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辉煌

第二章 谋大局扼住太行  战略转移求发展

第一节 力挽狂澜  民族救星毛泽东

1937年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原,国民党军大部撤退,它标志着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跃居主体地位的开始。

据《太行史稿》载: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同志就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题为《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明确指出,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是这样的: 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极大极快地扩大,“民族救星”的声浪在全国传布着。共产党和八路军决心坚持华北的游击战争,用以捍卫全国,钳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进攻。……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他还指出“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因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毛泽东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指出:“整个华北战争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并指示深入山西时,应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深入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诸山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基地。毛泽东同志的精辟分析为我军1937年11月的战略转变指明了方向。太原失守后的第二天,毛泽东就签署了中共中央军委对八路军的指示,要求八路军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和晋西南地区控制一部分兵力,对日作战,大部分兵力分散到各地发动群众,建立群众武装,准备充分力量对付敌人围攻。对此,我八路军前方总部立即命令一二九师深入太行区,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并响亮地提出“坚持华北抗战,八路军与华北共存亡”的庄严承诺。

这一切表明,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之后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毛主席依据抗日战争瞬息变化的政治形势和华北战场的战局化,顺应历史的呼唤, 力挽狂澜,做出的重大的战略选择和高瞻远瞩的历史决策。太行山纵贯南北,雄视四方。党中央从陕北指挥全国革命战争,从此就是通往华中、华东的要道。在敌强我弱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由正规战向山地游击战的重大战略转变。这是抗日战争的一个严重的也是一个更伟大的过渡时期。


第二节  未雨绸缪  扼太行者得天下

为了贯彻党中央,毛主席这一重要的战略决策,八路军129师师部速于和顺石拐镇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是时,八路军总部已驻扎和顺石拐。这次会议是八路军第129是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图谋,为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召开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11月11日,也就是太原失守后的第三天,我八路军总部决定:115师除聂荣臻副师长仍留晋察冀外,主力转移至汾河流域与晋南,阻敌南进;120师仍留在太原附近,并肩负着开辟晋西北根据地的任务;129师到晋东南开展游击战,创造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定,从太行一下分别向三个不同的方向开出三个师,这对于兹后华北乃至华中局势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部署。

129师于11月13日在和顺石拐召开了干部会议,核心是统一战略目标,统一策略思想,深入太行山的一个总动员。

据《二野》中载:1937年11月11日,石拐镇中到处是高头大马、身后跟着警卫的八路军首长,陆续向村中一个大院赶去,显然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在这里举行。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29师的刘伯承、张浩外,还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左权等。

朱德首先做了开场白。他说:“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今天主要是研究一下你们师在太行山实行战略展开的问题。中央和总部的意见是明确的,太行山这块战略要地就交给你们了。林彪他们到吕梁山区建立根据地,很快就要离开这里。阎锡山已经把他的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到了临汾,我们准备和阎锡山靠拢。我们还是他的部下嘛,总要受点节制。我们到这来也是,也是为了使他和我们合作,共同抗日。毛主席讲,山西成为华北特殊的地区有两个原因。一个根本原因是有我们红军在这里,在战略上,我们要以山西为中心抗战。第二个原因,则是阎锡山和我们合作。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将造成百万人民的游击战争。”

朱德以浓重的四川口音,不紧不慢地述说会议的宗旨,顿一下后,将身子朝向刘伯承、张浩坐的方向稍倾斜了一下继续说:

“我们走后,你们就要独立行动,担子不轻。来山西后,忙于打仗。你们师的情况知道一些,但不完全知道。是不是把你们师的情况也讲一下,重点谈谈你们在太行山中咋样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朱德说完,转向彭德怀,示意让他发言。

“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早在红军东征时就已提出”。

“毛主席认为,在山西建立根据地,最重要的是吕梁山地区,最理想的是太行山区。”彭德怀快人快语,一口气说道。

张浩接上彭德怀的话说:“1935年,我从苏联回来见到毛主席时,他当时正考虑红军的发展问题,有一次他说,红军不能只是在陕北,这里活动余地太小,要向东、向北发展。向东发展,他提出的目标,主要是山西。特别提出要占住太行山,扼太行者得天下。”﹙此一语道破天机,编者加按。﹚

