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祖辈们有过规模相当大的迁徙。从历史背景看,人口大迁徙主要原因是:朝代更替引发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政治及人口结构压力;国家经济建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逐等。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这是《汉书》里记载的一段话,意思是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这是百姓的天性;亲人能够团聚,是人们的愿望。对那些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人来说,迁徙之目的很简单:保命能活下来;能生存下去,有发展前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
古代移民。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也称“八王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宋朝靖康之乱;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近代移民。明末清初三十年战乱,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
现代移民。抗日战争中原人口向西南西北大移民;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溃败,一百万党政军人员及家眷逃居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移民。成立新疆建设兵团;三线建设;三峡水库建设;南水北调建设。改革开放后,人口管理从松动到放开,大量农村劳动大军和人口向城市转移,四十多年,城镇常住人口从两亿猛增超九亿,还有大量人口侨居海外。
现在郭庄村人口分布: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江西、四川、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有的已侨居海外。河南安阳市、鹤壁市居住者最多,其次是郑州、山西阳泉和太原。
人口迁移对民族种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姓氏源流、婚姻状况、谱系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
《郭庄史记》因时间仓促草成,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望看官提出宝贵意见,留言平台,以待完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中讲的一句话,朝代更替,居民迁入迁出,姓氏构成也不断变化。据史料记载,郭庄村很早以前叫刷扎沟,仅有刘、宋、赵三姓居住。冯喜才回忆,爷爷冯文福曾告知下一代古村庄居住遗址:丁字水库外西坡、南头街马棘坡石券窑洞、村庄西马路土窑洞等。
民间传说,殷商时期,从东冶岭、郭庄村东山到南北苇底和清凉山,方圆数十公里,沟深林密,水草茂盛,野兽成群,王公贵族、猎人经常到此狩猎。隋朝末年,刘武周驻军东岗大井村,也常在这一代行围打猎。苇底村建有皮革制衣作坊,狩猎者将捕获的野兽剥皮,肉带回家中亨用,兽皮制成衣服。刘、宋、赵三姓是刘武周驻刷扎沟“金鸡塞”烽火台的屯兵。唐朝李世民平叛刘武周后,三姓屯兵与当地女子成家,在刷扎沟屯田、垦荒,狩猎。刘姓、赵姓早年断代或移居他乡,宋氏家族居住延续至清朝道光年间。据南头街郭金福提供的资料:郭东智、郭金福老宅是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从宋和兴家转让过来。
《郭庄史记》时间仓促草成,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望看官提出宝贵意见,留言平台,以待完善。
– 作 者 简 介–
王继生 50后,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鹤壁煤业集团公司退休。曾担任中学老师、宣传科长、党办行办主任、工会主席。在上级新闻媒体发表通讯报道等类文章。喜欢人文历史研究,雅赏翰墨诗赋。
王福生 50后,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退休干部。曾任中共林县县委政研室干事、东岗乡党委副书记、河顺乡乡长、临淇镇党委书记、内黄县副县长、安阳市扶贫办副主任、安林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主任。热爱乡村文化研究,注重新农村规划建设和发展。
王永红 男,70后。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郭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爱好摄影,潜心挖掘农村历史,研究农业发展规划。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郭庄史记(九)】郭庄村姓氏宗祖溯源(1) | 王继生 王福生 王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