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菏泽市单县三所红色旧址入选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虎69090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022年1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单县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龙王庙镇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中共芳桂区委旧址入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走近菏泽市单县这三处红色旧址,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尊重每个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英雄,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1.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



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朱集镇张寨行政村张寨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苏鲁豫边区的中心机关所在地。张寨,位于单县朱集镇驻地西北2公里,据《单县地名志》载,此村系张氏所建,因修有护村寨墙,故名张寨。旧址上现存有单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单县县委、中共鲁西南工委、中共苏鲁豫区委员会、中共湖西地委、团结日报等旧址。旧址南北长385米,东西宽220米,面积84700平方米。

张寨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东南边境一个偏僻的村庄,始建于明代,因张姓地主在村的四周筑造寨墙而得名。清中期,张姓地主败落,将其家产卖于朱姓地主,朱姓地主又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了内寨。地主的院落位于内寨的中心,坐北朝南。院墙外面有东夹道北夹道和西夹道,所有佃户都住在其中(中共早期党员张子敬家及早期党政机关的驻地就在西夹道中)。内寨门前为东西大街,街南侧有一座场院,即后来的张寨抗日自卫团训练场。外寨有东西两座大门,与寨内街道相连。寨墙外环有寨沟,在东西寨门外各设有吊桥。现存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上的单体文物主要分布于内寨。


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航拍
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航拍

1939年5月14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苏鲁豫特委扩建为苏鲁豫边区党委,又名山东分局第五区党委,因地处南四湖以西,亦称湖西区党委。区党委主要领导成员:书记白子明,组织部长郝中士,宣传部长马霄鹏,社会部长赵万庆,统战部长王文彬,青年部长孙衷文,军事部长张如,政府工作部副部长陈筹,委员有郭影秋、李毅。区党委下辖:湖边地委,5月14日成立,书记李毅,辖鱼台(县委书记史为功)、邹西(县委书记丁平)、滕西(县委书记生碧泉)。金嘉巨中心县委,5月14日建立(同时撤销丰沛鱼中心县委),书记鹿渠清,下辖沛县(书记鹿渠清兼)、沛滕边(县委书记主传珍)、萧北(又称萧铜,工委书记路继先)、铜北(县委书记王家襄)。鲁西南地委,7月1日成立,书记戴晓东。辖曹(东南)县(县委书记曹志真)、曹(县)东(明)(县委书记程力夫)、考城(工委书记马瑞华)、定(陶)菏(泽)特支。萧县中心县委,又称萧宿永中心县委,书记李砥平,下辖宿西县(县委书记李时庄)、永城(县委书记寿松涛)、砀南(特支书记杨元章)。另外还有三个直属县:丰县(书记孙兆立)、单县(书记张子敬,后陈玉璋)、砀山(县委书记王振扬)。全区共辖两个地委、3个中心县委、3个直属县,共22个县级单位,在方圆近四百公里广袤的土地上,除县城和铁路沿线附近为敌占领外,均为我军纵横驰骋的抗日根据地,这是我苏鲁豫边区根据地发展兴盛的时期。1939年7月,建立湖西专署,李贞乾任专员,1941年3月,在单县张寨召开湖西参议会,选举产生参议长、副参议长和专员,李贞乾任专员,郭影秋任参议长、杨汉章、鹿渠清任副参议长。

正当湖西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节节胜利和根据地建设蓬勃发展之际,1939年8月,不幸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湖西“肃托”事件。给苏鲁豫边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严重危害。抗日根据地大大缩小。日伪军乘机加紧对苏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原来共产党和八路军控制的地区或伪化、或被国民党顽固派抢占。苏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由原来的20多个县,急剧缩小到以单县东部张寨为中心的一小块地区。

