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记忆:贵州解放75周年专题
毕节地区的接管及剿匪斗争
1949年9月,西进支队三大队随二野五兵团进军贵州。在进军途中的湖南邵阳会议上,确定组成贵州省毕节地委,赵欲樵任地委书记、孟子明任专员,侯国祥任毕节军分区司令员。毕节地委先组织黔西、大定、金沙、织金4个县的领导班子,其他各县根据形势发展再定。
一
三大队前往毕节接管时,这个地区的敌情是:国民党第八兵团二七一师分布在水城、织金、纳雍,约4000余人;新编独立第四师在威宁、赫章,约3000人;从重庆溃逃到金沙、大定之间瓢儿井一带的国民党川东残部,约1000人;国民党保八团在金沙,六七百人;大定、毕节为国民党地方保警队和国民党党政机关所控制。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随主力部队前进,接管解放的县城,确保清(镇)毕(节)公路畅通;筹备粮秣,供应部队所需。贵阳解放不久,二野五兵团十六军、十八军继续西进,经毕节地区参加成都会战。黔西、大定之敌闻风逃窜,两县城相继解放。
毕节地委赵欲樵、孟子明、侯国祥3人乘杨勇司令员的车子先到黔西,地委其他同志和各县班子成员步行,渡船过鸭池河随后到达。我们先让黔西县委卢绍善(县委书记兼县长)等人进入黔西,进行接管工作。金沙县委李旭华(县委书记兼县长),织金县委吕栋(县委书记)、李庆宸(县长)等两县的班子,暂留黔西,待机进入接管地区。
11月28日,十六军四十七师在进军四川途中,顺利解放了毕节县城。我们又继续前进,路过大定,让县委书记张晓光、县长蒋彤留下接管。
我们到了毕节,即受到思想进步、长期追随我党的“解放委员会”周素园等人的迎接,并向我们介绍了“支前工作”。我们便让牛林枫同志带着毕节县的班子投入接管工作(牛任县长、县委书记暂缺)。
我们到毕节办的第一件事,是由地委,专署、军分区颁出联合布告,同时,也公布了《约法八章》“二野进军命令”,以安定民心,引导各界人士维护社会秩序。接着,我们拜访了周素园先生,表扬他在保护县城、支援前线等方面做出的成绩。他在谈话中,对当前形势分析认识得很清楚,表示愿尽晚年全部精力,贡献给人民。他还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我们都表示赞同。后来,他当选为贵州省副主席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在省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当听到人散布“土匪是解放军逼出来的”谣言后,他非常气愤,严加驳斥,受到五兵团和省委领导同志的赞扬。
按照我们掌握的敌情,贵州国民党反动当局在没有溃败前,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制订“应变计划”,成立了贵州绥靖公署,以统一领导反共游击战争。国民党贵州保安司令韩文焕,曾亲到毕节专署召开行政会议,布置反共救国工作。老牌特务廖兴序取代刘鹤鸣的专员职务,兼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贵州情报总站站长;反共老手罗湘培出任第八兵团司令、第四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国民党总统府特派员桂运昌出任贵州绥靖公署保警处长;还有第四区保安副司令万邦祯、中统特务夏炎、陈文彬等,也在进行活动。我们为了及时掌握敌人的动态,即着手成立了已接管的几个县的情报站,物色不同职业的情报人员进行侦察,以采取应对措施。
我们初到毕节,军分区直接掌握的武装,只有一个警通连(侦察、通讯各一个排、警卫两个排),不到100人,主要负责机关、仓库警卫,任务相当繁重。另有四十七师留下的伤病员七八十人,但只有少数人配了短枪。开始时,大部队过境,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不敢轻举妄动。后来敌人发现我们兵力不足,我入川部队还没有回来,就蠢蠢欲动,扬言要攻打毕节城。有的同志怕抵挡不住,主张拉上山打游击,但我却心中有数。因为五兵团首长已确定,驻守在大定的十八军五十三师一六二团和解放云南镇雄的十六军侦察营(相当一个团)归我们指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侯国祥先电令侦察营回师赫章、毕节边境待命,作为毕节外围的防护力量,一六二团驻大定(一个营驻黔西保护公路),暂不动,相机待命。侦察营获悉,国民党赫章县长曹增荣带着旧县府人员和保警队,拖家带眷,向西逃窜。于是他们迅即赶到,将曹增荣等人团团包围,歼保警队一部,其余全部投降,赫章宣告解放。地委派组织科长李超忱前去接管,暂理县委、县府的全面工作。四十七师回来后,又派汪智敏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不久接省军区电令:国民党二七一师、独四师已宣布起义,要我们派军代表去接管。地委决定派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王之翰率干部、勤务人员49人,去接管二七一师;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王国栋带干部、勤务人员15人,去接管独四师,同时由王国栋任威宁县委书记兼县长。紧接着,地委又派马友庆、周化民、杨来奎、王友成,带着他们的班子,前往水城、纳雍接管,分任县委书记和县长。
