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1969年重建天安门老照片
1970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办了国庆盛典。
天安门城楼下,汇聚了人山人海的群众,有北京当地的,也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
群众们欢呼雀跃,热闹非常,大家翘首以盼,期盼能一睹毛主席的真容。
没多久,以毛主席为首的国家领导人们,先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热情地朝楼下的群众挥手。
众人突然发现,比起去年的国庆盛典,毛主席今年似乎站得更高了。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叹:“不是毛主席站得高了,是天安门城楼变高了!”
姚来泉目睹了这场盛典,却半分不惊讶,因为天安门重建的工作,是由他一手主持完成的。
比起吃惊的百姓,姚来泉的心情更加复杂,一切都要从那个“特殊而突然”的命令说起。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1969年12月25号,姚来泉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等下会有人开车来接你,有任务交给你,多余的不要问,到地方了会告知你详情的。
姚来泉是个八级木工,在那里年代,八级木工意味着在国内行业里处于顶尖水平,套用到武侠世界里,就是“扫地僧”级别的高手。
姚来泉平日里,负责参加的都是高规格的木工建筑工作,所以能交给他的任务,一般不会是小任务。
姚来泉不敢耽搁,坐上安排好的小车就出发了。
小车载着他一路开往天安门,进了天安门也不停,一直来到了西朝房,当时中央的指挥部就定在西朝房。
姚来泉隐约意识到,这次的任务比他想象的还要重大!
“经国务院商议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上按照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所用的建筑材料必须全部更新,经过组织统一商议,由你负责天安门重修的所有技术工作。”
姚来泉大受震撼,不明白为何突然要重修天安门。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重建现场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多代政权更迭,赋予的政治地位和意义非凡,岂能说重建就重建?
姚来泉找到对接工作的同志,询问缘由。
原来从外面看来尚且完好的天安门,实则早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了。
天安门始建后,只在300年前清军入关时重修过一次,后来遭遇了八国联军的“洗劫”,受炮弹损坏严重,又常年失修,建筑结构早已经严重坏损变形。
新中国解放后,虽然进行过维修加固,却没什么实质性作用。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因为城市常年采汲地下水,再加上城楼本身的重量积压,主体建筑在不断下沉,诱发了很多安全隐患。
1966年的时候,河北邢台地区爆发了6.8级的强烈地震,距离邢台400公里的北京都感受到了震动,天安门城楼还因此严重损坏变形,十分的危险。
各种因素加起来,天安门修建问题刻不容缓,先前的小修小补根本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为今之计,必须要重建。
姚来泉了解了前因后果,决定临危受命,接受这件艰巨却光荣的“政治任务”,他也因此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重建现场
彼时国内外形势复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重建天安门工作是秘密进行的。
不要说北京市民了,就连距离天安门最近的中山公园、民族文化宫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听到一丝消息。
大众只隐约看到天安门周围被人用苇席围了起来,不让靠近,更不让随意打听,当然,百姓们也打听不到。
这次施工,召集了全国最好的施工班底,组成了木工连、架子工连、瓦工连等五个施工队,姚来泉主要负责木工连的工作。
施工队的所有成员不仅技术过硬,大多都是根正苗红的党员或团员,政治相当可靠。
以姚来泉为首的所有参加天安门重建的工作人员,都严守秘密,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地,更不能向外界透露消息。
前期工作准备妥当后,就开始拆除旧天安门工作了。
毛主席下达过批示,要施工队重建天安门时,确保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为了等比例还原天安门,拆除城楼之前,需要先进行测量,以便后续重建。姚来泉领着测量局的同志们,挨个爬遍城楼所有的地方,连斗、拱、声、拱门等细节位置都不放过。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天安门重建的烫金日期匾额
经过数日的努力,姚来泉终于完成了数据测量,心中有数之后,正式动手拆天安门了。
当时也有反对的声音出现。
“天安门城楼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我怕国内工人的水平达不到,不如由外国人承包,负责重建工作。”
周总理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中国人自己建的城楼,哪里需要外国人来插手,我们不能崇洋媚外,我相信咱们的技术人员,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有了周总理的话,姚来泉越发觉得肩上的担子重,暗自发誓,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领导和人民的期望。
姚来泉让人断掉城楼里的电源,指挥工人拆除城楼,谁知刚拆一半,就听到“咚”的一声。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旧天安门城楼
众人凑近一看,竟然是个大炮弹。
姚来泉连忙让工作人员都住手:“大家先别动,快去报告指挥部,说拆出了炮弹。”
不多时,指挥部就派人匆匆赶来,简单研究了一下地上的炮弹:“是八国联军攻城时留下的,你们不要乱动,城墙里应该还有很多,都要拿去专门研究的。”
后来,果真又从拆除的城墙里,找出了多枚炮弹,尽数送到了有关部门检验去了。
姚来泉看着那些炮弹,能想象出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景,觉得天安门当真是饱受“摧残”,越发坚定重建的信心和决心!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旧天安门腐朽的梁头
没多久,指挥部再次下达命令:“拆主城楼的时候,要找到正中的脊瓦。”
指挥部只说找出正中的脊瓦,却没说做什么,有什么用,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姚来泉有多年从事重大工程的经验了,劝服大家:“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只需服从命令,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相信领导就是。”
说罢,姚来泉就带着两名工人,顺着梯子爬上了城梁上,三人一起数脊瓦片数。
他站在中间位置,两个工人分别从两边开始数,左右数至43块的时候,中间正好还剩5块。
姚来泉确认这5块瓦片就是正中脊瓦,他在这些瓦片上做了记号,不敢轻举妄动,让人传话给指挥部,说已经找到了中央脊瓦,等待下一步吩咐。
