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损失有多大?对凶残的小保队如何应对?从宋埠说起

如菊陪你聊历史

冀南反击战役取得大胜的1947年5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实力和战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部队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在野战军转入休整以后,新建了五个纵队并扩建了起义的第38军,重新增设和调整后的战斗序列如下:

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第8纵队:司令员王新亭;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第10纵队:司令员王宏坤;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璋;第12纵队:司令员赵基梅(中原突围部队),另附孔从洲起义部队第38军,以及新建的炮兵和工兵部队。

在这个时间点上,晋冀鲁豫野战军堪称是兵强马壮,野司除直辖的炮兵和工兵部队外,同时指挥十个野战纵队共27万人,另有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地方武装15万余人,总兵力达到42万余人。

挺进大别山之前刘伯承司令员在干部动员会上讲话

1947年7月鲁西南战役结束不久,刘邓首长亲率最先成立的五个纵队中的四个,即1、2、3、6纵队,加上野战军直属队共12万大军,组成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大别山挺进。

敌军从各战场调动了多达33个整编旅(师),在白崇禧的统一指挥下疯狂“围剿”我四个纵队,敌我兵力比达到了3:1。7月底开始实行挺进大别山到转出大别山的翌年3月,七个月的时间里我南征野战军累计歼敌11万人。大别山打得很苦,不仅敌我力量悬殊,而且桂系在此经营多年,新区缺乏群众基础,因此战损颇大。

向大别山挺进的刘邓大军

准备实施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野司曾经向军委上报了南征野战军的准确兵力:

野司直属队:6370人;第1纵队:32357人;第2纵队:31000人;第3纵队:26468人;第6纵队:26322人。南征野战军实有官兵122417人。

刘邓大军冲破国民党军的重重阻隔于8月27日进入大别山,战至1947年11月29日,也就是在大别山落脚三个月以后,野司再次上报了各纵兵力:

野司直属队:3000余人;第1纵队:23000余人;第2纵队:19000余人;第3纵队:24000余人;第6纵队:22000余人。此时合计总兵力91000人,战斗减员达到了31517人,损失比例实际为25.7%,也就是四分之一左右。

1948年2月24日是那一年的元宵节,当天深夜,邓小平率领坚持在大别山的“前指”到达安徽阜阳的韦寨镇,与之前跳到外线指挥作战的刘伯承“后指”胜利会师,这也标志着“刘邓大军”奉命正式转出大别山,参与逐鹿中原。3月28日主力转出大别山,此时经各部认真统计,南征野战军兵力数为

第1纵队:15363人;第2纵队:11627人;第3纵队:15384人;第6纵队:14280人。除去野战军直属部队不计,共有56654人。主力转出大别山时,“留下一批军区部队和分遣开展地方工作的人员,姑且计万余,即便加上此数,亦不足7万人。”至此时,人员损失比例接近一半,重火力尤其是火炮在跃进大别山时基本损失殆尽。

南征野战军以自身的巨大牺牲,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的机动兵力参与围攻大别山,摊薄了国民党军在其他战场的兵力,给陈粟、陈谢大军创造了在中原战场大量歼敌的战机。

1945年5月,陈谢兵团归建,军委决定撤销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中原野战军,下辖1、2、3、4、6、9、11共七个纵队。

陈谢兵团归建时,所属的第38军的两个师则分归豫陕鄂军区和陕南军区;鉴于刘邓首长已在新成立的中原局主持工作,为了加强华北地区的统一领导,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原晋冀鲁豫8纵就近转隶华北野战军,成为徐向前指挥的华北一兵团主力部队;早前,南下野战军在大别山坚持期间,第10纵队(19000余人)曾奉命携带物资、粮食前往增援,随后向西进入平汉路以西的桐柏山区,组成隶属于中原军区的“桐柏军区”,纵队王宏坤改任军区司令员;第12纵队(12000人)也曾南下大别山,然后转移到大洪山一带,建立了“江汉军区”,纵队司令员张才千改任军区司令员。因而,这也就是原晋冀鲁豫野战军10个纵队改编为中原野战军时变为7个纵队的因由。

刚刚转出大别山的南征野战军主力,也就是1纵、2纵、3纵和6纵实力受损严重,确实比较虚弱,一方面是减员严重来不及补充,另一方面是缺少重武器,很难打什么大仗。华野发起豫东战役时,1、2、3三个纵队竟然挡不住胡琏18军两个整编师的冲击,此时三个纵队加起来才四万人,而18军则有五万多人,装备精良。