这时,全区9个县全部解放。
不久,接省军区电报:十七军副政委戴润生和四十九师师长汪家道已率一四五团奔驰昆明,以解国民党新八军李弥围攻起义部队卢汉之危,命我一面率侦察营前往参战,一面大造舆论“大部队到云南去了”,从而瓦解李弥的攻势。为加快进军速度,侯国样司令员到威宁找马坤(起义的独四师师长),向昭通土司安纯三(安当时已响应卢汉之电起义)借了汽油,让侦察营坐上汽车,赶到沾益与戴润生副政委见了面。这时,李弥所部遭我军重创后南窜缅甸,昆明之围遂解。我们在昆明城外驻扎休息了两天,返回毕节。
毕节地区由于匪乱日渐滋长,各县急需成立警卫武装,担任防匪剿匪和警卫城区的任务。地委和军分区决定:以彝族进步人士李仿尧领导的、地下党员掌握的金沙游击队2个连,改为金沙独立营;由威宁游击团抽调2个连组成威宁警卫营;抽游击团一个连到毕节,成立毕节县大队;由织金游击队为主,组成织金县大队;由赫章游击队几十人和投降的保警队一部分,成立赫章县大队;黔西、大定有保护公路的驻军;水城、纳雍由起义部队占据,暂未组织县的警卫武装。敌二七一师叛变后,成立了水城、纳雍县大队。在黔西和大定保护公路的驻军调走后,两县又成立了县大队。
随着匪乱的蔓延,毕节和其他县城均发现一些兵痞、流氓、赌徒和形迹可疑的人,暗地散布谣言,蠢蠢欲动。为防止发生事端,引起混乱,经省委、省军区同意,我们于1950年1月出动地专县机关人员、军分区武装和四十七师休养的伤病员,对毕节城内进行了第一次大清查,清除了隐患,稳定了社会秩序。4月,又组织了第二次清查,各县也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了清查。
二
1950年1月中旬,十六军四十七师奉命回到毕节地区,执行剿匪任务。按“野战部队地方化,领导一元化”的方针,师部与军分区机关合并,师的主要领导同志参加地委班子。师长郑统一任军分区司令员,侯国祥任副司令员,师政治委员郭强任地委第一书记,赵欲樵为第二书记,统一部署剿匪斗争和地方工作。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五师也由兴义调来我区,更壮大了剿匪力量,师长崔建功同志也参加了地委班子。到各县去的团、营级领导干部,也参加县委班子,有的当了第一把手,既加强了领导力量,又推动了全面工作的开展。
2月14日,贵州军区根据全省严重的匪情发出剿匪指示,提出遵照西南军区命令打好剿匪战役,是解放大西南的第二个淮海战役,要贯彻执行“军事清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把匪特的嚣张气焰彻底打下去,以稳定社会秩序,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事实证明,上级关于剿匪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3月下旬,起义的国民党二七一师在水城、纳雍、织金叛变,叛匪杀害了我军代表37人,只有王之翰同志等12人,由于师部副官马守密报消息才安全回到毕节。为防止叛变事态蔓延,我们报省军区批准,将另一起义的独立第四师由威宁调到大定,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人员编入我主力部队。
毕节地区的匪乱从1950年1月开始,到3月、4月已达到疯狂猖獗的程度。他们尽力扩充“脱产”部队(即叛变部队和保警队),组织恶霸地主和乡保人员、惯匪武装(即“不脱产”的部队),加给番号,封官许愿,划分地盘,大肆抢劫烧杀,霸占财产,攻城夺镇。匪乱高涨时,全区土匪达6万多人,大小250余股。
其中,主要的有: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司令罗湘培下属二十一师(师长罗兼)、六十四师(师长李成举,原保一团)、六十五师(师长蔡国祥,原保六团)、六十六师(师长王孝传,原保八团)、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椿)、六十八师(师长车桂春);反共救国军九十四军军长车子阳下属五师(师长宋聚钱)、四十三师(师长曾博)、一二一师(师长罗经武)、三〇五师(师长罗炳辉);反共自救军川黔边区游击总指挥周治国下属8个团,2个总队(以上以金沙为中心);
