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一二〇师


1940年1月,第120师主力返回晋西北时,贺龙(3排左1)、关向应(前排左4)、李井泉(3排左4)等与滕代远(2排左1)等合影
1940年1月,第120师主力返回晋西北时,贺龙(3排左1)、关向应(前排左4)、
李井泉(3排左4)等与滕代远(2排左1)等合影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〇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27、28军团,独立第1、2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部改编而成。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

The 120th division of the Eight Route Army

时 期: 抗日战争属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师之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

历史

组建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红军总部直属队各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下辖第358、第359旅、教导团和骑兵、工兵、炮兵、辎重、特务等营。全师共1.4万人。第358旅由红2军团和西北红军第28军编成,旅长张宗逊(原为卢冬生,未到职),副旅长李井泉,下辖第715、第716团;第359旅由红6军团和红32军等部编成,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下辖第717、第718团。9月3日,第一二〇师(陈伯钧率第718团和部分直属营留守陕甘宁边区,归八路军总留守处建制)从陕西富平县出征,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0月,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关向应任师政治委员,李井泉任第358旅政治委员,王震任第359旅政治委员。

发展

   9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一二〇师师部率第358旅挺进到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地区,第359旅挺进到五台、平山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9月底,第一二〇师以第716团第2营为基础组成雁北支队,深入雁门关以北同蒲铁路以西的日军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袭击了井坪、平鲁,逼近大同。同时,组成了几个地方工作团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在配合国民党军同蒲铁路北段的作战,尤其是忻口战役中,第一二〇师先后取得了雁门关、王董堡等战斗的胜利。部队于1938年1月进行整编,将由地方游击队发展起来的独立团,分别编为第358旅第714团和第359旅第718、第719团。全师由出发时的8200人发展到2.5万余人。2月下旬,日军黑田旅团等部及伪军共1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首次围攻,师主力在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及晋绥骑兵军的应援下,经近40天的作战,收复了苛岚、五寨等7座县城,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巩固

   5月,第一二〇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派雁北支队转进至北平(今北京)以西地区,并与晋察冀军区之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地区。同时,派第359旅挺进恒山地区,开展抗日斗争。8月,以第715团等部编成大青山支队,进军塞外,协同当地蒙汉人民游击队,于同年冬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9~11月间,日军5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多路围攻。第359旅在晋察冀军区指挥下,参加了反围攻作战,取得了邵家庄等战斗的胜利。第 一二〇师其他部队为配合反围攻作战,积极向同蒲铁路北段和平绥铁路西段出击,取得了滑石片等战斗的胜利。

辉煌

   1938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第一二〇师主力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挺进冀中地区,执行巩固冀中、帮助八路军第3纵队和扩大自己的任务。1939年1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与冀中军区领导机关会合。此后,为统一指挥第一二〇师和第3纵队的作战行动,成立了冀中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第一二〇师与冀中军民密切协同,粉碎了日军的连续围攻,取得黑马张庄伏击战的胜利。4月,在齐会战斗中歼灭日军约700余人。5月,第359旅进行了上下细腰涧战斗,歼灭日军500余人。在此前后,第715团与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师独立第1旅;第716团与冀中军区独立第5支队合编为师独立第2旅(后改称第358旅)。并调张宗逊、张平化到冀中,组成纵队指挥部,统一指挥独立第1、第2旅。同时,将留晋西北地区的部队扩编为第358旅,彭绍辉任旅长,亦称彭358旅(后改称独立第2旅)。

摩擦

   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增强黄河河防力量,1939年8月,第359旅由恒山地区返回陕甘宁边区;第一二〇师在冀中的部队也转战到晋察冀边区,整训待命。9月下旬,第一二〇师在晋察冀军区一部的配合下,进行了陈庄战斗,歼灭日伪军一二〇0余人。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山西阎锡山部旧军,向山西新军发动武装进攻,制造“晋西事变”(亦称“十二月事变”)。1940年2月,第一二〇师主力赶回晋西北地区,配合新军胜利地打退了旧军的进攻。接着,组成了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贵波任政治委员,下辖暂编第1师、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第2、第4纵队和工人武装自卫旅等部。随后,该部编入晋西北军区战斗序列。6月,第一二〇师在夏季反“扫荡”作战中,取得了米峪战斗的胜利,歼灭日军500余人。

巅峰

   从1940年8月起,第一二〇师参加了百团大战。在作战中歼灭日伪军3500余人。为了加强晋西北地区武装力量的指挥,于11月7日成立晋西北军区,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辖6个军分区。自1937年8月至1940年底,晋西北军区部队(含晋西北新军)发展到5.1万余人。从1940年开始,第359旅在驻地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减轻了人民负担。
相持

   从1941年开始,在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的紧逼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晋西北军区部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晋西北军区部队积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1942年进行了两次精简整编,主力部队由3.9万余人减至2.5万人,并调整了军分区机关。同时,开展了整风、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加强了地方武装建设,实行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1942年5月,日军一个大队及伪军一部,奔袭晋西北军区领导机关,被军区部队围歼于兴县以南田家会地区。6月,设在延安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并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下辖八路军第一二0师、留守兵团、晋绥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队以及炮兵团等部。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与此同时,晋绥军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运用各种形式,向敌人挤地盘。至1943年上半年,基本上把日伪军挤到其主要据点和交通线附近。1943年秋,吕正操率八路军第3纵队主力9个团,由冀中等地先后到达晋绥地区。随后,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为政治委员,续范亭和周士第为副司令员,免去贺龙的司令员、关向应的政委兼职。10月,粉碎了日军的秋季“扫荡”,并在山西兴县以南甄家庄地区,歼灭日军700余人。1944年秋至1945年夏,晋绥军区部队连续举行3次攻势作战,全区面积由1944年7月的8.3万余平方公里,扩大到8.7万余平方公里。