从主力转出大别山到淮海战役开始仅有半年时间,兵力虽有所恢复,但涨幅不大。这四个主力纵队都是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成立的老八路,到淮海战役时,除了4纵这支老部队依然强悍,第9、第11这两个小兄弟无论从人数还是从装备,特别是装备,因为有炮,实力都强于原来的老大哥。因而,淮海战役的开门战解放郑州是由秦基伟的9纵打的,双堆集围歼黄维第12兵团,4、9、11纵承担了很重的担子。

淮海战前中野总兵力为140913人(配合作战的独立旅不计),七个纵队的兵力如下: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17915人;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15521人;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17724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31695人;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21644人;第9纵队:司令员秦基伟,20755人;第11纵队:司令员王秉璋,15659人。

淮海战役后渡江战役前,中野的部队从装备到人数方才得到了飞跃式发展。

整个淮海战役解放军阵亡加失踪共计三万七千余人,伤九万八千人。挺进大别山减员数竟然远远超过了淮海战役。

造成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在挺进大别山战役重大伤亡的原因除了与国民党军的激烈战斗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损失是国民党的“小保队”造成的

所谓小保队,就是国民党地方政权控制的地主武装。所谓的“保”就是保甲的保,也就是说是建立在保甲制度下的地方民团,基本上是每甲出一丁这样组织起来。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由于在大别山区,交通闭塞,那里的人跟外界交往极少,宗族势力很强,宗族头目的号召力很大。而宗族头目基本都是国民党的基层官员或者地主,这一批人对共产党是极端仇视的。更直白的说法就是还乡团。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不仅要面对三十万国军的围剿,还得对付这些民团武装的袭击。

这些小保队都是当地人,地形熟悉,而且不穿军装,放下枪就跟普通当地人无异。国民党正规军曾经也学习我军的俘虏政策,相对来说对于被俘的我军战士没有过度摧残,很多是给一身国军服装就地补充,这样使得很多战士得以有机会逃脱回归部队,甚至对于我军伤员也给予包扎救治。但是小保队就不同,特别的凶残。

对于我军大部队他们往往是躲在山上树丛中,他们袭击的目标主要是我军掉队的战士以及负伤后寄养在老百姓家里的伤病员,还有就是我军在地方上建立的基层政权以及与我党接触帮助我军的老百姓。落到他们手里必死无疑,而且是残杀。

部队行军时经常能看到路边有被残杀的尸体,或者是树上吊着,衣服都被剥掉,只是从裤子看出是前面部队掉队的战士。曾经有个战士仅仅掉队了两三百米,前面只听到后面这战士叫了一声回头看就不见人了,等派人赶过去人已经被拖到路边用石头砸死,而小保队由于对地形熟悉早跑掉了。

特别是女兵,被小保队抓住后,运气好的被抢回家当老婆,更多的则往往是**后再杀掉。小保队杀人的手段很原始,很血腥。要么是石头砸,要么是棍子打,要么是钉子钉,还有拿竹子捅,挖眼割耳割***等等。

这些小保队还特别顽固。有次49团行军,派了两个侦察员先上马出去侦察,可是刚一拐弯,就被路旁窜出来的十几个小保队拖下马来杀死。后面的骑兵通讯员发现后赶忙报告了团长苟在合(1948年牺牲)。团长气得下令包围了那座山,很快战士们就抓到了那十几个人。但是那些人一个个都装成老实人,说自己是老百姓。团长命令搜身,那些身上被搜出来刀枪的直接被战士们刺刀捅死。还有两个看着老实巴交的样子,战士也大意了,只是搜了搜上身,没发现什么,就没杀。但是又不能放了怕他们去报信,只好带着一起行军。结果没走多远,这两人趁人不备,掏出手榴弹(现实版的裤裆藏雷)向团长扔去,幸好被警卫排战士将手榴弹踢飞,弹片炸伤了两名战士。这两人跳入旁边水塘妄图潜水逃跑,被战士们围在水塘边只要一露头就打死了。

由于小保队的恶行,造成战士怕负伤,怕掉队,不愿去地方工作;我军在地方上的政权几乎让小保队破坏殆尽,地方工作无法展开;老百姓更是害怕与共产党接触,因为一旦被小保队发现帮助了解放军,遭到的往往是灭门;部队甚至发生了开小差现象。造成部队情报无人送,行军无向导,伤员无人照料,无粮无衣无后方的凶险境地,其艰苦程度甚至超过红军时期。

