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6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陕甘宁边区政府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边区辖23个县及神府特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陕甘宁边区政府

成立时间

1937年9月6日

管辖地区

面积12.9万平方公里

边区主席

林伯渠

边区任务

文化教育、增强共产党实力

政府简介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林伯渠、张国焘、秦邦宪、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郭洪涛、马明方、高岗等9人为边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为主席。边区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所在地。从此,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

边区保安司令部归边区政府领导,管理边区地方武装。11月,国民政府将陕甘宁政府改称陕甘宁特区政府。

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让林伯渠(主席)、张国焘(副主席)、习仲勋、徐特立、刘景范、马明方、高岗组成边区政府新的主席团。

边区下辖陕西的延安、延川、延长、清涧、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安定(今子长)、安塞、靖边、定边、保安(今志丹)、甘泉、鄜县(今富县)、淳化、旬邑,甘肃的宁县、庆阳、合水、镇原、环县,宁夏的盐池等23个县及神府特区,北迄长城沿线,南至淳化,西临固原,东濒黄河,面积12.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赋予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是:“进行切实的抗战动员,民主政治的建设,文化教育工作的普及,增进国防与民生的经济建设,肃清土匪汉奸,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全国起模范的与推动的作用”。

成立过程



早在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就确立了把陕甘宁边区“造成抗日和民主的模范区”的边区建设总方针。

1937年5月12日,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讨论通过了蔡树潘为主任,高朗亭为副主任的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5月23日,公布《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并成立了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边区在乡、区、县各级选举的基础上,于1937年底进行边区议会的选举。12月,陕甘宁边区经过选举,产生了500多名边区议员。1938年11月25日,陕甘宁边区根据首届国民参议会制定的省、市参议会组织条例,决定将陕甘宁边区议会改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所选的边区议员改为边区参议员。

1939年1月17日至2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到会参议员145人,其中有边区政府聘请的开明绅士特约参议员12人。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王明、洛浦、陈云、王稼祥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演。大会选举高岗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长,张邦英为副议长,选举高岗、张邦英、毛齐华、崔田夫、陈伯达、周长安、路志亮(女)、王观澜、高述先为边区参议会常驻参议员。选举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高自立为副主席。选举雷经天为高等法院院长,曹力如为边区政府秘书长。

1939年2月6日,边区政府委员在延安宣誓就职,第一届民选政府正式成立。



政权结构

根据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政权和执政方针的定义,政权结构为:

(一) 参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参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

(二) 政府机关,设边区、县、乡三级,主要领导人由同级参议会选举产生。专员公署和区公署,分别为边区政府和县政府的派出机关。

(三) 司法机关,边区设高等法院,专区设高等法院的分院,县设县法院。边区和县的法院院长,由边区和县参议会选举产生。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和边区高等法院,是三者统一的一元化的民主集中制。

根据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政权和执政方针的定义,陕甘宁边区的政权是抗日人民的政权,它的阶级基础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实行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实质是有中国共产党完全主导的国民政府地方战时临时性的行政区域。[2]

边区行政



组织规程

1941年1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修正并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各级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全规程共分6章32条。

主要内容是:一、总则。各级选举委员会为办理选举的专门机关,各级政府、法院、驻军长官,不得为选举委员会委员。二、组织。政府聘任各级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人选以及各级政府、各群众团体、各抗日党派代表以及当地公正人士组成,以在该地工作或居住人民为适宜。三。职务。规定了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职务与分工。四、会议。边区选举委员会每月开会1次;县市选举委员会每半月开会1次;乡市选举委员会每7天开会1次;各级选举委员会,必要时得召开临时会议。五、任期。边区选举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1年,县市选举委员会于新届县市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闭幕5日结束,乡市选举委员会于乡市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后5日结束。六、附则。本规程如有未尽事宜,有委员3人提请,经边区选举委员会审查、讨论、修正。

本规程于边区政府公布日施行。

公产管理

1941年2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陕甘宁边区公产管理办法》,该办法共16条。

主要内容有:一、各县市所有之公田学田,责成各县市政府第二科调查清楚,分别造具清册,呈请财政厅备案。凡公田已出租者,分别造具清册,呈请财政厅备案。未出租者,登记管理,并租给无地或土地不足的居民及外来的灾难民耕种。二、各县市所有公房,责成各县市政府第二科调查清楚,登记并呈报财政厅备案。除公家使用者外,须交纳房租。三、各县市公共森林及果木树的管理办法,除遵照边区森林保护条例办理外,由县市政府第二科与政府共同管理果树出租事宜,果树出租,以投标方法办理。四、各县市所有的公家牲畜,县市政府第二科调查清楚,列表呈财政厅备查。不能生育而年齿老迈的牲畜,由第二科投标价卖,对公家应得的牲畜繁殖之羔犊的数量,按年呈报财政厅一次。五、各县市境内各种矿产,调查清楚并被保管,呈报财政厅、建设厅,有计划地开发。六、凡公产之收益,除已由边区政府指定用途者不得挪作他用外,应经县市政府委员会的决议,报财政厅核准后,方能支配。各县市长应检查和监督同第二科,对公产收益按年总结报告财政厅一次。



