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建国后军委副主席省长都找他

盛历史

前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原红25军军长程子华被任命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当时的山西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程子华这个省委书记来拍板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忙碌的程子华的话那就是“日理万机”。

然而,程子华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之下,程子华在到山西后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要寻找一个山西的“货郎担”,而为了找到这个“货郎担”,程子华先后六次派人在山西省内寻找,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曾找到。


程子华
程子华

直到1985年,中央军委要编撰军史,在讲到程子华曾率领红25军进行长征时的历程,又总是绕不开这个山西的私盐贩子。因此,这次派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将搜索范围也扩大了,不止派人到山西寻访,还派人前往河北、河南等地进行寻访。终于,在同志们的努力之下, 那个山西私盐贩子的家人被找到了。

那么,这个山西的私盐贩子是何许人也?他又做了什么事情,可以让程子华惦记了这么久,并且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也要找到他呢?

山西私盐贩子——陈廷贤

这位山西私盐贩子,名叫陈廷贤,1911年11月15日出生于山西晋城(今泽州县)水东乡长阴村,很早的时候,陈廷贤的父母便双双离世了;在他12岁的那年,因正常的生活都很难维持,两个妹妹被活活冻死了。


陈廷贤
陈廷贤

为了不让弟弟跟着他过不安定的生活,也为了可以让弟弟活下去,因此,无奈之下只好将弟弟过继给了一户相对富裕的人家。将弟弟安顿好之后。将弟弟安排妥当之后,陈廷贤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山西运城下井挖盐做苦力,以此谋生。

最初,陈廷贤先是在晋南的运城下井挖盐做了一段时间的苦力,之后又去做了挑担贩盐的货郎,挑着担到与运城一河之隔的黄河南岸,三门峡、卢氏一带,做货郎卖糕点。久而久之,陈廷贤便在卢氏县城落下了脚,常年以肩挑担到十里八乡跑小买卖为生。

由于当时各地军阀都在黄河渡口,而各个隘口又有各地军阀所设的重重关卡,想要顺利通过关卡,就需要缴纳各种名副繁多的“关税”。虽然贩盐的利润挺高的,但是也架不住这层层剥削,简直就如同“雁过拔毛”似的,交完“关税”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赚头了。因此,为了生计,为了可以多赚点钱,更是为了可以养活自己的家庭,陈廷贤经常会在这一带的山里走小路,以此来躲避众多的关卡,渐渐地也就对这一带山中的地形非常熟悉了。

有时候贩盐查的紧的时候,陈廷贤也会做点糕点担着去卖,日子倒也是可以过下去的。

私盐贩子救下红25军3000名战士

1934年12月4日,由中共中央鄂豫皖省委领导的近3000人的红25军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到达豫西卢氏县,并继续西进,实施省委领导所制定的“直奔豫陕边界,开辟革命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红25军长征出发地
红25军长征出发地

但是,此时的红25军正在面对进一步恶化的处境:就在他们北上西征的途中,蒋介石亲自莅临武昌督战,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电令驻扎在开封的19路军第60师的万余名精兵前去对我军进行“堵截”,之后又在12月1日的时候,先于红军抵达了卢氏西南关隘五里川和朱阳关。这两处关隘所处地是红军入陕的必经之路,敌军提前抢占了这两个关隘,并在这一带构筑了工事,不难看出,敌人这是想要以逸待劳,以此来对红军进行堵歼。而在红军身后,敌人的“追剿队”第二支队数万名兵力也已跟踪到了距离红军35公里处的栾川、庙子一带。南有豫西军阀别庭芳部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北则是黄河天险。

眼见前后左右均无路可走,红25军陷入了敌人重兵铁围之中了。面对这样恶劣的形势,红25军的许多同志生出了一种绝望的情绪,主张与敌人硬拼,并默默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红25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等领导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之下,只好一面稳定军心,另一面又在“绞尽脑汁,寻找入陕之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军领导最终决定改变之前定下的路线,另寻一处小路入陕。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程子华便派出了多路侦察队开始联系当地的百姓,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熟悉地形的百姓为红军指路。然而,由于当地的百姓一直都在遭受土匪军阀的蹂躏和洗劫,并且敌人也早做了打算,在当地进行了反动欺骗的宣传,当地的百姓们一听到有“大部队”要来了,便纷纷躲了起来,只留下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在家中。负责找路、侦查的战士只能作罢,没有百姓的支持,这条路很难走通的。


