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图文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传统工艺

??编 者 按?

? ? ?大家看过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吧,可能您会有一定的领悟。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郭建生先生的《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您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

纯红薯粉条是林州人喜爱的一种食物,大到操办红白喜事吃大锅饭,小到平素常老百姓在家吃烩菜,总免不了要或多或少加上些粉条或粉条制品的皮渣,丰富烩菜内容,增加烩菜的口感。现在年轻人流行吃火锅,选择食材时,粉条也在必选之列。??

?

粉条虽受人们的青睐,可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且不说挑水插秧、管理、刨挖时的艰辛,单就把红薯制作粉条这一过程,就把人扎腾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凡是经历过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麻烦,劳神,费劲,做了今年再也不找这忙了。”说是这样说,过了那阵子,体能恢复了,明年还会照做不误。

?

去年我家收获红薯600余斤,用500多斤红薯做粉条70来斤。因此我也又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 ? ? ? ? ? ?

01 取? 粉

霜降前的一个星期天,我们上午刨完红薯,接着洗红薯,下午就到邻村东张村取粉。


这家粉坊由50多岁的女主人打理,她中等个头,身体壮实,干活不惜力。只是长期超负荷劳作,后背高高隆起,腰弯得像C字形一样,双腿弯曲变形,就这样干起活来仍不比男人差。这不,昨天还在市里某建筑工地做工,晚上加班收拾粉坊器具,今天就开张了。

我们到达时,准备工作还不大就序,做粉用的水缸还在家后空闲地睡觉,为了赶时间,我们一家人推的推,拽的拽才把缸移到她家门口。好在加工粉的人不多,又是机器粉碎,天黑前也就结束了,白白的粉状液体盛满了五个大缸。临走时女主人告诉我,明天下午过来搅缸、过罗。

搅缸前要先把缸内发黄的浆水排出,露出下边的白色淀粉,加上适量净水,才能搅动。搅缸是传统手工做法,很辛苦的。用一个直径3公分,1米5长的木棍不停的在缸内搅动旋转,利用水的旋力,些儿些儿地溶解沉淀在缸里的淀粉,直到全部溶化。搅一缸下来,就会浑身发黏,大汗淋漓,两个胳膊发酸,连搅两缸就不想动弹了。过小罗的目的是把淀粉里的杂质去掉,让淀粉更纯洁,更细腻。值得说明的是,不过小罗的红薯淀粉很难做成粉条。记得有一年我家就是因为没过小罗,没有做成,第二年春天又返了工。过完小罗还要把缸里的水加满搅拌均匀,让其二次沉淀。并作封口处理,防止杂物及灰尘落入。?

?????????????

第二天下午再去起粉。起粉也要先前排掉缸内的水,剩下一层白白厚厚的淀粉,用铲子铲到准备好白布单或编织袋内,吊在家里做成粉角。然后将粉角分成若干小份晾晒,再用手柔成粉状,过罗,晒干,封装,制粉阶段告成。

02 漏粉条

进入农历九月份粉坊漏粉条陆续复工,西张,大池,杨家营三家粉坊离我们村都不是很远,每家的生意也各有特色,各有优势。相对而言,西张粉坊距我村较近,路也好走,但加工的人多,需要提前预约。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十月一”这天,我和我儿子回老家上坟后,绕道西张一探究竟。西张村隶属姚村镇,在我们村正西方向,相距五华里,驾车不用10分钟即到。西张粉坊果然名不虚传,大门口道路两侧停放着汽车、三轮车、电动车等大小车辆,院内送粉的,洗粉条的,晒粉条的,拉粉条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忙,那场面用“生意兴隆来形容一点都不过。我们顾不上看粉条质量,先去排队预约,工作人员告诉我:“你是第15本上的,到时候电话通知你。”我向他索电话,回说:“我们每天加工3000斤粉面,各自都很忙,如果客户都向我要电话,光接电话都接不过来,什么活都干不成了。”听着工作人员唠叨,我想想也是。走出粉房,我们向市区方向驶去。

?

回到家里,调大手机音量,时不时翻翻手机看有没有陌生未接来电,只怕耽误了。左等右等一直没有出现,直到十月二十日上午才接到叫送粉面电话,我把粉面送到粉坊过秤。工作人员告我:“明天把粉面移到做粉条车间排队漏粉条。”次日上午9点我到达时,前边已有八、九家了,人家有的早起5点就到了。

?

漏粉条车间占了三间屋,西边一间摆着晾粉条的支架,东头安装有和面机,三口大铁锅一字形排列,一口用来煮粉条的锅里水不停地沸腾着,屋内热气弥漫,朦朦胧胧,仿佛置身云间。来自南乐的三名师傅正在忙碌着,他们各自把关守口,尽职尽责。23碗,34碗,45碗……负责和面的师傅正在准备打芡,打芡是漏粉条必有的程序,就像蒸馍用老窖一样都有严格的比例。漏粉条芡大了粉条上出疙瘩,质量得不到,芡小了漏不成。师傅用碗挖粉面打芡,因户制宜,灵活掌握,粉面斤数多的户多挖几碗,少的户少挖几碗。打芡要把准备的粉面放进一个桶里,加适当的水快速搅拌成透明糊状备用。把准备好的芡、粉面倒入和面机内加水搅拌,和面用水也很有讲究,太多太少都不行,和到什么程度,师傅自然是心中有数。

?

