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记八路军军工部十八英雄(中)

(作者:王志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军工部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这其中有八路军军工部于1943年7月下旬,评选出的十八名劳动英雄。

?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英雄群像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
“?

甄荣典(一所一分厂车工

1916年出生于河北唐县,家境贫困,16岁给地主当雇工,17岁离家到铁路做苦工。1940年入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接受党组织安排到军工部黄崖洞兵工厂当学徒。

在工作面前,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样样走在前头。很快他就掌握了生产技术。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抗战时期的“炮弹大王”甄荣典

车炮弹外圆是又累又难的活,不少人顶不住了,甄荣典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如果换人,就得从头学习生产技术,那要误多少工。能少误工,就能多生产一发炮弹,前方就能多消灭几个敌人,我们的战士就会少流血。”

他为了多造炮弹,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厚得连筷子也拿不稳。他人累瘦了,但精力仍十分旺盛,生产纪录从日产炮弹40余发,上升到480发。

他光荣地被赞誉为“炮弹大王”,成为边区政府号召全边区人民学习的榜样。

他不仅是劳动模范,还具有组织才能,他鼓励年轻人:“比技术你们虽比不过师傅,但比力气年轻人就应该走在师傅的前头。自古只听说出状元徒弟,没听说出状元师傅的。”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的甄荣典在作报告

他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将生产搞得突飞猛进,产量节节上升,有力地支援了前方。??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被授予“新劳动者旗手”“一等劳动英雄”,荣获“英雄本色”锦旗。

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甄荣典以其杰出的贡献入选《永远的丰碑》。2000年3月5日辞世。

#
“?杨鸿章(一所一分厂车工)

1917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和姐姐靠纺线织布养活他们弟兄四人,全家只供他一个人读了几年私塾。十几岁时跟大哥到保定、徐水、天津一带当学徒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在村里参加了抗日游击小组,负责联络、通讯工作。1938年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入党。同年党组织选派他途经新疆去苏联学飞机驾驶,是八路军筹建空军先期人员之一。

由于红军西路军的失败,去往苏联的通道受阻,他被改派到山西黎城,成为八路军太行山军工部先期人员,学习车工,很快成为军工生产的骨干。

??? 1940年10月下旬,日本鬼子大举进攻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命令兵工厂要马上转移撤退,工人们有秩序地埋藏机器做到“坚壁清野”。

路上杨鸿章肩扛着一个沉重的包裹,里面包着机器的主要零件、工具和一小包锋钢刀具。一天夜间队伍过漳河,波浪翻滚,河水咆哮,却没有船只摆渡。上级命令涉水过河,除了粮食外所有的行李全部扔掉。

杨鸿章毫不犹豫地扔掉自己的行李,但那个沉重的包裹说啥也舍不得扔:“我们返回工厂还要用,没有这些东西,怎么造枪炮打鬼子?这是我们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敌占区搞来的,工厂是不能背,如能背,我把工厂也要背走。”这番话说得一位工友把扔掉的工具包又捡了回来。

他们几渡漳河,碾转在太行山区。既要行军,还要和日军战斗,整整转战了一个月,才又重返黄崖洞。

恢复生产的工作开始了,上山背石头,别人一天背3趟,他背5趟。别人背60多斤,他背100多斤。上山抬木料,别人两人抬一根,他一人扛一根。衣服磨破,顾不上补,鞋子踢飞了,来不及釘,肩膀压肿了,他一声不吭。

18天他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生饭。工房一天比一天高,杨鸿章却一天比一天瘦。

第19天,工厂复工了,俱乐部演起工友们自编自演的秧歌、落子、京戏、魔术,而喜好戏曲的杨鸿章却钻进工房,干起活来。

生产炮弹最吃力的工种是水车动力(有时人绞)车工,他一干就是多年。他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自制和改进刀具,每次搞生产竞赛他都是数一数二的。他生产的数量增加了,工具和材料消耗却大幅度降低了。

他的这些先进事迹,曾多次写进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写的太行军工部的英雄传记。

杨鸿章和甄荣典两人合干一部车床,两班轮着干。吃饭轮换着,睡觉互相推让,为的是机器不停地转动。他们不断革新工艺,不断改进操作,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刷新记录。

1942年春天边区召开劳动英雄大会,他俩都被推选上了。杨鸿章让甄荣典去、甄荣典让杨鸿章去,大家说,你俩都去!

