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文芳
主播 / 新? ?生
制作 / 旭日东升
文 | 杨文芳
? ? ? ?在一个闲置好久的厂子角落,曾几何时,自然而然地冒出了一棵桑树,4年?还是5年?无从考证。不过,从我掌握的测算树龄的经验推算,应该最少是5年吧!我住厂已6年之久,说不定这棵树的年龄与我的工龄差不多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可是上帝在光顾我了,哈哈!其实也没那么邪乎,之所以没被发现,只不过是因外边有几棵大树遮住视线罢了。再者,冒出几棵树来,并不在我“警惕”之内,导致桑树长大了才露出它的“峥嵘面目”来了。
? ? ? ?不过,这一发现,着实使我激动了好一阵子,真乃是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要知道,我们东寨村范围内,唯一的一棵桑树是在我的发小存保家西墙外河东岸上,也不知何时被人伐掉了。倒听说别处很远的山坡上有的是,可是在我们村却绝迹了。每年争先抢摘葚子的火热场面再也看不到了,真的太可惜了!
? ? ? ? 远远望去,那硕大无比的葚子树身躯,在背景砖墙的衬托下,碧绿碧绿的轮廓呈“伞”字状,显得格外醒目。由于这棵桑树属天然形成,看不见伞“把儿”,主干身躯被肆意疯长的长臂所覆盖,也更像体魄健壮的多手臂健儿,在有意炫耀着自己这健美而又强壮的臂膀。
? ? ? ? 走近观察,在这些臂膀上又隔三差五地毫无规律地蘖出了几多分枝。在这些层层叠叠的小枝条上,爬满了一簇簇颜色各异的葚子来,青的嫩小,粉红色的壮健,紫黑色的熟软。更可贵的,它竟然是补肾的天然食品。咬一口水儿淋淋的,酸甜酸甜,让人回味无穷。吃上个三五个不要紧,如果你贪婪地吃相难看地狠劲儿吃,必定会在嘴唇上烙上不雅的紫色印记。我们这有句俗语,叫做:“偷吃葚的紫屁股”。显然这是一句调侃话。不知道这是褒义词还是贬意词,紫口唇不错,怎么就牵强地风马牛不相及地和屁股扯上了呢?呵呵,不得而知。也正是这可口的紫黑色葚子,引来了很多墙外不速飞“客”,“叽叽叽”、“喳喳喳”,有喜鹊,孪生弟,姑姑鸟,蓬间雀等。它们轻车熟路,毫不客气,贪婪地享受着那些紫黑色的食物。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大有不吃完决不罢休之势!
? ? ? ?好像葚树也和人、鸟较上劲了,今天被衔走了这簇上的紫色葚子,明早就又钻出来另一个紫色来代替,前仆后继,生生不息。
? ? ? ? 钻进缝隙间,更奇了。像是被下命令似的,每一簇上必须是“老中青”相结合,紫色、粉色和青绿色,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唯一相同的是每簇中必定是“三世同堂”!也许是葚子树的根系发达,也许是它选择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足的阳光,丰富的水分,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度,必备了葚子树的所有需求,难怪一簇簇密密麻麻的胚胎你挤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小学生学画画非要在那仅有空间再描上几笔似的。那紫葚子更像天空中的繁星,点缀着浩瀚无垠的茫茫太空。
? ? ? ?看着那些紫黑色的葚子,垂涎欲滴。熟透了落于树下的一粒粒太可惜了。抢摘!我做出了决定。
? ? ? ?摘也有一定的技巧,与人平视目光内的葚子很有限,枝叶茂盛而稠密,看到的少,隐藏的多。看似摘完了,你只要任意换一个角度就会有意外的更大的发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最重要的是,你蹲下来,放低身段,你就会发现那百分之八九十的葚子都在叶子下面呢!
? ? ? ?这使我想到了人生。人生就是一个多棱镜。做人、做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同样,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去做,效果也是不同的!
?
?
? ? ? ? 我望着那棵茂盛的结满了葚子的桑树,陷入了沉思……
? ? ? ? 忽然,我想到了各位读者朋友。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眼馋鼻子酸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热情欢迎你们到我这儿来,我相信真正的客人是胜过那些“墙外飞客”——偷食的小鸟们的!我将用那——成熟的、紫黑色的葚子,热情款待诸位,让大家一饱口福!
1
?-?作 者 简 介–
杨文芳? 笔名海阔天空,林州市河顺镇东寨村人,爱好书法和文学。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河顺文艺. 第157期】散文?角落那棵葚子树 | 杨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