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难两全的周总理

1976年1月 8日周总理去世。工作人员为他整理衣服时,在贴身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个很旧的小皮夹,夹子的里面,有一张老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有周总理亲笔写的四个字:“爹爹遗像。”


周恩来父亲周绍纲
周恩来父亲周绍纲

这张照片大约3寸左右,颜色早已泛黄,却一点折痕都没有。

其实周总理与父亲周绍纲相处的时间很少很少。

周总理出生八九个月的时候,在爷爷的劝说,被过继给他的叔叔。原本就患有肺结核的叔叔,在周总理一岁左右时去世了。

不幸的是,不久爷爷也去世了。体面的葬礼几乎花光了周家的所有积蓄。父亲周绍纲不得已,外出谋生。

而周总理随着婶婶和母亲过着靠典当为生的日子。

9岁那年,不幸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母亲万十二姑去世。在外谋生的周绍纲得知妻子去世的消息,火速赶了回来。

谁知万十二姑的母亲却要求周绍纲,必须按照出身门第的规格料理女儿的后事:棺材要楠木的,而且要”12朵正花“,还要裹5层麻,添7层漆,请和尚做道场等等。”

周绍纲没办法只能答应丈母娘的要求。可奈何囊中羞涩,买了棺材就没有钱干后面的事情了。但丈夫娘不体谅女婿的难处,坚决不同意下葬。

万般无奈,周绍纲只能将妻子的灵柩只能停在庵中,等着有钱后再安葬。

就这样,周绍纲四处奔波,靠打零工,省吃俭用,整整攒了20年 ,才将爱妻安葬。而且为了妻子,33岁就丧妻的他,一生都没有再婚。

这件事对周恩来的影响很大,也对父亲很是同情。

周总理12岁那年去东北找伯父,父子俩才再一次团聚了。后来周总理又去了天津读书,还出国了。他与父亲见面的机会更少了。

可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牵挂一直都在。

1927年周总理在上海领导第三次武装起义,情况十分危险。周绍纲却执意要留在上海陪着儿子,他还帮儿子做一些秘密的通信工作。

直到那年冬天,周总理安全离开上海,他才放心的回到东北。

后来为了生计他又开始漂泊,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打探儿子的消息。他也时刻关注着报纸的消息。有好消息他就跟着高兴,有坏消息时,他则担心不已,心急如焚。

直到1937年,周总理父子才再次团聚。可那时国人正饱受着战争痛哭,一心为民的周总理整日忙的顾不上父亲。

只要周总理回到红岩村,他都不忘去看一下父亲,陪他说说话,散散步。走时总会说:“我休息了 ,你有空过我这儿来玩。“

可当父亲第二天去看儿子时,儿子又熬了一个通宵,才刚刚睡下。

1942年6月下旬,周总理因小肠疝气发作,住院做手术。为了不让老爷子担心,大家都瞒着他。

谁知7月5日,老爷子高烧不退,得了肺炎。邓大姐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地照顾,可周绍纲嘴里就念叨一句话:“我儿子为什么不来看我?“

邓大姐耐心地说:“恩来忙,出差了。“

起初,考虑到周总理刚做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邓大姐就没有将老爷子生病的事情告诉丈夫。

可周恩来惦记着老爷子过生日的事情,还特意写信叮嘱邓大姐。

后来周绍纲的病越来越重,邓大姐就把老爷子生病的事情,避重就轻的给周总理说了一下。

周总理还回信说:“我对他的病,不很放心,望你转告他要静养。我在这里默祷他的康宁。”并且还特意叮嘱邓颖超不可大意,注意吃食。

就在周总理给邓大姐写信的当天,周绍纲老人去世了。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周总理脸色苍白,不顾众人的劝说,硬要出院。可术后身体虚弱,站不住的周总理被人搀着回到了办事处。

一回去,便大声责问众人:“为什么不通知我?”周总理还对邓颖超大发雷霆,责问的大姐直掉眼泪。

周总理就这样拖着虚弱的身体,一直为父亲守灵到天亮。


周恩来
周恩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总理曾对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周恩来
周恩来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人民的幸福,舍弃了小家。为了人民的幸福,普通人的亲情,只能埋在心底。周总理为民舍身忘我的精神与魅力,永远熠熠生辉。

(浏览 22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