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父辈的战火青春 一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70周年

195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志愿军某部在上甘岭创光辉战例》为题报道了91团8连的英雄事迹。



因此当年若没有12军的参战,上甘岭战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

但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15军打的上甘岭,不知道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为后代深感12军的老前辈们真是太低调,太伟大了。可以说善于打恶仗硬仗,且淡泊名利从不争战功,是这支英雄部队的一贯作风和光荣传统。

孔夫子曾说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在我这个晚辈眼里,12军老前辈们就是古人说的“君子”毛泽东说的“高尚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对于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15军军长秦基伟在战后曾多次予以赞扬与肯定。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12军的参战是取得上甘岭作战最后胜利的保证。12军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李德生同志的到来,31师投入战斗,使我们更加增强了取得战役全胜的信心。可以说,12军部队的参战,保障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15军于11月5日通报表扬了91团,并对31师表示慰问。通报中说:“91团连续激战,先后击退敌1个连至1个团兵力50余次反扑,歼敌2500多人,阵地屹然未动。部队英勇顽强,战术机动灵活,以极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31师仓促投入战斗,人地两生,情况不熟……但该师毫无难意,且十分照顾第45师之疲劳,动员师团直属部队解决运输力量。该师部队英勇顽强,各级干部指挥灵活。他们的战斗团结精神,实为我军模范。”

11月5日中朝联司首长也对91团进行了表扬,指出:“11月2日的坚守,伤亡小,胜利大,这样打下去,必能致敌死命。”

也是在这一天,三兵团首长对上甘岭地区的作战做了新的部署,决定成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统一负责指挥31师和34师的反击作战以及29师的配合行动。

从11月6日起,31师91团与93团1营全面接替了15军在597.9高地的防御阵地。


这是三兵团授予集体一等功–91团2连1班的锦旗,由本人拍摄于12军军史馆。


91团团领导合影于上甘岭团指挥所。自左至右:副团长兼参谋长赵金来、团长李长生、政治处主任王靖海、祖国慰问团成员、政治处副主任李殿华。



赵金来叔叔后任35师师长、12军副政委、副军长,与我家也是多年的邻居。赵叔叔1938年12岁就参军在91团的前身769团(即夜袭阳明堡团)。战争年代他身上负有8处枪伤,其中一粒嵌入肺部无法取出终身携带。赵叔叔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录《我是一个兵》。


李徳生将军晚年为12军老战士回忆录《鏖兵上甘岭》的题词。


2011年5月11日,李德生将军在北京301医院走完了他95岁的军旅人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核播发的“李德生同志生平”中指出:“在上甘岭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这个评价既是对李德生在上甘岭战役指挥才能的充分肯定,也是对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突出贡献的肯定!



早就听说甄申叔叔有本阵中日记在军博展出,今天终于见到了。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能坚持写日记,并保存完好的带回国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据31师师史记载,为配合92团夺取第537.7高地的反击,上级命令93团3营营长甄申带领9连向597 .9高地11号阵地反击。597.9高地11号阵地是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以来,目前控制的597.9高地上唯一的阵地,有一个连的兵力防守,并作为其攻击597.9主峰的跳板,它与537.7高地主峰及注字洞南山形成三面火力,直接威胁了537.7高地北山。11号阵地正面宽30米,纵深50米,与西北方向的2号阵地,同在一条长约250米的山梁上。***军在11号阵地上架设了三道铁丝网,并用三角铁、麻袋包构筑了了三十多个地堡工事,其北面不远的金矿地区,就是志司首长指挥作战的地方。

11月9日深夜,甄申带领突击队潜入2号阵地,看到当时该阵地表面工事已被敌火力完全摧毁,残存的坑道仅剩下两个口子,一个还被堵了一半,另一个需要爬着进去,坑道内有80多具烈士遗体,空间十分拥挤。10日甄申命令9连副连长王西耕,指挥2门57无后坐力炮和4门60迫击炮将敌阵地左侧24个地堡及火力点全部摧毁,扫清了进攻的障碍。

11日晚,反击开始。上级支援3营战斗的18门105榴弹炮、14门迫击炮向11号阵地猛烈反击。战士们把汽油桶装上炸药和引信,从2号阵地上滚向11号阵地,顿时阵地上一片火海。

