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开基人——张镰斧第二次警卫军区首长和机关

张镰斧:“这段时间,张镰斧奉命带领二营警卫军区首长和机关。


“一天黄昏时,宿营在黄安七里坪附近的一个小庄上,晚上大约一点钟左右,有了紧急情况,队列处叫我马上去司令部。我到军区首长房间去,一看是邓小平、李先念、张际春、李达诸首长,坐在稻草打的地铺上,看地图。然后小平同志分析了情况,说了几种可能,决心马上转移。在小平同志分析情况下决心时,先念同志几次连说:对!对!对!果然,正如小平同志所料,我们走后的当天上午,敌人就到了七里坪,扑了个空。


“有一次,我们白天转移,天下着大雪,军区首长因为收发来往电报未能按时出发,我们部队在路旁等。不久,小平诸首长来了,看到我们在等他们,便跑步赶到部队前面。军区首长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并与敌人周旋的情况下,在大别山领导全军,与敌人作斗争取得胜利的。


“经过七个月的斗争,我们终于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重建了牢固的革命根据地,实现了毛主席估计三个前途中最好的前途。”

张镰斧的这些回忆记录,是他在2005年84岁之前,在他的夫人熊文芳和老秘书卜雨亭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章节还是张镰斧和熊文芳亲手在电脑上自学五笔字型打字修改完成的。他的目的仅仅是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一个有关他和妻子一生的真实记录。


仔细对照、梳理完他的回忆,发现他的回忆全部参考了十二军军史、三十五师战例和老首长李德生将军回忆等许多种历史权威资料,他用词用语言简意赅,政策性、战略性、大局观以及使命感、责任感都非常清晰,其中不乏熟练的使用军事专业用语。


尤其是这一段挺进大别山后的艰险斗争,充分说明了刘邓诸首长重视群众路线,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挺进大别山后没有大后方的难处,警惕性和判断力都非常健稳,而这正是抗战八年乃至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根据地和上党黎城老区所能给予人民军队的最大帮助和信心!这里可对比的故事非常多,可激发的想象力也非常多!


看过这一段,就知道了,刘邓挺进大别山的广大地域,正是红四方面军形成(黄麻起义)的地方。这里提到的一些地方作者也都去过。


这种困难情景与红军时期形成的反差也是相当明显的,环境的变化是会造化人的。


这说明,即便是在老区,也有个革命传统、红色基因的永远再传承的实际问题。即便是社会主义祖国,也要时刻用改革开放发展的大环境的眼光,来发扬红色江山的再传承问题,时时刻刻都要保持着高度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老军人老兵同志们,会在航天科学事业的初创发展期,所坚持给予航天三军的最可贵的红色基因人文大环境,坚守革命军人的团队执行力。

(浏览 1,042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