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辉煌

烽火太行山

李修仁

占文同志送来书稿《浴血烽火》﹙八路军一二九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 1937.11月15—1939年7月﹚,看后触动很深。78个春秋过去,终于能够看到一本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专题书稿,甚感欣慰。

记得2007年,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70周年时,村里要举办《八路军129师西河头纪念馆》。那时,占文同志就专程上门请示我,当时的态度就十分明确。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那是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史上重大历史事件,是历史原点。它属于中国革命史,不属于任何地方所有。它对于兹后太行所发生的一切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这一点,态度必须明确。对此,他们是这样做了,从此开发西河头村就列入了县委的议事日程。几年过去,他们又整理出这本书稿,并准备出版发行,这是弘扬太行精神的一件大好事。对于我这样一个特殊读者,胸中激荡起了斗争岁月的峰烟。认识它,纪念它,谓为欣然。

一、救亡图存  置身烽火赴国难

“七.七事变”后,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我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协中共晋冀豫省委机关﹙当时对外称一二九师编辑部﹚以及一大批党政军首脑领袖人物,就云聚到太行山深处辽县的一个小山村,那是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八路军进驻辽县之日,也就是我参加革命工作,加入党组织之时,这是我一辈子的欣慰,对这一切记忆忧新。八路军一来,辽县轰轰烈烈的群众救亡动员迅速展开。我就加入了三区﹙在温城﹚的战区动员委员会,并经冯瑞如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党内传达了西河头村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精神。这时我们清楚了,那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太行谋大事、出奇招、开新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很快,中共辽县县委建立,后辽县中心县委确立。1938年6月,我到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在屯留﹚,8月,就担任了中共辽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鉴于斗争需要,有好长一段时间就住西河头村,在晋冀豫省委宣传部工作。省委机关主办的《战斗报》,就是在驻地西河头村坡上窑洞中创刊的。号令一个接一个,斗争风起云涌。后来,1941年,组织上派我到和顺﹙当时叫和西﹚担任县委书记,是李雪峰书记在辽县西隘口村与我谈的话,还亲自与我吃了顿午饭,对开局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后走马上任的。当时,我们是在极其困难的历史条件下,在刘伯承、邓小平和李雪峰书记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面对枪林弹雨,斗争尖锐复杂。这一辈子忠于组织,心系人民,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对党负责、严守纪律的工作习惯,就是年轻时历经血雨腥风,只身革命战争锻炼,在首长的直接培养教育下炼就的。

二、战略转移  雄师劲旅战太行

1937年,太原失守,华北战局进一步恶化。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他还指出“整个华北战争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在日军连月攻击下,国民党军被迫全线溃退,撤到黄河以南。我八路军129师深入太行,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和顺石拐会议,进行华北抗战总动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11月15日晚,秘密迅速地进驻辽县西河头村。从此,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工作全面启动。

是时,西河头、马厩、井沟、七里店、丰坡峪、殷家庄等村都有驻军单位。辽县就成为八路军雄师劲旅上太行,实施战略转移,举行第一次整体性全方位战略大迁徙,驻扎时间最早最长的第一个前线指挥部。邓小平接任129师政委后,在西河头村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军事会议,开辟太行根据地整体布局、重大方针、军事布局、重要决策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做出全面部署。工作处在一个快节奏、高效率、大跨度、严要求、紧张有序统一部署阶段,太行的抗日烽火在这里点燃。由于它在这里驻扎的时间关键、驻扎的我党高级领袖人物关键、实施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关键,西河头村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人将红旗插上太行山,进驻太行辽县第一村。

书中概括,这里是游击战争发祥地,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策源地,集中反映了它是点燃抗日烽火的战争需求。在这里,刘邓在这里实现历史性握手。指挥八路军129师成功地实施第一次和第二次战略展开;成功地取得了长生口、响堂堡、神头岭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指挥和粉碎了敌第一次、第二次九路围攻的胜利;这一切对开创基地、站稳脚跟、开辟整个太行革命根据地具有奠基性的历史意义。

三、八年抗战,红旗插遍太行山

辽县城沦陷,八路军129师转移辽县桐峪。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对敌斗争进入更艰苦更尖锐复杂时期。期间,我129师在八路军总部的指挥下,成功地进行了举世震惊的“百团大战”;八路军游击训练班从西河头村搬到上武村继续举办,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亲自讲课,为游击战争开展培养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骨干; 1940年由邓小平同志提议在桐峪镇召开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宣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选举杨秀峰为主席,更加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三三制政权”的创立,为根据地政权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表明,以第129师作为八路军开辟太行根据地的部队主力,以中共晋冀豫省委为地方的领导核心,以辽县为前沿阵地指挥中心,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1940年八路军总部进驻辽县麻田镇,抗战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直到抗战胜利。是时,西黄漳为中共晋冀豫省委、县委驻地。中共北方局、中央党校、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首的我党、政、军首脑机关,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新闻、宣传等服务单位以及各大救亡团体、抗战文化精英云集辽县。驻扎单位密布辽县东南各村。辽县的东南以麻田镇为轴心,形成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然而,对敌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斗争最残酷的时期,同时也是太行军民为赢得抗战最后胜利最关键阶段。