经过不到10分钟的战斗,全歼***军第2师31团9连170余人,俘敌4人,9连仅轻伤3人。战后9连荣获集体一等功。


甄申叔叔阵中日记真实的记录了战争的惨烈状态,远非当下影视剧的戏说、摆拍所能比。



从小我就认识甄叔叔,那时我父亲在31师当师长,甄叔叔是师参谋长,他性格开朗外向,喜欢和我们小孩子开玩笑。

记得1964年在苏北,部队刚从民房搬入新建的营房,甄叔叔经常会在晚饭后来我家与我爸商量工作,见到我就叫着我的小名与我开玩笑。在31师大院,他的大儿子甄邢兵是男孩子的头,我是女孩子的头,我们女孩子玩过家家时,甄邢兵经常会带着一帮男孩子来捣乱,我们就会到他家告状。记得有一次,他当着我的面说:“今天我考了60分”,我弟弟立马回他句:“大运河的水真深。”引得旁边的小伙伴们轰笑起来。因为“六十分”、“真深”正是我妈和他爸名字的谐音。

想不到就是这么个调皮鬼后来当了93团(朱德警卫团)团长,36师副师长、某军分区司令。

甄申叔叔战争年代打仗机智勇敢,和平年代同样机智灵活。1967年8月12军奉命赴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我们这些孩子与妈妈们留守在营房。不久,我们就听到甄叔叔的一个趣闻。说是某天晚上,一伙造反派到他住的楼下,气势凶凶嚷嚷着要他下来……见没动静,造反派们就冲上了3楼,进屋一看傻了眼,原来甄叔叔让警卫员找了一条绳子,早从窗子滑下溜走了。

后来部队调防到合肥、徐州,我们两家也是邻居。前年春天,我去南京时专程去军区总院看望了甄叔叔,以及同在一个病区住院的林有声叔叔、马魁鸾叔叔,3位叔叔都是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英雄。

不料从南京回来一个月后,甄叔叔就病逝了,半年多后林叔叔也走了,3个月前马叔叔也告别了这个世界,还有12军的前辈许克杰叔叔、刘新增叔叔也在2020年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征70周年的日子里,在高高的云端上,这些有着生死之交的老战友们也一定会相聚在一起,举杯畅饮,回忆他们枪林弹雨、浴血沙场、铁马冰河、九死一生的军旅人生!


八十年代初我父亲与甄申、任保俗、陆俊义、姜智敏叔叔下部队时合影。





这是上甘岭战役时任31师师首长:政委刘瑄、副师长李长林、参谋长林有声、政治部主任李宝奇于八十年代写的的回忆文章,全面讲述了上甘岭战役31师作战的详细过程。



我注意到,4位师首长在文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关于新任师长吴忠到任的时间。经查阅31师师史和71特战旅(即31师)旅史,均相互印证了吴忠师长是在11月8日,也就是91团投入上甘岭战役的第8天就赶到了师前沿指挥所,作为1号首长与其他4位师领导一起,共同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文中这样写道:“在92团准备向占领537.7高地北山之敌反击的时候,新任师长吴忠来到师指挥所,和我们共同指挥作战。”

林有声参谋长女儿林远珊也跟我说过,他父亲生前多次提到过吴忠,说吴忠师长是11月8日到上甘岭的,比李德生副军长(5日)晚到了二、三天。

这充分说明:31师接替15军上甘岭阵地7天后,11月8日新任师长吴忠即赶到了31师前沿指挥所,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当上甘岭战役进行的最激烈的时候,11月12日下午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致电12军副军长李德生及31师全体指战员,表扬31师作战勇敢。指出:“你们刚顺利完成阻击任务归来,不顾艰苦、疲劳,既迅速、坚决、愉快地接受新的作战任务……你们在战斗中打的英勇顽强,攻事整修的又快又好,战术技巧灵活,这种战斗作风颇堪嘉奖。现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望你们继续发扬小兵群孤胆的战斗作风,技能以小的代价坚守表面阵地,又能大量地杀伤敌人,亦将战斗坚持到全部恢复我原有阵地。希再接再厉,创造更大胜利,争取更大光荣。”


这也是我家相册里的老照片一一769团老战士孙坚叔叔。抗美援朝时任过91团、92团政委,回国后任31师政治部主任,在江山苏北也都是多年的邻居。孙坚叔叔特别平易近人,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听父亲说他下部队与战士一起吃饭,见到饭桌上战士扔了的红薯皮抓起来就放入嘴里吃了。这就是老一辈的精神品格,现在很难再找到!



