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1961年,北京中南海毛主席住处,传出了一阵争执的声音,仔细一听,声音的主人原来是毛主席和周总理。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的争执越来越激烈,俩人都十分激动。就在这时,毛主席反问了周总理一番,而顿时,周总理便哑口无言。那么,周总理毛主席因何出现了争执?毛主席又反问了什么?这一切还要回到上世纪60年代才能了解。

1961年,新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情况,史书有如下记载:“1960年粮食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领导纷纷带头,减少自己的粮食定额,希望能通过节约粮食的方式,与全国人民共同渡过此次难关。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当时,毛主席将自己粮食定额,缩减了为每月26斤,同时,毛主席还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即“不吃肉、不吃单、吃粮不超过定量”。

至于其他中央领导人的粮食定额,与毛主席的粮食定额大差不差,朱老总的粮食定额也是缩减至26斤,周总理则要少两斤,定了24斤。

这一情况传到各单位党支部和党小组后,大家都一致认为,领袖们的粮食定额都偏低了,起码也应该和绝大多数男性干部们一样,定在28斤。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但是,毛主席等一众领导人都表示,这就足够了。当各单位工作人员知晓了毛主席等人的回复后,都感叹万分。

其实对于毛主席等领导人来说,降低粮食定额,甚至粮食定额偏低都不算什么,因为一直以来,毛主席他们都秉持着一个理念:与人民同甘共苦

比如在抗战时期,由于日寇的野蛮进攻,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再加上频繁的水旱虫灾,根据地财源不丰等方面的原因,根据地经济严重困难,困难到边区军民没有油吃,没有纸用,没有鞋穿,没有被盖的地步。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为了战胜这暂时的经济困难,粉碎敌人对我边区军民的围剿,毛主席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主席的号召下,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从普通群众到机关干部,都动起手来开荒种地。

毛主席也不例外,大家都劝说:主席工作忙,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参加劳动生产了。但对此,毛主席坚决反对:“这怎么行?大生产是党中央号召的,我应该和同志们一样,参加劳动生产啊!”

于是,大家只好给毛主席划分了一块荒地,毛主席就在那块地里,种植了辣椒、豆角、南瓜等农作物,抽空就去浇水施肥,把菜种得水灵灵的。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1943年,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种地

除了毛主席外,周总理、朱老总等也都参加到了生产第一线。为解决边区人民群众“穿”的问题,周总理不顾工作繁忙,积极参与纺织。当时周总理的右手其实是有伤的,纺线无疑会加重右手伤情,但他仍坚持带头防线。

而每当有人关心起周总理的右手时,周总理总是会不在意地说:“我这只手已经劳动成习惯了,疼痛一会儿就过去了。”在周总理看来,劳动是最愉快的事。

周总理摇着纺车,一边劳动,一边孜孜不倦地向纺织技术好的同志学习,专研纺线技术。而在周总理一步步系统的努力实践下,他不仅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纺线的技巧,还总结了经验指导大家,提高了纺线效率。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后来,边区政府举行了纺线比赛大会,周总理还在此次竞赛中,被评为纺线英雄。尽管当时周总理一再表示,自己纺的线的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英雄”的标准,但全体同志都认为他获得这个评价是实至名归。

在广大军民的艰苦奋斗下,最终边区政府和人民,成功克服了经济困难,不但如此,还有力地密切了军民之间的关系。

在抗日困难时期,毛主席等领导人,与根据地群众,一起克服困难,还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类似的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事还有很多。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正因如此,现在在三年困难时期,降低粮食定额,同甘共苦不算什么,对毛主席他们说这就与吃饭喝水一样稀疏平常

在领袖们的带动下,整个中南海都勒紧了裤腰带。粮食定额降低了,吃不饱的饥饿感,以及营养不足的现象,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

为了尽可能地增加一些营养,起码让人有饱腹的感觉,食堂的师傅们想了一些办法:尽可能的采集一切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和粮食掺和在一起吃。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榆树