这一切表明,左权县成为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历史策源地,游击战争发祥地,刘邓大军发展壮大基地。八年抗战,八路军核心军事指挥机关八年驻扎地,更是伟大的太行精神的历史诞生地。辽县在整个晋冀鲁豫根据地具有发展的方向性,地位的战略性,斗争的艰巨性的基本特点,华北屋肩,太行腹地。

四、太行精神  热血奉献铸忠魂

太行革命根据地,地处以太行山为依托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地,史上有“东出磁邢,可援魏赵”,或“晋疆锁匙”“华北屏障”之称。初建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所辖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同蒲路以东、黄河以北地区。1940年1月,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白晋线为界,分两个战略区,东为太行,西为太岳区,太行区为直辖区。1945年建立“太行行署”,辽县地处腹地。1947年太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拥有四十四个县,两个直辖市,五百五十多万人口,近一百八十万亩耕地。这时,太行革命根据地又成为华北敌后幅员辽阔、人口最多的晋冀鲁豫边区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根据地。我们和敌人充分利用山地优势,近距离、交叉型、拉锯式较量,斗争极其尖锐、复杂、残酷,军民付出的牺牲也最壮烈。它贯穿于太行革命根据地开辟、创建、巩固、发展、壮大的全部历史过程。这是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敌后根据地斗争显著的历史特点。

实践证明,太行革命根据地不仅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性历史意义,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更广泛的战略意义,太行山成为全国解放的大后方。毛主席、党中央坐阵西柏坡,指挥运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就是以太行山为后盾,稳操整个华夏辽阔战场,取得人民解放战争气壮山河的伟大胜利。

光荣已经属于昨天。今天,它给我们的历史反思,更多的是太行军民热血奉献的牺牲精神,更多的是人民群众在国难当头的历史关头,选择了共产党,并从那时起就跟着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赢得最后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怕流血牺牲,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同仇敌忾,艰苦奋斗,严守纪律,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就是在与敌人进行血火较量中凝成的。人民视共产党当大救星,我们视人民为父母,党群一心、军民鱼水、血乳交融,患难与共,浴血奋战,一往无前,热血奉献铸忠魂,唱响了太行精神的雄宏厚重的壮烈凯歌,这就是太行精神。

五、牢记历史,高举红旗向前进。

在我们的故乡,包括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在共和国开国元勋的直接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呼风唤雨,在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烽火岁月中,走向胜利,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升起,并亲自参加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建设,想起无数牺牲的革命先烈,常引以为幸福;而作为我的故乡—左权县,成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策源地,常引以为荣;

热爱这块红色的历史土地,珍重太行精神,牢记历史,最重要的是永远牢记我们的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如李雪峰书记的历史感慨中所说,我们党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我们的一切,永远属于人民,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人民。而徐向前元帅则“魂归故里”以谢太行人民。这种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和对人民爱戴的崇高品德,向我们今天所有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青年朋友们发出不能忘记历史,永远忠于人民的历史警示。无忘国耻,忠于人民,珍惜幸福,启迪后代,把革命精神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继往开来,太行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行精神历史原动力。

全面认真地总结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全部历史经验,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开发红色旅游事业,教育人民、感奋人民,实现新时期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发展左权,建设左权,让这块光荣的历史土地,永远闪耀着太行精神的光辉。

占文同志整理和主持编写的这本书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将将七十八个风雨春秋中,人民群众的烽火情谊,创业者的浴血情怀,开国元帅的历史感慨,斗争岁月的战地战事等多方面的史料,收集、整理、编排在一起,编印成册,还原了历史真实原貌,不扩大、求真实,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还原了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历史真实。尽管这本书仍有不少缺憾和不尽完善之处,但乃不失它是一本集史料性、纪念性、地方特色性于一体的回忆录,是进行光荣传统教育的历史读本。

