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十年——纪念李雪峰同志诞辰113周年

2020年1月19日,是李雪峰同志诞辰113周年纪念日。早上八点整,为深切缅怀李雪峰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和追思他的崇高风范,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组织干部职工齐聚李雪峰同志墓地前,举行纪念活动,以表达最深切的敬意和怀念!

全体干部职工向李雪峰同志塑像敬献鲜花、行鞠躬礼,绕像三周以示怀念!







革命的一生


李雪峰,1907年1月19日出生在山西省永济县。毕业于太原国民师范和山西大学,饱读文史经哲,信仰马克思主义。1932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互济会,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太行区党委领导在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合影。左起:赖若愚、张磐石、李雪峰
太行区党委领导在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合影。左起:赖若愚、张磐石、李雪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时任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李雪峰同志,遵照周恩来同志指示,率领平汉线省委干部进入太行山区,参与组建中共冀豫晋省委,与八路军第129师会合,领导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1947年夏,李雪峰和夫人翟英(时任左权县委书记)、女儿小林、丹林在河北涉县赤岸村。
1947年夏,李雪峰和夫人翟英(时任左权县委书记)、女儿小林、丹林在河北涉县赤岸村。

从1937年10月到1947年11月,李雪峰同志在太行山整整战斗、工作、生活了十年。他先后任中共冀豫晋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中共晋冀豫区委书记、区党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中共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一直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和太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残酷进攻,战胜了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困难,为开创、巩固和发展闻名中外的太行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雪峰同志宿办室
李雪峰同志宿办室

在李雪峰同志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地瘠民穷的太行山区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铜墙铁壁式的根据地,成为著名的党政团结、拥军爱民的根据地,形成了全民生产、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权,踊跃参军参战。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太行“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要钱给钱”,是华北最为巩固的根据地和支援解放战争的战略基地。


1949年10月于武汉。左起:邓小平、刘伯承、林彪、邓子恢、谭政、李雪峰
1949年10月于武汉。左起:邓小平、刘伯承、林彪、邓子恢、谭政、李雪峰

1947年11月,李雪峰同志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担任中原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主持新区开辟及建设地方政权,组建第一届河南省委并兼任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省委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配置好地、县各级干部,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基础。1949年任中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52年主持中南局工作,领导中南地区的剿匪反霸、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恢复城市经济三大运动,该地区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5年杭州会议。左起:陶铸、陈伯达、李井泉、柯庆施、毛泽东、宋任穷、刘澜涛、李雪峰、胡耀邦
1965年杭州会议。左起:陶铸、陈伯达、李井泉、柯庆施、毛泽东、宋任穷、刘澜涛、李雪峰、胡耀邦

1954年调京参与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工交办)主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组织“一五”计划一百五十六项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干部的配置,为全国工交行业党组织的建立、协调中央与地方党政之间的关系、苏联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中共“八大”,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领导中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并参加了其后十多年中央召开的大部分政治局常委会(扩大)、政治局会、中央工作会及中央全会等重要会议。1960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统管华北、文武两兼,指导京、津、冀、晋和内蒙古事务;贯彻中央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的制定等工作。1966年6月,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九届一中全会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九大”选为中央军委委员。1968年2月至1970年12月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文革,圄安徽八年。1979年回京,平反后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85年补选为中顾委委员。列席了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李雪峰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生!

(浏览 3,078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