“要得天下,首先要得太行,这是战略问题。”彭德怀紧急着说:“洛川会上,毛主席说,要采取山雀满天飞的办法,把干部撤出去,首先要在有利于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山区,依托山地游击战争,尔后向平原发展。只要占住山,发动游击战争,即使国民党军队退下来,我们也能坚持。红军在恒山、太行山山脉,有战略意义,这就给日军南下或西进以很大困难,也便于实行毛主席的围棋战略,选择做眼‘点’,使敌人虽深入山区,但始终在我们的保卫之中。现在‘做眼’的时机已到,下一步就看你们怎样动作了。”

彭德怀说完,把目光转向静听他发言的刘伯承。

据《二野》中载,刘伯承有个习惯,参加会议、阅读电文十分仔细,因此贯彻起来总得心应手,对洛川会议毛主席的围棋战略深知其意。对毛主席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非常赞同,早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时,就借到毛主席《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进行认真学习研究,1931年底刘伯承上了井冈山。刘伯承确实认识的毛泽东的博大精深、高瞻远瞩。井冈山后期与李德的抗争、长征途中军事争论、粉碎张国焘斗争、洛川会议历史性的决策,更使刘伯承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洛川会议后,毛泽东的一系列电报中多次阐述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战略任务,从战略上包围敌人,发展自己,开展游击战争,尽快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他赞同毛泽东和中央关于129师必须占据太行山的意见。出师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

眼下,他听取了老总们发言后站起来加重语气说:

“太行山地区我们是必须占据的,这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

太行山区是中原屏障,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而谋取中原,必须首先在太行站稳脚跟。”随即他习惯地走到军用地图前,接着说:

“太行山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活动区域很广,东至平汉以西,西至同蒲路以东,北至正太路以南,南至黄河边,纵横千里。如果仅我们一个师主力,无论如何顾不了。因而,我们准备在此区域内先划分6个军区,一个军区为一个独立单位,把师的主力分散下去,作为分区的基本部队。师部只留一个团左右的兵力,机动作战。”

然后,刘伯承分别就6个军区划分和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方案和盘托出,并将详细地战略部署一一讲出来。

刘伯承立足太行的方案,说到了在座的所有人的心里。

彭德怀听后带头鼓掌叫好:“万事开头难,你们已顺利开了头,好啊。”

朱德听后也笑眯眯地说:“主席日前的电报中提到,期望根据地的建设在一个月内收到显著成绩,从你们的方案看,这是一个乐观的估计。”

历史学家把这次会议称石拐会议。这次会议不久是129师的发展史上,而且在整个八路军的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刘伯承后来说:“石拐会议,实际上是129师第一次战略展开。”

会后,八路军129师立即深入太行,挥师东进,进驻辽县。

八路军129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党中央占据太行的战略图谋,为开辟和建立最理想的巩固的太行革命根据地,而率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的。

石拐会议,是八路军党内一次绝对保密的军事会议。这些珍贵的重要的历史资料,是在《二野》中第一次公开披露的。它从根本上揭开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为什么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的。

“扼太行者得天下”一语道破战略目的。事实也证明,太行山不仅仅是抗日战争的坚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也是全国解放战争的坚强根据地。太行山区是中原屏障,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而谋取中原,必须首先在太行站稳脚跟。铭垂千古的“中原逐鹿”历史典故,在时空进入20世纪的40年代,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在太行山拉开了威武雄壮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战争画卷。 

对于这一点,无论如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绝对是共产党的绝密。

故这里全部引录了《二野》中的原文。特别是对于兹后太行所发生的一切,对全面认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通领全局的根本意义。

至于129师如何实施两次重大战略展开,在太行山展开了怎样的威武雄壮的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以及整个太行革命根据地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影响,本书刚刚拉开序幕,且听下回慢慢分解。


第三节 一二九师  进驻辽县西河头村

1937年11月15日,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那个神秘的夜晚,八路军第129师在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张浩政委的率领下进驻辽县西河头村,倪志亮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参谋处长李达一起到村;为此,1937年10月,八路军129师先遣部队及工作团先期已进驻辽县组织调研侦查准备。这就是说,八路军进驻辽县的最早最确切时间应为1937年10月。

与此同时到村的中共冀豫晋省委机关﹙对外称129师编辑部﹚,以及其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以及各位高级领导李箐玉、李雪峰、徐子荣、彭涛等随军到达。

据史料记载与2007年民间全面调查,当时司令部驻村的机关单位有:司令部、政治部、参谋部、供给部、宣传部、组织部、民运部、卫生部、警卫营、警卫秘书处、机要秘书处、参谋处、作战科、通讯连、司号班、马队、野战医院、警备处、警备处监狱、装备处、军法处、政训处、文化工作站、司令部直属特工处、侦察处等机关单位。司令部所属主力385、386旅所属各旅团、师直属特务营、工兵营、辎重营、骑兵营随军一起深入太行。

