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学医学院的故事

江和平

我在老八路骆行阿姨珍藏的纪念章中,看到一枚“北大”纪念章。这枚铜质纪念章通体呈银灰色,边长两厘米的正方形,自右向左两行六个宋体繁体字,上面是“北大”两字,下面是“毕业纪念”,中间一颗瘦体五角星。虽然这枚纪念章略显粗糙,但它承载了我军教育战线的一段光荣历史。

北方大学毕业纪念章
北方大学毕业纪念章

一、此“北大”非彼“北大”

我第一次看着这枚纪念章时疑惑不解,在我的印象中“北大徽章”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呈圆形,中间好似三位人像的“北大”篆书二字,周边是北京大学的英文。骆行阿姨告诉我:这个“北大”不是位于北平的“北京大学”,是她在山西长治学习的“北方大学”。

骆行阿姨1942年开始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并担任护士长兼支部书记。1947年,她被调干到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担任三班班长和兼管学校的药库,并在这期间与李新农喜结连理。阿姨给我讲述了在医学院学习的三年经历,还送给我了李新农伯伯的专著《书生革命》。因此,我得知了一些北方大学、尤其是北方大学医学院的故事。

1948年李新农与骆行喜结连理
1948年李新农与骆行喜结连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出现了暂短的和平时期,经历八年抗战的晋冀鲁豫边区军民渴望重建家园,但建设人才非常匮乏。为了解放、建设新中国而培养干部与人才,1945年12月边区政府决定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最初校名为“新华大学”,不久更名为“北方大学”。办学地址选定在晋冀鲁豫边区当时地理位置比较便利、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河北省邢台市。

1946年1月5日,北方大学在邢台市北关成立。该校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陆续开设了文教学院、医学院、工学院、财经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共计六个学院。

北方大学的师资力量强大,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范文澜担任校长,一批享誉中外的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在北方大学任教。教职员工有的来自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有的来自晋冀鲁豫边区,有的来自八路军野战部队,还有的来自国统区。

北方大学的成立,在全国进步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除解放区有大批学员报名外,国统区的不少青年学子也纷纷到北方大学求学。大批热血青年经过北方大学培养,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

1946年10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邢台已不安全,北方大学被迫迁往上党战役后我军牢牢掌握的山西长治。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7年夏至1948年春,北方大学各个学院陆续迁到河北石家庄。

1948年5月,北方大学与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历经两年零八个月,北方大学成为后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一大批中国高等学府的前身。

二、北方大学医学院的沿革

北方大学在长治办校的一年零八个月是该校驻地时间最长、最辉煌的时期,其中北方大学医学院在我党、我军医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该校副教务主任李新农说:“这段历史是最使人难以忘怀的,最值得纪念的。每当我回忆这段往事时,那动人心魄的生活便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北方大学医学院又称晋冀鲁豫军区医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军队院校。1938年夏,八路军129师卫生部为培养抗战急需的卫生干部,开始组建医生训练队。1940年6月,在医训队基础上建立了129师卫生学校。同年冬,129师卫生学校与第18集团军前方总部卫生学校在山西辽县合并,定名为第18集团军野战卫生部卫生学校。1945年8月,卫生学校奉命迁到山西长治,改名为晋冀鲁豫军区医科专门学校。

1946年4月,该军区医专迁到河北邢台北门外牛尾河畔,扩建为北方大学医学院。同年10月,医学院迁到山西长治,校部设在高庄,医学院位于潞城县的安阳村和安昌村。

医学院隶属北方大学和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的双重领导,仍属部队建制。医学院在校学员500人,按军队传统以连为单位组成区队,分为3个大队,下属9个区队。

1929年李新农在日本东京医学大学留学时期
1929年李新农在日本东京医学大学留学时期
1949年李新农任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
1949年李新农任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

北方大学医学院由钱信忠任名誉院长,刘和乙、李新农任正副教务主任,具体负责医学院的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院领导的业务能力和医学水平很高,钱信忠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刘和乙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医科专门学校校长,李新农是毕业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从晋冀鲁豫军区交际处长的岗位调到医学院。

1948年5月,北方大学医学院迁到石家庄。同年7月与原晋冀鲁豫军区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合并,改名为华北医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改编为军委天津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长春医学院、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

三、因地制宜的高水平教学

北方大学医学院的任务是为部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术优良的医务人员。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员们不仅年龄大小不一,此前经历和身份不同,特别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按照上级的要求,培养的方向与教学的方式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1948年北方大学医学院转为华北医大后,第二年9月华北医大六区队毕业班
1948年北方大学医学院转为华北医大后,第二年9月华北医大六区队毕业班

大部分学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一部分是初中生或小学毕业,还有一部分是部队扫盲刚脱掉文盲的帽子。学院为这部分学员制定了两年学业的速成训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大步提高,毕业后在部队担任助理军医或初级军医。

还有一部分学员的文化程度较高,有的是来自大城市的高中生,有的在原部队担任过卫生员、护士、医助,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或医疗经验。学院将这部分学员单独组成“三区队”,制定了三年的学业,以培养师资力量或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
要完成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任务,就需要准备两套教学方案、两套师资力量、两套讲义教材。由于那时的条件有限,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困难重重,主要问题是教员极少、没有现成教案、教材教具短缺等。