在中南海,尤其是沿着中南海的外墙,有不少的榆树,因为榆树籽长得很像古钱,所以也被人称为“榆钱儿”。

“榆钱儿”这玩意儿在嫩的时候,是可以食用的,因此当时师傅们就去采摘嫩榆钱儿,把它和在面里,使使蒸出的馒头个大一些,同是二两面的馒头,却能在胃里多占一点的空间。

很快,野生的东西就被摘光了,于是大家就弄些野菜来种,比较普遍的是一种俗称“扫帚菜”的植物。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扫帚菜

这种野菜特别地好生长,路边或者犄角旮旯,即便是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得很茂盛。扫帚菜叶拌上玉米面或白面,放在笼屉里蒸熟了也不难吃。可即便是这样,饱腹感还是不够,也没有营养。

但毛主席从没抱怨过,实际上,在这一年中,毛主席曾有过一星期不吃米饭,7个月都不吃肉的记录。而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主席得了浮肿病。

这种病非常奇怪,从外表看上去,这个人根本没什么问题,可是一旦在他们身上按一按,就会发现,按出的那个坑,久久无法恢复。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为了给毛主席补充营养,中南海的师傅们费尽了心思,他们自掏腰包,去买了一只老母鸡,处理好后就炖汤。炖好汤之后,师傅们就把油沫子全部撇掉,再加些青菜,伪装成普通菜汤的样子,送去给毛主席。

虽然看不出来是母鸡汤,但是毛主席一尝味道,就尝出来了,他立马就放下碗筷,让师傅们把汤撤下去分了喝了,并说:“我不吃肉,我有米饭、青菜,有油有盐就可以了。”

于是,师傅们还是没能为毛主席补充营养,主席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自己劝不动主席,便将这一消息告诉给了周总理,希望周总理能劝劝毛主席。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这件事让周总理十分重视,他便在一天中午,来到了毛主席住处。此时毛主席正在吃午饭,看到周总理来了,高兴地招呼他来一起吃饭。

周总理谢过毛主席的邀请,随即往桌子上看,引入眼帘的是两小碟素菜,外加一点咸菜,还有小半碗米饭。周总理坐下之后,毛主席马上就让人拿来了一个碗,盛了一碗米饭给周总理。

周总理夹了一筷子咸菜放在碗里,看着主席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他再也忍不了了,关切地劝主席多少要吃一点肉。毛主席一听这话,放下了筷子,有些生气地问周总理,是不是有人和他“打小报告”了,紧接着表示他就是不吃肉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毛主席这倔脾气,让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也忍不住生气:“你吃一点肉不会把全中国都给吃倒,你身体健康,才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但毛主席仍不肯吃,他反驳道:“我身体很健康,暂时不会垮,就算我倒下了,不是还有你们大家集思广益嘛?”

周总理见毛主席还是不听劝,便用古代的一些历史故事,来举例说明,人们在困难的时候,更需要毛主席这样的人民领袖,希望以此来让毛主席改变心意,吃一些肉,补充些营养。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但不管说什么都说不动毛主席,主席坚持不吃肉,周总理也不停在劝,整个中南海几乎都是他们“争执”的声音了。

而就在这时,毛主席突然反问周总理:“恩来,你也很长时间都没有吃肉了,身体状况不够理想,你劝我吃肉,你自己吃了吗?

听了毛主席说的这一番话,周总理瞬间就哑口无言了。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确实,周总理也很久没吃肉了,而且别说肉了,稻米饭他也很少吃,一次师傅劝他不要吃粗粮了,周总理还反驳说:“不,我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不会忘记人民哪!”

另外,周总理报的粮食定额只有24斤,可以说,日子过得比毛主席还艰苦,这么看来,周总理确实没法劝毛主席多吃点肉。

到最后,谈话不了了之,周总理也只好“铩羽而归”。

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或许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会因为去吃肉的问题而发生争执,但这就是在当年那个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之间会发生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毛主席也好,还是周总理也好,他们是一样心系人民群众,看到人民受苦,他们就会难过,并自发地与群众同甘共苦,所以“吃肉”会变成一个问题,所以他们会因为这个问题而“争执”。

这就是伟人,这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远以人民为主,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冰封历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冷冻的历史):1961年周总理劝说毛主席,毛主席一番反问,令周总理哑口无言

(浏览 14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