按照司令部战略展开的部署,师主力立即分遣到同蒲路东侧,正太路南侧和平汉线石家庄至磁县段以西地区展开。

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及其机关和中共冀豫晋省委机关共50多个机关单位,以及首长驻地把西河头村的沟里和坡上大街小巷驻扎的满满的。加之后来建立晋冀豫省委所属六个特委机关,以及游击训练班、战士演兵场、重要会议活动场所驻地共涉及村里30多处宅院、56所房屋、80多个活动处所,并涉及到周边丰坡峪、七里店、马厩、井沟、殷家庄等六个村庄。

丰坡峪,驻八路军129师警卫营,后邓小平、中共辽县县委机关也曾驻过此村。

根据中共左权县委党办普查记录:

井沟村: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制药厂在石佛寺成立、驻扎。

马厩村:1937年11月至1939年6月八路军129师385旅同期驻

村,八路军军法处、129师卫生部、陈锡联、陈赓都住这里;1937年12月8日,386旅772团选一个营的干部驻马厩成立新兵营。

殷家庄:1938年4月,晋冀豫军区司令部成立,﹙对外称129师后方司令部﹚在此村成立,司令员倪志亮、副司令王树声、政治委员黄镇;中共辽县县委机关驻此村;

七里店:八路军野战医院驻村;

这是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以来,129师与中共晋冀豫省委一次全方位整体规模的战略迁徙,是深入太行驻扎辽县时间最早最长相对稳定的第一个驻扎地。从此,辽县和西河头村就成为八路军129师和中共晋冀豫省委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政治摇篮。

八路军129是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从此,拉开了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大幕,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的辉煌一页,将从这里开启。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下,太行军民从此进入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武装与日寇进行血火较量发展阶段。


第四节  刘伯承 创办抗日游击训练班

据《战史》载,就在1937年11月15日进驻辽县城当天,129师师长刘伯承立即召集师部有关部门开会,布置轮训干部的任务。

据李达同志回忆这个县大部分是秃山,农民每年所收无几,加上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国民党的敲诈勒索,人民生活非常贫困。但这一带群众基础较好,此时还较少有日军的袭扰,是个比较安定的地方”。

他说明刘师长是在大部队尚未开进西河头村之前,已经带领参谋处和师部的相关部门先期秘密到达辽县城,对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以及举办游击训练班等事宜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129师机关单位驻村的分布做了周密的安排。刘师长就在这个会议上指出:

今后华北的抗战的重担就落在八路军肩上了。我们办游击训练班是非常必要的。参加学习的干部,一部分要从已经下去的游击支队中抽上来,学完后再回去;再有一部分从主力部队抽,学完了派下去建立新的支队,或派到已有的支队做骨干。地方上的县、区级干部也要集训一遍。

参加培训的学员分两部分,课程略有区别。部队干部侧重学习如何分散到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如何做群众工作和协助地方政权工作。地方干部着重学习如何组织自卫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配合正规军、游击队打击日军,以及如何组织支前工作。

进驻西河头村后经过一定的准备,1937年11月28日抗日游击训练班在西河头村营盘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据李达同志《辽县抗日游击训练班》载:

在开学典礼会上,刘师长首先传达了周恩来副主席11月16日在临汾的讲演的主要精神。他说:“目前,太原已失,华北抗战能继续吗?能持久吗?我们回答是,绝对的能。他指出,以游击队消灭汉奸,以武装民众,以一部轻装部队袭击截断敌人的大交通,窃夺敌人的辎重弹药,并以主力一部在山地寻求敌人的一部消灭之,这是完全可能的”。

然后他又说:上海太原失陷,友军溃退这是华北一个新的危机。我们提出“要与华北共存亡”的口号,我们是坚决留在华北与日寇强盗作战到底的。但是,由于我们人数少装备差,与日寇打正规战不划算。所以,今后的作战,要以游击战为主。我们争取一点一滴地胜利,集小胜为大胜,杀一个敌人,缴一支枪都算。不到条件成熟的时候,不打运动战,不要在不适当的时候与日军打大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战略转折,也是思想上的大转弯。

然后他很风趣地讲,日军有一个叫伊藤少将说,八路军行踪飘忽,出没无常,我前进则彼逃散,我停止则彼出现,在广大之中国到处流窜,我们不能作城下之盟。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同志不想走路,去和鬼子下战书,定城下之盟,不正是鬼子求之不得的吗?

