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4日 宁都起义举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江西省宁都举行的武装起义。

1930年蒋冯阎战争结束后,冯玉祥部第5路军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6路军,孙连仲任总指挥,下辖第25、第27师。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部队中建立过组织,一直有着深刻的政治影响。1931年春,第26路军被蒋介石从山东省调至江西省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5月,在永丰县中村战斗中被红军消灭1个旅。7~9月,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失败后,部队进驻已处于中央苏区包围中的宁都县城。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广大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但遭蒋介石拒绝,使第26路军广大官兵与蒋介石的矛盾加深。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第26路军秘密工作的特别支部因势利导,加紧进行兵运活动,先后发展了参谋长赵博生等近20名党员,并争取了该部第25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团长黄中岳等转向革命,举行武装起义的条件日趋成熟。

11月底,中共第26路军特别支部在南昌的接头关系被国民党破坏,部分文电被查抄。蒋介石急电孙连仲查拿“共犯”。孙连仲当时不在宁都总部,电令落到主持军务的赵博生手里。赵与特别支部成员紧急商讨应急办法,决定乘孙连仲和第27师师长不在宁都的有利时机,一面发出“遵令即办”的电报敷衍蒋介石;一面派人到中央苏区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报告准备发动起义的有关事宜。中革军委批准了起义计划,并派王稼祥、刘伯坚、左权携电台到宁都城东南的固厚圩就近联络指导;同时部署红4军第12师进至宁都、广昌间的会同地区,监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策应起义。12月14日下午,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按计划指派部队控制电台、指挥机构等要害部门和通往苏区的交通要道,加强城内城郊的警戒。是日晚,赵博生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在总指挥部开会,讲明形势和第26路军的处境及出路后,宣布起义加入红军。同时,派部队将第25师师部包围缴械,除该师师长越墙逃跑并带走驻城北20千米外石上的1个团外,全军1.7万余人携带武器2万余件参加起义。在此期间,还逮捕了宁都县县长、靖卫团长等反动官吏和逃居宁都县城的地主豪绅。

15日晨,起义部队从宁都县城开赴中央苏区,当日到达固厚圩地区,受到中革军委代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和苏区军民的热情接待。晚上,通过电台向全国播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全体指挥员战斗宣言》。16日,刘伯坚代表中革军委授予起义部队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的番号,任命季振同为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赵博生为参谋长,部队分编为第13、第14、第15军。接着,红5军团开赴石城县的秋溪、龙岗和瑞金县的壬田、九堡等地进行整编。为加强红5军团的领导和政治工作,中革军委于18日任命萧劲光、刘伯坚分别担任军团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宁都起义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增强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浏览 15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