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召开过程中,面对同志们的批评,李德非常不服气。他认为自己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情报员,自认为他代表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所以一直对毛泽东等同志的不同意见不屑一顾。

即使第五次反围剿,因为他和博古的指挥失利害得红军身处险境差一点就要全军覆没,然而李德依然不认为自己的指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李德身上体现出来的盲目的道路自信已经彻底表明,他和他身后的共产国际已经没有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李德

因而,在这次会议当中,李德的指挥权和领导权被拿下。力挽狂澜的毛泽东同志迈进第一线,确立了最高军事指挥权。那李德在遵义会议之后去了哪里呢?

李德是德国慕尼黑人,有个笔名叫华夫。1900年出生,一战时候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了共产党。他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这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共同宿命。

18岁创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26岁被德国政府扔进监狱。当时的欧洲是资产阶级的天下,对共产主义深恶痛绝,所以李德等共产党员的日子很难过。

身陷囹圄的李德每天都在想着逃出去,28岁那一年,他成功越狱,然后跑到了苏联。苏联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当时被全球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认为是必须要去“取经”的地方,那里的环境对共产党员很友好。

李德到了苏联混得如鱼得水,他去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段军事学习的经历相当于镀金,从这个军校出来的学员,在当时都会被高看一等。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李德加入了共产国际,这个组织是列宁创建的,总部就在苏联的莫斯科。中共和共产国际有很深的关系,中共的建立和十月革命也有直接关系。

1920年,共产国际派出代表来到中国负责帮助成立中共,当时负责接洽的国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从中共创立开始,共产国际对中共的革命运动是提供过很长时间的经费支持的。

1922年,中共派出代表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正式成为一个支部。既然是支部,不可避免要受到指导和干预。

1932年,李德第一次来中国,共产国际给他指派的任务是帮忙营救一对特工。李德这一次中国之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他申请来到中国,共产国际同意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李德进入苏区之后,因为他的身份,立马变成了中共军事委员会的核心之一。

有老红军回忆当时的李德,给出了很公正的评价。其实在初期,李德给红军讲过军事理论,这是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到的。他的专业术语层出不穷,授课很成功。如果他不是和中国革命交缠在一起而是单纯作为一个军事教官那么肯定是称职的。但历史没有如果。

李德是个上过战场的人,只不过是欧洲战场,他的经验局限于欧洲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所学的理论。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实际上是不太了解的,有点教条主义。所以他的指挥走错了方向。

李德刚来中国的时候是满怀雄心壮志的,但个人能力有限。人自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李德那个时候并没有一票决定权,但是博古等人是盲目相信共产国际,所以才会把李德架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博古等人缺乏道路自信可以理解,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更愿意相信共产国际,因为苏联的共产主义革命是走通了的。所以博古一些人就完全照搬了。

李德本人也对自己非常自信,他从一战中走来,从德国走来,从苏联走来,他认为他的能力完全可以领导中国革命。李德的盲目自信和博古等人缺乏道路自信交织在一起就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完全保不住了,留在这里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红军的伤亡惨重,路线错误,继续走下去,也许是一条不归路。

因此周恩来、朱德他们紧急召开遵义会议,会议上,王稼祥头一个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且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在指挥上的重大失误。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设性意见,将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交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手上。从这时候开始,中共和红军终于有了一个能把中国具体国情和共产主义革命融会贯通的领袖。中国革命和红军转危为安,那么李德去了哪里呢?

李德虽然被拿下了军事指挥权,但是他仍然是核心领导层的成员之一,政治局的重要会议,他都有参加。这个阶段,他还是跟着红军走的。

毛泽东同志提出长征后,李德带着妻子萧月华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发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李德刚来到苏区的时候,作为一个西方人,对人很热情,很爱跟人打招呼聊天。男同志当然无所谓,但是李德和一些女同志主动闲聊,女同志接受不了。

