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蒙忆父亲刘伯承:立马太行的一代儒将

来源:兰台内外

父亲一生勤奋, 文武兼修, 深厚的才学成就了他一代儒将的美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父亲任八路军129师师长, 徐向前为副师长, 改编后全师共1.3万余人。这里着重讲他率领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脉抗击日军的经典战例、战术思想。



神头岭伏击战

“吸敌打援” 神头岭伏击战是抗日战争初期我军歼灭日军最多的一场战斗, 两个多小时歼敌1500人, 击毁40多辆卡车和大批山炮。日本的报纸惊呼:“由中国人称为‘神机军师’的刘伯承指挥的这场伏击战, 是支那一流的游击战术。”

坐落在长治东北12.5千米处的神头岭, 是一座仅有100余米宽的山梁, 邯 (郸) 长 (治) 公路就从山梁上蜿蜒而过。邯长公路是日军的重要交通运输线, 但守备却比较薄弱。当时, 黎城日军有800多人, 黎城以东的涉县有日军400多人, 黎城西南的潞城有日军步骑兵2000多人。这些日军装备都十分精良, 不过自侵华战争以来, 没怎么吃过苦头, 思想上比较麻痹。


根据情报, 日军准备围攻太行根据地, 几天前已把黎城的500多名日军调往潞城。

父亲获悉这一情报, 决定采取“吸敌打援”的战法。就是佯攻黎城, 吸引潞城之敌出援, 我军在神头岭一带伏击敌援兵, 并相机打击由涉县来援之敌。

1938年3月15日晚, 我军伏击部队来到神头岭, 利用蒿草把自己掩盖起来, 埋伏在旧工事里。16日凌晨, 八路军佯攻黎城, 守城日军被迫龟缩到县政府里, 双方开始对峙。拂晓时分, 趁着敌人还没摸清情况, 战士们迅速撤出城外。 3月16日9时许, 由潞城出来的1500多名日军在神头岭露头了, 他们要去增援黎城日军。

从日军车队装载的大量军用物资可以看出, 增援日军既想赶跑袭击黎城的八路军, 又想为黎城日军运送物资弹药。战斗打响了!晕头转向的日军还没有辨清方向, 大部就被击毙, 剩下的企图组织抵抗, 但在这狭窄的山梁上, 根本形不成战斗队形。

到中午时, 除小部分日军逃回潞城外, 其余全部被歼。 神头岭一战, 129师以伤亡240余人的代价, 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获8人, 缴获各种枪550余支 (挺) 、骡马6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

这也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广阳伏击战后, 进行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 七亘村“重叠设伏”创奇迹 1937年10月, 日本侵略军在进攻忻口的战斗中遭到国民党军顽强阻击, 伤亡了三万多人后, 被迫改由正 (定) 太 (原) 路西进, 企图占领娘子关, 然后再占太原。为打击沿正太铁路西犯的日军, 配合国民党军守卫忻口、太原, 129师师部率386旅 (陈赓任旅长) 进抵山西省平定地区, 积极寻机侧击日军。

10月25日, 我军获得情报, 日军第20师团已向平定方向进犯, 其辎重部队有1000余人, 在距离七亘村10千米外的测鱼镇宿营。当天, 父亲来到太行山脉中段的七亘村南三郎庙前的山冈查看地形, 发现此地是一个理想的设伏之地。

早晨9点多, 敌人的辎重骡马队伍进至我军伏击圈。我军仅用两个多钟头就胜利结束战斗, 共歼灭日军300多名, 缴获骡马300多匹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正当部队打扫战场时, 又得到情报, 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 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向旧关围拢。根据“用兵不复”的原则, 日军不会料到八路军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经过深思熟虑后, 父亲决定还在七亘村设伏。

28日早晨, 敌人的辎重部队又循着原路过来了, 前后有100多骑兵、300多步兵作掩护。毕竟刚吃过亏, 日军一路搜索警戒。由于我军隐蔽得巧妙, 敌人一直未发觉。中午, 日军再次进入我伏击地域。这次伏击, 击毙日军100多人, 缴获骡马几十匹。我军以伤亡20余人的代价, 再次取得了胜利。

博览群书用脑子打仗 在人们眼中, 父亲是一位军事天才, 是家喻户晓的常胜将军。

父亲的制胜谋略和克敌妙法, 来源于他对战争理论的研究和博览群书。 抗战出征前夕, 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现在要读的书是《社会科学》《经济学大纲》……”父亲常说:“打仗要多用脑子。敌我斗争, 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比赛, 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部力量的决斗。不仅斗力, 更主要的是斗智。” 此外, 他还十分注重对部队进行军事理论的培养。在辽县时, 在一间窑洞似的房子里, 父亲经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伏案疾书, 常常是彻夜不眠。

在十个月中, 他撰写和翻译出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最新论著和译作, 大概有近10本。 1940年, 在黎城召开的会议上, 父亲提出了太行抗日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敌进我进”。这一战略思想包括如何发动群众, 在敌后建立武工队和游击队。

1941年5月, 129师命令大量部队进入敌后, 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常胜秘诀:谨慎、多谋、精确 1942年, 日军对太行山发动“五一大扫荡”, 父亲率129师师部奋战四昼夜胜利突围。冈村宁次说:“此次‘扫荡’唯有一个‘刘伯承集团’没有受损。”


父亲在指挥反“五一大扫荡”时, 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准备得早。

5月初, 他派出的侦察分队就报告, 日本小分队化装成中国人分组配翻译进行训练, 父亲判断日军大规模“扫荡”即将开始。6月9日, 日军开始行动, 而父亲在5月21日就让部队开始转移。

第二是详细分析日军的“扫荡”战术。

日军“扫荡”时常用“铁壁合围”战术, 父亲对日军这一战术有详细的分析和周密的对策。 父亲打仗的特点是谨慎、多谋、精确, 这也来源于他勇敢、镇静、周密思考、重视侦察工作。与日军作战时, 为了观察地形, 父亲经常亲自到前沿阵地去, 有时候近得连日军的胡子都能看见。

1942年, 正当抗日烽火如火如荼地进行时, 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给父亲过五十大寿, 以鼓舞振奋军心。当时朱老总评价他“智、信、仁、勇、严, 有古名将风范”。陈老总评价他“论兵新孙吴, 守土古范韩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亲历者的故事):刘蒙忆父亲刘伯承:立马太行的一代儒将

(浏览 73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