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将军 –记陈赓大将的辉煌一生

陈赓,生于1903227日,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我军功勋卓越的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初创者。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忠义诚正立品德

陈赓出身将门,其曾祖父陈翼琼是湘军将领,血脉里注入了忠诚和尚武精神。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道德品质是人立于世间的最硬核底牌。陈赓始终把对祖国的忠诚、对战友的仁义、对自己的从严要求作为行动准则,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得到人们一致认可称赞。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陈赓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在与军阀战斗中,他将蒋介石救出鬼门关。长征途中,周恩来在草地上命悬一线,陈赓将周恩来救出病魔之口。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一起东征、北伐、抗日的黄埔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了敌手。尤其在解放战争中,陈赓指挥所部在战场与国民党部队较量。但胜利后,每有同学俘虏,陈赓就会去看望;每有同学被打死,他也会去寻找,给同学起个坟,立个碑!陈赓特别喜欢孩子,经常把烈士子女和父母在外地不便照看的孩子带到家里照看,而且喜欢用胡子扎孩子,因此得了个外号叫“胡子爸爸”。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领衔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由于学院住房紧张,陈赓带头把好房子让给专家教授,自己则住小平房,仅三间小屋,每间8平方米。彭德怀看望陈赓时,见到住房连称:“你还是老作风。”后来陈赓到北京工作,他叮嘱说,住房不要大,方便工作就行。坚持要了一套连中将级别标准也不够的住房。在那里,陈赓一直住到去世,对此他从不计较。他常对孩子说:“这已经很不错了。我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已经是很幸运的了。”陈赓的实际行动对子女产生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文字传世立实言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能留下什么?留下的是高尚的道德、历史的功绩和文字记录。写文章、日记对于记录战斗情况,总结经验,增长才干,珍惜时光,珍藏记忆有很重要的作用。陈赓在战争时代就坚持写日记,每次出去打仗,爱人傅涯就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出去打仗了就记日记,回来以后就交一本,爱人一直保存得特别好。1961年陈赓逝世后,爱人傅涯抽空整理了陈赓的日记和文字材料,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些日记本,有的是拿军布,特粗的那种麻布包的皮,都是不许别人随便动的。“文革”时候,傅涯最担心的也是这些东西,所以当时一让她去干校,她首先是把这些东西安置好才放心走。后来也对和陈赓一起参加战斗的战友同志进行了采访,经过一起整理,1982年,《陈赓日记》出版,2003年,又得以再版。19379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陈赓在日记中写道:“红军永远是红军……我们始终为了共产党的光荣而奋斗。现在虽然是民族革命的阶段,但一切努力牺牲都是为了将来社会主义的胜利。”

《陈赓日记》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当时战争情况,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当好压舱石,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舍身为国立奇功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陈赓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战友,依靠群众,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骄人功勋。

陈赓13岁开始军旅生涯,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可谓九死一生,伤痕累累。在南昌起义中左腿三处中弹,膝盖处的筋断了,胫骨、腓骨被打折,不能行动。在1932年秋的新集(今新县)胡山寨战斗中,右腿膝盖处负重伤。抗日战争时期,他率兵坚持敌后作战,屡予日军以重创,恼羞成怒的日军部队,竟在军车头上都写着“专打386旅”的标语以泄愤。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指挥若定,他的对手,大多是黄埔时期的同窗,然而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却把一个个将军级的黄埔同学拉下马。抗法援越,他指挥越军展开“边界战役”,改变了整个越北地区的敌我态势,一举打开了中越国际交通线。抗美援朝中,他推广的坑道作战,使志愿军的上甘岭守卫作战,变成了世界战争防御作战中的一次经典性战役。创建“哈军工”,打造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的黄埔军校,并为中国研制导弹和火箭事业呕心沥血。

在父亲的影响下,陈赓大将的5个子女也全部选择了从军。儿子陈知建说:“从父亲那一代起,整个陈氏家族,除了四叔病死在湘军中,其他人全都是共产党员!要我说,这就是我们陈家的家风——尚武!我们家,已经和共产党焊在一起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八路军研究会):楷模将军 –记陈赓大将的辉煌一生

(浏览 86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