指挥部的领导和专家都来了,还带着一大批公安部警卫人员,将楼顶团团围住。
领导指挥姚来泉:“姚师傅,把中间那片黄色的琉璃瓦砸开。”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施工匠人的老照片
姚来泉照做,那片琉璃脊瓦又宽又厚,两个工人加起来都抬不动,姚来泉连撬带砸,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把脊瓦给砸碎。
瓦片破碎后,露出了一个木盒,木盒被藏的时间久了,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可上面雕刻的二龙戏珠图案,依旧精美无比。
姚来泉见领导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也屏住了呼吸,耐心等待下一步指示。
“把木盒打开。”
姚来泉知道这木盒意义非凡,不敢大意,先用手轻扣了扣木盒,那材质和手感,竟然是金丝楠木制成的。
他越发小心,找个根撬棍,轻巧一压,木盒就开了,他在众人的注目下,将盒子里的东西先后捧出来。
“看,是块铜疙瘩哎!”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金丝楠木箱子
说罢,又从里面摸出了一大块金元宝、拇指大的红宝石、还有黄豆,高粱,黑豆,玉米,谷子五种粮食……
最后,姚来泉摸出了一粒粒红色不明物,看起来像粉笔,用手指捻了捻,竟变成了粉末状。
他也算见多识广了,却没看出这东西是什么宝贝。
专家拿出一粒,闻了闻,激动地说:“这是百年真朱砂,”
最后,专家将金丝楠木盒里的东西都带走了,连带着周围挖出来的土也一并带走了。
“这些都是避邪或吉祥之物,意义非凡,要全部上缴国库的!”
姚来泉虽然主持过很多大型工程,却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大场面”,这段经历,即便过去几十年后,依旧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拆除工作完成后,正式开始重建了。
原本的地基还能用,但是城的砖石都糟了,不能再用了,姚来泉思前想后,让工匠们和好洋灰,围着原本的圆圈铺上40公分厚的洋灰,再用钢筋混凝土加固。
这样盖出来的城楼不仅还原了原型,还更加坚固耐牢。
姚来泉事先叮嘱瓦匠在打水泥的时候,留出20厘米的地方不要动,那里原本放金丝楠木木盒的脊瓦,如今要藏新的“宝物”。
经过领导商议决定,放进去一块长17厘米,宽12厘米的汉白玉石,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朽的功绩。
那一日,姚来泉用水泥袋裹住汉白玉石的下半端,为了防止污损,他仔细地包了十几层才放心。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姚来泉接受采访
包好之后,将玉石下端小心翼翼地插进混凝土里,确定玉石完全固定好后,用脊瓦将玉石盖住。
埋“宝”工作大功告成,这块汉白玉石和新天安门共存,见证了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的伟大历史。
几个月后,新的天安门城楼“拔地而起”。
看着巍峨崭新的城楼,姚来泉说不出的感慨:“旧天安门原本高33米87,我们新建的天安门,有34米70,比之前高了高了整整81公分,组织给我们下达的任务,就要圆满完成了!”
按照国务院的预测,重建天安门,最少也需要两年的时间,但工程队超前完成了任务。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新天安门城楼的国徽
从测量老城楼数据,到拆除建筑,再到重建城楼,姚来泉这些工匠们日以继夜,吃住都在工地上,大半年没回家,硬生生将工期提前了好几倍!
中央领导参观了工程进度,对姚来泉等同志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你们完成得非常出色,如今只剩最后一道工序,只要给天安门挂上国徽,一切就正式完工了!”
周总理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
“天安门城楼是马列主义的人讲台,世界各国都会看到我们的国徽,如果挂不正,人家会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连国徽都挂不正,所以一定要派可靠认真的人把这个关。”
最终,经过商讨,这个任务再次交给了姚来泉。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姚来泉既激动又忐忑,他心中清楚,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国徽由北京雕刻厂负责完成,雕刻好后,由8个人合力抬到了天安门城楼下。
为了纪念这8个人,国徽后面用铅笔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和抬国徽的日期。
姚来泉看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和那8个人一样,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能够“青史留名”的!
他将国徽仔细检查数遍,确认无误后,开始测量摆放国徽的位置。测量局的同志们站在纪念碑前的中轴线上,用德国进口的高级经纬仪对准天安门城楼。
他们不仅要找到北京中轴线的准确位置,还要确保经纬仪中的线和国徽上中心线重合,一切都要精准如发。
姚来泉让人用两个大滑落将国徽吊到固定位置,他根据测量局示意的位置,不断地调整国徽。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天安门城楼模型图
整整3个小时过去了,姚来泉终于将国徽挂在了中轴线的位置上,准确无误,分毫不差。
1970年3月,国家部门对天安门进行验收,各项工作全部合格,重建天安门工作,正式竣工!
3月11日下午3点,周恩来总理视察天安门城楼,他登上城楼观望,详细地听取了有关建设的工作汇报,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
“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你们都辛苦了,通知指挥部领导,让所有参与建造工程的人员多休息几天。”
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可,众人终于松了口气。
姚来泉还收到了毛主席赠送的烫金手书,上面写着: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他在心中感叹,自己终是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和期盼!

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1970年10月,在国庆盛典上,世人们见证了新的天安门城楼,比以前更高大,更牢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同样“坚稳牢固,不可撼动”。
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风云圣地,更承载了姚来泉等无数匠人的心血。
那些年,他们都还是平均年龄不超过四十的建筑界骨干,风华正茂,满心满眼都是国家的富强与荣耀。

天安门城楼的拆除和重建,是现实需求的必然结果,更是国家和人民携手前行的一道“标杆”!

转自:老照片档案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照着说者):1969年,天安门秘密拆除后重建,拆除中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附照片)

(浏览 47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