1940年11月,山东分局决定,撤销苏鲁豫区党委,成立中共湖西地委,直至1949年湖西地委迁移至单县县城。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奉中央军委、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从晋西孝义出发,1938年11月到达晋东南长治县北马庄,靠近八路军总部。六八五团奉命改用苏鲁豫支队的番号,彭明治任支队长,吴文玉(后名吴法宪)任政委,梁兴(后名梁兴初)任副支队长,王凤鸣(又名王宏鸣)任政治部主任,田维扬任参谋长。下辖一、二、三营改成一、二、三大队。然后东进,翻过太行山,越过黄河,跨过平汉铁路,胜利完成两千里长途行军,1938年12月27日到达苏鲁豫边区的单东根据地。1939年1月,山东中队十三支队(即前义勇队第二总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2月,又奉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的电令编入苏鲁豫支队。以挺进支队的第五、六、八、十三(即沛县、丰县、单县、金县的武装)和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二(即萧县、宿县的武装)等8个大队编为苏鲁豫支队四大队,李贞乾任大队长,郭影秋任政委。2月间,为彻底解除我抗日根据地东部的威胁,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抗日武装力量,中共苏鲁豫特委和苏鲁豫支队研究决定争取伪军籍兴科部起义。籍兴科终于接受劝告,率部两千余人宣布起义,随即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籍兴科任大队长,何玉祥任副大队长,郭影秋任政委,下辖三个团。苏支四大队也进行整编,有副支队长梁兴初兼任大队长,苏支政治部主任王凤鸣兼政委,颜立荣任参谋长,罗荣升任政治部主任。苏支各大队都扩大为团的编制,总兵力达8869人。



苏鲁豫边区东至津浦线、南至安徽省的宿县、西至山东菏泽、北至济宁。辖鲁西南地委、湖边地委,金嘉巨、沛县及箫县三个中心县委和单县、丰县、砀山三个直属县委,共22个县级单位,方圆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


张寨地道旧址
张寨地道旧址

修复后的张寨地道
修复后的张寨地道

张寨是苏鲁豫边区抗日救亡的中心,是解放战争时期稳固的前沿阵地,是联接华中、山东至华北、延安的枢纽地带,是山东至太行到达延安的一条重要通道。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张经武、萧华、郭洪涛、朱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边区先后有100多人被授予将军,走出了60多位省部级干部。1942年,刘少奇过湖西时对于张寨根据地的良好群众基础曾给予高度评价:张寨不简单,不愧为湖西的“小延安”。


张寨地道出入口(水井)
张寨地道出入口(水井)

2018年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抗日自强小学旧址


中共鲁西南工委旧址




?

1942年湖西地委军分区领导同志在单东根据地的合影。前排左一邓克明左二欧文阳,中排左一张国华左二杨尚儒左三李贞乾,后排左一戴润生左二郭影秋。


湖西地区妇女干部1944年1月在张寨合影。左起张岫、季凯、王子香、史导、赵昱琴、张淑贞、孙大城。
湖西地区妇女干部1944年1月在张寨合影。左起张岫、季凯、王子香、史导、赵昱琴、张淑贞、孙大城。

2.龙王庙镇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


正面
正面

北面
北面

龙王庙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位于单县龙王庙镇唐廉庄行政村前张楼村中心,是一处明代建筑。1944年,反碉堡战役时为驻扎部队的指挥部和部队领导的住处。2009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龙王庙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并对其进行了调查。龙王庙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正房为二层小楼,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9米,进深5.7米,楼高9.0米,建筑面积62.13平方米。清水砖墙,木质门窗,室内为抬梁式构架。1944年6月,湖西各县党、政、军、民紧急动员,组织力量,在全区开展反碉堡战役。龙王庙是日伪碉堡封锁线上的一个大据点,1944年7月2日下午4时,对其进行总攻,约半小时激战,全歼守敌。日伪军苦心经营两年的碉堡封锁线在一星期内全部拔除。反碉堡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97处,平封锁沟200余里,俘伪军2000名,缴获枪支1800多支。龙王庙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为研究湖西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精神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2018年龙王庙反碉堡战役指挥部旧址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西军分区十团、单县县大队平毀日军碉堡
湖西军分区十团、单县县大队平毀日军碉堡