反共自救军西南联军川黔边区总指挥吴相荣及其下属部众(以黔西三重堰为中心);
中国自救军西南区总指挥蔡国祥、副指挥龙质彬、周立祯及其部众(在黔西龙家箐一带);
中国反共自救军金、仁边区总指挥高昆及其部众(在金沙、仁怀边境);
中国反共自救军二十七师师长蒙天修及其部众;修、开、息三县游击总指挥杨平舟及其部众(以上在金沙、息烽边境);
中国救国军第三路总指挥陈守钧下属4个师(一师刘翼昌、二师林润、三师郭开学,四师阮少白);救国军川滇黔边区剿匪总司令张炳臣及其部众;川黔滇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云南边区司令安纯三及其部众;贵州第四区游击总司令万邦祯及其部众;中国反共游击第三师师长吴瑞龙及其部众;贵州第四区第二路游击总指挥朱世熙及其部众(以上在威宁、赫章、毕节、云南昭通边境);
中国自卫总队队长聂西尧及其部众;毕节反共游击团团长杨兰圃及其部众(以上在毕节西、北两地);
贵州行绥副主任兼西南区情报总站站长廖兴序、副站长李明山(织金大恶霸)及其部众。他们还往各县委派了恶霸、匪首为县长,计有伪毕节县长张新亚、伪赫章县长朱益斋、伪大定县长陈作雨、伪水城县长何明方、伪纳雍县长黄惠民、伪金沙县长沈滋九、伪威宁县长马明东、伪黔西县长熊志英。廖兴序、桂运昌率心腹数10人携带电台,到各部指挥联络,李明山和各县县长留在本地组织武装,与土匪联系。
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敌人,根据省委决定,我们毕节地区暂时撤出4个县城和一些区乡场镇。并抽出部队兵力,采取奔袭追击、围攻聚歼等战略战术,打击为害最大的大股土匪武装,相机歼灭小股土匪,敌人以沉重打击。
在剿匪斗争中,我们以四十七师一三九团、一四○团、一四一团,四十五师一三四团、一三五团,四十三师一二九团为主力,在贵阳、遵义军分区和各县警卫部队、民兵连的大力支援配合下,举行了威宁、赫章、水城、纳雍、织金、毕节、大定、金沙诸多战役。
到1950年年底,全区作战875次,歼敌32952人,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此时只剩下极少数匪首溃逃匿藏,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几个比较重要的战役,概况简述如下:
金沙战役:这是毕节地区在遵义、贵阳两军分区部队和四十五师协助下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战役历时近1月,歼匪5000余人,击毙和俘获匪副军长罗维清、杨平舟,师长徐文敬、罗经武,正副总指挥吴相云、罗维舟及校级军官64名。基本肃清了金沙、黔西、大方一带的较大股匪,促进了全区形势的稳定。
川滇黔边区追击战:这次战役,是西南军区统一部署的黔滇川康边区会剿的一部分,由来我区助剿的四十五师及云南昭通、曲靖军分区的部队共同完成。国民党七十二军六九七团在四川宜宾起义后又叛变,改称新一军。匪军长潘厚昆率部1000余人窜来毕节,遭我军打击后逃到威宁,与罗湘培、田战云、廖兴序、安纯三、陈守钧、李明辉等部会合。匪首们召开紧急会议,确定由罗湘培、廖兴序、安纯三统一指挥,企图渡牛栏河南窜滇境。我四十五师一三四团、一三五团分头急追,终将这股土匪歼灭。从省外逃来这一带的股匪,也先后被兄弟部队聚歼。此次战役,共歼川、滇、黔边区股匪10000余名,取得了重大胜利。
纳雍东北围击战:我区部队一四一团11个连,由纳雍民兵6个连配合,共700余人,对纳雍东北革新、义中、乐治、武佐四乡、方圆300里之地区的股匪,实行了铁壁合围,历时7天,毙敌二十二军军长李雄武、独立团长刘银安等16人,俘川滇黔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廖兴序、八兵团六十五师副师长张显福、独二师副师长谭虎、纳雍城防司令宋占银等63人,投降644人,内有敌一九三团团长秦长珍以下匪首30人,缴获一批武器物资。特别是这次合围俘获了作恶多端、却几次追剿漏网的特务头子廖兴序,群众听说后都拍手称快。
夏拉山槽大合围:敌首罗湘培在威赫一带遭我四十五师追击惨败后,率六十六师王孝传的一九一团残部300余人,逃到毕节、大定以北的戛拉山槽上中下寨。我一四一团以6个连的兵力,分为36路,对其形成包围圈,紧紧向内收缩。经过2个小时的战斗,歼匪一部,残匪四散潜逃。我部队随即分散驻剿,并展开宣传攻势,号召悔过自新。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匪首唐绍周、李敏等207人投降,交出武器物资一批。罗湘培右臂受伤,脱掉军装,藏到一农民家中,我武工队将其包围。罗湘培自知罪孽深重,自毙身亡。
毕西奔袭战:被中国自卫总队司令聂西尧委任为毕节反共游击团负责人的葛天明、李东顺、安伯朋等,系作恶10余年的惯匪,他们常活动于毕节西南之田坝一带,抢劫烧杀,无恶不作。毕节军分区参谋长郭海波率一四O、一四一团轮训队,前往奔袭,匪徒闻风逃窜。我部队跟踪追击四天,终在梅花冲将该匪全歼,击毙葛天明、李东顺以下40余人,安伯朋投降,缴长短枪30余支。
