也参加了特委、县委。

为了抓紧利用1938年6月以后战局短期稳定的时机,迅速开展工作,省委调整了特委区划,即将工作已有一定基础的晋中、冀西两个特委合并为晋冀特委,以便抽出干部迅速健全各地的领导班子。这个大特委至6月底止,已有约八千党员,而正在开展工作的冀豫、晋豫、太岳等地的党员,合计还不足两千人。

各地特委、县委,在恢复发展党的组织中,一般是先发动群众,筹建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性的抗日组织,进行抗日的民主民生斗争,从斗争中发现积极分子,吸收入党。在晋东南有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的地方,则依靠它的推荐,选拔积极分子入党。对发展地方武装,党委更为重视,至1938年6月,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县自卫队、游击队)已有五万人。地方游击支队发展到八千多人,枪枝有二千五百左右。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党刊《党报》、党报《中国人报》先后出版,省委还创建了党校,各特委办了短期训练班,为适应工作需要,省委还组织力量翻印、编印了一批通俗的马列读物。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省委在成立后的半年中,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发展虽然不平衡,但在2月到4月中,增长了四倍,党组织在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中已能发挥作用。各项工作均在开创中健康地逐步发展。

193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北方局通知,将中共冀豫晋省委改名为中共晋冀豫区委(后称区党委)

2、八路军在地方党的恢复、建立中的决定性作用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前后,太行山两侧的晋东、冀西、豫北各县,一度陷于混乱之中,稳定形势,开辟太行区,成为党的最迫切的任务。太行区的党组织是跟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区分兵发动群总过程中逐步恢复、建立的。毛泽东说:“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八路军继承了红军的光荣传统,在太行山区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没有八路军一二九师,太行山党组织在恢复、建立中遇到的困难不知要增加多少倍。党领导的八路军,不仅在收编溃军、改造土匪、安定秩序,为党创造了开展工作的条件,而且确实起到了既是宣传队,又是播种机的作用,他们撒播的革命种子和影响,不久便在太行山遍地开花。

如:由一二九师师部派赴山西太谷和榆次的秦基伟、赖际发,与当地地下党组织配合,分别组织了太谷、榆次两个游击队;在阳泉市地下党负责人王孝慈带领的矿山游击队以及寿阳、平定、昔阳、和顺等地所组织的游击队大都有一二九师派出的干部与之结合。这支游击队共同组织的“秦赖支队”,不仅支撑了老传统,走到哪里,就把抗日的道理宣传到哪里,而且地方上,游击队都注意了和地方党一起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因而既能较快地建立起支队中党的力量,同时又从中选出了大批适宜到地方工作的干部。这些人后来大部分成为晋东各级党委组织中党骨干力量,1937年11月11日,刘伯承师长在和顺石拐镇召开会议宣布要在太行山建立太行区之后,又陆续派遣师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组织部部长王新亭、宣传部部长刘志坚等率领工作团和步兵队分别到晋东南各县的长治武乡、襄垣、平顺等地协助地方党和牺盟会开展工作。此后于1937年12月12日成立的汪乃贵游击支队,1938年1月28日派出的谢家庆、张国传率领的教导团部分干部组成的一二九师游击队,以及2月9日由桂干生率领的以教导团为骨干组成的八路军游击队。他们在地方党协助下扩大武装力量,同时又帮助地方党发展党组织,收到了相得益彰的好效果。

冀西方面,早在1937年11月间,一二九师就排除骑兵营(后改为团)挺近赞皇、临城等地协助冀西民训处组织冀西游击队,帮助恢复、建立当地的党组织。1938年2月10日又派出张贤约、张南生率领的先遣支队在冀豫地区活动,并协助当地的党组织开展工作。

豫北方面先由:一二九师派遣的纪德贵游击支队南下,进驻林县,当地党组织配合开展工作。后由陈庚率领的-二九师主力三八六旅于1938年5月间南下。刘伯承、邓小平等曾亲临豫北,在林县姚村驻过十余日。他们在行军中也不忘开展工作,据当地同志回忆,刘伯承、邓小平所率领的工作人员,发展党员四十余人。此次军事行动,相继攻克观台,水冶等重镇,消灭日伪军千余名,打击了汉奸、土匪、恶霸势力,为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晋东南、冀西和豫北三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八路军未进入前,有些地区的党组织,如晋东南,已有所恢复和建立,有些地区正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但不论哪个地区,没有八路军进入,工作局面不可能迅速开展。八路军的到来安定了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共产党的声誉和影响;;他们坚定活泼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临危不惧的革命气质,鼓舞了人民;他们的表率作用,使一大批先进群众得以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没有八路军一二九师的进入,就没有太行区的迅速开辟,各级党组织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恢复建立起来。当然,也正因为有了各级党组织的相继建立,并领导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才得以不断充实和壮大。二者之间,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太行革命太行区的军队和地方党、政之间始终是亲密合作的。

3、在扩大统一战线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党的统一战线有很大发展。如何运用公开合法形式开展党的工作,是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

山西省抗日战争中运用公开合法组织是由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是开展党的工作的较早地区之一。牺盟会曾吸引、团结全国各地特别是平津地区的知识青年前来参加。有些共产党员按党组织要求,团结、动员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队员参加牺盟会,使牺盟会作为抗日组织的力量壮大起来,。牺盟会中的共产党员被派往各县后,他们第一位的任务是发展牺盟会员,但不能发展党员,然而,他们可以把在工作中发现的有条件入党的积极分子介绍给党组织。牺盟会特派员中,有的被省委指定参加当地的县委,他们有责任审查批淮党员,一般不发展党员。党的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是被严格区分开来的,这是当时统一战线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工作需要。

在冀西,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民训处”,在发展冀西抗日力量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冀西民训处是蒋介石保定行营的派出机构。杨秀峰是当时华北有名的进步教授,在各阶层中有很大的影响,党运用杨秀峰对民训处的合法领导权,不仅把作为旧县政府支柱的几个保安团争取到抗日方面来,建立了冀西游击队,还派出了抗日县长,而民训处中的共产党员也同时被派往各县,开展工作。

豫北方面,朱瑞是在1939年9月作为十八集团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联络处主任的身份出现的,他的行动处处受到国民党的严密监视,但他的统一战线工作搞得很出色,他在公开合法形式下开展了党的工作,发展了党的组织。

共产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能发挥威力,在于党有可能团结各阶层的抗日力量,聚集在党的周围。薄一波领导的牺盟会,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民训处,朱瑞在国民党豫北师管区与张轸师长合作领导的干训班和后来成立的“华干”,其形式、活动方式各有不同,其影响和所取得的成果也有差异,但在这些公开合法组织中,由于共产党的旗帜鲜明,对敌斗争坚决,在先进分子中树一立了高度的威信,从而既团结和巩固了统一战线,又发展了党。毛泽东说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太行区在创建、壮大的实践中,完全证明了这一真理的强大生命力。

(浏览 5,595 次, 今日访问 2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