杨鸿章说:“都去,我们的机床就停转了,我们为的是抗日打鬼子,不能为戴光荣花而误了生产。还是让老甄去吧,我保证把他的工作承担下来,一个人顶两个人干!”领导同意了杨鸿章的意见,由甄荣典出席了边区召开的英模大会。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1946年,杨鸿章(后排右2)和战友们

抗战胜利后,又经历三年解放战争,期间杨鸿章担任工长、指导员、党总支委员。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上级组织选派杨鸿章以军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接收天津工商界的工作,离开了奋战了8年的八路军太行山军工部。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的杨鸿章

1952年组织上调杨鸿章到北京钢铁研究院前身重工业部钢铁研究所工作,并在北京公安大学进修学习两年。在钢铁研究总院期间先后担任保卫科长、机修厂厂长、机动处处长、河南淮阳干校校长、院办主任等职。1981病逝于北京,享年65岁。

#
“ 教逢春(炮弹厂火工技师)

山西省洪洞县人,生于1906年。他家是爆竹生产的火药世家,祖輩以做鞭炮焰火为生,他从小就学会了黑火药制造的传统技术。

1938年跟随叔父全家参加县抗日游击队制作手榴弹,次年调往柳沟铁厂任制药技术员,后又调往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任火工技师。

抗战初期全家参加修械所生产手榴弹使用的黑色炸药。之后专门从事发火药的研制与批量生产,在火工品的试验中,他的两位叔叔和他的妻子先后牺牲于爆炸事故,他唯一的儿子也被废弹炸死,他自己在试验中也多次受伤。

但为了摸索火药生产的规律,他毫不退缩,冒着生命危险,苦心钻研,收集拆卸国内外各种炮弹进行研究,掌握了各种弹类的结构与性能。

他勇于钻研,成为军工部制造雷管、底火、引信等火工品的技术能手,被誉为“火工品的外科医生”。

1939年底,柳沟铁厂已能大批生产手榴弹,但这一时期生产的手榴弹瞎火多,爆炸力弱,有时只能炸成两半。

1940年5月,开始研究改进,经改进后的手榴弹质量大大提高,深受部队的欢迎。从1940年6月开始,除10月因敌人“扫荡”停产外,下半年生产了71985颗手榴弹。柳沟铁厂由此取得手榴弹和地雷大批量生产的经验,为开展群众性的爆破运动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1941年11月,根据军工部的指示,柳沟铁厂派出部分干部和技术工人到太行各军分区组建炸弹厂,使每个军分区都能按统一的规格和质量要求生产。

与此同时,军工部还在根据地给太行各县武委会主任、民兵队长讲述地雷制造和爆破知识,开展“人人会造雷,家家有地雷”的爆破运动,柳沟铁厂制造雷管供应群众。

为了探索火药生产的规律,逢教春在历次战斗中搜集了国内外各种炮弹,冒着生命危险,拆卸、解剖,留作样品,并放入自己特制的小箱内随身携带,形影不离。

哪里有技术难关,他就到哪里去,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他终于掌握了各种弹类的结构与性能。1943年教逢春被授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劳动英雄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大多为配有美国汽车的快速纵队,我军则多为步兵和少数骑兵,形势严峻。军工部以教逢春为主研究出在82迫击炮弹翅上加药包的办法,增大射程。加一个药包可使射程提高50米。这个办法在歼灭敌人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教逢春是一位黑火药权威,在手榴弹、雷管、子弹底火、炮弹引信等火工技术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在建设发展兵工事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与同事集体编著了《炮弹》一书,系统总结了炮弹制造经验。

教逢春在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中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患职业肺病,医治无效,于1948年不幸病逝。

#
“ 石成玉(火工技师)

1904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兼做铁匠,由于家乡闹水灾,在他15岁那年全家逃荒到了邢台县申家庄落户。8岁时他就跟父亲打铁,早早便掌握了一手打铁的本领。

1937年“七七”事変之后,日本鬼子侵占了他的家乡,他亲眼看到了强盗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的罪行,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他想到城南七里河有国民党军队撤退时丢在河里的手榴弹,就捞了上来。他发挥小炉匠的特长,把失效的手榴弹拆开弄清了结构,又跟兄弟们凑了3块钱,买丝线、黑火药等,琢磨着修理手榴弹。

他打鬼子心切,在一个傍晚,就带了几颗手榴弹冒雨跑到五里铺,对开来的日本鬼子兵车扔了出去,当下死伤不少鬼子。之后,他一有时间就“修旧利废”,鼓捣手榴弹。

1938年初他正式干起了修理手榴弹的生意。一天,有人领来八路军买手榴弹,从此石成玉就专门为八路军修理运送手榴弹。

八路军用上了他的手榴弹,他的任务就繁重了。于是他避开敌人耳目,搭起一间土屋,白天不能干,晚上掌灯遮窗修手榴弹,一夜可装修十几颗。为了满足需要,他就动员妻子马玉金和四弟都来参加,一夜能装修50来颗。

不久,“皇协军”暗地向日本鬼子告密,日本鬼子抄了他的家(他刚好不在家),打伤了他妻子,抓走了他四弟,并扬言:“抓住石成玉就地正法!”接着鬼子又“扫荡”了申家庄村,惨无人道地杀害无辜村民55人。石成玉毅然投奔了八路军。

1938年4月,他到了辽县(今左权县)的129师修械所,不久他将家里另外6人也接来。当时的129师修械所还没有正式成立,他在下庄先遣支队供给处报到时,接受了领导要筹建手榴弹厂的委托。