刘师长就是这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启发教育。张政委也常到训练班讲课。训练班多则一月,少则半月,时间短,提高快,使不少不愿意打游击的同志转而积极地要求,以此为荣。他们刚下去时,往往只带三五个人,或一个班,至少多一个排一个连。经过发展,这些游击种子发展为许多游击队,向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为此,刘伯承师长专门撰写了《抗日游击队四个基本任务》、《抗日自卫队三个基本任务》、《击退正太路敌人六路围攻战术观察》等教材。抗日游击队四个基本任务是1、宣传、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建立政权;2、到敌后袭击、扰乱、消灭敌人;3、到处组织自卫队、繁殖游击队、壮大基干队;4、千方百计消耗强盗力量。自卫队三大任务为1、警卫战地,安定民众巩固政权;2、使自己成为部队扩充源泉和抗战资产源泉;3、配合基干队消灭敌人。

刘师长总结,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训练班的举办具有创举性的重要意义,它为开辟太行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壮大抗日人民武装培养了骨干,提高了素质,发展了队伍。

《战史》称“辽县这个偏僻的小山城,就这样地成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发祥之地”。

1938年3月,刘伯承发表了《论游击战与运动战》。该篇论著,全面论述了游击战、运动战、的含义,明确指出:

“鉴于我国的领土宽大,交通不便,特别是在抗战的广大民众中繁殖游击战争的条件下,我们组织和进行的游击战、运动战,以及游击战与运动战的配合,这在长期抗战的战略上更有严重的意义。”

后来,1938年5月,朱德、彭德怀要刘伯承介绍一二九师对日作战经验。刘伯承谦虚审慎地只写了两条:“我们的战术,一是以优势的兵力找敌人的弱点打,就是袭击、伏击未备战或少备战之敌消灭之。如不可能则破坏铁路和袭扰敌人,求得消耗之。二是以小部袭击或围困敌要点,主力打他的增援而消灭之,不可攻硬处。因为攻硬处,敌软处也硬了。不可用火力威胁敌,空费子弹,反被他轻视。”刘伯承的游击战争思想是太行游击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他武装了129师的全军将士,教育和影响了太行军民,为实现毛泽东关于战略转变提供了军事斗争的战术策略方针的思想基础,游击战训练班的创办为太行游击战的具体实践打开了良好开端。

训练班的学员经过一个或半个多月训练毕业后,迅速回到部队或地方,在党组织支持下,立即组织群众发展壮大游击队。地方的以村、区为单位组织群众自卫队,也有的补充到新建立游击队中,但都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统一安排。如辽县在短短两个月就扩充一个新兵营,昔阳的晋东游击队,黎城的漳河游击队,豫北的抗日自卫队;也有的地方游击队编为八路军,有的就直属八路军总部直属。在这一时期,整个晋冀豫区几乎每县都建立了抗日武装。榆次纱厂工人游击队,晋中支队,冀豫第一支队,太行梯队,平汉游击队等游击队的普遍建立和发展,为建立游击兵团和壮大主力军,创建和坚持根据地,提供了武装保卫根据地坚强后盾。

这时,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城市产业工人是晋冀豫第一批游击队的参加者。阳泉煤矿、正太铁路、同蒲铁路、安阳煤矿等都组织起矿工、工人游击队。磁县机器工人建立500多人的游击队,与此同时大批工人直接参加八路军。到1938年底全区工人参加人数达3万,其中就有2000多人直接参加八路军决死队。显示了游击训练班的威力,显示了八路军分兵发动壮大主力的威力。在《战史》中显示:

太原沦陷后不久,日军为了维持后方交通,巩固占领区,以分进合击和远距离奔袭企图消灭和驱逐八路军,1937年12月22日由太谷、榆次、寿阳、阳泉、昔阳、平定等地区分六路以马蹄形的阵势向活动在正太路以南、同蒲路榆次至太谷以东、平定至昔阳公路以西的129师进行围攻。刘伯承师长命令陈赓指挥772团内线作战,秦赖支队外线配合,反击敌人围攻。22日拂晓,陈赓指挥772团在里思、松塔同2000日军激战一天,黄昏时日军增多,率以小部阻敌于横岭一带,自己率主力南向和顺西北转移,准备侧击,但发现日军先期到达。陈赓又绕开敌人。几经周折敌处处撲空,处处挨打,由于敌人道路不熟,交通不便到,24日只好撤军。从昔阳西寨等地袭来的两路之敌不战而退。从22日到26日胜利结束歼敌700余,敌气势汹汹的六路围攻被粉碎,这是129师司令部进驻太行辽县以来取得的反围攻游击战斗的胜利,《战史》称,晋冀豫区军民“创造根据地的第一块基石,从此奠定。”