最初医学院包括正、副教务主任在内,仅有6位教员,分头授课相当紧张。医学院一方面向上级汇报申请调干,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配齐教员,有从敌占区动员来的医务人员,也有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军医,各科教员慢慢增加至22人。但有些新来的教员看不起这个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的医学院,院领导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提高觉悟,鼓励他们钻研业务,提高他们教学水平,受到了学员的欢迎。

医学院坚持为部队培养合格军医的办学方针,组织教员到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调查研究,了解医院和部队急需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听取参加过实战的学员提供战例,归纳整理后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制定了以外科为主、内科为辅、涵盖防疫的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仅有教员授课,还鼓励学员自学、讨论、总结。

讲义和教材的印刷困难,教员们依靠师生自写、自刻、油印解决。设备简陋、药品不足、器材短缺,学员们就学会自制镊子、手术刀和血管钳等器械,掌握针灸、中草药等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学到了行之有效的技能。

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逐渐发展壮大,医学参考书、各类药品、包括显微镜在内的医疗设备也逐渐配备完善。1948年春,医学院从长治迁往石家庄时,学员队已发展为11个区队。

四、师生都是现役军人

北方大学医学院转为华北医大后,1949年医大毕业合影
北方大学医学院转为华北医大后,1949年医大毕业合影

整个北方大学共有六个学院,只有医学院的教职工和学员是现役军人,整齐划一身穿解放军军装。不仅编制按照部队建制,而且政治风气、组织纪律性也最强。医学院在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院党委和各区队党支部由领导、教员和学员中的共产党员选举产生,重要的事情要经党组织集体决定。

医学院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家不怕苦、不怕难的顽强精神。为使学员适应艰苦生活,自力更生改建教室、宿舍,自己背粮、运煤、种菜。学员中不乏高级首长的亲属或者来自大城市家境殷实的青年,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优越感”,从不炫耀家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例如刘伯承的亲属刘鉴太、陈锡联的夫人王璇梅等。

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医学院全体军人的特点之一。北方大学的校部位于长治北郊的高家庄,有一次文教学院在校部礼堂演出剧目《升官图》,因有的学院没有遵守分批观看的纪律蜂拥而来,使只能容纳1100人的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一片混乱,范文澜校长非常着急。此时李新农副教务主任跳上台,命令医学院师生立即列队离开礼堂,下次再看演出。一声哨响,医学院400多军人立即起立走出礼堂。范校长感慨地说:“大家要学习医学院的纪律性,只有医学院一声令下,全体一起行动。”

医学院贯彻我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传统,条令条例有条不紊,生活秩序朝气蓬勃。在潞城安阳村和安昌村的广场上,每天都能听到学员们的歌声嘹亮,早操唱歌、会前唱歌、饭前唱歌。每季度医学院组织一次歌咏比赛,原为女文工团员的武忱歌唱得尤其好,护士长邹德馨和李新农合作创作了医学院的院歌:“我们的革命家,烈火一样红,照遍了世界的原野……”从北京来的学员傅桂臣教大家扭秧歌,早操后校领导刘和乙、李新农与几百名学员一起兴高采烈地扭秧歌。各区队每月都组织文艺晚会,三区队演的是李季的名著《王贵与李香香》,四区队演的是自编自演的话剧《伙夫老张》,七、八、九区队演的是歌剧《赤叶河》、《王秀鸾》等。

五、军民团结亲如一家

医学院教育学员们树立群众观点,为群众做好事,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住在长治潞城老乡家时,七、八位学员睡在房东老乡家的一条大炕上。他们许多人来自农村,对老乡们自然情感深厚,习惯地为房东担水、砍柴、春耕、秋收,与乡亲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师生们用掌握的医学技能,义务为老乡治疗疾病、排忧解难、深受欢迎。学员们调查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传授预防疾病的知识,帮助妇女们科学接生,成了群众的卫生顾问,这不仅加强了军民团结,也利于学员们的专业学习。

乡亲们把学员们看成自己的亲人,村政府给医学院送来了“人民功臣”的锦旗,老乡从很远的地方拉来许多碳给学员们取暖。安昌村一位房东大妈心疼住在自家的学员,秋后特地打了两领草席给学员们铺着炕上,又托人做了一个桶给他们作尿桶用。从北京来的女生申小丛的毛衣上有两个雪白绒线球,不小心掉到厕所里,舍不得丢,又嫌脏不想捞。她下课后看见老乡大嫂已把绒线球洗净烤干,摆在灶台上了,申小丛和同学们深受感动。

2009年4月骆行重返长治原医学院旧址感慨万分
2009年4月骆行重返长治原医学院旧址感慨万分
2009年4月11日骆行重访长治原医学院旧址与乡亲们
2009年4月11日骆行重访长治原医学院旧址与乡亲们

办学近三年来,北方大学医学院为我军培养了各类卫生干部1224名。无论在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只要有解放军的部队,就有北方大学医学院的学员。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所做的贡献,同那枚珍贵的北方大学纪念章一样永存史册。

1950年骆行任长春第三军医大学二院儿科医生.
1950年骆行任长春第三军医大学二院儿科医生.
1954年骆行在上海儿科学员工作
1954年骆行在上海儿科学员工作
1955年骆行被授予大尉军衔
1955年骆行被授予大尉军衔
1959年骆行参加十年国庆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留影
1959年骆行参加十年国庆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留影
2010年骆行给江和平讲北方大学医学院的故事
2010年骆行给江和平讲北方大学医学院的故事

此文刊登在2024年第五期《长治方志》和第三期《中国红色收藏》

(浏览 62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