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文/文史道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激动不已。
当时钱学森第一时间向院长请辞,要回到中国去。
院长很舍不得钱学森离开,说道:“中国现在还处于落后的农耕社会,你回去后,你的才华将无用武之地”。
钱学森深情而坚定地回答道:“回到祖国去,无论做什么我都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然而,即便钱老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但他的归国之路并不顺利。
当美国高层得知钱学森要回国后,千方百计地进行了阻拦,甚至还给他捏造了个“间谍罪”,核心目的就是不能让其离开美国。
因为他们深知钱学森的价值,曾有一位美国军官公开表示:“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我们五个师的兵力”。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钱学森的留学与归国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早年随父母在北京生活,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个爱国人士,年少时曾与鲁迅、蒋百里等人赴日留学,归国后为我国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和熏陶之下,钱学森自小就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浓厚的爱国思想。
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来又凭借出色的学术表现,成功考取了赴美留学的公费生名额,那一年他才23岁。
1935年,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只身前往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天专业学习。
在那里,他深入研究了西方先进的航天技术,并深刻意识到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飞机制造领域的巨大差距。
他深知,只有全面掌握系统的航天知识体系,中国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科技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转入麻省理工的航空系,进一步深造。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在航空领域,他遇到了当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这位大师级的人物对钱学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冯·卡门的悉心指导下,钱学森迅速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天赋和才华。
不久后,钱学森便掌握了系统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成为冯·卡门的得意门生。
只奈我国当时还处于动荡时期,那样的环境不利于科学研究,无奈之下,钱学森只能选择继续留在美国,以期待更好的时机再回国报效祖国。
工作后,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进行科研工作,作为该小组的第一批核心成员,钱学森不仅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也为此项尖端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甚至得到了恩师冯·卡门的高度评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狂喜的内心再也按耐不住,他第一时间告诉夫人蒋英,准备和收拾好所有行礼和资料,准备归国。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然而,还没等他们离开,他们的住所就被包围了。
1950年9月的一天,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忽然包围了钱学森的住宅,并以“间谍罪”的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企图以此迫使他放弃回国的念头。
在被捕期间,钱学森遭遇了不少磨难。
其中每天晚上的轮流看守人员,都会用强烈的刺眼的灯光折磨他,为的就是要扰乱钱学森的睡眠,以给他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大摧残。
冯·卡门教授得知钱学森被非法拘禁后十分愤怒,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抗议,并组织社会募集资金1.5万美金作为保释金解救钱学森。
钱学森虽被释放,但那时的他仍然没有完全获得自由,他仍然需要每个月前去移民局报道,并且制止他和他的家人离开美国。
另外,在那个时期,他像是被软禁一样,他的行动时常会有人24小时进行监控,还有他往来的信件和电话也会被监视。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中国营救钱学森归国
钱学森被“监禁”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5年了。
一天,钱学森一家在享用晚餐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份中国画报。
在那份画报中,他赫然看到了他父亲的至交好友——陈叔通的身影。这一意外发现,瞬间点燃了钱学森心中深藏的归国之火。
他立刻找来一张香烟纸,急匆匆地在上面写下了一封信。
这封信,字字句句都寄托着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迫切希望归国的赤诚之心。
写完之后,他将这张珍贵的香烟纸小心翼翼地夹在了妻子即将寄给比利时妹妹的信中,希望通过这个特殊的渠道,能将自己的心声传递给祖国。
为了确保信件能够安全地送达,钱学森和妻子蒋英还精心策划了一场“秘密行动”。
他们特意选择了一个离家很远的黑人超市作为投递点。
在超市门口,钱学森故意吸引特工的注意,而蒋英则趁机佯装进入超市,一边挑选着商品,一边敏锐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趁人不备,她敏捷地将那封承载着钱学森深情的信投入了超市的邮筒里。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钱学森的那张香烟纸,带着钱学森的赤子之心和满腔热血,跨越了千山万水,历经波折,最终到了陈叔通之手。
陈叔通看完后大为震撼,没想到钱学森会被美国“监禁”起来。为了尽快营救他,陈叔通将钱学森的信件交给了国家高层。
高层看完后十分欣喜,当时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当时正值日内瓦会议期间,那不是一场简单的会议,更是各国之间的力量较量。
对于中国来说,在那次会议上还有着一项特别的任务,那就是要求美国释放被扣押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起初美国还不承认,以我国的污蔑驳回了我国的请求。后来我国不得不拿出钱学森的信件和相关证据,美国才不得不松口。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人仍然不愿释放钱学森,因为他们深知钱学森的价值,尤其是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价值。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最后无奈之下,我国不得不提出用在抗美援朝期间俘虏的美国飞行员做交换,以换取钱学森的归国。
要知道,任何国家要培养一名飞行员都是要花费巨大时间和精力的,据统计,每位飞行员的培养成本高达千万美元。
一开始,我国提出释放4名飞行员作为交换条件,但美国方面并不满意。
后来,我国一直将释放的飞行员数量加到11位时,美方才接受了条件。后又经过多轮讨论和协商,最终达成协议。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国土,他深沉地望着这片土地,眼中涌上泪水,看着依旧贫困却奋力建设的祖国,他的心头充满了热血。
回国后的钱学森,满怀对祖国的深情与科技的执着,第一时间投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之中。
他从零开始,亲手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初步探索,更是他无私奉献、矢志报国的生动体现。
在他的精心主持下,“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得以顺利完成,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展现了他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科技领导力。
在钱学森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下,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核威慑能力。
而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将中国的名字镌刻在了太空探索的史册上,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是伟大的科学家,是热血爱国的建设者。
他放弃美国上流社会生活、金钱名利,转身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搞建设,放弃多年的梦想投身国防军事工程建设,他的贡献,至少推进了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20年的发展。
读者们,关于“营救钱学森归国”,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史道):1955年为救钱学森,中国付出了什么代价?筹码大到让美国无法拒绝

(浏览 1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