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我党“进京赶考”的绝密电报

见证我党“进京赶考”的绝密电报文物名片:1949年3月,从北平发往西柏坡的电报《中央到平沿途交通警戒布置》。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1949年3月22日,叶剑英、李克农从北平发往西柏坡一封电报,标题为《中央到平沿途交通警戒布置》。电报共4页,抬头处标明收件人为“周任杨并报中央”(“周任杨”即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将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途中涿州至北平路段乘坐火车专列的负责人员、路线、警戒等方方面面安排得极为妥当。

电报等级处标为AAAA,按照当时的规范,字母“A”是电报等级和密级的统一代号,4个“A”代表特急绝密电报,是电报等级和密级的最高级别。这封绝密电报,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

一、党中央决定七届二中全会后迁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在这里举行的政治活动日渐增多,其政治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一事被提上日程。

党中央根据各方意见,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七届二中全会后迁往北平。 为了顺利搬迁,党中央决定由周恩来主管中共中央迁往北平的行动,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协助周恩来统筹安排,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具体负责。

此外,还成立了周恩来任总指挥的中央转移委员会,成员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军委的有关领导组成。

为了保证迁平工作安全进行,1949年2月上旬,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率部分人员先期到达北平,在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府的协助下筹备党中央迁平事宜。

见证我党“进京赶考”的绝密电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 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它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二、精心组织严密部署 党中央安全进驻北平

会后,中共中央开始了大规模的行动准备。

3月21日,迎接中央迁平会议在北平饭店召开,罗荣桓、刘亚楼、聂荣臻、薄一波、彭真、叶剑英等到会,会上成立了以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为首的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平津卫戍司令员聂荣臻、北平警备司令员程子华、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等。

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对中共中央移驻北平的沿途警卫、对空警戒、阅兵及城市庆祝等事宜做了严密部署和分工:从唐县到涿县(现涿州市),由华北军区负责;涿县到长辛店,由第四野战军42军负责;长辛店到西直门,由第四野战军41军负责;西直门至香山,由李克农负责;对空警戒,包括西苑机场、香山等处均由刘亚楼负责。

会议当天,叶剑英、聂荣臻、李克农联名将研究方案电告西柏坡。为了确保党中央的安全和休息,电报建议党中央从涿县改乘火车入城。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于22日傍晚复电北平市委:“同意来电所提各项布置,但不要鸣炮以军乐队代之。

我们预定廿四日晚宿涿州,请派一负责干部到涿州等候我们。由涿州到平的专车可作准备,究竟坐汽车或乘火车,等我们到涿州后再作决定,望你们仍作两种情况的准备。”

22日,叶剑英、李克农将党中央乘坐火车专列转移的具体方案再次致电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并报党中央,即前文提到的那封电报,对党中央乘坐火车专列警戒方案作出进一步的完善。电报中部署:“从涿州到清华园,共十二个站,约六十余公里,两小时即可到达。

现每站派负责人员两名,一守电话,一钉(盯)道义,并监督车辆通过。”叶剑英和李克农还在电报中分析,如要从长辛店乘汽车到西苑机场,必须从广安门穿过城区,经西直门才能到达飞机场,别无更好的路线,所以乘火车为妥。 从西柏坡到北平,路途300多公里,按照现在的速度,几个小时即可到达。可当时交通不发达,山路崎岖,所以将行程安排了3天。

23日上午,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的车队从西柏坡出发。车队由第四野战军派来的11辆小汽车和10辆大卡车组成,途经灵寿、行唐、曲阳,当晚车队到达保定唐县驻扎休息。在车队到达前,打前站的同志早已到达该村,做好了党中央当晚宿营的准备。

24日上午,车队从唐县出发,中午到达冀中区党委所在地保定。午饭后,毛泽东听取了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的工作汇报,对党的工作、恢复生产、恢复平汉线交通等问题作了指示。

下午车队继续北上,途经徐水、定兴等地,傍晚时分到达涿县,住在第四野战军42军军部大院。当晚,从北平带专列来迎接的叶剑英和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到达涿县,汇报了迎接党中央进入北平的具体安排。

最终,党中央选择乘坐火车专列进入北平。 25日凌晨,中共中央乘坐的专列从涿县驶出。

按照电报中的部署,共编为3列火车,每列火车8节车厢,并安排30辆摩托车沿途巡逻。第一列火车为开道列车,车上载有警卫部队、少数干部及保卫人员,列车进入北平后停靠于西直门车站,人员转乘卡车直接去往香山;第二列火车为主车,由卧铺车厢和餐车组成,列车开往站小而便于警戒的清华园站,到站后人员换乘汽车去往西苑机场阅兵;第三列火车由5节客车车厢和3节行李车厢组成,专载高级干部,火车停靠在前门外东车站后,人员转乘汽车巡城一周,如此既可以转移外界的注意力,又能使初到北平的高级干部熟悉北平的环境。

25日上午,3列火车按照原定计划顺利抵达北平。

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后,与迎候在此的罗荣桓、聂荣臻、李克农等见面。当日下午,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到达西苑机场阅兵,工人、青年、妇女等各界代表热情迎接党中央领导人。

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正式进入香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顺利完成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迁移。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尚未渡过长江,北平也仅解放一个多月,还有许多特务、内奸残存。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迁平工作筹备人员精心组织、妥善安排中共中央迁平警戒布置事宜,不仅保证了党中央安全抵达北平,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筹建新中国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中国档案报”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北党史):见证我党“进京赶考”的绝密电报

(浏览 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