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两个勿容小觑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始作俑者
说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个最重要的事件。时间为1927年4月12日至4月14日。地点在上海。事件从青帮武装分子冒充工人向上海各处工人纠察队发动袭击开始,国民革命军第26军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解除2000余名工人纠察队的武装。次日,在上海总工会组织的示威游行过程中突遭国民革命军士兵屠杀。最后就是全市搜捕和疯狂屠杀共产党和和革命群众。三天内,即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从这次“打开杀戒”后的一年内,在全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屠杀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的血腥事件,国民党称“清党”。中共党员人数从原来的5.8万人,锐减至不足1.8万,损失幅度高达70%。更令人无法置信的是,国民党党员人数竟从原来121万人锐减至22万人。换言之,在“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口号下,倒在国民党屠刀下的绝大多数竟是曾与共产党在同一战壕的大批基层国民党党员。换言之,“清党”不仅“清”了共产党,也“清”了国民党。
毋庸置疑,“四一二”政变的罪魁祸首是蒋介石。然,还有两人在这次血腥事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总设计师-蔡元培

史海钩沉
或许您未料到,当年在北大“兼容并包”并对“五四”运动坚定支持的蔡元培竟是“四一二”政变积极的支持者和谋划者。1927年3月28日,时任议会主席的蔡元培与国民党右派吴稚晖等在上海召开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反共提案,且将蒋介石将要进行的“清党”定名为“护党救国运动”。蔡还提交了两份报告,罗列了共产党的罪状,为发动“四一二”政变提供了依据,且使其“合法化”。

4月3日至5日,蔡元培还与蒋介石等在上海连续举行秘密会议,策划“清党”的具体实施步骤,且以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一份179人的通缉名单,其中既有陈独秀、林伯渠、瞿秋白、毛泽东、恽代英、周恩来、刘少奇、张国焘、澎湃、邓颖超、蔡和森、方志敏等共产党人,也有沈雁冰、柳亚子、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人士。

史海钩沉

出自蔡元培之手的“通缉名单”

探究蔡元培当年之所以出此之举的原因有三:

首先,“北伐”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出现的一些偏激行为曾令蔡元培深恶痛绝。1927年春,全国农会会员已达900多万人,且试图通过暴力手段去重建农村政权。对此,蔡元培非常担忧。他抨击农民运动“杀人放火,亦固其所”,并认为“共产党的农工运动,是欺骗农工的运动,根本不能替农工谋实在的利益”。
其次,蔡元培与蒋介石的交情并不深。他之所以拥蒋,更多是源于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中和”,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只有这种直接继承了儒家传统中庸之道的三民主义,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才能行之久远。他认为“共产党的太过”,是不适应于中国的。

第三,虽蔡元培早年主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且同情劳工,赞美“劳工神圣”,但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认为共产党搞的那一套将置中国于万劫不复。
然,令蔡元培未料到的是经他策划的这次行动竟成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且这场屠杀迅速蔓延至全国。这血淋淋一幕让蔡元培大惊失色,深感震惊,他怒斥蒋介石:“我们不能随便杀人!…” 并提出了“清党”必须掌握的三个尺度,即抓人前必须事先调查清楚,定罪前必须审问清楚,杀人前必须经过清党委员会决议才能执行。但此时此刻为时已晚,国民党已挥舞着屠刀哪里还听蔡元培的招呼。

目睹这一桩桩血案,他感到无比痛心。他的“良心发现”只是尽全力保护并营救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如有人向他告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朱宜权是共产党。听悉后,立即派人通知朱宜权离开上海。还有韦悫等共产党人也都是在蔡元培帮助下才得以逃走的。1928年8月17日,蔡元培辞去了在南京政府的所有职位,仅保留了一个中央研究院的位置。时,他无奈地告知好友胡适,他不晓得社会这样复杂,他应付不了这样复杂的社会,干不下去了。这次辞职可视为蔡元培从拥蒋到反蒋的分水岭。此后,他的立场逐渐向共产党倾斜。当年共产国际的牛兰夫妇、陈独秀、许德衍、廖承志、丁玲、陈赓等人被捕后,蔡元培都曾全力以赴进行营救。1934年何香凝的女婿、共产党员李少石被捕,1935年瞿秋白被捕,蔡都是积极的营救者。

