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5日 八路军前总第一次情报工作会议在辽县上麻田村召开

1942年12月5日,八路军前总第一次情报工作会议在辽县上麻田村召开。

1941年、1942年是侵华日军最猖獗,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山根据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地、八路军缩小了,财政经济极端困难,干部损失很多,左权在1942年5月25日的日军大扫荡中不幸牺牲。原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滕代远8月25日临危受命,接替左权任前总参谋长兼情报处长。他到任后立即展开调查研究,于情报处建立一年之时,主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前总第一次情报工作会议”。

1942年12月5日,会议在辽县上麻田村前总情报处第1科办公室召开,会期8天。

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正式成立历程

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正式成立时,处长由八路军前方总部左权参谋长兼任(1942年5月左权牺牲后为滕代远兼任),副处长为项本立(原129师政治部敌工部长)。下设四个科,一科为派遣科,科长林一,科内有成员张箴、刘岱、路展、周光耀等;二科为情报科,科长魏国运,科内有成员柴军武、孙明远等;三科为技术侦察科,对外称新闻台,科长钱江;四科为爆破科,科长由项本立兼任。随后,八路军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太行军区也先后建立了情报处。1942年5月25日,左权副参谋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共中央于8月25日调抗大总校副校长滕代远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情报处处长。这时,林一任情报处第一科科长(即派遣科科长),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

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成立之初,曾下设四个科。

一科为派遣科,科长为林一(原籍河北武邑,1917年出生,原为中央社会部秘书长),工作人员有张箴、刘岱、陆展、林放、孟寒月、宗韬、靳选清、任道光(李成、席一同志后到)等。

他们对外均称秘书,该科原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处情报科,对外称参谋处二科,成员均由延安中央社会部派来。

二科科长魏国运(原为前方总部参谋处二科的干部,1942年5月后又回到作战科任副科长),二科是侦察科,先归情报处,以后又划回作战科。王政柱任科长。

工作人员最早有刘秉琳,后来有柴成文(当时叫柴军武)、孙明远等,1944年康佛生曾任二科科长。

三科科长钱江(三科对外称“天文台”,所从事的类似于现在总参三部的工作。

其工作性质是相对独立的,这次合并到前总情报处成为三科,仍是原班人马)。

1942年三科改为材料整理科,张衍同志曾任科长(安徽灵壁人,1917年出生,原为延大抗大主任教员)。

四科科长项本立(四科为破坏科,主要组织爆破任务。成立时间稍晚,大约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之前不久),四科科长项本立同志原为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39年曾参与组织策动了磁县皇协军营长宗书阁率部起义。

该科设有2名工兵参谋,组织对日伪军控制的白晋铁路实施破路,不久该科一名工兵参谋在爆破中牺牲。

再后项本立同志潜入敌占区时被俘,逃脱之后曾接受组织上长时间审查,直至解放战争初期,才被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处派其打入到国民徐州驻军内部从事地下秘密工作,解放大西南后,他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行政处处长。

项本立领导的四科存在时间不长,后四科改为总务科,科长为马溪山同志。

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处的任务是:搜集敌伪、国民党的军政情报,调查研究其动向,了解各有关方面的具体情况;组织部队人员,查明敌伪部队番号、兵种、武器、行动企图、作战地域、地形地貌等,作为供给党政军领导人下定决心的根据。

(浏览 47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