湖西军分区十团、单县县大队攻打单县日伪 龙王庙据点
湖西军分区十团、单县县大队攻打单县日伪 龙王庙据点

3.中共芳桂区委旧址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旧图,目前修缮中)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旧图,目前修缮中)

今日的芳桂集
今日的芳桂集

芳桂集村东邻刘寨村,西接李新庄镇一里八村,南隔105国道接马楼村,北靠成武县谢庄村。村庄总面积1.8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56平方千米。居民487户,人口1742人,有李、刘、王、宋、陈、赵、吴、钱、田等姓,均系汉族。明景泰年间(1450-1456),吴氏从陈蛮庄乡吴老家迁此建村,时有方贵寺,遂以寺名称村。清初成有集市,遂称方贵寺集,简称方贵集,后人演写为芳桂集。据说,芳桂集“方”到“芳”的演变是清末秀才吴智厚提出在“方”字上加草为“芳”,意为流芳百世,“君子芳桂性,春荣备夏繁”,把村名方贵集改为芳桂集,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扬。在当时通村而过的驿马大道上南通归德府(商丘),北达济宁州,芳桂集及村内吴家牌坊成为来往行人的地理坐标。

乾隆年间,单县建五方七十三保。芳桂集是北方十四保之一的芳桂保。1929年至1933年是单县六区所在地。1935年至1937年称芳桂农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改为芳桂区。1938年抗日政府成立后仍为芳桂区。1941年8月,曹马、芳桂集两区合并为曹芳办事处,亦称大区。1945年为新设单县第十一区,所辖区域北至白浮图,西至潘庄以西。新中国成立后,芳桂集仍为单县第十一区驻地。1955年,成立芳桂集初级社,1956年,成立芳桂集高级社。1957年,由于黄河洪水成灾,途经芳桂集四百余年的古驿马大道从马楼西改道火神庙,而后拐向北至鸡黍集,致使芳桂集偏离了所辖区域的中心位置,以乐城河为界以北划归成武县,第十一区区部迁至徐寨。1958年9月公社化时,属芳桂集大队,1961年体制调整时,以驻地命名为芳桂集大队,1984年2月体制调整,将生产大队变更为行政村,属徐寨镇。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房屋顶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房屋顶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房屋顶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房屋顶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旧图,目前正在修缮)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旧图,目前正在修缮)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
中共芳桂区委旧址

芳桂集历史上便是通州达县的驿马大道必经之路,位居单县十里铺与三十里铺之中,实际上也是当时接宾迎官的单县“二十里铺”。自清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为防不测,村民在村子四周挖壕筑寨,放水铺荆棘,建造四门,起到了一定的防御效果。但仍不能阻挡兵匪的滋扰,更没有阻挡住日本强盗铁蹄的践踏。

“七?七”事变后,芳桂集村青年学生吴立本回单县进行抗日和党的秘密活动。被组织派到本村开展党的工作。他曾是单县党建第一人中学教师高文甫的学生,吴立本考入聊城师范后便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立本在芳桂集开展群众工作,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组建了单县城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即中共芳桂集党支部,并任书记。当时的吴家西家祠、方桂寺的破院内、洛城河的小桥下、黄家茶馆、顺风大车店等都曾是他们的传递情报,互通敌情的落脚点。这些党员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其中成为芳桂区历任区长的有吴逢轩、鹿世贞、卢绍善、吴厚垒等革命中坚力量。在不断打击敌人的同时,党的新生力量不断得到壮大发展,党组织真正成为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坚强堡垒,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我党地方势力不断强大,另敌人日夜不安,1941年前后,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愈演愈烈。