面对这种情况,野司决定给予小保队这种土匪武装以坚决打击。

事实上,在宋埠事件出现前,对于小保队的恶行,下面的很多部队已经自发的多次出现不接受投降的情况,少则两三人,多则数十人。

宋埠,湖北麻城县西边的平原地带的一个大镇子,有人口一万多,扼守鄂东北要冲,控制着几条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而麻城县城的东边就是大别山。抗战时武汉会战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部就设在宋埠。

麻城东边的张广河、木子店就在大别山里

当时的国民党麻城县县长,县保安团团长都是麻城东边大别山里人,于是,麻东成了小保队的根基,势力很大。

小保队在遭遇我军大部队攻击时,能跑就跑,跑不掉就把枪一扔,混入老百姓中。在我军展开对大别山小保队的打击后,由于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小保队哪些是老百姓,于是,没什么战果。

在我军的打击下,那些地主恶霸带着小保队纷纷跑入宋埠。总计有八个中队2400多人。

当时小保队这些土匪就是从麻城县东边的大别山跑到了麻城西边的宋埠

1947年12月3日,野司指示六纵,迅速占领宋埠,清剿小保队。杜义徳(6纵政委,1949年任10军军长)立即命令肖永银(18旅旅长,49年任12军副军长)带领十八旅和十七旅49团攻占宋埠。

早就憋着一口气的战士们,当天晚上就赶到宋埠,把宋埠里外围了起来。由于怕土匪趁天黑逃跑,肖永银决定让部队严密防守,耐心等到天亮。

虎将肖永银

天亮后,战斗很顺利。这些土匪武装在正规战中根本不是“李云龙”部队的对手,部队很快冲入镇子里结束了战斗。可是战果报上来肖永银傻眼了:打死打伤了二百多,可是我军的情报是2400人,那两千多不见了。我军把宋埠围得死死的,不可能有敌人突围出去。唯一原因就是这些小保队把枪一扔,都混入了镇子的百姓中。

于是,肖永银找来三个团长,按照镇子地图分片包干,挨家挨户把青壮年全部赶出来集中。然后再派人去每个家庭找家庭妇女核实家庭人数。通过清点人数,刚好多出来两千多人,说明那两千多个小保队确实是混迹在百姓中。

于是,紧张的甄别工作开始了。

宋埠所在的麻城,周围的红安、大悟、新县、商城、金寨等等大别山区,过去曾是革命老区

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扛枪打仗的被首先挑了出来。可是还有那么多怎么办?

要知道,刘邓大军的前身是八路军129师,129师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来自鄂豫皖大别山。部队里就有很多麻城人。于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甄别办法实行开来。

战士们在屋子里放上一盆水,然后把人一个个叫进来问这是什么。宋埠一带的人对水的发音近似“fui”,而麻东大别山里的发音近似“fru”,稍微带点卷舌。这种发音对于外地人听来好像都差不多,但是麻城本地人却能分清。那些回答“匪”音的算是宋埠本地人,而回答“腐”音的立即被押到一边。不过麻城中部的人就难办了,两种音都有说。但是战争时期,回答只是一念之间。

这一下子,抓了包括麻城县长,保安团长在内的两千多人,肖永银又发愁了。这帮人都是顽固不化的土匪,而且又都是本地人,根本没办法补充部队。放了吧,等于这仗白打了,而且放了后这帮人又会集合起来继续为害。当时,敌人的援军已经出动,军情紧急,带着这两千多俘虏行军根本不现实。

于是发电请示。野司回电:“排以上杀掉。”排以上一百多土匪杀掉了,可还是不解决问题。于是再去电。野司回电:所有土匪统统杀掉。

此时天近黄昏,敌人大部队已经接近,敌情严重,来不及再做仔细甄别。肖永银命令部队将两千多小保队带到城外处死。开始战士们下不去手,指导员说道:想想我们牺牲的战友,有多少是惨死在这些土匪的手下。如果放他们走,他们回去立即又成了还乡团来祸害老百姓。一些连长、排长们带头,随后战士们也纷纷举起了为死难战友复仇的刺刀……

今日宋埠镇

这一仗极大的震撼了小保队,是杀一儆百的实例。在我军强大政治攻势和严厉的军事打击下,地方工作有了很大改观,小保队的活动大大减少。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战争环境下,有时必须采取严酷的手段。对于那些穷凶极恶顽固不化的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来不得半点仁慈。

(浏览 99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