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河顺文艺·第529期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文章源于妙笔

——忆姑姥爷王东满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缅怀亲人

文 | 立 波

那天一早驾车于上班途中,忽然接父亲电话,说:你姑老爷昨晚去世了,明天一起去太原参加遗体告别仪式,记得告假。我心中怅然,仿佛被针扎了一下。前一天下午忽然想起和姑祖母很久没联系了,去了一个电话,电话中问她老人家最近怎么没打电话,忙什么。姑祖母电话里说在医院,我急忙问怎么回事,她说,你姑老爷前些日子吃不下东西,住院了,已经十几天了,并叮嘱我别和亲戚朋友们说,免得他们担心,现在病情稳定。姑祖母说着说着带了哭腔,继续说道,他得了不好的病。我预感到事情不妙,计划过两天便与父亲赴太原看望,没想到噩耗来得这般急切,以至于没见到姑老爷最后一面!
 
父母工作忙,我幼时随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和村里的小朋友在街上玩耍时,时常有小伙伴指着一辆进村的轿车跟我说,赖则(本人小名),“小卧车”里面那个人又跟你招手呢,他是谁?此时我往往一脸懵惑,没注意车里面的人。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作者李立波少年照片
终于有一次从车里下来一人,戴茶色眼镜、穿浅色西服,皮肤白皙、身形高大,他过来捏捏我的脸蛋儿、刮刮我的鼻头儿,问我爷爷奶奶在家不。我定睛一看,是姑老爷。小时候就知道姑老爷是个“大作家”,是个“耍”笔杆子的人物,但那时候对于“作家”的理解却是模糊而欠认知的。其人、其事对我来说都是记忆中的一个个片段,这些片段在岁月中串联起来,便成了一段段钩沉与回忆。
 
01.为文实为天注定

姑老爷自小喜欢文艺、爱好写作,从少时偶得《三侠五义》、《三里湾》启蒙而始,青年开启写作生涯,至壮年创作《漳河春》、《大梦醒来迟》、《风流父子》,及至古稀之年立著《姚奠中》,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出身农家,是喝着漳河水、吃着小米饭长大的,晋东南这片丰饶而多情的土地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为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学素材和精神富矿,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而热烈!我时常想,如果姑老爷没有在农村的成长经历他能否成功塑造出小说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果没有长期扎身乡土的切身体会能否创作出于他而言意义深远的《漳河春》?还有,如果没有遇到那个适时出现的“贵人”(陈福同)他还能否坚持写作?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是独有的阅历,加之先天的禀赋,以及后天的勤奋成就了他的文学梦。我仿佛看到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带着浊漳河清灵的气息,带着乡人赠予的食材,慢嚼细品,用他精到的厨艺,做出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品”,犒劳他人、手有余香。
 
听姑老爷讲,他在长治一中求学时并不存在“文理失调”的问题,恰恰相反,他在学业上可谓“文理皆佳”。文理分班时,他因数学成绩优异而被分到“数理班”,却由于一次阴差阳错的“调换”后又去了“文史班”,当时这个懵懂的少年一定不会想到这一次小意外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后来我一直想,我要是读了‘数理班’,后来的命运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去“文史班”是正确的,于我的喜好和私心而言,更愿看到这世间多一个作家,而非科学家。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中年时期的王东满
 
八十年代是段国门初开、风气日新的时期,当时最受欢迎的是诗人、作家、歌者,可谓文艺思潮涌动、文艺工作者地位日隆,国人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年代里期盼着、憧憬着、努力着、实践着。各类文学期刊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灵魂工程师”的引导下,国人的精神世界日渐丰盈。这是个属于改革家的时代、创业者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范儿十足的时代。可能是囿于物质、文化贫乏所限,没有现在这般丰富多彩的娱乐消遣项目,那时候经常看见父亲手捧书籍或躺或卧津津有味地读着,看完后就开始给我讲书中故事。记得有一次随父母到电影院看电影,购票窗口前排了一长列队,吵吵嚷嚷、大家互相间前额贴着后发,父亲不耐烦地说看啥电影,还不如回家看《兴唐传》,我急了应是哭闹着要看电影,那时候我段是不能体会阅读的快感的。与这样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姑老爷迎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无不涉猎,且佳作迭出、成果丰硕,姑老爷的春天来了!
 