日本进入芳桂集后,全村戒严,告示村民“凡通共或者窝藏共产党者格杀勿论”,在吴家东家祠及村南门里奶奶庙(又称银园子)分别驻扎着两个中队。端着枪到处追杀地下党组织及抗日武装,将走亲戚回来在方桂寺避难的村妇田郭氏及锄地回家的村民吴珠厚射杀。将农救会长吴提后钉住四肢,严刑拷打,老会长视死如归,大骂汉奸走狗刽子手。他们恼羞成怒,最后将老会长残忍地挖去双眼,剖膛解肚,残忍杀害。第二任农会长吴本余(乳名大娃子),接任不到两个月又被他们逮捕后送到金乡谋害。日军强征民夫,在芳桂集村东一百米处设据点,修吊桥,筑炮楼。

因组织工作的需要,吴立本调任潘芳区委书记及湖西地委秘书。吴立本调任潘芳区委后,区长吴逢光,区中队组织委员刘德果发动区中队干部战士先后在刘土城村、侯楼村、三十里铺村等发展了刘锐夫、周目斌、张华杰、刘继先、蒋德育、刘汝锋、刘玉珊、孙仲麟、孙育麟等二十余名共产党员地下党员,并把敌伪区长刘布恐的老家刘土城村作为主攻方向,在刘布恐的老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使刘布恐及手下顾头不能顾尾,慌慌不可终日。

1938年3月,刘德果被敌伪秘捕后交给单县日本宪兵队。被敌寇残害于单县。在此情况下,刘锐夫、周自斌、张华杰等同志坚信革命必有成功之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成立了单县城北第二个共产党支部,刘锐夫(单县第一任公安局长)任刘土城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张华杰同志任组织委员,周自斌同志任宣传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芳桂区的对敌斗争形势更加恶劣复杂,但人心所向,斗争的趋势也逐渐由曲折转向明朗。区中队一直是在与国民党残余展开拉锯战术,党组织以及所领导的人民武装也由地下转让为地上组织。在区长吴厚垒(曾跟随吴立本同志任我党地下交通员,1945年任芳桂区区长,1947年任曹芳办事处大区区长)的领导下,带领劳苦大众轰轰烈烈地开展斗地主、分田地的革命斗争,被敌对势力视为眼是钉,肉中刺,并扬言取他项上人头。吴厚垒机智过人,胆大心细,多次躲过敌人的追杀。1948年1月,因形势和斗争的需要,在县委书记李汝泰的带领下,吴厚垒随区以上干部北撤河北范县参加整党。敌残余势力、地主还乡团见时机已到,大势抓捕我留守干部、革命家属进行疯狂反攻倒算,将贫苦大众分得地主的田地、牲畜、农具等统统收回,并叫嚣“归还不起的就用大姑娘、小媳妇拿来顶帐”。抓捕我革命家属、留守干部五人押至他们的大本营金乡县城,准备血腥屠杀。

为了保住中共党组织的生存,吴玉彬、吴光本、赵海山、刘敦法、吴厚林、吴厚勤、刘广法、郜经玉、李宪震、吴新本等共产党员迅速研究对策,决定用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斗争策略,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随即秘捕反动家属超倍于我被抓人员,并把这些人秘密藏匿,同时派敌方家属到金乡县城去报信,把我方的意图明确告知他们,“如我方人员遭到不测,定让他们的亲属下场更惨。”,这一举措使敌人内部人心大乱,立即释放了我被押人员。实际上,国民党在当时已是秋后的蚂蚱,败局已定。两个月后,我军从战略大转移到战略大反攻,很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到了一九四八年秋,单县城第三次插上了红旗,芳桂集也重新彻底获得了新生,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时光凭荏苒,岁月更风情。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他人谋幸福的高尚品德不应该被遗忘,他们大无畏的革命奉献精神万古长青,他们的英雄事迹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他们的英明将于日月同辉,于江河共存!向老区人民致敬,向烈士们致敬!向为国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在写作中得到曹县、单县文保中心等大力支持,特致谢!

作者 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政协曹县十三届常委,政协菏泽市十六届委员,曹县乡土历史爱好者,菏泽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曹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头条号:老虎69090,敬请关注!


作者参加市政协十六届第一次会议2022年2月21日拍摄

(浏览 2,11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