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蒋介石设灵堂痛哭哀悼:没有陈赓就没有我

今夜说历史

陈赓和蒋介石,一个是国民党最高将领,一个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他们是旗帜鲜明的敌对阵营,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非常深远的关系,也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

1955年,蒋介石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评价过陈赓,他说:“陈赓是我很欣赏的一个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在话语中难掩骄傲,话里话外说着他们曾经那生死之交,想必那是一段很难忘的记忆,以至于蒋介石一直记在心中。

1961年陈赓因病逝世,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悲痛,亲自为他设置了一个灵堂,还当着众多国民党军官的面,为其流泪默哀,他说:“没有陈赓,就没有我。”

可见在蒋介石心中,陈赓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尽管在几十年的战火纷争中,两人分处于不同的阵营,但是陈赓的消息还是能紧紧牵动蒋介石的心情。

陈赓什么时候救过蒋介石的性命?

两人又是何时开始分道扬镳的?

黄埔军校——校长与黄埔三杰之陈赓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是共产党中伟大杰出的军事人才。

陈赓是湖南湘潭人,他的祖父在曾国藩的湘军中任职,练就了一身好的本领,而从小陈赓就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也习得了一身武术本领。

祖父就立志报效祖国,在这样根正苗红的家庭中,陈庚也有着报效祖国的伟大愿望。

14岁成功就加入了湘军,跟着部队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场战争,其中不乏有一些著名的战役,如:讨伐吴佩孚,驱逐军阀张敬尧等战斗。

在这些真正的军事政治活动中,陈赓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大为提升,但同时也让他看清了军阀的军事封建的本质。

这些军阀本质上和古代的集权皇帝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以军事起家,随意欺压老百姓,根本就是一种军事封建政治。

看清了军阀的真面目之后,陈赓决心离开湘军,寻找新的真正为人民打仗的军队。

1924年陈赓南下广州,决定报考黄埔军校。

这里是他和蒋介石产生交集的开始。

蒋介石作为当时黄埔军校的校长和主考官一起考察学员,毕竟是招收第1期的学员,所以他比较看重,就亲自来考察这些学生,这其中就有陈赓。

轮到考察陈赓的时候,蒋介石让他做一个简单的经历介绍。

陈赓流畅大方的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14岁,加入湘军,是里面的二等兵,但是因为没有进过讲武堂,所以不能继续升职,想进讲武堂,但是因为不是军官也不能进,各处报国无门,才在这里寻找新的报国之路。”

“湘军,那你知道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吗?”

“当然知道,我祖父就在湘军里面任职,他从伙头军一直做到师长,能站在桌子上轻松的用嘴叼起两桶水。”

蒋介石被逗笑了,他看着面前陈赓拿精瘦的身体,说:“我看你一桶水也叼不起来。”

“我真的可以,不信你看!”

说着陈赓就要示范给蒋介石看,蒋介石笑着连忙制止他。

这次的考察给蒋介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陈赓的印象很好,在和同僚聊天的时候,他感慨的说:“没想到我们黄埔第1期招收到的是这样的学生,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

除了平常的军事理论学习,陈赓还参加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联合会是共产党人领导下的会议。

表演中陈赓还男扮女装参演了新剧,并且聆听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先生的教导,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这是在黄埔军校中颇有美誉的“黄埔三杰”,对于这样杰出的人才,蒋介石当然尽力拉拢。

这年的中秋节,蒋介石特意邀请陈赓等黄埔优秀学生们到家里面做客。

蒋介石端着酒杯对他们亲切的说:“今天是中秋节,大家不能回家,就在我这里一起过中秋,校长的家就是你们的家,校长就是你们的兄长,来,大家喝一杯。”

大家都举杯喝了起来,只有陈赓坐在那里不动,蒋介石问他怎么了。

陈赓回道:“我从来不喝酒。”

“好啊,黄埔军校的学生就是品质高洁,清心寡欲。”

陈赓解释道:“我是喝不了,一喝我的肚子就抗议。”

“哈哈,你很诚实,你是从大本营陆军讲武堂过来的吗?”

“是从哪边过来的,我们原以为那是孙总理创办的,后来知道不是就马上转了回来。”

蒋介石听了他的解释很满意,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你的选择很对,良禽择木而栖,将来你一定能有一番大作为,好好为校长带兵打仗。”

三救蒋介石

1924年,地方军阀陈炯明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与陈廉伯勾结想要推翻广东革命政府,陈廉伯是广州商团首领。

10月份中下旬,蒋介石率领部队准备攻打商团,而他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商团被击退之后,陈赓俘虏了一个小头目,他拿着一把缴获的精美军刀,来到蒋介石面前汇报成果。

蒋介石看到那把精美的军刀眼睛一亮,立马就要伸手去接,就在两人说话的这个时刻,那个小头目突然挣扎着冲上前来,想要对蒋介石不利。

陈赓反应极快,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腿部一个横扫,重新将他击倒在地。

被马掀翻在地的蒋介石,从地上爬起来,连忙拍着陈赓的肩膀夸奖他,并承诺自己以后一定重用他。

此时的蒋介石对陈赓是真的喜爱,尽管陈赓比较倾向于共产党,但蒋介石仍然说不管他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只要他为国,就会重用他。