他负责任地将太行所发生的一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权威部门出版发行的历史文献资料认真核对,以时间为序,以纪实性的文体,结合实际,比较详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期间,对开展太行游击战,抗击日寇侵略者所进行的重大战役、重要战事、以及中共晋冀豫省委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重要会议、重大举措、重要事件、重大变化、重要发展做了详实记录,加以点评,给读者一个比较全面完整清晰的历史印象。《浴血太行》篇,又延伸到刘邓大军转战太行,决战上当,雄师劲旅出太行,千里跃进大别山。目的在于全面展示创始地的庄严,开拓者的奉献,原点的光辉。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拯救民族、拯救中华、肩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勇敢担当的强烈使命感,客观地展现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可以肯定地说,像西河头村一样,当年军民鱼水情的故事,鬼子蹂躏群众的惨案,兵民携手浴血奋战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依然大量地保存在左权县民间。历史是一面镜子,开发红色革命文化,左权县乃至太行区有永远做不完的文章。弘扬太行精神,用红色文化教育影响青年一代的成长,这一点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珍重历史,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启迪后代,矢志未来。弘扬太行精神,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红旗向前进。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这块红色的历史土地,建设好,发展好。

祝愿家乡明天更美好,祝愿祖国更富强,祝愿人民更幸福。

谨以此纪念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谨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谢谢。

太行老战士    李修仁

2014年10月

★【作者简介】

李修仁,1921年12月生,山西辽县(今左权)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5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在辽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工作。1938年6月住中共北方局党校,8月任中共辽县县委宣传部部长,1941年任中共和西、和顺县委书记, 1949年任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52年1月,毛主席点名调赖若愚为全国总工会主席,他调任全总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1958年任中共榆次地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工业交通工作部秘书长,山西省轻工业局局长,山西省省经委副主任,山西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1982年任中共太原市委第一书记。1983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5月后任山西省第五届、六届政协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离休。属左权县籍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元老派中省级任职最高领导人。2010年他著书出版了《李修仁文集》。

后   记

1937年11月15日,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进驻山西省辽县西河头村,迄今已过去78个历史春秋。在这个小山村为什么曾一下子聚集了那么多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他们在这里进行了怎样经天纬地的历史壮举?这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在国难当头救亡图存的历史时刻,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深远的政治影响?这一切,对于所有的年轻朋友,也许已淡漠了许多,却又是我们必须永远牢记的辉煌昨天。

记得很清楚,1982年5月25日,中共左权县委隆重地举行纪念左权将军殉国40周年纪念活动,从此,揭开了左权县全面征集太行革命根据地和左权县党史资料工作新的一页。时,以陈厚峪同志为核心的中共左权县委、政府组织实施了那一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太行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有重要影响的纪念活动。活动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由原副县长、宣传部长王保林具体负责,我当时是他的秘书;1984年4月,中共左权县委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空前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那时,重返太行左权县的当年在太行工作的老首长、老党员、老英雄200多名。我已担任政府副县长,直接负责县境太行根据地重要纪念地的史料组织和整体安排工作,《八路军总部太行麻田纪念馆》的布展以及麻田、西河头、桐峪、武军寺、十字岭左权将军殉难处、芹泉西黄漳村等革命纪念地相关资料的准备。这时我发现,左权县这一块红色的历史土地,与我们党的开国元勋、中央首长有一种永远剪不断的历史情结。

关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八路军总部进驻麻田的真正对外宣传,对于左权县来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彭德怀同志平反之后的事。我从范中富老领导那里得知,1959年,全党传达庐山会议精神到省里去开会,各县都是县委书记参加,唯左权县必须通知上麻田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会。因为,它回来要向全体党员传达彭德怀是“三反分子”会议精神。麻田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能接受吗?左倾路线的错误压抑得叫人喘不过气来。这是革命老区左权县有别于太行其他县区忍辱负重的一个显著的历史特点。

1988年秋,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左权籍的王佩玉同志告诉我:“王县长,你们西河头村,对太行革命根据地历史贡献要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应该加以宣传”。他特别提醒我说“历史是不能用驻扎时间长短去度量的,它对开创太行革命根据地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后来知道,他原来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画册》的主编,他的嘱托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后来,他送给我《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与《太行革命根据地画册》两本书,其中记录了西河头村这段珍贵的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资料;当时,我就把王佩玉同志的建议传达给县党史办程文华等同志。

2007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主持下,对八路军129师进驻左权县西河头村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普查,向老党员、老八路、老干部,向全体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2007年11月15日,村党支部成功地举办了纪念八路军129师进驻西河头村七十周年大型图片展–《烽火太行》,五个展厅,200多幅历史图片,12万文字说明,我担任主编和总策划。是时,中共辽阳镇党委、县委宣传部予以大力支持。这次活动,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示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中共晋冀豫省委机关驻村的基本革命文化信息,近80多个机关单位、10多个重要活动场所,涉及县内周边六个村庄,50多处大院。