在12名抗美援朝最高级别的英雄中,12军就涌现出了三名,其中31师91团胡修道是唯一活着回来的战士。作为一名参军不久的新战士,他在上甘岭战役中阵地上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机智勇敢,打退敌人一个排到二个营的41次反扑,一人歼敌280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士兵。战后胡修道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著名作家杨朔在《金星英雄》中讴歌了以胡修道为代表的志愿军英烈们,他说:“这个19岁的青年活生生地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碰得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更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师文化教员荣恵霞阿姨正在辅导战斗英雄胡修道学文化。荣阿姨六十年代曾是我妹与甄申叔叔大女儿的小学语文老师。晚年的荣阿姨与丈夫贺增德(原军文工队队长、31师群工科科长)自费创办了一份小报《情溪》,成为联结志愿军老战士的精神纽带,深受战友们的欢迎。


荣阿姨与战斗英雄胡修道等合影。感谢荣阿姨的女儿提供了这两张珍贵的老照片。


回国后的胡修道,胸佩10枚勋章奖章,最大最耀眼的是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此照片来自网络)


1979年5月战斗英雄胡修道(左1、时任36师副师长)与我父亲、许克杰叔叔及总部首长等合影,右1为新任副师长郭锡章、右3为31师师长杨水保(上甘岭战役时为91团侦察股长)。


展览中反映文工团员战斗在上甘岭的唯一一张照片,就是12军31师文工队员在上甘岭为战士们演唱。


照片上正在唱歌的二位女兵阿姨我非常熟悉,她们是31师文工队的耿玉兰(左)与钟平均(右),她们当时正在上甘岭炮兵阵地为战士们演唱《美军十大怕》。


照片上的这门大炮是英雄炮,上面可清楚地看到:“五圣山,英雄山,神勇炮兵把敌歼!”的标语。这张照片曾刊登在1953年第3期的《解放军画报》上,是国内第一张反映女兵战斗在上甘岭的照片。???



这张耿玉兰和钟平均阿姨送给我的原版照片,与军博展出的照片是同时拍摄的,只是角度不同,这张拍的更清楚。根据这张老照片,近年我赴南京、徐州、合肥、成都、重庆等地釆访了许多31师文工队的阿姨们,撰写并发表了《朝鲜战场上的12军文工团员》、《绽放的金达莱》、《情牵上甘岭》、《鸭绿江畔再唱英雄赞歌》等文章。



少年时代我就认识了耿玉兰阿姨,那是在苏北31师大院,我们是邻居。我最初对朝鲜战场的认知就是从她那里听到的。

耿阿姨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与我们小孩子聊天。每当夏日的傍晚,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吃过晚饭都喜欢聚集在我家院子里,搬个小板凳听我妈妈和耿阿姨她们讲故事。我妈妈最喜欢讲的是童话故事,每天都不重复,而耿阿姨讲的最多的是她在朝鲜的经历:严冬时节过冰河,吃的是雪拌炒面,雪夜行军许多战士得了夜盲症,女兵来例假没有卫生纸,就把大衣里的棉花掏出来用……但她从来没有提到过上甘岭。

直到20年后的八十年代,在徐州时我见到了这张老照片,才知道耿阿姨曾经是战斗在上甘岭上的女文工团员。耿阿姨告诉我,当时《解放军画报》和八一厂都有记者在上甘岭釆访和拍摄,这张照片就是《解放军画报》记者拍摄的,但听说其中的一名摄影师不久即牺牲了……

站在这幅充满英雄主义时代气息的画面前,我情不自禁的当了一回义务讲解员,讲述了这张照片的人物和背景。讲完后才发现已聚集了不少年轻人。


耿玉兰(左)与钟平均(右)于朝鲜。

(浏览 5,12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