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阜平县马兰村: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



【解说】在河北省阜平县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叫马兰村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前,晋察冀日报社曾经长期驻扎在这里,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在这里诞生。沿着报社路走进马兰村,在晋察冀日报展览室旁边,有一条通向山坡的小巷,晋察冀日报社旧址就坐落在这里。在报社旧址狭窄的小院里,分布着电讯收发室、排字印刷室、机房。院外的山坡上有一条小路,当年的送报员背着报纸,赶着毛驴从这里出发,把报纸送往晋察冀边区各地。

【同期】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科长 周慧敏

当时《晋察冀日报》办报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用八匹骡子驮着机器物资,一直在山里这样转移着进行办报,有的同志就在山里的岩洞里编辑文字,有的同志还在老乡的牛棚里排版然后印刷。

【解说】据周慧敏介绍,《晋察冀日报》最初名为《抗敌报》,1937年12月11日在阜平县城创刊,一年多后报社转移到了深山里的马兰村。1940年11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报社在十年多的办报时间里,曾经多次辗转出入马兰村。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与邯郸市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同期】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科长 周慧敏

(晋察冀)日报社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敌人来了之后,放下笔拿起枪就是前线的战士,他们(中)有七位烈士,为了红色新闻事业,长眠在了我们马兰村。

【解说】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里,有一本《毛泽东选集》引人瞩目,这是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它就诞生在马兰村。据周慧敏介绍,1944年初,晋察冀日报社接受晋察冀分局党委委托,由邓拓主持,编辑了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同期】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科长 周慧敏

因为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没有墨就用锅底灰和猪油和着去做墨,没有纸张就用麦秸秆、草磨细了之后做纸张,另外当时没有电,咱们老百姓还有工作人员手摇大轮进行人工发电。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这样称赞这本《毛泽东选集》,他说,这是全国第一本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说】马兰村被称为中国红色新闻事业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晋察冀日报社,该村有19位村民惨遭日军杀害。多年以后,邓拓写《燕山夜话》时,署名“马南邨”,以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同期】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科长 周慧敏

邓拓同志对马兰(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燕山夜话》开栏的时候,邓拓用笔在纸上写下“马南邨”三个字,他说在北方阜平有一个小山村叫马兰村,我对马兰(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就用笔名“马南邨”。

艾广德 苏碧滢 河北保定报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 28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