02.俯身热土著文章

有人说,童年经历是最为牢固的记忆,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深受童年记忆的牵绊和影响。姑老爷是农民的儿子,是生他养他的那方热土给予他素材、赋予他灵气。《柳大翠一家的故事》是他对农村、农民的生动描摹,是时代背景、地域特色的集中展现,他用自己灵动的笔触将人物写实、写活,使故事丰满、有趣,引得读者沉醉其间、反复品咂。得益于丰富的生活经历,笔下的那些人物信手拈来、应心塑造,无意间便出落得活灵活现,没有平时的有心观察和过硬的写作功底这一点怕是做不到罢。
 
唐诗人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姑老爷那一本本小说,以及他的散文、随笔、诗词中可窥见,他是有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气质的。小说应该鎏刻有时代的烙印,姑老爷以小说名世,其小说能够深刻反映时代变迁和民众生活,不单单是他的长篇,中篇、短篇、散文、诗歌无不透漏着浓浓的时代气息,他传袭“山药蛋”的衣钵,字里行间乡俚土语杂糅诙谐幽默,使人过目难忘。
 
姑老爷一生勤勉创作、不知疲倦,岁至耄耋仍坚持写作,甚至住进医院仍“秉性不改”,写作是他一生的爱好。平日里他老人家若有新作,有时会发于我先睹为快,我也会斗胆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方也会虚心接受。他有时亦会与我通过微信唱和诗词,我自知学养缺乏、诗词不工,对此他给予更多的却是鼓励和肯定,生怕我心有所虑而不敢尝试。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人生即故事即小说,只有深入生活、俯身大地、真情流露才能出杰作、出精品。记得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姑爷又出新书了——《高扬斋文集》,我向他索要,他便签赠于我一本。看着雪白的封皮上错落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回家后往沙发上一坐便不假思索地通读起来,顿觉身乏,遂躺于床上继续阅之,不过两天时间便看完了,直到现在,诸如《吃黑行》、《危险的年龄段》、《五百年前是一家》、《诗人老道属温祥》及《我与妻子》等篇什仍记忆犹新。最触动我的是首篇——《悼念我的母亲》,那时虽年少懵懂,但读罢仍使我热泪盈眶、心结凝锁,一个忍辱负重、勤劳勇敢的乡村女性形象跃然眼前,字里行间玑珠落血,令人不忍卒读。
 
后来,大概是90年代中期,我那时刚上初中,在“高斋”中翻得一本他的新书《与天为党——邓小平在太行》,精装版,序言为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所,这使我大为惊讶,传说中的“封疆大吏”竟然为姑老爷亲自作序,在我尚属稚嫩的心中竟掀起一波小小的涟漪。粗略翻书,那一个个部队的番号和一场场战役顿时令我有些眼花,除了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物,其余人物似乎一概无从记得。单看就不容易了,况且是写,从搜集资料到全篇架构,从动手写作到反复修改,可见这部作品耗费了作者多少精力,以此管窥,那一部部大部头著作又侵染着作者多少心血。重读这本书是十几年后的事了,当我得了《王东满全集》十卷本,再读它,得益于知识的积累,读来却是通透、易懂多了。写东西没点耐得住寂寞的本事是行不来的,每逢着手大作,姑老爷便闭门谢客,处心架构,将一个个灵感付诸文字,如泉水般汩汩流出,陶人性情、怡人心扉。
 
03.才高艺精照后人

国学大家姚奠中是如此评价姑老爷的——知君小说入千家,不料诗词亦可夸。自是多才多艺手,砚池飞墨笔生花。我认为,这一评价是客观而中肯的。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姑爷还痴迷书法、醉心绘画、兼作散文、又工诗词,可谓一个文艺“多面手”,也衬得起“太行奇才”的雅号。他老人家专攻书法大概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我少时问过姑祖母,姑老爷除了学过写作还专门学习过绘画和书法吗?她的回答很简练,曰:“自学而已”。我不禁感慨,既然没学过,怎么会有这么多高质量的书法与画作。后来年龄大些后似有所悟,每个人天分有别,有的人就能够一触便通、一学便会,“诗书画”其实是相通的,正如“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印象中,到他家时,他总是在书房里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副不知疲累的样子,即便家人反复劝说其注意休息、保护身体,他仍旧笔不离手,可见其对书法和绘画是何等痴迷。
 
姑老爷书法作品行云流水、大气磅然,字如其人其性情,总能在笔端行走间发现精妙独绝之处,兼带腹中诗书,自有一番气势,此是书法,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倾心作画要晚于书法,如果再进一步追及,应该是从习画牡丹入手。书画不懂,此处不再赘言,说及姑老爷的诗词,早些年就看过其所著《高杨斋诗草》,所历所游所感,无不成诗,许是内在的特质使然,自有一股子独具特色的格调,品位其间,诗亦如其人,敢言他人所不敢言,敢论他人所不敢论,读来朗朗上口、兴致盎然、尽兴快哉。时至今日,我仍记得少时听他讲的一段独白:“平生无酒量,沾唇便美容。”后两句记不清了,大意是诗人如李太白者好酒,所以才能斗酒诗百篇,本人不好酒故难以尽兴作诗,当然,这只是诗人的过度自谦罢了,由此可见其随性、调侃之状。
 
