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友军共赴国难的朱德总指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部队改编之际,他在题词中写道:“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

朱德于9月中旬过黄河到山西,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取得胜利后,国民党军也于10月上旬打响了忻口战役。忻口战役是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的一场恶战,中日双方都投入大量兵力。10月13日,朱德命令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袭击进攻忻口的日军翼侧;10月14日,又命令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再占平型关,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陈锡联团突袭阳明堡飞机场,焚毁日军飞机24架。这些作战行动都是对忻口友军的支援。国民党军能在忻口坚守23天,毙伤日军1万余人,是与八路军的有力支援分不开的。

1938年1月,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高级将领会议。当时全中国总共划分为5个战区,所以此次会议是相当重要的,朱德与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及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〇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都专程赴会。会议期间朱德第一次与卫立煌见面,长谈以后,彼此都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中央军“悍将”的卫立煌曾任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攻克了红四方面军鄂豫皖根据地的军政中心金家寨,为蒋介石立下大功。蒋介石兴奋之下特批准划出霍山、商城、六安等县边境地区,设立了一个“立煌县”,以表彰卫立煌。用在世的人之名命名一个县,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极为罕见。朱德与卫立煌见面后却不计前嫌,称赞他抗日积极,在忻口打得很坚决。卫立煌也佩服朱德的军事造诣和宽广胸怀,两人从此建立了友谊。洛阳会议后,卫立煌一度把部下6个团交给朱德指挥,即使在抗战初期,这也是不多见的。卫立煌说过:“我知道八路军确实是抗日的,也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抗日的方法和经验都很丰富。”他曾前往八路军总部考察部队抗战政治工作,随后便仿照八路军的模式,在他的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组建了战地工作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2月,阎锡山、卫立煌报请蒋介石批准,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东路军包括八路军、山西新军(抗敌决死队),还有国民党的第三军、十七军、四十七军、九十四师、十七师、骑兵第四师、五二九旅等部。3月24日至28日,朱德在山西沁县小东岭主持召开了东路军将领会议,八路军方面,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徐海东、李达、朱瑞、薄一波等将领参加。国民党军的曾万钟、李家钰、武士敏、朱怀冰、赵寿山、王奇峰等军长、师长参加。卫立煌部的南路军也有几位师长旅长与会。会议主要研究如何武装民众,发展游击战争,实行战时政治工作。会议结束后,朱德还邀请参加会的友军将领到涉县响堂铺,观摩了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指挥的响堂铺伏击战。此战遂行于3月30日至31日,烧毁日军汽车181辆,毙伤日军400余人,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迫击炮4门及一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317人。

团结友军共赴国难的朱德总指挥

小东岭会前,因为太原、临汾和山西全境交通沿线城市大多被日军攻占,友军将领们的情绪都比较低落,一些将领想放弃晋南撤过黄河去河南。友军将领们在会上听了朱德的讲话和彭德怀的报告,看了响堂铺的战果,士气高涨起来,许多将领表示不过黄河了,留在中条山区继续坚持。

1938年春,卫立煌率部去中条山,在晋西大宁遭到日军袭击,处境十分危险。卫立煌知道大宁一带有八路军部队,便给朱德发电报求援。朱德立即电令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派援兵将卫立煌救出险境。卫立煌很感激。

1938年6、7月间,日军企图西渡黄河进入陕西,进攻西安和延安。卫立煌在晋南侯马地区向日军发动攻势,阻止日军渡河。仗打到关键时刻,日军感到兵力不足,从河南抽调第一O八师团前往增援。朱德命令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相机阻击一O八师团,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和政委黄克诚,指挥三四四旅和冀晋游击支队,在山西阳城町店截住一O八师团二十五旅团1个联队,经激战歼灭其1000余人。一O八师团未敢再往西增援,日军西渡黄河的计划破产。卫立煌为感谢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后来路过延安时送给徐海东一支派克金笔。