他召集了有特长的16个人,办起了手榴弹厂,造出了杀伤力能满足战术要求的手榴弹。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部队对武器也有了新的要求。石成玉做成了地雷、滚雷、拉雷、电雷、挖开也能炸的地雷和车过才炸的地雷。1939年底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八路军柳沟兵工厂任技师。

1941年以后,日本鬼子的“扫荡”更加疯狂,战场大部分是在山地,山高坡陡,手榴弹扔出去不等落地在空中就爆炸了,杀伤不了敌人。左权副参谋长非常焦急,要求能有一种新式武器来完成山地作战任务,于是他亲自找到石成玉,指示他研究一种用麻绳代替木柄的手榴弹,故称“麻尾弹”,为的是扔得远,落地炸。

任务十分紧迫,石成玉马上找工友们共同研究,设计草图,讨论构造和装置。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了极大的难题:白生铁套不动丝扣。石成玉反复试验,着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就是研究如何在白口铁上套丝扣,最后用了7天7夜的工夫,终于找到了在白口铁里灌铜的办法,成功地制造出了“麻尾弹”。

首长一听说麻尾弹做了出来,非常高兴,当即提出这个月就要500个。后来,在1941年11月爆发的震惊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中,麻尾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麻尾弹之父”、军工英雄石成玉研制的麻尾弹图形

1943年,他的妻子在一次爆炸事故中遇难,不久跟他一起投弃革命的二弟也在一次拆卸伪军手榴弹时牺牲,石成玉自己则被炮弹震得终生耳聋,左手也在拆卸敌人炸弹时被炸残,身上多处受伤,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反而使他斗志更高、干劲更足。石成玉一家三代人都投身于兵工事业,他就是太行山上的“吴运铎”。

1944年10月,他调到武乡手榴弹厂。这时我军正以百倍的信心开始大反攻,争取两年之内消灭日本侵略者。战场上急需一种烟幕弹和指南针。

石成玉又用雄黄和臭油制成了烟幕弹,用磁铁制成了指南针。这些武器和仪器都及时地用在我军反攻的战场上,他又立了功。

石成玉于1962年离休,1982年辞世。

#
“ 刘贵福(四所副所长)

1907年生于山东省宁津县,自幼家贫,1924年冬进入冯玉祥在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修械所做学徒,学习枪械修理、制造,很快就出师成为工匠。

当时军阀割据混战不断,他辗转多个兵工厂,虽有一身好手艺,仍在旧军阀部队中受尽把头的排挤、欺压。

1937年8月,他和16名工友受中共的感召投奔了八路军,一路上刘贵福和工友们受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和供给部长兼兵站站长杨立三的接见,并有幸见到了朱德总司令。他们于1937年12月到达延安柳树店兵工厂。

由于经历了漫漫长征路和无数次生死攸关的战役,此时的八路军兵工厂设备更加简陋,大量的工作以手工操作为主,主要原材料则是铁路道轨和废旧钢铁。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和工友们没有被困难吓倒,钻研出很多土方法,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修好轻、重机枪100多挺。1938年3月任枪械修造部负责人。

面对日寇轰炸延安、军民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严峻形势,刘贵福带领工友们在无图纸、缺材料、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将马克沁机枪改造成了连发性能好、枪架稳定、转动灵活的高射机枪,为保卫延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底,他和工友们凭着他们多年造枪的经验,对比着各式步枪的优劣,设计出步、马枪结合,加折叠式三棱刺刀的新型步枪——“无名氏马步枪”。该枪轻便、灵活机动、性能精良,非常适合八路军深入敌后对日寇开展游击战、运动战的特点。

毛泽东主席高兴地称赞:“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枪造得很好嘛,也很漂亮啊!要创造条件多生产,狠狠打击日寇!”刘贵福作为主要设计者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毛主席为其题词:“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从此我国有了“劳动英雄”的称号,刘贵福也成了第一批“劳动英雄”代表。他于1939年4月在延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刘贵福等又在原马步枪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1940年7月,新研制的枪送到八路军总部汇报,受到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的肯定和赞扬。因为正好赶上8月1日,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军工部各厂统一成批生产,从此我军有了最早的制式步枪。

在战争年代他还曾担任过军工部四所副所长,军工部三厂厂长,华北兵工局第二工具厂厂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兵工厂厂长、一二一厂厂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七局主任工程师。主持了我国第一代火炮等制式兵器的定型和地方兵工厂的创建等工作。1966年9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出席群英会的各路英雄进入会场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本栏目发表介绍中共优秀党员真实事迹的文章。欢迎赐稿。邮箱LLH@lelaohui.com

?
——记八路军军工部十八英雄(上)
——记八路军军工部十八英雄(中)
——记八路军军工部十八英雄(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乐老汇):纪念册┃英雄太行 巍巍丰碑

(浏览 67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