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英/烈
传/承/精/神
致敬先烈
国庆节前,我们先后来到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英雄连纪念园,泗阳县烈士陵园、新四军独立旅(后发展为38军的一部分)纪念园、程道口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淮安市清晏园里朱(朱慕萍烈士)园,缅怀先烈。参加了淮安市档案馆的红色资料捐赠仪式,很受教育,感受颇多。
我们还到高邮,参观了1945年12月26日,我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胜利纪念馆和受降遗址。
高邮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的一场战役。
高邮受降仪式是新四军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受降仪式,也是日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投降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受降仪式。
同行的朱教授(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英雄团长朱慕萍烈士之子)和泗阳赵殿祥(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独立旅分会副会长、泗阳县老科协家庭农场分会会长。父亲是抗战老兵。)向我们介绍了几位普普通通的老乡“让烈士有安息的地方,让英魂早日回归故乡”的动人事迹。
(一)“中国好人”退伍老兵程兴国
2001年,从邮电工作岗位退休回到家乡三庄乡毕滩村定居的程兴国老人,发现1941年“程道口战役”和1944年“林宫渡战斗”中牺牲的530多名烈士墓,没有纪念碑,且无人守护,即将消失。
程老不顾年高体弱,暗下决心,修建抗日烈士墓,让烈士有个安息的地方。他带头发动村民无偿拿出15亩土地作为陵园建设用地,同时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530余名烈士树碑立传建陵。
20年如一日,甘当烈士陵园的义务守墓人和讲解员,为社会各界义务讲解2100余次。
20年如一日,自费先后赴宿迁、涟水、沭阳、灌云等地,走访200余人,寻访程道口战役烈士线索1500多条,调研、搜集、整理出《陈毅军长在我家》等著作,引起省内外较大反响。
20年如一日,有着54年党龄的程兴国退而不休,拿出自己全部的退休金“让烈士有个安息的地方。”
曾经参加“林宫渡战斗”的老兵张天云,面对修复好的无名烈士墓,深深地鞠了一躬,悼念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牺牲的战友们。他说:“战友们能安息,多亏了程兴国。”
程兴国老人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奖。入选“2019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
(二)宿迁大姐郝春霞帮200余名烈士“寻家”
“爷爷,郝大姐帮我们找到您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今年46岁的郝春霞(泗阳县爱园镇居民)已经累计为200余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2023年4月的一天,郝春霞偶然看到了一则发布在微信群里的烈士寻亲的信息。为了帮忙寻人,她陆续前往宿北大战纪念馆、宿北大战遗址公园等地,了解那段历史。“看着刻在英烈墙上的烈士名字,我心里很难过,他们都是一个个生命!”郝春霞说,从那一刻起,她决定要为烈士寻亲。
此后,郝春霞开始四处搜集烈士的资料,自己找不到,就到处询问那些了解这方面资料的人,还自费购买了很多关于宿北大战的资料,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些重要线索。
“其实在真正行动之前,我也不知道从何做起,但是找得多了,便逐渐掌握了方法。”郝春霞说,她会通过网络、电话、熟人等多种渠道,寻找烈士亲属的联系方式,将烈士的安葬处告诉他们。
2023年11月,郝春霞联系上了远在600多公里外陈德茂烈士的亲人。
今年清明,58岁的陈建红带着家人从永康市出发,辗转六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墓前。他捧着爷爷陈德茂烈士的照片,一步步地走向爷爷的安葬处,看着父亲去世前念叨过无数遍的名字,陈建红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情感,跪地恸哭。
陈德茂1919年出生,1940年加入新四军,1946年在宿北大战中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7岁。
陈建红将鲜花放在墓碑前,随后他又拿出一个袋子,手捧一些墓碑附近的泥土。“我终于能带爷爷回家了。”
郝春霞说,她会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这场“接力”,为更多的烈士找到家,让英魂早归故里。
这次我们瞻仰程道口战役烈士陵园时,小郝还讲埋葬在这里的欧新民烈士是新四军独立旅某连指导员,山东历城人。泗阳为了纪念他,把他牺牲的村改为新民村。但至今未找到其家人,希望大家能帮助寻找,让烈士魂归故里,家人安心!
泗阳烈士陵园内原淮海区党委书记金明雕像
(三)父辈的光荣不是后代的虚荣。
同行朱会民教授的父亲是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英雄团长朱慕萍烈士。
朱慕萍烈士1932年在涟水中学由团转党,曾在上海、苏州等地做地下工作,但由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出狱后回到家乡。在力所能及的为党做好组织宣传群众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党的组织。
抗战爆发后,朱慕萍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并先后担任淮河大队8团3营营长、新四军独立旅参谋、涟水县游击大队长。1942年5月起任八路军涟水独立团副团长,为打破敌伪封锁,维护淮海、盐阜间的交通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中,朱慕萍烈士先后担任了灌东独立团团长、淮海第1支队参谋长、灌云县长,兼解放军灌云县独立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0军270团团长。
1949年3月奉命率部参加渡江战役,4月初在攻占安徽马鞍山市西梁山的任务中,到担任主攻作战的3营阵地亲自指挥,不幸英勇牺牲。
朱教授退休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家人积极搜集整理父亲英雄事迹的同时,努力寻找西梁山战斗中和父亲一起牺牲无名烈士的英名。
为了寻找烈士的名字,朱会民翻阅了江苏地区的大量县志,自费寻找拜访诸多的烈士纪念馆、革命纪念馆,最终西梁山战斗中留下姓名的烈士从原来的30多名增加到如今的140多名。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朱会民还请篆刻家给牺牲的西梁山革命烈士篆刻印章,对于那些没有留名、没有图像的,则刻下一枚“无名烈士章”,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
朱教授深情的地说到:“父辈的光荣不是后代的虚荣,我们就是要做让先烈安息,让英魂回家实实在在的好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江苏省泗阳县大元村,6座无名烈士墓依山而立。从1941年起,村民姜维一家几代人接力守墓83年……。
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是因为“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教员讲;“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拥护革命的群众。”
姜维老人讲得好“只要有人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朱教授告诉我:“身为老红军的母亲郑率芬晚年曾多次讲过,西梁山战斗牺牲的烈士,许多是你父亲从淮海地区带出来“子弟兵”,他们南征北战,牺牲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征途上,我们应该为他们找到回家的路,让英魂早日回归故里。”
朱会民教授、赵殿祥会长、姜维、程兴国老人和郝春霞女士等人身体力行,让烈士有安息的地方,让英魂早日回归故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38军军魂):让烈士有安息的地方,让英魂早日回归故乡(穆志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