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红75师的光辉历程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金戈铁马

1935年9月16日,鄂豫皖苏区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川县永坪镇与陕甘苏区的红26、红27军会师。1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和中共西北工委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后周士第、蓝国清任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后郭述申、王首道任政治部主任)。红25、红26、红27军分别改编为第75、第78、第81师,共7000余人。红15军团成立后,即投入正在进行的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0月,进行崂山、榆林桥战役,全歼来犯之敌,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改善了红26、红27军武器装备落后的状况。随后,在甘泉县下寺湾与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中央红军会师。11月初,中央红军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红15军团编入第一方面军序列。此时,军团下辖三个师和一个骑兵团(原手枪团及解放战士约500人)。11月21至24日,参加直罗镇战役,全歼守敌109师,击毙师长牛元峰,缴获各种枪支3500余,装备了中央红军。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大力扩大红军,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即扩军三千余人。为保证主力红军的军需供给,由周恩来兼任后方办事处主任。他对红军部队的编制、干部配备、兵站和医院的设置、被服军鞋的供给及民工增调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命令“主力红军即可出发,打到山西去”。遵照上述命令,各路东征部队迅速隐蔽地集结到黄河岸边进行渡河准备。东征红军进入了临战状态。

2月18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兼)下达了东征作战命令,规定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从沟口实施渡河;红15军团为右翼纵队在河口实施渡河,其第75师为第一梯队。部队受领任务后,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检阅,并进行整编。在这次整编中,红75师以223团特务连、225团特务连和陕北少共青年营为基础,补充解放战士,组成224团。此时,红75师下辖223、224、225团(后为12军34师100团前身),

2月20日22时,东渡黄河战斗开始,第75师以223团为先导,利用夜暗登船,从无定河口近处入黄河,驶向对岸。一个多小时后,在石楼之贺家凹西北登岸,迅速向守敌发起进攻。歼敌一个连,占领了滩头阵地。21日佛晓,红75师师部、225、224团和军团部及78师相继过河。红75师参谋长毕士悌在指挥先头223团作战中壮烈牺牲。

红75师渡河后,乘胜猛追逃敌,攻城夺地。4月12日,红225团随师主力于师庄、三角庄地区的麻子山,猛攻据险顽抗之敌,全歼敌66师第392团和一个炮兵营,俘敌团长郭登瀛以下600余人。战斗中红225团团长徐行德英勇牺牲。

鉴于红81师调归方面军总部指挥,为保证红十五军团战斗力不变,4月14日,红75师在孝义县大麦郊村(今交口县桃红坡镇)整编,以第223团为基础 ,扩编新建第73师;以第225团为基础扩编新建75师(后为12军34师100团前身),原三个营依次编为第223、224、225团,师长陈锦秀,政治委员常玉清;原224团分别编入新建73、75师。调整后73、75师各团均下辖四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排。

4月28日,红一方面军首长对山西和陕西、甘肃的敌情分析之后,决定西渡黄河,返回陕北。红75师随方面军于5月5日返回延长县、延川县、永坪地区休整。

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作报告,对东征胜利的意义作了高度概括和评价: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务;扩大了红军。5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回到瓦窑堡,历时三个月的渡河东征胜利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十五军团进至甘肃省庆阳县驿马关地区整训。此时,全军团共八千余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省三原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红75师改编为688团。

(此文中黑体字部分根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十二军史话 二野劲旅 第一部》整理)

(浏览 2,905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