04.姑老爷的乡间书屋

 
山西省长治市苏店镇看寺村居中有一座二层院落,春来花草馨香,夏日高杨庇荫,秋至爽风袭袭,冬季暖阳高照,是为高扬斋也,姑老爷即高扬斋主。年少时每逢周末回老家,高扬斋便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高扬斋藏书甚多,我进了这间书房就如同鱼儿进了水池、饿虎入了羊圈,四周墙壁挂满书画,书橱内各种书籍任人品读。读初中二年级那一年,也是在这间书房,年少懵懂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和故事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一本绿色封皮的小集子——《丢失的长命锁》(李锐著),我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悲凉、而喟叹,很久沉醉在书中故事的情节里。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作者在读书学习
姑老爷心细,从一个微小的细节便可知人所好。那年过年乡居,一日早饭后,他拿给我两本书,一本是钟声扬先生赠其的《散文诗论稿》,一本是《文心雕龙全译》,并嘱我认真学习和钻研,对写文章大有裨益。这两本书正合了我的口味,我奇怪他怎么知道我喜欢这类书籍。后来回想才知道那段时间我在他书房里翻看的尽是散文、诗词、遣词造句类的书籍,他是从我在他书柜里翻动的痕迹晓得我的喜好的,火眼金睛、其性敏也!在姑老爷的书房读书不少,现今想来真是受益匪浅,真要感谢姑老爷的那间书房了。今夏有一次路过高扬斋,偶然发现院中白杨树枝桠开裂、树梢低垂,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与印象中高大挺拔的身姿相去甚远,心中不免感慨思忖:莫不是这颗高杨也通了人性,对它的主人思念哀悼?!
 
世事无常是恒长,有些事遗误了方才后悔,有些人再见不到才感心中痛楚。姑老爷去了,带着他一身的才华和尚未讲完的故事去了,我再不能听其谆谆教诲,再不能听其讲文坛往事,甚至在他去了之后才想起来为朋友求得一幅幅画作,自己竞未有心留得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去如秋叶之静美,愿姑老爷在天堂幸福,在梦里与我相遇。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2022年10月7日凌晨写于地委南大院

 – 作 者 简 介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李立波 山西省长治人,长治市作协会员,现就职于某国企,偶有文字发表在《长治日报》、《黎都文苑》、《今日黎都》等报刊、杂志。

编 外 花 絮

【随 笔】《才女可畏》热议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海阔天空:

郑媛元喜中河南省文科状元,爷爷奶奶郑太锁、杨玉花,父母郑志广、张蔚蔚,为答谢父老乡亲的关心与支持,定于7月9日上午9时在东寨桥东小广场举行答谢活动集会,中午大锅饭。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届时参加。

尚 善:

崔五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顺遂无虞,皆得之所愿!

新生:崔老师的文章阅读量即将上到1900人了!今天关注人数上10人!

太行春秋:

想必崔老师的文章,阅读量还会继续增加。

新  生:

崔老师文章阅读量持续上升,已过3000人。恐怕要创平台记录了!没想到!

记得李艳华,王品,李明生和李万全文章阅读量就已很高了。

马章生:

崔伍锁老师学历沒到初中,文才高于大学。

野 草:

@新生 这说明什么呢?一个老崔文章写得很好!对媛元的高考作文,分析透彻,评价中肯!再就是,评价的是河南省甚至就是全国乙类试卷文科第一名的作文,所以就倍受关注!状元作文写得好,老崔文章评价得也很好!双双点赞!

@马章生 高尔基也才是小学生水平的基础。

才女可畏,老崔文章也可畏!

碧草蓝天:

@紫霞满天

  崔老师:宝刀不老!

雪里青松:

老崔有眼光,有水平。状元文章你也评价得头头是道!这要是让你当老师,也是十分可以的!

紫霞满天:

不敢相信十八、九岁的姑娘能写出如此份量的文章。

雪里青松:

中国古语云:自古英雄出少年!

碧草蓝天:

@紫霞满天 老师

   这下真“紫霞满天”飞了,成“网红”了!赚大“发”了!

紫霞满天:

糟老头子一枚,什么红不红的,只是觉得媛元是俺队里的外甥女,沾沾文气儿。

雪里青松:

《才女可畏》一文目前阅读量4326!

新 生:

崔兄又上5000多了,太厉害啦!

河顺民间文艺和河顺文艺第一次突破5000人次!

老崔这次立大功了!

郭建生:

祝贺崔老,还会继续攀升.

雪里青松:

郑媛元不仅是河南省文科第一,而且是全国乙类卷十二省第一。

新 生:

截止7月10日9时30分,《才女可畏》阅读量到5217人!

【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新人驾到】【散文】文章源于妙笔 | 立 波(山西)

(浏览 18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