除此以外,还有大破天险杨家洞、窗子洞、四方洞等,都是毕节地区剿匪斗争的著名战斗。
三
部队在剿匪斗争中,按照毛主席关于“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教导,每到一地,就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号召群众协助部队剿匪、清匪,表明部队“三不走”——“匪首不捉尽不走,地区不净化不走,群众不发动起来不走”的决心,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树立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干部战士们一身兼“四员”:战斗员、工作员、宣传员、生产员,做到“三勤”,口勤、手勤、腿勤。战斗间隙,就帮助群众搞好生产,干家务活,担水、打扫卫生等。开始时,群众因受土匪谣言的迷惑,对我们产生恐惧和疑虑,但战士们的实际行动使他们很快消除了疑虑,纷纷称赞部队真像当年的红军,主动报告消息,劝说散匪悔过,提供匪首、枪支、赃物等隐藏地点,不少人领着部队去捕捉土匪。在发动群众中,干部战士们还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组织农民协会。到1950年年底,全区共有农会会员283800多人,为建立农村各级政权和完成土地改革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全区剿匪过程中,民兵起到很大的作用。部队行军、作战,民兵担任带路送信,侦察、守卫、搜匪、辨认匪首、护送伤员等任务,真正成为部队的耳目和助手。部队也把他们当做亲人和战友,大家同吃、同住、同战斗,关系十分融洽。当时在广大民兵中,涌现了许多英勇人物和事迹。水城碗场民兵连与张少恒股匪激战1昼夜,伤亡100余人,但他们的斗志丝毫不减,最终配合部队将匪徒全部歼灭。纳雍垭日苗族民兵队只有9人,一次被土匪包围于山中。土匪将他们围困了半个月,逼迫他们投降。而他们在队长李顺臣的领导下,坚决与土匪拼杀。饿了吃红苕、野菜根,渴了泉水,一直坚持到我大部队赶来,配合部队消灭了土匪。至1950年年底,全区民兵发展为2万余人,成了剿匪斗争的重要力量。
1950年9月,四十七师奉命抗美援朝,暂留一四一团继续剿匪,另有公安师调来一个团,归我区指挥。不久,一四一团又奉命调走。扫清残匪的任务,便由军分区和各县的警卫部队完成。
1951年以后,我们相继清剿、追击、歼灭了几股残匪,捕捉了一些漏网的匪首。如毕节反共游击团团长杨兰圃,在毕节燕子口一带窜扰,抢劫群众。军分区警卫连和毕节县大队与其战斗一昼夜,将敌全部歼灭,击毙杨兰圃以下30余人,其众投降或溃散。
1952年8月,我们查明惯匪周光辉叔侄藏在毕节三区戛木寨附近的山洞,与阴底垛箩山惯匪罗么三、曾绍宣等勾结,常出没抢劫。我军分区警卫连前往捕捉,用辣子烟熏洞,匪徒狼狈窜出,活捉2个,逃窜2个。我们又向垛箩山追捕,将残匪罗么三等歼灭。剩下姓周的2个土匪,到处躲藏。我们派出两侦察员、一民兵外出搜捕,直追到昆明,终将两匪缉拿。
至1952年年底,全区土匪基本扫清,转入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工作。
(原文作者侯国祥系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干部,时任毕节军分区司令员)
侯国祥同志简历
侯国祥 1916年12月生,四川苍溪人,1933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文化。
1933年至45年历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二七○团班长、八十九师政治部干事,太岳区游击队队长,八路军总部巡视团教导员,鲁西南军分区独立团副团长、团长,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员。
1945年至49年任冀鲁豫第一、第七纵队科长,十六军军政处处长。
1949年至85年历任毕节军分区司令员,中共贵阳钢铁公司党委书记,中共毕节地委副书记、书记,毕节地区行署专员,毕节地区革委副主任、第一副主任,贵州省革委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5年离休。
2024.11.19.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雲見長鋒):侯国祥:毕节地区的接管及剿匪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