   为了建立以五岭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把中原地区和广东东江地区的游击战争联结起来,使华南成为战略一翼,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以第359旅为基础组成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挺进湘粤边。该部主力于1945年8月到达广东南雄地区。后因日本投降和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重兵围攻,遂即北返,于10月回到中原地区。此后,该部与新四军第5师部队共同坚持中原地区的斗争。

   1945年8月,晋绥军区部队在贺龙、李井泉指挥下,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为加强大反攻的组织指挥,随后成立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区。吕梁军区由张宗逊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雁门军区由吕正操兼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许光达任副司令员;绥蒙军区由姚喆任司令员,张达志任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的大反攻作战,分南北两线:南线以太原为中心,由张宗逊指挥;北线以归绥为中心,由吕正操、许光达指挥。9月初,贺龙、李井泉率领第358旅和独立第1旅由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参加反攻作战。晋绥部队经过连续奋战,收复了离石、中阳、文水、交城、陶林、武川、左云、右玉、朔县、平鲁等许多城镇,毙伤日伪军1.6万余人,俘日伪军5100余人。在大反攻中,主力军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4万余人,民兵发展到10万人以上。

   在八年抗战中,第一二〇师及晋绥军区部队,作战近2万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建立了晋绥抗日民主根据地。还协同晋察冀军区部队开辟了恒山区,加强了平西区,巩固了冀中区,并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3月10日,贺龙在山西临县窑头一二〇师和山西新军参谋长会议上讲话

   一二〇师兼西北军区,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1938年12月底,第358旅主力进入河北中部。随后留晋西北的第714团、警备第6团等部队为基础,成立新358旅,即彭358旅。1939年3月,原第358旅715团、716团与冀中军区独立第4、5支队合编为一二〇师独立旅(5月改为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同年9月,独立第2旅改为第358旅(亦张358旅)。1940年4月,彭358旅改称独立第2旅。1939年底,山西新军与阎锡山部国军发生冲突,并遭围攻,此后薄一波率领山西新军加入八路军编制,其中晋西北部队归一二〇师。

建制编辑

司令部

参谋处处长:唐健伯
第一科科长:鲁赤诚
第二科科长:周同
第三科科长:廖述云
教育科科长:杨伯让
队列科科长:严海方
副官处处长:杜世兴
军法处处长:黄新远
政治部
总务处处长:贺翼章
组织部部长:朱明
宣传部部长:徐文烈
锄奸部部长:李俭珠
民运部部长:薛少卿
敌工部部长:陈钟

供给部

部长陈希云、政委周则盛、副部长范子瑜

卫生部

部长曾育生、政委刘运生、副部长贺彪

直属特务团

团长喻楚杰,政委冼恒汉,教育主任方复生,政治处主任杨尚高

直属教导团

团长杨嘉瑞,政委范忠祥,副团长彭家诗,参谋长欧阳藩,政治处主任朱民亲

决死特务团

团长陈菊生,政委张效忠,副团长柴汉生,政治处主任郑绍宁

雁北第6支队

支队长刘华香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旅长兼司令员彭绍辉,政治委员张平化,参谋长李文清、政治部主任刘惠农。下属
独立第2旅下辖:
第714团:团长张绍武、政委张世良、参谋长范哲祥、政治处主任潘振华
第9团:团长李发应、政委王定一、参谋长秦实庵、政治处主任黄立清
第5团:团长曾征、政委罗斌、参谋长张全忠、政治处主任寻光仰
山西新军暂编第1师,师长续范亭,政委赤饶执,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饶兴
第36团:团长高永祥、政委严尚林、副团长杨文安、政治处主任严尚林(兼)
第37团:团长张德、政委王燕士、参谋长王文礼、政治处主任王燕士(兼)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旅长兼司令员张宗逊、政治委员李井泉、副旅长贺炳炎、参谋长李夫克、政治部主任金如柏、副主任肖新春:
第716团:团长黄新廷、政委廖汉生、参谋长王绍南、政治处主任颜金生
第7团:团长徐立树、政委杨秀山、副团长唐金龙、参谋长吴子杰、政治部主任梁仁芥
第8团:团长刘彬、政委余秋里、副团长左清臣、政治处主任张元和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旅长高士一、政治委员朱辉照、副旅长兼司令员王尚荣、政治委员白坚、参谋长谷志标,政治部主任杨琪良,副参长黄荣忠;下辖:
第715团:团长顿星云,政委汤成功,参谋长鲁赤诚,政治处主任吴融峰
第2团:团长傅传作,政委幸世修,参谋长彭济民,政治处主任罗洪标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司令员雷任民,政委李力果,副队长孙超群
第19团:团长冯基平,副团长孙桂亭,政治处主任杨叶澎 `
第20团:团长王梦祥,政治处主任刘仰峤
第35团:团长李宝森,政委刘振堂,副团长李克林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司令员韩钧、政治委员王逢源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

第4团:团长李绍忠,政委刘德明,政治处主任吴罡
第5团:团长刘绍先,政委李文炯,副团长潘峰,政治处主任王玉波
第6团:团长熊均,政委李曙森,政治处主任李树生

山西新军工人武装自卫旅,旅长兼政委侯俊岩,参谋长张新华,政治部主任李明
第21团:团长周子祯,副团长彭凯,政治处主任麻志浩
第22团:团长彭家诗、彭敏(后) ,政治处主任王庆生
洪赵纵队:纵队长兼政委解学恭

第一二〇师骑兵支队

第一二〇师骑兵支队(原大青山支队),支队长姚喆
第1团
第2团
第3团
第4支队

(浏览 5,834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