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晋冀察豫烈士陵园(前赴后继 奋勇前行)

江和平

2023年5月13日阳光阳光明媚,我来到河北省邯郸市晋冀察豫烈士陵园。我对这块圣地的向往,源于父亲生前留下的三张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老相片,分别是陵园南院大门、烈士纪念塔、左权将军墓。老相片是1950年10月21日用135相机拍摄的,虽然像素不高,但人物与背景清晰可见,见证了烈士陵园落成与左权将军移灵的历史。

1950年10月21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纪念塔(父亲留).

1950年10月21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南院(父亲留)

1950年10月21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左权墓(父亲留)

抗战时,我的父亲江涛在晋冀鲁豫军区任太行军区情报处处长、太行四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边区是我党在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中最大的一块,从1941年9月1日创建至1948年8月19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边区政府带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人民创立了不朽的功绩,也牺牲了一批革命烈士。

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定: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在邯郸建立八路军前方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129师的烈士陵园。当天下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奠基仪式在邯郸市中心地段举行,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发表了讲话,参加奠基的还有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军区副政委薄一波和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以及全体参议员。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面积213000平方米,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我满怀无比崇敬的心情步入北院,院门上端是朱德1946年3月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两侧是毛泽东手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迎面巍峨耸立着24米高、方锥型的青石纪念塔,塔顶是鲜艳的红五星。纪念塔南面是毛泽东题写的“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东面是周恩来题写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西面是朱德题写的“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北面是刘少奇题写的“永垂不朽”。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视察黄河归途中,特意在邯郸下车专程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瞻仰。1959年6月4日,周总理亲临陵园,对陵园的维修作重要指示。朱德、刘少奇、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先后到此祭奠,并嘱咐把陵园建设好,让烈士有一个安息的地方。

纪念塔的后面屹立着肃穆的纪念墓,黑色墓碑上七个金色的大字“人民英雄纪念墓”,两侧是“八路军”“民兵”两组塑像。四周有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陈毅、林伯渠、董必武等人的题词。两块花岗岩巨石上篆刻着《中央人民政府祭文》《中央人民政府祭左权将军文》。

纪念塔东侧是左权将军墓,碑亭横额上是谢觉哉题“人民共仰”,墓碑是周恩来题“左权将军之墓”。左权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我军抗战时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年仅37岁。

1950年10月21日谢觉哉、魏传统、姚继鸣、张南生、杨秀峰、贾心斋亲往车站扶灵

1950年10月21日陵园落成时,举行了隆重的左权灵柩移葬祭奠。《人民日报》以《左权将军移葬 烈士陵园落成 邯郸市隆重举行祭奠》为题,做了详细报道。左权灵柩专车由涉县起灵,途径武安,抵达邯郸。21日邯郸市万人空巷,从车站通往烈士陵园的道路两旁,肃立着哀悼的男女老少。各界代表、烈士亲友5000余人跟随灵柩,伴随着哀乐、花圈、挽联缓缓前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代表谢觉哉、解放军总政治部代表魏传统、二野代表姚继鸣、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河北省政府代表杨秀峰等扶灵执绋,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泪流满面,场面庄严悲壮。杨秀峰主持了典礼,谢觉哉宣读祭文,魏传统、姚继鸣、张南生等致吊唁词,左权灵柩在哀乐声中入葬。

1950年10月21日左侧扶灵前后顺序:杨秀峰、姚继鸣、张南生、贾心斋。左1王定国痛哭

陵园的北院还建有左权将军纪念馆、陈列馆、烈士纪念堂、“四.八烈士阁”等,安葬着张兆丰、范筑先、赵亨德、王克勤等烈士。

接着,我来到陵园的南院,这里是1947年11月建立的“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安葬着200余名部队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敬立的墓碑高大雄伟,表达了战友们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周边以相片、文字、纪念章的形式,简介了晋冀鲁豫军区的著名战役、战斗。我瞻仰着墓碑上那些熟悉的先烈名字,百感交集、肃然起敬:长眠在此的先烈们,你们年纪轻轻以身殉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你们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军人选择了战争是为了和平!”晋冀鲁豫烈陵园是后人缅怀前辈、寄托哀思的圣地,是传承先烈革命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伟业的场所。

此文部分刊登在2023年8月《军休之友》杂志。

(浏览 14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