负责漏粉条岗位的师傅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粉条能否漏成及质量好坏。西张粉坊漏粉条是半机械化的,手动升降调节漏瓢位置高低,人工加料,电动螺旋桨搅拌漏制。这种方式虽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就对面团的柔软度、韧度适宜性上仍靠师傅的经验来甄别。那位南乐的技术总管,时而把面团握在手里捏捏,靠手感检验水份大小,软硬程度;时而把面团举起向下垂落检验其韧度;时而又将面团放入到一定高度的漏瓢内检验实际操作时的效果。或加水,或加粉面,或加少许芡,对面团作微量调整,直到漏出的粉条粗细一致,长而不断时方可漏制,调试好后,师傅一手拿小木棒迅速打断试制时的粉条,一手转动机器臂上漏瓢至沸腾的大锅上,开始正式漏制,两手并用,眼疾手快。那精湛的技艺,敏捷的动作让在场的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

漏出的粉条经开水锅里煮熟,工作人员用两根长筷子挑到第二口锅里降温,然后由师傅挂到粉杆上,每挂完一杆,用剪刀把粉杆尾部粉条剪断,让锅里的粉条与杆上的粉条分离,并把杆上粉条依次放到第三口锅内继续降温,循环往复,忙中有序。这个岗位由一名南乐的年轻人操作,他右手从锅里捞粉条,挂在左手母指和食指上,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会儿拿粉杆挂,一会儿用剪刀剪,像表演似的,节奏感很强。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

下午四点多轮到我家做粉条,我们四人,有负责从第三口锅里提粉条杆,有拿剪刀剪去不规则粉条的,有往支架上传递的,仅30分钟就做完了,做成的粉条在屋内停放了一会儿,便推进了冷冻库内。

?

03 冻粉条

冻粉条的作用有二。一是冷冻可以阻止水分流失过快,增强粉条的弹性和爽滑度,烹饪时耐煮;二是可以促进粉条分散,防止粘连,出现“并条”现象。以前漏粉条都是在冬天上了冻以后做,主要是依赖大自然这一天然冷库来冻,头天晚上把挂在粉杆上的粉条摆在院子里或空闲的地方,还要往粉条上浇两三次水,第二天早晨每杆粉条冻得很结实,像牛皮一般。现在用冷冻库冻粉条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即使是大热天也可以冻制。据悉,冷冻库冻粉条温度控制在零下4度,用时17个小时即可。

?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第二天中午12点准时开冷库,为防止差错,工作人员按照入库时粉杆数量逐户清点核实,帮助从架上卸下。客户们不论认识与否,大家互相帮忙,搬的搬,推的推,不到1个小时出完了冷库里的粉条。

04 洗粉条

西张粉坊洗粉条是机械化作业,洗粉条机是他们自制的,上边喷淋,下边链式输送,全长6米,工作人员按下电钮,从头到尾走一趟,每杆粉条就散簌簌的了。不用湿客户的一个指头,轻松,便捷,整洁。

?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看着一车车洁净爽直的粉条,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闪念:为什么同样都在这里漏的粉条,有的颜色发青,有的发白?

?

? 我们几个正议论着,一位老农走来说:“粉条的颜色与红薯的品种有关,徐薯22,出粉率低,粉质好,适宜做粉条,颜色发青;商薯19,出粉率高,粉质差,红薯好吃,做出来的粉条发白。老农的回答,让我等恍然大悟,心悦诚服。

?

05 晒粉条

晒粉条是做红薯粉条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好天晒23天就可以了,要是遇到阴天需要的天数会延长。刚洗过的粉条最怕风哨,一旦风哨,粉条表层的光滑度被破坏,颜色发白,粗糙,耐热性能下降,口感大打折扣。因此遇到刮风天,还是避让为好。

?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去年我家在西张粉坊晒场晒了半晌粉条,期间,我与开粉坊的刘万顺老板聊天,他侃侃谈起了自己开粉坊的初衷:

?

“粉坊建于2018年,当时看到红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做粉条又成为很多农户的首选,可做粉条的粉坊很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了方便群众,顺便也挣点加工费,增加些收入。”

?

“其实,开粉坊漏粉条也是传承民间艺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里每个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粉房,制粉、漏条、冷冻、晒干一站式完成,粉匠都是本队社员。后来种红薯的少了,技术人员老化断层,这一民间技艺也就失传了。这几年我一直请南乐的师傅来做,就是想叫人家来给咱培养技术力量,帮助更多人从事这一行当,发扬光大民间技艺,做大做优咱的红薯粉条产业啊!”

?

这就是一位普通作坊人的情怀,一项民间技艺的复兴,一个产业链的兴旺……

?

红薯粉条,小产业,大市场,前景无限!???????????????????

?

? ? ? ? ? ??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作者简介

郭建生??林州市城北村人,50后,金融系统退休职工,市民协会员,爱好写作,书法。

【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林州河顺民间文艺):【河顺民间文艺. 第81期】过了一把做粉条的“瘾| 郭建生

(浏览 62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