因为那时候的女同志虽然接受了很多先进思想,但仍然是含蓄而保守的。这无可厚非,文化不同,不强求。但是李德不理解,后来还是男同志跟他说了内情,他才恍然大悟。

李德来到苏区后追求了一位红军女同志,名叫萧月华。萧月华早年生活艰苦,受到封建压迫,接受革命思想洗礼之后加入了红军队伍。

李德大胆追求萧月华,萧月华一开始是不同意的,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可能有了感情,所以结婚了。萧月华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吃苦耐劳、贤惠的品质,对李德很有耐心,还学会了烤面包。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可是两个人语言不太通,李德对汉语一窍不通,两个人沟通有些困难。李德的性格有点刚强和执拗,渐渐地,两个人之间争吵越来越频繁,感情越来越不好。

李德在反围剿时期接连指挥错误,其实他内心也很懊恼,心理压力很大。但是这种心理压力他没有跟其他同志诉说而是带着坏脾气和萧月华相处,一点小摩擦就吵起来。萧月华厌烦了吵架,要求离婚。

李德和萧月华在婚后相处过程中应该都发觉彼此其实不是自己想找的那个人。李德的脑子里还充满浪漫思想,他喜欢的可能是那种围着爱情团团转的女孩子。萧月华的想法很简单,她更喜欢中国的男同志,踏实上进有包容心。两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想法大不相同,相处久了矛盾越来越尖锐。

对于离婚,想必很多人都清楚,大多是劝和不劝分。同样的,萧月华提出离婚被其他同志知道后,也是好心劝他们和好继续过日子。萧月华听完也就没有坚持离婚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长征路上,萧月华是在休养连,一路上吃了很多苦,李德也吃了很多苦。红军战士们没有一个容易的。李德跟着组织到达了陕甘根据地,也到达了延安。萧月华生下了他们两个的儿子,起名“宁宁”。

生下孩子之后,李德和萧月华被分到了不同的工作地点。萧月华去了中央秘书处,李德去了红军抗日大学担任教官。他们两个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会团聚,孩子就寄养在附近的农民家里。

李德对萧月华比长征之前有了许多耐心,脾气没有之前火爆,而且他学会了做饭。孩子在周末被萧月华带回家的时候,李德会做些饭菜给他们品尝。

李德自从遵义会议之后,思维方式改变了很多。一开始他是不适应突然失去了指挥权的,虽然参加重要会议,但说的话越来越少。他意识到自己的有些观点是不合时宜的。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他在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时候坦然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中国同志比我更了解他们在本国进行革命战争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我没有根据中国的地理形势、中国人特有的作战传统进行指挥。”

李德终于意识到了他是没有把革命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所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他能坦坦荡荡地把这些话讲出来,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他懂得自我反省。

遵义会议之后,他为了找出自己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确认毛泽东同志军事指挥水平,申请去了林彪带领的红一军团。见到林彪之后,他与之讨论起毛泽东同志的战术。

林彪感到头疼,他一方面要指挥作战,一方面还要应对李德,但是依然尽心尽力照顾李德。这段时间,李德深入到基层,他总算搞明白了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是比他高出非常非常多的。至此,他改变了以前的固执己见。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在长征路上,李德对张国焘和毛泽东提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方案,在分析之后,他坚决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北上抗日的决定。

张国焘还欺骗李德说毛泽东他们不是北上抗日而是北上去苏联,李德完全不相信,严厉批评了张国焘而且不允许他在这个时候搞事情。李德在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曾经独断的性格。这一点,其他同志是能看到的,慢慢对李德有了很大的改观。

抵达延安之后,他到红军大学担任军事教官。这个安排更符合李德的特长。他在授课时,理论还是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的,但是军事案例都是拿红军的作战经历举例说明。

李德每次讲完红军在长征时候作战成功的案例时总会由衷地感叹:“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能力让人望尘莫及,我听过他讲课,他是个伟大的人。中国红军同样很伟大!”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李德跟随红军长征和历经无数次战斗之后,他改变了很多很多。刚来到苏区的时候,李德是抱着俯视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和红军的,他认为自己“独步天下”。而且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对中国人普遍有一些歧视。

李德在被拿下指挥权之后,他亲自到第一线感受领悟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领导中共和红军的能力后,他无比敬佩。最终他意识到,中国红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险是令人无比敬佩的,是伟大的。他们没有私心,只是为了国家的存续和民族的生存。