在11月14日的下午,中共左权县委书记孙光堂、县委宣传部长李左红以及县党史、文化、旅游、新闻、广电、通讯等部门的领导光临纪念活动。县委孙光堂同志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并欣然题词“弘扬太行精神,建设美好左权”。 这一活动的举行,使那一段辉煌的历史第一次全方位地跻身于左权县红色旅游行列,填补了革命老区左权县八年抗战史上的缺失。它像一颗璀璨的革命文化的历史明珠,最早地闪烁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星空。从此,开发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西河头村旧址工作,列入中共左权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这次活动的开展,为更全面征集八路军129师进驻辽县相关资料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后来,我们又进一步广泛调查,进一步核准历史史料,并翻阅到第二野战史编委会、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的相关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聂云臻、李雪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有关太行活动的文献资料;并先后到桐峪、麻田、河北赤岸、西柏坡等地考察,全面搜索一二九师、太行区党委相关史料。是去年,县委党史办主任郝宏东同志特约我整理成较为完整的史料,这时,我才下决心完成这本小册子。

大量史实表明,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进驻辽县西河头村的,前后三年。就在这个历史舜间,开辟了太行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太行游击战、点燃了太行抗日烽火。对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广大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形成,具有历史原点的开创性的基础作用。

正如原山西省委副书记、原山西省政协主席、原任中共辽县县委宣传部长、革命老前辈左权籍的李修仁同志讲:“西河头村,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原点。对此,绝不能论驻扎时间的长短,这是太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它怎么能以今天的一些人的意愿去改变呢。”李修仁书记的指示,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 这本小册子,是集中反映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

头村期间,太行革命根据地起始阶段开创性的历史成果的专辑。其目的就是要让广大的年轻一代充分地了解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在什么地方,由谁来具体实现中共中央的历史使命,开创了这块中国革命最后走向胜利、取得胜利的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太行革命根据地。进而达到揭开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历史之谜的目的;

为了还原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129师、中共晋冀豫省委、以及国民党部队、山西的阎锡山、当地人民群众、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国破家亡的关键历史时刻的政治态度、思想动向、抗战行为、对敌斗争等具体现实表现,我们在第一部分《山村烽火》篇首先以群众的视角,写实的笔法,集中选取24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镜头,着重收集整理紧紧围绕着这一事件,发生在子弟兵和老百姓之间的原生态的趣闻轶事;在78个历史春秋中围绕着这一历史事件,中央老首长—事件的开拓者旧地重访的历史感怀,以及不少的回忆录的编选。并将这些至今保留着的非常鲜活的烽火情谊,整理成故事,呈现给大家。为了揭开历史事件的原貌,又参照一定的历史史料,在时空中对接。融历史事件原发性、真实性于一体,增强回忆录的感染力,突出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头村的社会历史特色;这是在狼烟四起国难当头八路军与辽县人民结成的牢不可破的烽火情谊;

二、我在左权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期间,先后接待了不少像浦安修、黄明、张广居、王耀灵、巩敬庭、杨蕴玉、李雪峰、黄镇、陈锡联等老首长的太行回访;出于工作原因,也曾多次到北京登门拜访过杨尚昆、徐向前、浦安修、李雪峰、秦基伟、陈锡联、黄镇等老首长,从与他们的具体接触座谈中,获得他们对太行根据地的开创阶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感怀,在编撰过程也将这些资料一并融入其中,使回忆录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三、第二部分《浴血烽火》篇,这是正史。在资料的取舍上,坚持以以《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为基本线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野全战事》《二野高级将领传》和《八路军一二九师战史》为定位依据,以左权县党史资料《八路军总部在麻田》等不少出版的文献史料为对照和丰富补充,将民间记录作必要的润色与点缀,融为一体;保证了史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全书有板有眼有依据,有血有肉有风采,增强回忆录的可读性。

四、在体例与编排上,《人民丰碑篇》以电视文学艺术的手法,选取24个故事镜头,他们间既有时间顺序,又相对独立成章,集中反映某个侧面而富有趣味;《史册辉煌篇》以事件发生发展的主题,分章论节,以时序排列,主题集中,层次分明,适于广大青少年阅读;可供教育部们作为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参考教材使用。

五、回首历史,反思历史,感怀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当是我们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归宿。为了全面认知八路军129师和太行革命根据地全过程,集中展现左权县这一块红色历史土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故在本书第三部分,以《附录.限外求索》是作者本人的《研究与思考》一并随书附后,与大家共勉。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史料有限,时间有限,水平有限,肯定有不少不妥的地方,望补充纠正。

对于这一段历史,当然是西河头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绝不仅如此,它属于左权县革命斗争史起始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是开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原点,对八路军129师、刘邓大军、“二野”具有浴血太行里程碑价值的历史意义。

谨以此献给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谨以此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谨以此献给八路军进驻左权县西河头村78周年。

感谢西河头村党支部、村委会、老党员、老八路、老干部以及全村驻地群众的真诚支持帮助。

                     王占文

2015年4月18日

(浏览 5,156 次, 今日访问 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