1940年3月5日,72岁但蔡元培在香港因病去世。

刽子手-白崇禧

史海钩沉

很多人都认为“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亲手策划,亲自指挥的。其实事件发生期间,蒋介石在根本不在上海,他充其量不过是个“运筹帷幄”者。整个事件的具体策划,指挥实施系时任“淞沪戒严司令部”司令白崇禧所为。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与新桂系联手,实现了两广统一。此时桂系头面人物李、白、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率部参加了北伐。蒋介石十分欣赏白崇禧的军事指挥才能,任命他为参谋部次长,代行总司令部参谋长要职。白不辱使命,取得了夺取汀泗桥、武昌城攻坚战等胜利,歼灭直系军阀孙传芳的19万大军。在共产党发动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成果上,兵不血刃地进军大上海。

史海钩沉

白崇禧(时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部次长)

北伐军进入上海后,尽管蒋介石已有“清党”意愿,但考虑到苏俄对北伐的武器和资金的支持和援助,要不要与中共和共产国际彻底翻脸,一时尚下不了决心。然,白崇禧在此时给予蒋介石的反共进谏,帮助蒋介石“痛下了决心”成为了这起事变为虎作伥的始作俑者。蒋日记中“勉强听取了白兄的意见”记载了其这段心路历程。

史海钩沉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1938年徐州)

精明的白崇禧在上任“淞沪戒严司令部”司令后,即与英、美、法、日、意五国领事见面沟通。在确信列强的支持后,即在上海报纸上为“清党”大造舆论。提出的口号有“打倒反对三民主义的反革命分子”、“加强真正的国民党党权”、“打倒篡党篡权的阴谋分子”、“打倒在后方制造混乱的破坏分子”等……

白崇禧还巧妙地借助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青红帮的势力,挑起与中共领导下的上海总工会纠察队的冲突。再借制止“武装工友的冲突”为名,全部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武装。

史海钩沉

商务印书馆-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
4月12日清晨5时,青帮武装冲击总指挥部,双方发生激战

得知4月13日,上海总工会召开抗议群众大会并将举行示威游行的消息后,白崇禧与26军军长周凤岐周密布置了应对方案,并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致使当天上海闸北宝山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惨剧上演。

史海钩沉
工人群众在宝山路游行示威遭到国民革命军第26军士兵射杀(1927年4月13日)

既然杀戒已开,白崇禧就不再有任何顾忌了。4月14日起,以“市政府组织人员中混有共产分子”为借口,下令封闭上海特别临时市政府。各革命的工会组织概被查封,工人集会和罢工概被以“反革命”论罪,凡佩戴上海总工会符号的工人一律拘捕判罪。自事件爆发以来,上海市内每天枪声不断,随处可见枪决共党或人头落地的场面。

史海钩沉

上海的杀人狂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粤、闽、浙、江等及四川的反共分子也纷纷出动。白崇禧的老巢广西亦不落后。李宗仁后来回忆到,当时的在广西的国民党“左倾”省委委员和各级党部的共产党员都被枪杀,他的一个表弟是共产党员,也掉了脑袋。

“白色恐怖”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法国。因波旁王室旗帜是缀有百合花的白旗,故波旁王室施行的恐怖事件,在白旗飘扬的情况下发生的恐怖杀戮行为一开始就被称为“白色恐怖”。然,中国“白色恐怖”这个词却是从“四一二”政变爆发时开始流行起来的。中国的这个“白色恐怖”与哪家旗帜无关,而是与白崇禧的姓“白”有关。无独有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苏联莫斯科举行了百万人大游行抗议国民党屠杀工农革命群众,且标语中“白色恐怖”的那个“白”字显得异常醒目,值得注意的是“白”字下面特地注明是白崇禧。他的军队也被叫作了“白军”。
1949年,白崇禧在大陆输光了桂系老本后,未听从李宗仁的劝告去了台湾。然,因蒋记恨被桂系“逼宫下野”的私仇,白到了台湾后一直不受待见,余生郁郁而终。1966年12月1日,73岁的白崇禧口吐白沫在家中暴毙。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争议将删除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心若沉浮 安之若素):史海钩沉

(浏览 28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