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辉煌 丰碑太行

   1937年11月15日,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 (今左权县)西河头村,从此,揭开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帷幕。80个春秋过去,重温这段辉煌历史,了解它的全过程,认识它的历史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战华北 基本历程

1、华北告急,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头村

   卢沟桥事变,北平告急,华北告急,全面抗战爆发,上海太原失陷,局势进一步恶化。毛泽东明确指出:“整个华北战争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八路军深入山西时,应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深入太行山、吕梁山和五台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基地。”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在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张浩政委率领下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中共晋冀豫省委对外称129师编辑部随军到达。西河头村就成为八路军进驻太行第一村。

   1937年11月28日,刘伯承在西河头村举办抗日游击训练班,他以《抗日游击队四个基本任务》《抗日自卫队三个基本任务》《击退正太路敌人六路围攻战术观察》等教材教育干部战士,还发表了《论游击战与运动战》。据李达同志在《二野全战事》中回忆:“辽县这个偏僻的小山城,就这样成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发祥之地……1月18日另一位历史伟人也如约而至,他就是邓小平……刘邓二人烽火中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邓小平到达辽县后,立即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据《129师战史》记载:“1月20日,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全师营以上干部出席;1月28日春节前两天,在辽县县城召开军民大会;2月2日,在西河头村召开129师军政委员会议;2月4日,中共晋冀豫省委在西河头村召开晋冀豫党的活动分子会议、129师高级干部会议,北方局代表彭真传达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北方局洪洞会议精神,李雪峰代表省委作工作报告;2月6日,129师师团以上干部开会,刘伯承作《太原失陷以来的军事报告和反倾向斗争问题》报告,讨论了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发动群众三大问题; 3月,邓小平组织召开了一周的太行根据地专题会议;4月,晋冀豫军区在辽县诞生,对外称 “129师后方司令部”……西河头村被大家誉为 “太行红色首都”。

   1938年4月,在粉碎敌人六路围攻后,我军取得长生口、神头岭、响堂堡三战三捷,歼灭日军4000余人,收复19座县城,晋冀豫北部(晋东南)基本上被我军控制。《我的父亲邓小平》记载 :“4月22日,129师师部回到了他们的”首都”——辽县西河头村。辽县人民欢欣鼓舞,各界人士纷纷来到司令部,向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致敬”。 粉碎围攻的胜利,以活生生的事实证明,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八路军从此在太行山站住了脚,站稳了脚,在人民群众中扎了根。当时,八路军129师一大批高级将领云集于太行山抗日战场上,他们是李达、蔡树藩、陈锡联、谢富治、陈赓、陈再道、宋任穷、耿飚、许世友、王新亭、秦基伟、徐海东、杨得志、黄克诚等等,这些久经沙场的红军将领,均成为共和国的栋梁。1938年7月,歌颂太行军民的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唱响全国,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斗志。

2、驻马太行,129师驻扎桐峪镇

   1939年7月,129师转移桐峪镇。之后不久,我军成功破袭正太、平汉、道情铁路沿线敌军,并击溃国民党 “十二月事变”,根据地建设向纵深推进,建立起更广泛的统一战线。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其中明确指示,华北抗日民主政权人员中,共产党、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实行 “三三制”政权。为此,中共北方局召开冀南、太行、太岳高级干部会议,就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发动群众进行了全面部署。

   据 《高级将领转》记载:“1940年春,晋察冀军区115师政委聂荣臻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到达桐峪镇八路军总部,同129师交流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在适当时机对正太路进行大规模破袭。”朱德会面三军将帅,与刘、邓和聂荣臻、罗瑞卿等检阅部队,观看军事表演。7月中旬,左权同志来到129师司令部,转达彭德怀关于组织华北交通沿线部队发起大规模破袭的设想。邓小平说:“这个设想我看行,可以这么干。”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此战历时三个半月三个阶段,八路军共出动100多个团40万兵力,大小战役1800多次,攻克敌据点2900多个,歼灭日伪4.6万多人。12月,129师在桐峪镇举行百团大战胜利品展览,百团大战炳彪史册。

3、挺进华北 八路军总部驻扎麻田镇

   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进驻辽县麻田镇,根据地进入极为关键的发展阶段。面对皖南事变复杂局面,邓小平指出,“迎接1941年,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走上胜利的道路”;7月,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桐峪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选举杨秀峰为主席。同时,在根据地开展锄奸反特、加强统一战线、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工作。

   之后几年,辽县对敌斗争异常尖锐。1942年5月,日军铁壁合围辽县,25日,左权将军率军在麻田突围时,不幸中弹,殉国十字岭。9月18日,为纪念左权将军,辽县易名“左权县”。

   1943年,根据地进入最艰苦阶段。面对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加之蝗灾、旱灾,党中央发出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号召,开展军民大生产。之后不久,太行分局代理书记邓小平就发出坚决完成战争、生产、教育三大任务的号召,根据地掀起了整风、大生产、锄奸反特高潮。期间,我军粉碎日军两次大扫荡,歼敌两千余人;总部警卫团取得沐池、前龙的突围胜利;朱德警卫团攻克七里店炮台胜利。这些战果振奋了军民斗志。

