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辉煌

史册辉煌篇 《浴血太行》

太行革命根据地是八路军129师﹙包括八路军115师344旅﹚,和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在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直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同地方党组织、地方人民武装相结合,于1937年11月开始创建的。

太行区也称晋冀豫区,包括晋东南、冀西、豫北三部分。太行山纵贯南北,雄视四方,人称表里山河行胜之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了争夺这个战略要地,日本侵略者在此部署五、六个师团﹙包括混成旅团﹚,近20万人;国民政府曾在这里驻七、八个军,约20万;我方主力为八路军129师和115师的第344旅、山西决死纵队第一、三纵队,装备长期处于劣势。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太行区党组织领导太行军民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太行区的实际出发,坚定、灵活地运用这这三大法宝。太行12年涿鹿,在两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中,我们总是以弱胜强,由弱变强,最后打败敌人,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篇《浴血烽火》,核心就是要全面反映1937年“7.7事变”之后,八路军129师奉命挺进华北、深入太行,进驻辽县西河头村,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实施伟大的战略转移,开展太行游击战,与中共冀豫晋省委一起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的那一段历史瞬间的辉煌史。通篇以《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搞》为线索,以《二野全战事》《八路军一二九师战史》为依据,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我的父亲邓小平》、左权县革命斗争史等相关文献资料多方核准,全面点击已经发表的有关太行革命根据地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编撰成《太行革命根据地.浴血烽火.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专题小册子,奉献给大家。

目的在于全面准确的认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那个历史瞬间,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史上的初创阶段,曾经在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山村,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中共晋冀豫省委一起在这里浴血烽火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过程,还原那一页辉煌的历史原貌。

是时,一代伟人、一大批开国将帅云聚太行小山村,点燃太行抗日烽火、为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经天纬地的历史壮举,红旗插遍太行山。辽县人民、左权人民、太行人民亲身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129师及其全军将士在民族危亡时的战火洗礼,并在其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谱写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初创阶段的历史篇章。


第一章  赴国难挥师东渡  陕北开来八路军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终于暴露了从“9.18”事变以来,妄图吞并中华的狼子野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投入了全世界人民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去。

事变发生,“北平告急、华北告急、全国告急。”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这时,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立即提出了“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响亮口号,与全国人民一道“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立即通电全国。7月14日毛泽东发布《关于红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命令》。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2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由中国工农红军1、2、4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并组成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总部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序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我八路军奉命挥师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第一节  红军改编  冒雨宣誓惊天地

据《二野全战事》﹙以下简称《二野》﹚称:

“八路军第129师是在抗日战争的枪声中诞生的。

它是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的一部分改编的。这是一支精兵强将云集的部队。新组成的129师下辖385旅和386旅。385旅由红四方面军的红4军第10师、第12师合编而成,下辖第769团、770团;第386旅由红31军第91师、第93师改编,下辖第771团、772团。除此之外,陕北红军的第29军、第30军、独立第1、2、3、4团和骑兵团改编为师直属特务营、工兵营、辎重营、骑兵营。全师共13000余人。

《战史》记载:为了完成八路军三大主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中共中央、毛主席决定,第129师除385旅旅直及第770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等部队留守陕北,脱离本师建制外,第386旅全部、769团、教导队、骑兵营等单位9160人于9月30至10月6日经陕西韩城东芝镇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初,张浩任政委,1938年1月,邓小平﹙到西河头村﹚接任政委,宋任穷为副主任。王宏坤任385旅旅长,王维舟任副旅长,耿飚为参谋长,苏精诚任政训处主任;陈锡联769团团长,王乃贵副团长。张才千770团团长,胡奇才副团长。陈赓任386旅旅长,陈再道副团长,李聚奎参谋长,王新亭政训处主任。徐深吉任771团团长,韩东山副团长;叶成焕任第772团团长,王近山副团长”。

9月6日,第129师冒雨在陕西泾阳县石桥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在《二野》中对129师的诞生和誓师大会有这样详实的记录:

“1937年八九月间的黄土高原,本该秋高气爽,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秋天,雨却下得特别多,9月6日从早晨开始,雨便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整个三秦大地在连日的大雨中显得分外寂静。8点左右,陕北三原县石桥镇以西的小磨村一块陕西本地人叫作“休闲地”的广场附近,突然传来一阵阵口号声,随即,一支支整齐的队伍走了进来。不一会儿,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

刘伯承嘱咐陈赓说,“这是129师第一次阅兵,也是129师开赴前线的誓师大会,会场要布置得简朴、庄严;要在大会上营造一种抗日救国、奋勇杀敌、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惜牺牲个人的战斗气氛”。9月6日,下起大雨,部队静静地站立,层层细雨变成倾盆大雨,雨借风势向下狂泻。

陈赓准备请示师部,看誓师大会是否雨后举行,刘伯承立即说:“革命的人民军队,只能随时随地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去夺取胜利,不能让风雨阴晴左右军事行动的既定安排,何况我们今天是民族危亡、时不我待的紧急关头,召开誓师大会,风雨已经把我们打湿了,躲他还有意思吗?”当警卫员把雨衣送上去,刘伯承把手一摆说:“不用,全师同志们都没有雨衣,我怎么能穿着雨衣站在大家面前呢。”嘹亮的军号在雨中吹响,陈赓在临时组成的“军乐队”的伴奏下,站在阅兵台上,以洪亮的声音宣布“八路军129师抗日誓师大会现在开始。”