这一段记载,就是129是深入太行,对敌斗争进行的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刘伯承师长为此写出《击退正太路敌人围攻的战术观察》一文,分析敌人袭击特点,指出敌“以华制华”的卑劣手段,并有针对性地概括游击队的行动特点,要秘密诡诈、机警灵活、出没无定、警戒严密、肃清敌探、使敌人摸不着头脑,袭击他、伏击他 、断其交通等。刘伯承师长的这篇著作对提高游击队的战术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八路军在西河头营盘创办抗日游击训练班是抗战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是毛泽东同志伟大的战略策略思想的光辉体现,为整个华北游击战乃至全国抗战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太行游击战的开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骨干和军事指挥人才。它从1937年11月28日开班,共举办18期,1939年一二九师司令部转移到辽县桐峪,训练班迁至上武村。

太行游击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使辽县这个不被关注的偏僻山城,被誉为晋冀鲁豫抗日战争的历史发祥地。西河头村也因以为殊荣,成为太行革命根据地开创的历史策源地,这应该是原点的庄严。


第三章  刘邓实现历史性握手  八路军撒下天罗地网

第一节  邓小平  不辱使命接任师政委

正当八路军129师初深入太行,全面实施战略大转移,全面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全面开展游击战的关键历史时刻,1938年1月18日,邓小平从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洪洞县马牧村,赶到西河头村接替张浩任129师政委。

石拐会议之后不久,129师一方面以营为单位,进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打击继续南犯的敌人;一方面抽调大批干部和一些连队,组成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分散到太行山区的各地发动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局面。

据《二野》载:

在刘伯承摆兵布阵太行山的同时,另一位历史伟人也如约而至,他就是邓小平。  

1938年刚到,太行山便连续下了几场大雪,到处是白雪皑皑,加上入山的林冷风一刮,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构成一个冰雪晶银的世界。此时,石拐会议刚刚结束一个月,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踏着积雪,到第129师司令部驻地辽县西河头村。

这一点,在前面刘华清的回忆中,是由刘华清警卫秘书陪同,先乘汽车,后骑上他借来的马,风雨兼程赶到的。据《我的父亲》载:

 1月18日,父亲到了129师师部驻地,山西省辽县西河头村。辽县地处太行山脉的东南段,在山西的东部偏南。西河头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村落。八路军129师师部就在这里。此时,隆冬未过,天寒地冻,滴水成冰。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头天到洛阳开会去了,会议是第二战区师长以上的高级将领会议,由蒋委员长召开。次日父亲便到这个小小山村。

1月27日,刘伯承师长回到西河头,和新任的政委见了面。”刘伯承和邓小平原本就认识,并不陌生。但从这一天起,他们正式一起工作,一个师长,一个政委;一个军事主管,一个政治主管,就这么着,一搭档就13年。

又据《高级将领传》载,邓小平到达西河头后,

“1月,邓小平首先主持召开了师政治工作会议并讲了话,然后和﹙在洛阳﹚开完第二战区师长以上高级将领会议返回师部的刘伯承会面。

这一记载与《八路军总部在麻田》的大事记中“1月21日,129师在西河头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全营以上干部出席了会议”完全一致。据刘华清副主席、李达参谋处长的回忆,邓小平的住处就住在司令部后院的北屋。

据《我的父亲》回忆说:

父亲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认识刘伯伯的,父亲说过,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也是事有巧合,抗日战争不久,父亲就开始与刘伯伯长达13年的共事。父亲说过,他们二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我比他小10岁,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合作得很好。人们习惯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心里,彼此难以分开。同伯承同志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父亲和刘帅二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一直持续几十个春秋。

各方面的资料表明,刘邓二人从烽火中西河头村129师司令部相会,实现历史性的握手,朝夕相伴,指挥129师,转战太行,挺进中原,戎马疆场,威震华夏,为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立下丰功伟绩。太行区人民就把129师,称为“刘邓大军”。“刘邓大军”就是这样诞生。它是以辽县西河头村为历史原点出发,他从太行起步的。

