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找到下面这张越南人拍的照片,估计是哪位烈士的遗物
1979年各参战军简介
?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1978年12月8日命令和1979年2月12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军:本来对越作战按照军委12月8日命令,11军没有参战任务。由于越军全面入侵柬埔寨,军委12月31日扩大会议上决定增调部队扩大作战规模。
1979年1月11日,总参杨勇、何正文两位副参谋长和总后张贤约副部长到昆明军区勘察地形、审修作战方案之后,军委正式确定第11军参战,并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该军。
13军:虽然当时已经是驻重庆的成都军区主力军,但其自1950年入滇,驻扎云南南部长达18年,地理民情各方面情况谙熟,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经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有战斗力优势;越军头号主力步兵师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其一手训练和装备,13军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心态,有心理士气优势。
13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大,突入敌纵深40公里,歼敌8075人,其中俘虏459人,为1979年各军俘敌最高记录。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1%和9%。时任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
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歼灭高平地区之敌,这个任务主要由41军和42军执行,因此在介绍这两个军的情况之前,先谈谈广州军区前指的高平战役决心:集中41军、42军、43军129师及加强部队,采取大胆穿插、包围迂回战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守敌346师及其地方部队。41军和42军除以3个师又1个团分别进攻朔江、八姑岭、复和、七溪之外,主力分别从念井和布局突破,向高平实施穿插突击,首先关门,包围住高平地区之敌,尔后分割歼灭之。
54军:该军同样是军委1978年12月31日扩大会议上决定的第二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部队,迂回越西北计划取消后,奉命赴广西方向归广州军区前指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
广州军区前指指示该军到一个师投入一个师作战,是故54军下车后即按照162师、160师、161师的顺序,先后于2月19日、23日、26日分别从水口、念井、友谊关方向出国,参加自卫还击作战。
160师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任务。第一阶段攻歼魁瓦、克马诺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清剿高平至茶灵公路两侧残敌,守护该段公路并守卫高平。161师配属55军参加谅山地区作战,为该军预备队。第一阶段攻歼540高地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攻占脱浪县城,保障了55军进攻谅山的右翼安全。
162师在高平以东机动作战。第一步,2月19日接替125师进攻复和的任务,21日基本歼灭复和之敌,打通了水口经复和至东溪的公路。第二步与42军协同围歼高平之敌,会攻克马诺。第三步,以南北夹击手段奔袭广渊,打通广渊至复和公路。第四步,在复和地区清剿残敌。第五步协同58师会攻重庆。
162师等于是扮演了一个消防队的角色,从2月19日水口出境到3月16日岳圩回国,其中仅大的任务变化就达9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400多公里,战斗纵深80公里,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
许司令和向政委对162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特别予以了表扬。但该师484团3营在班姆南侧高地遭敌阻击时,带队干部惊慌失措、放弃指挥,不仅不积极组织部队反击敌人,反而丢弃部队下令“各自突围”,以至造成伤亡101人的严重后果。共歼敌4433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7%和5%。时任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军人档案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地图及参战各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