雨越下越大。全师在狂风暴雨中傲然挺立,人人精神焕发。

首先是检阅部队。刘伯承、张浩从台上走下来,检阅最后一次戴红星帽的部队。马蹄声在泥泞中有节奏的响着,耀眼的红星从眼前一片片闪过,检阅完毕刘伯承、张浩回到台上,高声说:“同志们,今天是开赴抗日前线的誓师大会”话音刚落,“哗”的一声,全体立正,万双眼睛注视着自己敬仰的师长,静听师长讲述抗战形势,讲解出师抗战的意义。最后,话题转向大家关注的“换帽子”问题上。     

“经过我们努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了,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在即,我们要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

他停了一下,扫视着注意听他讲话的指战员,提高嗓门:

“同志们,改变番号,只是个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说着,他拿出缀着青天白日的帽徽的黄色军帽说:

“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国,暂时和红军帽徽告别吧。”

刘伯承率先把那顶黄色军帽戴在头上,发出命令:“现在换帽子。”

指战员们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把伴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红军帽脱下,折叠好收起,戴上黄色的军帽。许多人泪水夺眶而出,同雨水混合,从脸上流下。然后,举行授旗仪式和颁发红军纪念章。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发扬红军光荣传统。”

“中国共产党万岁。”

慷慨激昂的口号声一结束,刘伯承带领大家举行集体宣誓:

“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亲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袍,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为了抗日救国,我们已经奋斗了6年。现在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我们改名国民革命军,上前线去杀敌。我们拥护国民政府及蒋委员长领导全国抗日,服从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势不回家。”

“我们是工农出身,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替民众谋福利,对友军要亲爱,对革命要忠诚。如果违反民众利益,愿受革命纪律的制裁,同志的指责。谨此宣誓。”

刘伯承读一句,全师指战员跟一句。雨声、宣誓声交织一起,久久回荡在田野上空,惊天地、泣鬼神,拔山盖世,鼓舞全师将士”。

129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肩负民族大义,不辱历史使命,举行了气壮山河的出征誓师大会。第一次大阅兵,就展示了129师全军将士在风雨中昂然挺立岿然不动的的英雄气概,展示出刘伯承师长战略家、军事家诧叱风云指挥若定的元帅风范。


第二节  出师告捷  浴血疆场泣鬼神

此时,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华北战局十分危急。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兵力逐渐增至8个师团另6个独立旅团,统一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分三路大举进攻。一路沿平绥路西犯,一路沿平汉路南犯,一路沿津浦路南下。驻扎在华北的80万国民党军队,在日军进攻下土崩瓦解,纷纷逃窜,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

据《二野》载:

“我115师、120师先后开赴前线,胜利捷报一个接着一个传来:9月25日,115师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一部1000余人;120师在雁门关和同蒲路两侧战雁门、袭宁武,在敌之侧频频得手。129师在誓师大会后,经过暂短的准备后,全军将士纷纷要求立即出动,整连整团签名上书,盼望早日开赴前线”。

《战史》记载很明确:为了完成八路军三大主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中共中央、毛主席决定:

“9月25日,延安发出电文,命令129师出征。要求接电后,立即出发,经临晋渡河,到侯马上车,部队七日内必须到达前线,速开往正太路南北地区。10月7日,129师全部渡过黄河。几天后,129师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

史料表明,10月10日,129师先头部队769团抵达太原时,战局急剧变化。太原已处于晋北、晋东两路日军的夹击之中。刘伯承立即命令769团绕向敌后,挺进原平东北山地。10月19日,出其不意地袭击敌阳明堡机场,大获全胜,震惊全国。后刘伯承指挥在娘子关一带取得一系列作战胜利。10月22日至28日,连续以袭击、伏击和阻击手段先后在井陉的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平定娘子关以南的七垣村给认可沉重打击。

10月26日,娘子关陷落。30日,日军占领阳泉、平定,并继续沿正太路极其南侧的平行大道向榆次、太原进犯。正太路的国民党军队完全溃乱,阳泉至太原无人防范的状态。

这时,八路军115师主力由五台山进至正太路寿阳以南地区。129师386旅已转至昔阳城附近。10月30日,769团归建,与主力会合。11月2日,接着刘伯承又指挥部队在昔阳以南、以西的黄崖底设伏,敌第135联队一大队进入设伏区,给敌以有力打击。毙日军300人战马200余匹;11月4日,陈锡联率769团于昔阳之广阳以西设伏,给日军第24师第四十旅先头以沉重打击。

据《八路军129师战史》﹙以下简称《战史》﹚记载:

11月7日,第129师769团、772团、771团,与115师主力,在林彪的统一指挥下,再次设伏广阳、胡封地区,又给由沾上镇西犯之敌第20师团另一个联队以沉重打击,129师3个团毙伤日军250人。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星期内,八路军在黄崖底、广阳、胡封连续3次成功伏击日军。《二野》称,这三次战斗,就是129师历史、也是中共抗日斗争历史上著名的“重叠的待伏”战斗。八路军在晋北、晋东打击敌人,阻止日军向太原进犯。

129师奉命挺进正太铁路南侧的太行山地区后,同115师配合,打击沿正太线西犯之敌。1937年10月26日到11月7日的十天之内,连续四次在平定县的七垣村、昔阳县黄崖底和广阳、户封等地伏击日军,消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迟滞了日军西进,使晋北和太原地区的国民党军获得了转移与退却的时间。

129师进入太行山地区后,同115师一部连续打的几个漂亮仗,率先占据了晋东南地区北部的战略要地即昔阳、和顺、辽县、榆社等地区。与此同时,八路军129师立即派出先遣队和工作团深入辽县,进行先期的侦查、调查工作,于1938年10月先遣队进入辽县。这就为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基础条件。

这些战役的胜利表明,八路军129师积极地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以小的代价取得巨大胜利。

(浏览 5,156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