团结友军共赴国难的朱德总指挥

抗战时期朱德与卫立煌‍的合影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卫立煌与朱德、八路军都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他曾力排众议,拨给八路军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他还与人谈起对朱德的印象:“朱玉阶(朱德字玉阶)对我很好,真心愿意我们抗日有成绩,这个人气量大,是个忠厚长者。”

国民党一六九师师长(1939年升任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原为杨虎城部西北军将领,全国抗战爆发后率部到山西,常与朱德、彭德怀倾心交谈。他曾对人说:我当了几十年兵,是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教我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军人。武士敏部与八路军密切配合作战,粉碎了日军第一O九师团的围攻,还取得过天神山等战斗的胜利。武士敏派干部到八路军学习政治工作和游击战术,朱德亲自给予指教,使这些干部获益匪浅。

1941年秋,九十八军在中条山陷入日军重围,日军送来劝降信诱降,武士敏看过信说:“我是一个军人,应当战死在抗日战场!”1941年9月29日,武士敏在指挥九十八军突围时中弹牺牲。他牺牲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把武士敏殉国处沁水县改名为士敏县;中共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称武士敏的牺牲,“在八路军是失一良友,在国家是折一栋梁”。

国民党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是四川蒲江人,抗战爆发后率川军两个师出川到山西参加抗战。朱德任东路军总指挥时,指挥过李家钰,多次与这位四川老乡深谈,讲民族大义和团结御侮。1939年冬,李家钰升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朱德赴洛阳会谈路过李家钰的集团军军部,又小住两天。李家钰对川军备受歧视、兵员和物资都得不到及时补充不满,朱德给他分析了晋东南的敌情,劝他仍以抗战大局为重。

李家钰在四川时,与红一、红四方面军都交过手,对共产党和红军原本有些成见,几次与朱德会面长谈,使他改变了对共产党的看法。朱德曾当面设问:“他日你若奉命与我军兵戎相见时当如何?”李家钰回答:“我当效仿晋文公退避三舍,再战。”李家钰还在各种场合一再说:“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抗日就对。”本着这种观点,他与八路军的地方武装合作,收复了日军占领的山西平陆、芮城等县城。1944年春,华北日军执行其东京大本营命令发动“1号作战”。李家钰率部在河南陕县与日军激战,5月18日在战斗中牺牲。

即使对动摇不定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也尽可能帮助他坚定抗战信念。1937年9月下旬,朱德在太原第一次会见阎锡山,虽说阎锡山比朱德年长三岁,仍尊称朱德为“玉阶兄”。朱德诚恳地劝阎锡山减租减息,动员群众,组织游击队,以图长远。阎锡山被朱德打动,同意在八路军驻区实行减租减息,允诺给游击队发枪,甚至还赋予朱德罢免不良县长之权。

山西省会太原失陷以后,朱德在临汾附近的土门镇见到消沉沮丧的阎锡山,便鼓励他说:阎长官不要以为你的军队垮了,不得了,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是持久抗战,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是让开点和线,退到敌后打游击,让敌人去占领一些点和线,分散他们的兵力,它越多占领一些地方,补给线越长,那样我们就越有机动的余地,可以越打越强。不要以为你那旧军垮了怎么样,旧军还有底子,同时要赶快组织新军。希望你阎长官和我们一起坚持敌后抗战。“玉阶兄”这番话,阎锡山还真的听进去了,尽管他1939年发动过12月事变,与共产党搞过磨擦,但他并没有像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那样投降日本,而是率部驻守在晋西吉县坚持,实在顶不住日军进攻了,才渡过黄河转移到陕北宜川秋林镇的第二战区临时指挥部暂避。日军撤走,他仍回山西吉县。就这样,阎锡山在黄河东岸和西岸苦撑到抗日战争胜利。

应该说,八路军朱德总指挥在华北抗日前线用抗日救国的道理,用他的人格魅力,以团结友军共同坚持抗战为目的,做了真诚、细致的工作。效果是好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也是朱德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贡献。

(作者系军史专家、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八路军研究会):团结友军共赴国难的朱德总指挥

(浏览 41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