据《我的父亲》讲,1938年1月,父亲到129后,即与刘伯承一起,立即投入繁忙紧张而又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他迅速抓住即将到来的春节这个有利时机,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一系列的重要会议。

据《我的父亲》载,杨国宇的日记中写到:

“20日,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全师营以上干部出席,我因工作未参加,后来听说邓主任作报告。

21日,前方打的很激烈,政治工作会议照样开”。

﹙129师政治部在西河头村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全师营以上干部均出席会议。–县党史资料﹚

24日,政工会议完毕,西河头河滩上的人马,纷纷回队,看来刘师长不在家,就是邓主任主揽一切。

“1月28日﹙春节前两天﹚,在辽县召开了军民大会,纪念淞沪抗战6周年,有讲演,有游行”。

根据历史资料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的事端。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二八”事变。是役,我第19路军奋起抗战。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由于上海的战事让长江航运中断,列强位于华中的利益受损,于是逼迫日本政府谈判。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于3月24日在上海谈判,5月5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国军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19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邓小平抓住1938年新春佳节之际,在辽县召开的这次纪念淞沪战役6周年大会,目的十分明确。其一是“亮剑”,表明八路军129师势与华北共存亡的决心;其二,向国民党政府“亮底”,表明八路军129师坚决拥护国民政府与中共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更是向山西的阎锡山发出的政治信号;其三,是向社会各界“亮牌”,号召一切爱国志士仁人紧紧围绕在共产党高举的救亡图存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其三,向人民群众“亮旗”,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承和发扬“12.8”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击日寇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精神,紧密团结在八路军共产党的周围,立即掀起抗日救亡热潮。

邓小平走马上任,不适时机地抓住即将过春节的极好机遇,公开向社会,向每个家庭打的第一张王牌。它标志着刘邓大军进军太行,开辟太行,把红旗插上太行山的信心和勇气,吹响了全面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进军号角。

史料表明,就是在春节期间,在邓小平和李雪峰的主持下,召开了一系列开辟太行根据地的重要会议,开辟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全面启动。

据《战史》《高级将领传》载,

2月2日,邓小平在西河头召开129师第五次军政委员会议。邓小平邓小平主持召开了129师军政会议,讨论了部队组织与干部配备、部队新战士教育和平汉路东的工作问题。邓小平、倪志亮和省委负责人还共同讨论研究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工作三大问题;

2月4日,为了总结经验,加快根据地建设,中共冀豫晋省委与129师在辽县西河头村召开了冀豫晋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和129师高级干部会议,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彭真在会上传达了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北方局洪洞会议精神。这次会议对当时战局形势,党的工作做了针锋相对的讨论和部署。

《战史》载:2月6日,邓小平在西河头主持召开了129师的师团以上高级干部会议,总结太原失守以来的工作;刘伯承师长就《太原失陷以来的军事报告和反倾向斗争问题》作报告,徐向前副师长讲了分兵发动群众,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问题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进一步部署了战略展开和开辟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工作。

2月20日,邓小平政委与倪志亮参谋长出席了中共冀豫晋省委在西河头村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讨论并决定了日军占领长治后的相应措施。省委的会议,集中就组织游击队、根据地的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省委负责同志,对五个特委和直属辽县县委的领导进行了分工;在此期间,邓小平与徐向前一起参加在辽县召开的八路军总部召集的会议;

对此《高级将领传.邓小平》有这样一段记述:

二月,邓小平和刘伯承与陈赓商谈386旅干部及重新分配问题;在全师高级干部会议上传达中央12月会议精神,以及中共北方局洪洞会议精神;与师参谋长倪志亮、中共冀豫晋省委负责人李雪峰召开省委会议;研究日军占领上党地区后我方的应急措施;与刘伯承徐向前指挥师主力发起长生口战斗;3月,和刘伯承徐向前拟定神头岭伏击日军作战计划;

这一系列的会议,向一排排炮弹,投向广袤的太行山,像一把把火苗,点燃太行抗日的烽火。它表明,129师与中共冀豫晋省委就如何贯彻中共中央与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就如何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面临的形势问题、党的工作任务问题、党的组织领导问题、特委分工问题、游击战争的部署问题、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问题、扩大人民武装问题、发动群众问题等一系列必须明确和解决的问题都迅速作出总体安排部署。

它表明在1938年新春一年到来,创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指导思想、战略策略、大政方针政策、党政军工作任务及总体要求,在邓小平主持下,都作出重要的全局性的决策。这是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决策部署最关键的阶段。

(浏览 5,102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