   1945年是迎接抗战胜利的一年:2月,彭老总在麻田召开座谈会,总结抗战八年经验;4月,总部警卫团收复了左权县城;7月,八路军总部在麻田举行规模盛大的抗战八周年胜利纪念大会;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行军民一片欢呼。

砥柱中流 浴血太行

   八年抗战,八路军驻扎辽县整整八年。抗战伊始,129师司令部率先进驻辽县,八路军总部为什么最终也选择了麻田,这肯定不是巧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出版了不少领袖的回忆录,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研究院先后出版发行了不少权威军事专著。读过这些专著,历史真谛豁然开朗。

1、权威史料给定结论

一、据《二野全战事》记载,在1937年11月召开的石拐会议上朱德曾讲:“太行山这块战略要地就交给你们了。”张浩政委说,“毛主席认为,在山西建立根据地,最重要的是吕梁山地区,最理想的是太行山区……1935年,我从苏联回来见到毛主席时,他就说,向东发展目标主要是山西,特别提出要占住太行山,扼太行者得天下。”这是毛主席的历史初衷。

二、发展现实是,1937年11月中共辽县县委建立,1938年6月就宣布辽县为中心县,对外冠以“八路军工作团”特殊称号。对此,邓小平指出,“设立较强的中心县,可代替小特委之任务。”1939年1月,新华日报发表北方局朱瑞文章指出:晋冀豫区将是华北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10月全区推广辽县实验县经验,彻底改造政权,建立民主制度,实行减租减息,创造模范党支部。这就是辽县在太行根据地的历史方位。

三、1939年7月邓小平在延安各界抗战纪念会上讲,“我们在太行站住了脚,站稳了脚,在人民群众中扎根了”。

四、据《129师战史》记载:“只有晋东南根据地 (指辽县为中心)的政权建设是最早、最直接,是最牢固地掌握在共产党手中一块牢固的根据地”,这是最根本的历史原因。这就是辽县在太行根据地的准确历史定位。

2、烽火铸就抗战圣地。

   129师初入太行,这里就显示太行第一块基石的原点光辉,驻扎桐峪,竖起丰碑。抗战以来,辽县始终肩负着根据地指挥腹地的使命担当。总部进驻麻田后,北方局、中央党校、野战政治部以及总部所属机关和中央经济、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各抗日救亡组织等150多个机关单位就驻扎在以麻田镇为中心的东南各村,这里成为整个华北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指挥中心。这里是朱德、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左权、徐向前、聂荣臻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戎马疆场的太行抗战圣地。

3、历史奇迹 炳彪史册

   据《高级将领转》记载:“此后,八路军(总部)即驻于晋东南(辽县麻田),以太行山为依托,建立起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第一个在敌人占领区的正规军指挥系统——从八路军总部到各师、旅、团指挥华北敌后抗战,直到日本投降,创造的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历史奇迹。”1984年,李雪峰书记重返太行,他在左权县欢迎大会上讲,“毛主席对此高度评价……红军到达陕北,我们就活了,说明根据地的重要性。抗日战争创建了太行根据地,这是我们的落脚点。这里先后出兵东北、华中、南下三次三批,为全国抽调了干部和部队,这是我们的出发点。1937年129师进入太行山时不足一万人,1945年发展到近三十万人。对日伪军作战19777次,毙伤日伪军120241人,俘虏日伪47026人。”

解放全中国,雄师劲旅出太行,这里是英雄的故乡。

浴血辉煌 丰碑太行

   左权人民经受了战争烈火的严峻考验,亲身经历了寒王战役、榆辽战役、苏亭伏击战、三战狼牙山、五夺辽县城等大小上百次的战役,与八路军患难与共鱼水情深,支援粮食、布匹、食盐和战争物资不计其数,优抚、支前、参军、参战艰苦卓绝;境内大小惨案120多期,鬼子直接糟蹋的村庄150多个,残害村镇200多个。一个七万人口小县,遭受日寇法西斯杀戮总计12240余人。1984年李雪峰书记在全县大会上感慨万千地说,“辽县人民为捍卫根据地付出的牺牲是罕见的,为抗战作出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

   1990年9月徐向前元帅逝世,将其骨灰撒在西河头河滩他的练兵场上,以示元帅对人民永远的倦恋。刘伯承一块银元、徐向前一碗酸菜、刘华清金表馈赠老房东、陈锡联、陈赓将军等动人故事、奇闻轶事传颂民间。一部《太行奶娘》歌舞剧展示太行人民岁月义薄云天的高尚情操与使命担当,200多首《太行人民抗战民歌》的音乐史诗,闪烁着全民抗战的历史光辉。

   史实证明,这里是坚持华北长期抗战战略基地的腹地,华北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指挥中心,创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在敌后建立起正规军指挥系统的历史奇迹。这里,最早最先成为创建太行根据地历史策源地,游击战争的发祥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诞生地;百团大战胜利纪念地,左权将军牺牲地,八路军华北抗战胜利的历史纪念地,太行抗战圣地,刘邓大军的故乡,全国解放的大本营。峰火洗礼,熔铸左权人民坚决跟着共产党的铮铮铁骨,战火交融,铸就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热血奉献和颗颗赤胆,浴火重生,坚定了复兴中华的耿耿信念,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要历史贡献。左权人民坚决跟着领袖习近平主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王占文

(浏览 8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