这一点,和他曾经历的一战以及其他国家的战争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当他见识到毛泽东同志将中国国情和革命完美结合让红军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之后,他不得不生出敬佩之心。这是对伟大的人的敬佩和肯定,当李德亲眼见证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他的思想会焕然一新。

所以李德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要一直留在中国,跟随中国革命付出他的所有心血。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可惜很多事过于出乎意料,萧月华和李德的感情时好时坏,而且李德做了一些让萧月华无法接受的事儿。萧月华一气之下跑到了毛泽东同志那里诉苦,毛泽东同志安慰萧月华,“你们性格合不来,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能劝你们离婚,你们自己要想清楚”。

萧月华态度很坚决,提出离婚申请,最终中央同意了。儿子由萧月华抚养,李德负责每个月给抚养费。就这样,他们的婚姻划上了终止符。

离婚后,李德想要回苏联,可能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他问了其他同志,得到的消息是苏联那边在搞肃反,李德此时回去处境不会太好,不如静观其变等待一段时期再从长计议。

李德在静观其变的过程中又娶了一个妻子。可能是又有了一个家让李德有了归属感,他决定要陪伴中国妻子一直生活在这里,不回苏联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然而在1939年八月份,就在抗日战争开始的第二年,李德突然接到了共产国际发过来的电报,让他立刻返回苏联。

共产国际的消息来得很突然没有丝毫征兆,让李德回去任职的期限很仓促。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听说后立马去送行,李德不得不赶紧收拾,他提出要带着妻子一起回苏联,但是到了机场之后,妻子没有护照,没办法上飞机。

李德难过地说:“你等我回来,我一定尽快回来接你。”可惜,李德从这之后,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两个人就此分别,天各一方。

回到共产国际总部后,李德的处境很不好。虽然经过了肃反,但此时的共产国际审核依然严格。他们对李德领导红军和中国革命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大批特批,李德感觉很慌张,他隐隐约约感觉这是一次大清算,而且说不定有可能被当做“敌对分子”处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李德据理力争,他认错,但是实事求是。他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所学到的理论去指导,所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我不是有意的,只是能力不足。”

李德的诚心交代再加上共产国际的多方调查,最终给李德的判断是他是因为个人思想作风问题犯下了指挥上的大错,和路线问题无关。李德松了一口气。

共产国际判断,李德不适合到前线去干指挥工作了,所以让他去出版社工作。李德从这之后,和中国革命、中国红军与共产国际的核心工作就脱了轨。

德国入侵苏联之后,共产国际考虑到李德是个德国人,把他安排到战俘营工作。战俘营里面关着的都是德国士兵,李德的任务是感化和教育这些人,让他们摆脱法西斯思想,重新做人,不再伤害无辜的老百姓。

多年的战斗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学习,再加上在中共那里耳濡目染学会的本领,李德教育德国战俘很出色,很多顽固分子都被他感化了。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德又回到了出版社工作。他把苏联的文艺作品翻译成德语发布出去,在德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他在文艺工作方面表现出色,所以苏联作家协会邀请他加入并且给他颁发了一枚勋章。

等到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苏联的天彻底变了。李德趁机回到了东德,进入了东德作家协会担任第一书记。李德凭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东德混得如鱼得水。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不知道出于何种心理何种原因何种动机,李德居然在东德的官媒报刊上调转枪头对准了他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中国红军和同志们。

他写了所谓的回忆录,在书里污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层。多次发表文章攻击毛泽东和中国。

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有人分析是因为六十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恶化,所以李德才会这样做。如果是这样,李德有没有搞清楚中国是不得已被侵犯了国家主权所以才交恶的呢?

这其中的内情很难搞清楚,李德接触到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接受的思想也很多很多。毕竟李德是1939年就离开了延安,离开了中国革命。他在苏联待了14年,直到斯大林去世。他在苏联加入的共产国际上的军事学院。所以,李德的思维方式可能是有一点“与众不同”“令人费解”。

李德最后的消息是他在1974年于东德去世。李德的思维很难捉摸,他的经历过于丰富,他估计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很多事情。而且性格一直固执,容易钻牛角尖。但随着他的离去,一切尘缘往事,都随风而逝。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秀才读史论公道):遵义会议后,那个曾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去了哪儿?

(浏览 1,00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