红25军长征路线图
红25军长征路线图

正在军领导苦思冥想寻找出来的时候,12月4日,远距离侦查的手枪团在距离卢氏县城10余公里的横涧乡大干村遇到了一位去青山赶集卖糕点的货郎,他就是陈廷贤。在得知陈廷贤愿意帮红军指路之后,手枪团的侦察兵便将他带回了军部。

陈廷贤来到军部后,程子华亲自和他谈话,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陈廷贤是山西晋城人,而且早年在运城也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两人互相一介绍,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谈话也非常的投机。

1934年12月5日,红25军在陈廷贤的带动下走上了羊肠小道向陕内出发了。在经过了三天三夜,翻山越岭,陈廷贤终于将红军带出了重围,抵达了陕南。在临别时,程子华送给陈廷贤10块大洋,但是被他谢绝了。程子华和吴焕先便写了一张证明字条,盖上大印,之后恭敬地递给了陈廷贤。程子华让他把这张纸条保管好,并郑重地对他说:从现在起,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

口音之误遗憾终身

送别红军之后,陈廷贤就回到了家里。当天,他给红军带路的消息就被民团知晓了,于是,民团的人就把他带走了,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陈廷贤受尽了折磨,但是他始终没有吐露任何的信息,最终,民团的人因为本身就没有什么证据,再加上陈廷贤闭口不谈有关红军的信息,只得把他给放了。

1940年,陈廷贤又再次回到了晋城,这是自他13岁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回来,并娶了当地一位名叫吉桂枝的女子为妻。婚后,陈廷贤带着妻子回到了卢氏县。可惜的是,日军攻陷卢氏后,大肆烧杀,陈廷贤的两件土房连同程子华给他的纸条一同化为了灰烬。由于陈廷贤和妻子均不识字,又不敢让别人看,因此,纸条上到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陈廷贤也并不知道。


陈廷贤雕像.
陈廷贤雕像.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廷贤不再向从前那样,挑着担子十里八乡的贩卖商品了,而是在卢氏县副食品公司找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当回想到程子华他们说过的话之后,陈廷贤曾多次到相关单位讲述自己的情况,并表示要补交党费。

而当大家问起当时路过部队番号、首长名字时,陈廷贤都答不上来。毕竟当时由于保密原则,陈廷贤在带路的时候并没有被程子华告知是哪儿支部队,就连程子华他也只知道是姓程,山西运城人,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正因为如此,工作人员并不相信他所讲的这一切,认为陈廷贤是在美化自己。

事实上,程子华也一直惦记着陈廷贤这位老乡,可是为什么寻找了6次都没有寻到呢?甚至,刘华清也曾亲自到河北省去寻找过,但也是同样的结果,查无此人。这其中的原因是:红25军当时记录时,将陈廷贤所说的“黄河以北陈廷贤”,错误地被记录为“河北人陈廷献”了,由于地名和人名均不正确,自然也就就找不到了。

直到1983年的时候,中央为编撰红25军军史时,才将调查范围扩大到了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确认陈廷贤在河南省卢氏县。

小结

然而,不幸的是,当政府找到陈廷贤时,他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陈廷贤墓碑
陈廷贤墓碑

1984年1月,陈廷贤这位布衣英雄与世长辞了,享年73岁。程子华和刘华清在听闻陈廷贤逝世的消息后,感慨万千,泪流满面。

1996年,卢氏县委、县政府将陈廷贤安葬在了当地党校旁的公墓中,并专门为这位有着红色传奇经历的普通货郎立了一块墓碑,在墓碑上刻有红五星,碑文铭刻着陈廷贤一生的功绩。

(浏览 41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