1925年,蒋介石率领部队进行第2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活动。

惠州城是陈炯明的老巢,在攻打惠州城的时候战斗极为不顺,敌人顽强抵抗,国民革命军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蒋介石想要撤退,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恩来带领黄埔学生们支援了过来,又历经了一番浴血奋战,最终终于将革命军旗帜插到了惠州城头之上。

另一边却传来东征第三军在华阳陷入敌军包围之中的噩耗,蒋介石赶紧带着护卫连连长陈赓赶去前线督战,到了之后发现革命军已经被叛军林虎团团围住,战况极其不利。

蒋介石亲自前来督战,振奋了军心,但是奈何两方军事实力悬殊实在太大,很快革命军就已经溃不成军。

兵败如山倒,蒋介石看着这局势心中烦扰又焦急,他命令陈赓到前线传达命令,全军任何人都不准退却,并说:凡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

陈赓赶过去传达命令,等他过去发现已经不需要他再去传达什么了,因为战局已经明了,革命军就如决堤之水,势难逆转。

蒋介石急命陈赓担任代理第三师师长亲自带兵抵抗,但还是无法挽回颓败的战局,陈赓只好带着蒋介石赶紧走。

身后叛军军队紧追不舍,蒋介石和陈赓往山下跑,等到追兵一时看不到的时候,蒋介石顿时没有了力气,一屁股坐在地上,颓废的说:“想我堂堂总指挥竟然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真是无脸回去见父老乡亲,惟有杀身成仁以全体面。”

他抬头看着面前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激昂的说:“身为军人要么战死,要么杀身成仁,今天我就实现自己的诺言,以不辱黄埔之名。”

说完就拿起短剑就要自杀,陈赓见状赶紧劝他:“你是总指挥,是我们的主心骨,这个关键的时候怎么可以自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现在要赶紧离开这里。”

蒋介石连忙摆摆手说自己实在走不动了,陈赓立马蹲在蒋介石面前要背着他,蒋介石踌躇了一下还是让陈赓背着走了。

前面泥泞的小路上,陈赓稳稳地背着蒋介石通过一段荒草丛生的小路,足足走了好几公里,来到了一条河边,陈赓让后面的卫士在这里阻击敌人,自己带蒋介石上船,划船把他送到对岸。

后面稀稀拉拉的响起了几声枪声,蒋介石知道那是敌人又追上来了,他对陈赓说:“此地不宜久留,我需要与周恩来党代表和何应钦师长联系,谁愿意帮我去送信?”

无人做声,见状陈赓自告奋勇的说自己去,蒋介石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我没有看错你,你是我的好学生,以后我一定重用你。”

信件送到之后,周恩来和何应钦派人解救了蒋介石,蒋介石一直记得这次危险,记得陈赓对自己的帮助,在学校里对陈赓是百般关怀。

不久就把他调到自己的侍从室里做侍从参谋,这是蒋介石的决策智囊团,是离蒋介石机密最近的机关,可见蒋介石对陈赓的信任。

也是在这个岗位上,陈赓接触到了一些蒋介石的决策信息,也了解了一些上层内幕,他对蒋介石残害兄弟部队的做法不满,开始靠近共产党,选择信仰共产主义。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陈赓完全不能同意蒋介石的做法,与他彻底决裂,加入共产主义的队伍。

1928年,他随着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反抗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从此走上了与蒋介石完全相反的道路。

利诱无果,蒋介石放陈一马

1932年,陈赓在“反围剿”作战中受伤,来到上海治疗,却因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逮捕。

蒋介石知道后马上派人将陈赓带到南昌百花洲的科学仪器馆,他准备要利诱陈赓,让他回归自己的队伍。

到了大厅,周围静悄悄的,蒋介石大声问道:“陈赓呢?陈赓呢?”

没人应声,蒋介石也不气,走上楼梯,见到陈赓拿着个报纸遮着脸,他直接说道:“你是校长的好学生,虽然你犯了错误,但是我可以选择原谅你。”

陈赓冷冷的说:“我不需要你的原谅。”

“听说你到鄂豫皖去了,在那里怎么样?”

陈赓不上当,模糊的说:“马马虎虎”,蒋介石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最后说:“只要你愿意回来,你可以随意挑选一个师。”

陈赓不为所动,并说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和蒋介石同流合污,蒋介石被气得不行,最后让邓文仪负责继续劝他,自己假借有事回去了。

过了几天,蒋介石又让人将陈赓叫到办公室里,好言好语的给陈赓赔礼,并加大了自己的筹码,他说如果陈赓愿意回来,别说是师长就是军长也可以。

陈赓一点没有动摇,并说自己永远不会背叛革命,在后面一连两周的时间,陈赓是软硬不吃,蒋介石实在是没了法子,但又舍不下心来真的杀了他,只好把他押到南京。

在南京,陈赓可以出去转悠,只不过暗中有人监视罢了,但不管什么干扰,陈赓都不为所动,每天什么也不干,让蒋介石无计可施。

最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只好放了陈赓。

从此之后,陈赓和蒋介石就站在两个阵营,一直对抗到生命终结,不过在任何人面前,蒋介石说起陈赓都有夸赞之语,特别是陈赓逝世后,蒋介石专门设了灵堂,公开悼念陈赓。

(浏览 13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