实行政策

拥政爱民

唐县人民给抗日军属挂光荣匾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并规定2月为边区部队拥政爱民运动月,修订并公布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等条例。中共陕甘宁党政领导和群众团体,协助人民群众订立了拥军优抗公约, 政府和人民帮助军队进行训练和生产,对驻军伤病员、残疾军人及抗属烈属,经常给予各种照顾和亲切的慰问。由于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这一运动很快推广到各根据地。

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拥政爱民”的决定,并作出开展”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于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两项活动在陕甘宁边区迅速展开。不久,这两项活动又在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开展起来。从此以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就成为党政军民的一个光荣传统。

优待国医

1941年9月19日,《陕甘宁边区优待国医条例》公布实施。由于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前方送回的负伤将士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医治,边区制定了优惠医生的特殊政策,并将这些政策编为优待条例。主要内容是:

一、医士药师愿脱离生产,参加医疗机关或公营药厂工作者,享受技术人员待遇,其家庭生活得按抗日军人家属优待。二、医士自营药店或其它业务,并执行医疗业务,热心社会卫生防疫工作者,当地政府可按具体情况,减少或免除政府决定的义务负担。三、医士药师在医药上有发明创造者,政府得奖励。四、凡公私药店”制造膏丹丸散”,须由证明医药师监制成品精良者,所在地政府得奖励。捐款兴办医药事业者,由当地政府呈请边区政府卫生处给奖。五、国内外医生药师愿在边区国医学校或制药厂者,边区政府得保护,财力不足者,予以补助。

立法禁毒

1942年2月,经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草案)》,由边区政府颁布施行。在边区范围内适用之。其主要内容包括:烟毒种类;违犯禁烟禁毒条例的7种具体为及其不同的处罚办法(包括罚金、苦役、有期徒刑、死刊);凡吸食或注射烟毒者,由政府公布登记后限期戒绝,并根据他们的年龄规定了不同的限期;不登记或限期内未戒绝者给予处罚;该条例规定边区各县设立戒烟所,配制戒烟丸,销毁医用以外的烟毒及其器具。

体育运动

延安八路军单杠表演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各部队、工厂、机关、学校的体育运动十分高涨。留守兵团提出了”创造大批神枪手与优秀的军事、技术、体育英雄”的口号,掀起了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潮。绥德地区的兵工厂、纺织厂、肥皂厂、印刷厂和纸厂等,普遍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田径等项体育活动。延安市的球类运动更盛极一时,光是经常参加比赛的篮球队就有”东干”队、”抗大”队、”陕公”队、”群联”队、”南联”队、”市政府”队等等,至于各单位内的球队就更多了。

边区的学校体育也很突出。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的学员大多是年纪较大的干部,但校内体育活动仍然热气腾腾。学员们自己动手,开辟了不少运动场地,几乎是每两个党支部有一个排球场,每三四个党支部就有一个篮球场。此外,足球、跳高、跳远、双杠、石锁、太极拳、滑冰、游泳等多项运动也都开展起来。中央党校与延安大学多次举行篮球、排球对抗赛,党校每个党支部都组织了篮球、排球队。

其他学校的体育运动也较普遍;鲁迅艺术学院盛行球类运动,音乐家冼星海便是该校排球队代表队队员。许多学校还开展了军事体育活动,内容有步法操练、射击、掷手榴弹、游击战术、野外作战演习、爬山等;武术中的”小红拳”、”花枪”,也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发展纺织业

1942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报导陕甘宁边区纺织工业的状况。

边区有公营纺织工厂21个,布机380台,毯机32台,生产人员1083人;纺织合作社30处,布机167台,毯机12台,生产人员385人;全边区推广家庭纺织,土机纺车共8万架,能纺织者达9万人。

生产竞赛

王震与劳动英雄杨步浩合影1943年3月1日,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建议边区军民开展生产竞赛,并向三五九旅提出挑战。

3日,边区政府,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决定,要求各地党委抓紧生产竞赛运动。4日,延安各机关、部队、学校举行生产总动员大会,朱德、李富春在会上发表讲话。大会还奖励了黄立德、赵占魁等66位劳动英雄。兹后,三五九旅指战员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热烈的生产竞赛,有力推动了生产运动。该旅在当年即开荒中地10万亩,产粮12000石,实现了粮食、被服、经费、肉菜全部自给。

设立学校

1944年4月2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条会议决定:原延安大学和行政学院合并,校名仍为延安大学,任命周扬、王子宜为正副校长,直接受边区政府领导。

24日,延安大学在边区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出席大会。周扬报告了延安大学开学的意义以及今后的教育方针。

参考资料

1.陕甘宁边区政府简介 . [2014-9-4]

(浏览 1,972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